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铸造的一代新人
——评“朝霞丛书”《序曲》
方泽生
打开“《努力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斗争生活》征文选”《序曲》的书页,一股强烈的战斗气息扑面而来。一篇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如火如荼、波澜壮阔的革命图景。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的实质,热情歌颂了革命给各个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热情歌颂了文化大革命铸造的一代新人和新生事物。
列宁曾经说过:“人民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的、还有农民的组织上的创造性,在革命旋风时期要比在所谓的平安宁静的(牛车似的)历史进步时期强烈、丰富、有效千百万倍。”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了每个角落。从《序曲》所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在工厂、农村、学校、医院,甚至在一个家庭内部,都迅速地改变着面貌。革命能改变一切,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在革命旋风时期”受到教育和锻炼,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康庄大道上迈出雄伟的步伐。
《序曲》中的大部分作品,塑造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在这英雄谱中,有汽车司机郭子坤(《初春的早晨》),铁路工人巧姑(《金钟长鸣》),纺织女工夏彩云(《第一课》),造船工人老蓝师傅(《追图》)和魏刚(《浦江潮》)、赵大梁(《序曲》),钢铁工人汪群(《钢浇铁铸》)……。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要正确、深刻地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本质,就必须突出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展现出他们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这些英雄人物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什么呢?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文化大革命给人们最深刻的教育之一,就是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懂得了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而且这斗争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成为两条路线的斗争。《序曲》中的工人阶级英雄人物,不论是在向走资派夺权斗争中,还是在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不论是在工厂里,还是作为工宣队进驻上层建筑单位,都始终以阶级斗争为纲,自觉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表现了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他们敢于顶住错误的潮流,不怕压,不怕暂时处于少数的地位,同时又与广大工人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相信并善于团结群众和干部的大多数,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并肩战斗。他们勇于抵制错误的领导,藐视一切貌似强大的反动势力,同时又有严格的无产阶级的组织观念,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和纪律,按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进行斗争。
《序曲》中的赵大梁,这个大跃进时期进厂的年轻造船工人,在复杂的斗争中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着正确的方向。当走资派变换手法,借口目前革命紧张,擅自拒绝外轮修理任务的时候,他立刻引起注意,并启发大家认识这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在走资派言不由衷地检查自己“过去我没注意抓革命,生产抓得太紧了”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前你是用生产来压革命,现在倒了过来,又拿革命来压生产了!对你老实说,你啊,不是为革命,也不是为生产,而是破坏革命,破坏生产,死抱住那条修正主义路线!”在斗争中,他始终注意团结广大群众一起战斗。当他受围攻时,他阻止自己的战友带人给自己解围;对不是同一群众组织的阶级弟兄,他也怀着深厚的感情去主动做团结工作。铁军不理解这个道理,认为“反正我们不靠他!”赵大梁的思想却高一层,懂得维护阶级团结是“革命责任”!赵大梁代表了文化大革命中工人运动的本质和主流。在《浦江潮》中的魏刚、《钢浇铁铸》的汪群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同赵大梁一样的优秀品质。尽管他们各人的性格不同,面对的具体斗争任务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广阔胸怀,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在路线问题上毫不含糊,对广大革命群众和革命干部满怀炽热的阶级感情,把团结两个百分之九十五当作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个原则问题来认识。
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文化大革命铸造出的工人阶级英雄人物,是为了阶级、为了革命而夺权、而掌权的。汹涌澎湃的革命潮流把他们推上了领导岗位,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抵制了资产阶级思想和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文化大革命既然象汹涌澎湃的狂涛巨浪,就难免有各种人物、各种思潮出来表演一番。象《金钟长鸣》中夺权后当了铁路局调度所临时负责人的郑老师,想“显一显新干部的威风”,“干点名堂”;象《浦江潮》中受蒙蔽的工人谭长华,要拉起队伍去部里“造反”,也是“要搞出点影响,搞出点名堂”。然而巧姑和魏刚,从来没有想为自己或自己的山头搞什么“名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文化大革命是涤荡旧世界污泥浊水的伟大斗争。这些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鲜明地体现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特点和意义。
《序曲》中的一些作品,还塑造了不少红卫兵、革命青年的可爱形象。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革命的青少年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大旗,发扬革命的“五敢”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革命教育着新一代。革命的新一代在斗争中迅速地成长着,成熟着。从《初春的早晨》中的小兰,到《红卫兵战旗》中的金枣兰,到《青春颂》中的于培英和《前进,进!》中的丁敢闯,记下了革命小将在文化大革命不同阶段中前进的脚印。而《笔》这篇激情洋溢的散文,则概括了龙妹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整个战斗历程。
小兰,是烈士的后代,与新中国同年诞生。她在红旗下长大,单纯,热情,向往着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象许许多多同年龄的人一样,她朝气蓬勃地冲杀在斗争前线,“活跃在车站,在码头,在汽车运输场里”,但她毕竟缺少锻炼,不懂得团结大多数人的重要。在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郭子坤的启发教育下,她的认识才有了提高。小兰的成长说明:红卫兵运动必须与工人运动结合,必须接受工人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青年学生只有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发挥革命作用。在《红卫兵战旗》中,描写的是归口大联合时期的斗争生活。金枣兰和自己的战友朱烈红为什么发生矛盾?是因为朱烈红受到山头主义、小团体主义的束缚,看不到革命大联合的意义。革命的青少年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不能不反映到他们中间来。金枣兰的特点是努力向工人阶级学习,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因此,在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她能紧跟形势,带动战友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金枣兰遇到的矛盾,充分说明了把小资产阶级思想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轨道的重要性。
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要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必须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不与工农兵相结合,便将一事无成。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风暴锻炼的红卫兵小将中的绝大多数,是坚决走这条道路的。他们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在于培英和丁敢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兰和金枣兰那股子敢革命、敢斗争的劲,她们还保持着,并在新的条件、新的环境中发扬光大。养鸭排长丁敢闯与饲养连副连长朱阿富有这样一段对话:朱说,“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初期了,你还想搞那一套?你眼睛里还有没有领导?”丁敢闯则回答:“现在可不是文化大革命以前了,你还想压制群众?”在朱阿富眼里,文化大革命“那一套”实在可怕,必须否定;而丁敢闯则正是浑身焕发着文化大革命的战斗精神,勇敢地捍卫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谁能想到,这个锋芒毕露的丁敢闯,就是文化大革命前那个在公园里乘小船都会吓得哭出来的丁文娟呢?与小兰、金枣兰相比,丁敢闯、于培英更成熟了。她们担任了不同的领导职务,胸中怀着全局,善于区别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通过她们,我们可以看到千百万革命接班人在茁壮成长。
《序曲》中的不少作品,塑造了一批革命干部的形象。我们高兴地看到:革命的老干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锤炼,进一步焕发出战斗的青春,同新干部和广大群众站在一起,夺取新的胜利。
《金钟长鸣》中的丁宝康、《青春颂》中的顾振祥、《挂红花那天》中的陈水清、《樟树泉》中的孟原,不论是在夺权斗争中,还是在新生的革命委员会中担任领导职务后,都能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边。他们能这样做,是与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分不开的。我们说,干部的多数和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是说他们热爱党,拥护毛主席,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不少同志身上没有修正主义影响。丁宝康,这个在旧社会当过十几年“扳道伕”的火车站站长,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打“心田里感到多舒坦啊”!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一掀起时,巧姑就向他轰了一张大字报:“请问丁宝康:你要把我们的列车引到什么路线上去?”在当时,丁宝康觉得这算什么问题呀?奇怪!他不理解文化大革命,首先是由于没有意识到在他自己身上有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确实,象丁宝康这样的老同志是很有代表性的。经过群众的批评、帮助,他一旦觉悟到自己错了,就站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边,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着过去的教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正是可贵之处。丁宝康的特点,是能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这些革命老干部崭新的精神面貌,正体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象丁宝康等一样。有的人消极地记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象《钢浇铁铸》中的彭凯,从一个极端转到了另一个极端,遇事畏缩不前。有的人忘记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象《樟树泉》中的潘伯祥,认为“文化大革命的浪头刚过去,还能有什么?”一门心思搞生产,看不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有的人对文化大革命则耿耿于怀,象《青春颂》中的迟启荣,“一想起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训,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啊!”因此,如何对待文化大革命的问题,确实对每一个干部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只要阶级斗争还存在,就总会在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上反映出来。有的人总是不满意,总是要算账,总是想翻案。这正说明了斗争的长期性。当前,正在开展的回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任何时候也不要忘记党的基本路线。
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我们反映文化大革命,歌颂新生事物,最重要的是歌颂文化大革命铸造的一代新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序曲》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不正是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意志,从浩荡的历史潮流中汲取力量的吗?
用《序曲》作为这本征文集的书名,意味深长。这不仅意味着已经取得伟大胜利的文化大革命犹如一幕序曲,今后这样的革命还要进行多次,同时意味着在回击右倾翻案风,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胜利成果的斗争中,用文艺形式反映文化大革命,这也是首批成果中的一个,是一个序曲。我们希望,也坚信,今后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作品。


第3版()
专栏:文艺短评

文艺创作要努力反映文化大革命
丹 川
当前,教育界、科技界展开的革命大辩论,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大搏斗。教育界、科技界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说明走资派还在走,说明存在着一条与毛主席革命路线相对抗的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焦点是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是搞复辟倒退,这是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地投身到这场斗争中来,努力反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狠狠地回击右倾翻案风,为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服务。
文艺创作反映文化大革命,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真正的社会革命,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以及革命过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总是伴随着对这场革命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斗争。革命愈伟大,愈深刻,肯定它还是否定它的斗争,也就愈尖锐,愈复杂,斗争的时间也就愈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政治大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这场大革命,那些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总是要翻案。我们广大工农兵业余作者和专业作者在这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面前,决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勇敢地挥笔上阵,努力反映文化大革命,歌颂文化大革命,驳斥右倾翻案风的鼓吹者对文化大革命的攻击和诽谤,以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努力反映文化大革命,也是广大工农兵群众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对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斗争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也会有人一时辨不清主流和支流,出现一些糊涂认识;也会有象鲁迅小说中所写的“九斤老太”那种人,对革命的新生事物总是看不惯。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就要满腔热情地歌颂文化大革命,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正确地及时地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作品,是群众进一步认识文化大革命,从中汲取丰富政治思想营养的生动教材。广大群众热切地期望着更多更好的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作品问世。
当前,许多文艺工作者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但也有些同志还存在着一种畏难情绪,总觉得文化大革命不好写,又没有经验,怕写不好,犯错误。其实,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顾虑。能不能写好,关键在于作者能否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对所写的东西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否熟悉和理解它。经历了这场大革命的工农兵业余作者和专业作者,对这场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思想,体会比较深刻。通过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本质和意义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为我们创作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鲁迅先生说得好:“可以宝贵的文字,是用生命的一部分,或全部换来的东西,非身经战斗的战士,不能写出。”应当说,我们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写好反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作品。
近几年来,许多工农兵业余作者积极用各种文艺形式反映文化大革命,做出了榜样。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工人业余作者创作的许多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作品,是写得很好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学习工人阶级这种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对他们已取得的经验要重视,要研究,要学习。只要深入工农兵的火热斗争生活,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伟大深刻的革命,要反映好,没有一种战斗的精神是不行的。要用文艺的笔来回击右倾翻案风。要敢于冲破一些传统的思想和手法,要敢于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无产阶级之异。要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知难而进,千方百计地歌颂和反映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文艺革命要在斗争中前进。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一定不要辜负党和工农兵的希望,要认清当前回击右倾翻案风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起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反映文化大革命,歌颂文化大革命,为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做出新贡献。


第3版()
专栏:时刻想着工农兵

热情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江 阳
沭阳县淮海剧团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移植革命样板戏,坚持进行文艺革命,自编自演小型文艺节目,热情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为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做出了贡献。
这个剧团把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当作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果、反击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回潮的政治任务来抓。从一九七○年到现在,他们克服许多困难,用本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淮海戏曲移植了《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等革命样板戏。淮海戏老唱腔大部分情调悲伤、低沉颓废、柔软无力,无法充分表现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剧团党支部成立了淮海戏曲调改革小组,对每一个唱段都反复试唱,精心制作,并多次到群众中去,请工农兵评论鉴定,反复修改,终于创作出既有淮海戏特点,又有内容和形式、政治和艺术比较统一的曲谱,使普及样板戏的工作越做越好,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沭阳县淮海剧团在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的同时,还自编自演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小型文艺节目。去年以来,他们自己创作小节目五十多个。这些节目,有的歌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新风颂》)、老中青三结合(《一代新人》),有的赞扬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赤脚书记》)、带头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一张住院证》),还有的歌颂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工农兵理论队伍和贫下中农学大寨的先进事迹。这些节目小型多样,有戏曲、歌舞、演唱、曲艺、快板等,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演出时间短,在田头、场边、工地都可以演,每个节目几分钟到十来分钟,每场演出半个小时到一、二个小时,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从去年到现在,他们组成两个演出小分队,跑遍了全县三十多个公社、几百个大队。去年三秋大忙时,在小店公社演出的小分队,坚持和社员们一起奋战阴雨,利用田头休息、饭前饭后及晚间为社员演出。另一个小分队在前进公社的水利工地上,同社员一起大干农田水利建设,休息时为社员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大大鼓舞了社员、干部的革命干劲。这个剧团在为工农兵演出的过程中,还积极辅导农村业余文艺活动,做到演到一处,辅导一处。有时晚上演出后时间已经很晚,但他们不顾劳累,仍然坚持给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辅导,有时还和当地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同台演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演出质量。几年来,他们为大队培训文艺骨干一千多名,使革命文艺在占领农村社会主义阵地、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上完大学回乡〔年画〕 孙宗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