1976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上港五区党委抓紧阶级斗争的经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上海港务局第五装卸区党委,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经济,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批判修正主义的唯生产力论,在外贸货物装卸生产中取得显著成绩。最近,他们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路程,总结抓阶级斗争的经验,用雄辩的事实,回击了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刮起的右倾翻案风。他们通过回顾和总结,对目前存在的那条与毛主席革命路线相对抗的修正主义路线,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贯穿着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办好社会主义企业,首先必须抓好阶级斗争这个纲。
上港五区是上海担负对外贸易运输的主要港区之一。广大码头工人说得好:“社会主义的码头,连着五大洲,通向四大洋,是支援世界革命的阵地,任重而道远。”面对着这样繁重的任务,是埋头装卸不问线,还是举旗抓纲促生产?围绕着这个问题,这个装卸区开展过一场深刻的大辩论。
上港五区一九七三年的生产指标增长幅度较大,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表扬,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就在这个时候,装卸区的部分青年工人贴出了《要当码头的主人,不做吨位的奴隶》的大字报。工人群众尖锐地指出:五区装卸吨位上去了,工人在码头上的主人地位降低了;生产指标上去了,方向路线走偏了。这张大字报贴出后,有些干部思想上搞不通,有的甚至不服气地说:“装卸码头,装装卸卸嘛,多搞一点吨位有啥个坏处?”为了帮助这些领导同志端正思想政治路线,工人同志对片面强调吨位高低造成的恶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他们提出:“社会主义的码头要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任重不能忘记政治,道远不能迷失方向。我们不仅要看吨位上去了没有,还要弄清吨位是怎样上去的。”第六装卸队的工人同志,不仅批判了“一切为了吨位,吨位就是一切”的错误思想,还从大量材料中分析了修正主义的
“潮水”能够溅上码头的原因。群众正在热烈的辩论中,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了。党委热情支持工人群众的革命精神,在领导班子内部展开了积极的思想斗争,同时发动群众,联系办企业的方向道路问题,批判林彪大肆鼓吹“唯生产力论”,妄图达到“克己复礼”目的的罪恶阴谋,全区出现一派热气腾腾的革命景象。
坚持无产阶级政治统帅经济,批判修正主义的“唯生产力论”,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工人同志响亮地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吨位,那怕一斤一两我们也不让。修正主义唯生产力论的吨位,即使一千一万吨我们也不抢。”广大干部也在大辩论中认识到,批判唯生产力论不是不要吨位,而是要在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的前提下,促进生产的发展。正在这个时候,一个严峻的考验摆在面前。到年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上级又交给他们一项外贸紧急出口货物的装货任务。是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完成装卸区的吨位计划放在第一位?经过干部和群众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全局和局部相比,完不成年度吨位计划这是小局,完不成国家外贸出口任务这是大局。我们要胸怀远大目标,决不能鼠目寸光。认识统一以后,工人、干部大干了二十多天,最后不仅全部完成所有在港外贸船只的装货任务,而且出色地完成了装卸区的年度计划。这件事教育了领导干部,有的同志说:“这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做无产阶级政治挂帅。”
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是长期的,批判过的东西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只有把阶级斗争这个纲抓住不放,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识别和批判各种修正主义思潮。
物质刺激是修正主义的东西,文化大革命以来批判过多次,但在去年的一段时间内,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打着“关心群众生活”的幌子,贩卖“物质刺激”的修正主义货色。这件事立即引起党委的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有的同志明确指出,只有阶级斗争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有些工人群众也贴出大字报说:“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对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批判是算数的,决不容许扭转社会主义的方向。”一有机会就要搞物质刺激,这说明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在顽固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党委的同志们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必须捍卫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要向前看,决不能往后退!”
上港五区党委明确认识到,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经济,必须经常对工人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党委坚持这样做,调动了工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打开了革命和生产的新局面。去年下半年,党委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顶住了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刮起的右倾翻案风。他们发动群众揭露矛盾,帮助领导把好路线关,同时采用领导干部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办法,对装卸区阶级斗争的种种表现进行调查研究。全区连续召开了五次群众大会,抓紧现实的阶级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无产阶级正气上升,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生产蒸蒸日上。
党委的同志从回顾前一阶段的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当前这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大搏斗,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只有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才能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夺取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更大胜利。
无产阶级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保证企业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上港五区党委从一个工人理论小组的调查活动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在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第二装卸队的工人理论小组,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写出了十份调查报告,帮助领导把好路线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为什么不依靠群众》,就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党委根据调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大家认为,装卸工人对码头需要搞技术革新有深切的体会,对如何搞技术革新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搞技术革新必须坚决依靠工人群众。根据这个理论小组的建议,装卸区成立了工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技术革新小组,推动了技术革新活动。过去,安装一台进口装卸用的门式起重机,需要半年时间。现在,由于在大搞技术革新中认真依靠工人群众,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自己制造出四台门式起重机。码头工人还制造出一台比较先进的十吨铲车,对迅速改变港口的面貌起了一定作用。这些事实使党委的同志懂得:工人群众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只有积极吸收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帮助领导把好路线关,才能使企业的领导权永远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工人群众手里,真正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五区党委的同志认为,在旧社会的工厂企业里,从来都是少数人管多数人,我们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实现多数人参加企业管理。党委中心学习小组的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联系这个装卸区的实际,分析历史上的事实,弄清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区别。历史上奴隶主阶级维持统治靠的是棍棒,资产阶级榨取财富靠的是棍棒和金钱,这些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只有坚持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群众,发动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才能筑起一道防止修正主义“潮水”侵蚀码头的“防波堤”,使社会主义企业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目前,上港五区党委正在继续学习毛主席最近发表的两首光辉诗篇和元旦社论,学习毛主席关于“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的指示,回击右倾翻案风,全区出现蓬蓬勃勃的革命景象。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上港五区革命生产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上钢五厂第二电炉车间工人理论队伍成员(左边两人),结合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访问老工人,了解有关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新人新事,准备编写辅导材料。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跃上葱茏四百旋
——文化大革命推动襄樊工业高速发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湖北省襄樊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襄樊,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曾经以它重要的战略位置而闻名全国。然而,解放前的襄樊,经济萧条,衰败不堪。当时只有几家手工作坊,根本谈不上什么现代工业。解放后,襄樊获得了新生。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里的地方工业发展缓慢。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襄樊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地方所属工厂,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九十二个,发展到二百五十多个。这些工厂,不仅能够生产拖拉机、机床、化肥、水泥、棉布、化学纤维、电视机、收音机等两千多种产品,近年来还生产出比较先进的数字程序控制线切割机、可控硅调速电柜等机器设备。最近五年来,全市的工业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八的速度向前发展。拿工业产值来说,现在的一个襄樊市等于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八个襄樊市。
襄樊市的地方工业为什么能发展得这样快?襄樊市委总结的基本经验是:要把工业搞上去,必须抓紧阶级斗争这个纲,大搞群众运动,加强党对工业的领导,使工厂企业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市委的同志在领导工业战线的工作中,认真吸取了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以前,市委的不少同志,思想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认识不足,对工厂企业的方向、道路问题抓得不紧,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支持不够,因此,工业生产总是处于爬行状态。文化大革命以来,市委领导同志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逐步掌握了抓工业的路数。他们的一条重要体会是,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才能有工业发展的高速度。有位市委副书记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襄樊市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地说:“我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犯过不少错误,根本的一条就是没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工作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使我觉悟了,要把工业搞上去,必须狠抓阶级斗争这个纲。”
过去,有些干部曾经把抓阶级斗争和发展工业生产对立起来,认为要把襄樊的工业搞上去,就得集中力量抓生产。针对这种思想,市委反复对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多次用列宁关于“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的教导,批判那种把政治同经济平列起来的折中主义观点。为了教育广大干部,市委组织了一次有两千多人参加的大会。会前经过调查研究,选择了两个典型。一个是襄樊针织厂,厂房新,设备好,技术力量强,但没有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对国家的贡献小;另一个是襄城织布厂,厂房小,设备差,技术力量弱,但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前进的步子大。市委让这两个厂的领导干部在会上围绕如何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问题,谈自己的经验教训。鲜明的事实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抓好阶级斗争,才能搞好工业生产。针织厂的领导干部端正思想政治路线以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多长的时间,生产持续稳定上升,第二年被评为全市的先进单位。这件事对全市震动很大,不少单位坚持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干部和群众,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迅速改变了生产的后进面貌。
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些干部认为,襄樊的底子薄,条件差,搞工业只能慢慢来。这些同志的毛病是看不到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经过文化大革命,广大干部懂得了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只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群众的道理。依靠群众闯出新路子的无数事例,也深刻教育了广大干部。
只有三十多名职工、三台机床的襄樊市仪表厂的工人和干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树立了革命的雄心壮志,提出要造数字程序控制线切割机。这是一种精密度高的先进设备,能自动加工难度较大的异形部件。当时,有人讽刺他们是“蟋蟀要斗公鸡”。仪表厂的工人和干部豪迈地说:“我们靠着工人阶级的志气,天大的困难也要斗倒它!”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只用三十多天时间就制成了这种设备,在全市打响了应用电子技术的头一炮。
被誉为襄樊“铁人”的共产党员、棉织厂工人工程师冯宝聚,在这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冯宝聚原来是个织布工人,在大跃进中学了一手机械技术。有一次,上级交给棉织厂一项生产出口产品的任务,要求在短期内生产出纳夫妥染料的灯芯绒布。这种产品,染色技术要求高,大批生产要有轧染机才行。当时,厂里没有这种设备,就把任务退回去了。冯宝聚知道这件事以后,主动向厂党委建议自制一台可控硅控制的连续轧染机。这个建议得到了厂党委和上级的积极支持。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老冯和工人一起,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进行研究试制。经过一百二十多天的奋战,连续轧染机就制成投产了。
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市委推广了仪表厂等先进单位和冯宝聚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自力更生办工业的群众运动。
文化大革命以来,襄樊市委加强了对工业战线的领导。他们认真抓理论学习,抓方向、路线问题。在工作作风上,强调深入基层蹲点,一切工作都从点上开始,然后在面上推开。从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到各部、委、局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点。他们在点上和工人同学习,同劳动。通过实践,他们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
近几年来,市委狠抓了工厂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热情支持老、中、青三结合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大力培养青年干部。工交战线培养的厂级以上的青年领导干部,已有一千多人。市委还专门组织力量,先后到几十个后进单位调查情况,对领导班子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具体帮助解决问题,对这些单位改变后进面貌起了很大作用。市委经常带领广大干部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使他们更自觉地抓自身的思想革命化。正因为有一支革命化程度较高的干部队伍作带头人,襄樊的工业战线才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工人新干部积极发挥作用
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领导班子朝气蓬勃
据新华社兰州电 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的工人新干部,朝气蓬勃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使全厂老、中、青三结合的各级领导班子扎根于群众之中,更加富有战斗力。
文化大革命以来,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按照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从优秀工人中选拔了二百九十六名新干部,分别参加到总厂、分厂、车间和工段的各级领导班子中,为各级领导班子增添了新鲜血液。现在,工人新干部已占全厂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二。
这批新干部多数来自革命和生产第一线,年龄一般都在三十岁左右。他们担任各级领导工作以后,认真看书学习,坚持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努力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二十一岁的青年女干部、二分厂革委会副主任陈凤英,去年同厂党委书记马克图一道,到阶级斗争比较复杂的一个工段蹲点。在老干部的热情帮助下,她注意同工段党支部成员一起,带领群众狠抓阶级斗争,使这个工段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3版()
专栏:

石炭井矿务局执行“五·七”指示
矿办农场越办越好
据新华社银川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炭井矿务局在大打矿山之仗、努力发展煤炭生产的同时,积极建立农副业生产基地。去年,煤炭工业部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他们办“五·七”农场的经验。
石炭井矿务局是在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开工兴建的。目前已建成了六对大中型矿井和一座露天煤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原煤产量平均每年以百分之十九点六的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局党委组织广大职工家属在长年干旱少雨、风沙弥漫的戈壁滩和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贺兰山区开荒种地,把昔日砾石遍野,沙丘起伏的亘古荒原,变成了一片片防风林带、灌溉渠系配套的稳产高产田。近十年来,他们共办起了十四个“五·七”农场,开荒造地一万五千亩,生产粮食一千一百多万斤,近三年内,为矿区提供肉食十万多斤,蔬菜九百六十四万斤。十四个农场的居民点里,也有了工厂、学校、商店和医疗卫生设施。一个“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型矿区正在逐步形成。
石炭井矿务局的实践证明,工矿企业办农业好处很多,这主要表现在:减少了国家商品粮的供应;增加了肉食、蔬菜供应,改善了群众生活;妥善安置了老弱病残职工和退休职工;为逐步解决职工和家属长期分居两地创造了条件;几年来,他们把矿区一千四百九十八名知识青年安置到农场里接受再教育,使煤矿工人的新一代在广阔天地里健康成长,并且为发展壮大职工队伍准备了后备力量;使一些职工家属由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促进了职工家属的思想革命化;在农场分散建立居民点,避免了矿区人口过于集中;在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同时,各个农场还开展了营造防护林和坑木林的活动。


第3版()
专栏:

焦作市建筑材料工业部门
大力发展煤矸石建筑材料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焦作市建筑材料工业部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利用煤矸石大量生产煤矸砖瓦和煤矸空心砌块等建筑材料,结束了过去用粘土生产砖瓦的历史,并且为墙体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
中共焦作市委和市革委会总结了发展煤矸砖瓦和煤矸空心砌块的经验,认为这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生事物,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凡是煤炭工业基地都可以发展这种建筑材料。根据焦作市的经验,发展煤矸砖瓦、煤矸空心砌块有五大好处:第一,可以变废为宝,把大量煤矸石利用起来;第二,由于减少煤矸石占地和烧粘土砖占地,可以节约农田,有利于支援农业生产;第三,利用煤矸石自燃烧成,可以节省煤炭;第四,便于墙体改革,采用煤矸空心砌块,推动了基建单位实现生产工厂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比用小砖实心墙能够大大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第五,减少煤尘污染,有利于环境卫生和人身健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