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柬埔寨大力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五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柬埔寨人民在革命组织的领导下,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一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柬埔寨人民发扬革命战争时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克服战争遗留下来的各种困难,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在解放后的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的第一个旱季中,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革命军的男女战士和干部,各部门和各基层组织的干部与广大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奋战一个旱季,完成了农田水利建设计划。西北区从菩萨河到蒙河一带的数万名军民,从去年十二月初动工,在三个半月的时间内,昼夜奋战,挖成了一条长六十二公里和另一条长四十九公里的大型人工渠,使小渠两侧数万公顷土地得到灌溉。马德望省波列内波列和普农斯罗两个县的人民修了两条长达十多公里的大堤,使这两个县改变了旱涝状况。许多地区还修复和加固了在战争时期被敌人破坏的水利工程。暹粒省人民修复了被敌人炸毁的巴莱特拉水坝和一个过去被朗诺集团霸占的水池。这两个工程的修复,解决了暹粒县和博县的农田用水。贡布省也修筑堤坝四百多座,全长两百多公里,水渠近两百条以及池塘四千多个。
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许多省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磅士卑省的三隆栋、特邦,干丹省的昂斯诺、暹粒—奥多棉吉地区、柴桢省等许多地区自然条件很差,长期以来,因为缺水,插不上秧。但是上个旱季里,由于修建了许多重要水利工程,今年虽然遇到严重干旱,这些地区仍然种上了早稻和晚稻。在一些雨季易涝的地区,农民筑起一道道防洪大堤。提高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年九月初,马德望省普农斯罗地区洪水凶猛,灾情严重,但当地人民充分利用水库和水渠抗洪救灾,大大地减少了损失,夺取了今年早稻丰收。
蒙多基里、腊塔纳基里、上丁、桔井等省的山区面积很大。解放后,这里的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现在,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遍及东北各省。许多少数民族学会了种植水稻,并取得了种植高产水稻的先进经验,改变了山区落后的面貌。
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过去洞里萨湖是一大片沼泽地,长期荒芜。解放后,这个地区的农业合作社社员们兴修了水利,把这一片荒地变成了万顷农田。磅同、暹粒、马德望等省在洞里萨湖周围普遍种上了“浮稻”、早稻和晚稻。享有谷仓之称的马德望省波列内波列和普农斯罗县,今年水稻种植面积比往年增加好几倍,暹粒省博县今年雨季一开始就大面积播种水稻,到六月底就种水稻一万多公顷,同时扩大耕地面积四万多公顷。富饶的磅湛、干丹、茶胶、贡布等省的水稻种植面积更比解放前增加了很多,单位面积产量也不断提高。过去长期缺水的柴桢、柏威夏、磅士卑等地一季一公顷只收获水稻一吨左右,现在这些地区每公顷的产量比过去提高好几倍。盛产水稻的干丹省萨昂—戈通地区,现在每公顷水稻产量已经达到了六吨以上。
其他杂粮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今年,桔井、磅湛、干丹、波萝勉等省的玉米的种植面积比往年大幅度增加。仅干丹省萨昂—戈通地区就种玉米一万七千公顷。磅湛省北部几个县种植玉米和其他作物两万公顷。
目前,柬埔寨已进入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旱季,柬埔寨人民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正在乘胜前进,夺取兴修农田水利的新胜利。(附图片)
民主柬埔寨的农民为夺取农业好收成,正在给水稻追肥。 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联大第四委员会就罗得西亚问题通过决议
津巴布韦人民有自决独立的权利
我代表坚决支持津巴布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四日电 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十二月十四日结束了关于罗得西亚问题的辩论,并且通过了两项决议。
第一项决议重申津巴布韦人民有自决、自由和独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以及他们为取得这些权利而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斗争的合法性。决议说,在津巴布韦没有实行多数人统治以前,就不可能有独立;任何有关这个地区的未来的解决办法,必须在津巴布韦人民充分参加的情况下才能作出。
决议强烈谴责非法的种族主义者少数人政权继续对津巴布韦人民采取残暴的镇压措施,特别是肆意屠杀非洲人,并且还谴责种族主义政权对邻近的非洲国家采取有计划的侵略行动。
决议还要求立即停止处决被非法的史密斯政权拘捕的自由战士,无条件地立即释放全部政治犯,取消对政治活动的一切限制。决议还要求所有的国家向津巴布韦人民及其民族解放运动提供必需的一切援助。
第二项决议谴责一切违背对非法的种族主义政权实行强制性制裁的行径。决议要求所有的国家对莫桑比克政府提供援助,帮助其克服由于对非法政权进行经济制裁而带来的经济困难。
从十二月七日开始辩论以来,有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发了言。贝宁代表在发言中强调,只有武装斗争才能使人民恢复他们的权利。贝宁政府同意扩大对非法政权的制裁以及在目前谈判的时候继续进行武装斗争。他说,认为(津巴布韦)人民的民族权利能够和平获得的(看法)是危险的。津巴布韦人民应该保持警惕。
阿尔巴尼亚代表指出,史密斯政权正在加紧镇压津巴布韦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威胁非洲各主权国家,并企图把它的解决办法强加于人。但是帝国主义和其它国家的阴谋活动既吓不倒也骗不了津巴布韦人民。他认为美苏争夺对于津巴布韦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一种现实危险。
几内亚代表指出,帝国主义最近的活动旨在挑拨民族主义者之间的关系。和平谈判的失败将雄辩地证明继续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莫桑比克代表在发言中认为罗得西亚种族主义政权无视世界舆论、唯一能使它懂得的语言就是武力。
中国代表吴妙发在十二月九日发言中揭露了史密斯政权加紧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并且指出史密斯的所谓“和解”骗局正在遭到津巴布韦自由战士和广大非洲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同声谴责和坚决抵制。
吴妙发说:“津巴布韦人民在同史密斯种族主义政权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体会到,津巴布韦的独立和解放,主要要由当地人民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用革命的两手来对付反革命的两手,而武装斗争则是推翻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根本途径。”
吴妙发说:“津巴布韦人民的斗争正处于重要的关头。社会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妄图把津巴布韦人民的斗争纳入它们各自的轨道。两个超级大国从争霸全球战略出发,除加剧对欧洲这一重点的激烈争夺外,目前正在南部非洲进行激烈的争夺。一个超级大国支持种族主义政权,目的在于保住它的巨大既得利益。另一个自称为非洲人民‘天然盟友’的超级大国,则打着‘反对种族主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号,以更加阴险毒辣的手段,处心积虑地分化民族解放组织,破坏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以扩大它在南部非洲的势力范围,加强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的地位。因此,在反对史密斯种族主义政权的同时,反对超级大国,特别是反对打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旗号的那个超级大国的渗透、扩张、干涉、颠覆,已是津巴布韦人民面临的现实的、严峻的课题。”
吴妙发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不渝地坚决支持津巴布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而进行的正义斗争。我们坚信,只要津巴布韦人民以反对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斗争的大局为重,增强团结,提高警惕,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武装斗争,驱狼防虎,就一定能够战胜艰难险阻,赢得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附图片)
津巴布韦游击队的女战士在密林中巡逻,保卫着已经解放的土地。 新华社记者摄


第5版()
专栏:

冯维希副总理接见广西教育代表团
新华社万象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局副局长余明炎为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国良为副团长的中国广西教育代表团,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十四日应邀对老挝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在十四日乘飞机回国。
十二月十三日,老挝政府副总理兼教育、体育和宗教部部长富米·冯维希,接见了广西教育代表团全体成员。
在访问期间,中国广西教育代表团参加了老挝国庆一周年的庆祝活动,访问了万象和琅勃拉邦,受到了老挝教育界人士和各地群众的盛情接待。


第5版()
专栏:

肯尼亚举行阅兵式庆祝独立十三周年
新华社内罗毕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电 为庆祝肯尼亚独立十三周年,十二月十二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共和国公园举行了阅兵式。
肯尼亚总统、肯尼亚武装部队司令乔莫·肯雅塔出席并检阅了肯尼亚陆军部队和由空军组成的飞行队。肯尼亚副总统、内政部长莫伊,内阁其他部长和肯尼亚三军司令,以及几千名群众参加了当天的庆祝活动。
一些国家驻肯尼亚的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仪式。
肯雅塔总统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从肯尼亚独立十三年来,“有许多次来自(国外)的挑战,妨碍了肯尼亚经济的增长,这些事情使我们更加懂得必须充分地开发我们自己的资源以求进一步地达到自力更生”。


第5版()
专栏:

我经济贸易展览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闭幕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四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贸易展览会经过十四天展出,十二月十四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国家展览大厅闭幕。
展出期间,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席莫格斯·沃尔德·米凯尔、内阁部长们和亚的斯亚贝巴市长马康南·穆拉特参观了展览会。莫格斯主席在参观后对展览团团长虞振华说:“展览会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正是我们应该努力遵循的方向。展览会本身证明,中国人民和政府对埃塞俄比亚人民和政府怀着十分友好的感情。通过这种交流来促进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我们两国间将更加经常地进行各种交流。”
两周来,埃塞俄比亚各界人士十七万多人参观展览会,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和政府工作人员。有些农民从遥远的省份赶来参观。
展览会反映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观众的高度赞扬。他们称赞这种精神体现了已故的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他们表示相信,在华国锋主席领导下,中国今后将继续取得不断的进步。
《埃塞俄比亚先驱报》十二月四日就这次展览会发表社论。社论在谈到毛主席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时说:“这完全适合我们今天的情况。我们可能需要外援,但与我们自己的资源相比,它只能是辅助性的,我们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


第5版()
专栏:

我驻匈牙利大使李则望离任回国
新华社布达佩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电 中国驻匈牙利大使李则望十二月十五日乘飞机离任回国。
十二月十四日,匈牙利政府总理拉扎尔·捷尔吉和匈牙利国民议会主席奥普罗·安托尔分别接见了李则望大使,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在此之前,匈牙利国民议会副主席彼得·亚诺什,共和国主席团副主席特劳乌特曼·雷热,外交部长普雅·弗里杰什以及外贸部长比罗·约瑟夫等也分别接见了李则望大使。
十三日晚,李则望大使在大使馆举行告别酒会,匈牙利外贸部长比罗·约瑟夫等人应邀出席。


第5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多瑙河畔的变迁
波涛滚滚的多瑙河,蜿蜒流入罗马尼亚境内。河的北岸是被誉为“粮仓”的伯勒干平原,勤劳智慧的罗马尼亚人民世世代代在这块被河水滋润的土地上生息、劳动。多瑙河流经的十个县中,有一个叫“特列奥尔曼”县。这个县的劳动人民,积极响应罗马尼亚共产党和政府的号召,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列奥尔曼”在罗语中是“野树林”的意思。据说几百年前,这里是一个莽林丛生、人烟稀少的地方。后来,农民们披荆斩棘,经过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终于荒野变成良田。但是,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创造了财富的农民,却不是财富的主人。
解放后,特别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特列奥尔曼”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旧社会怀有无比仇恨的广大农民群众把他们内心的喜悦和饱满的热情顷注到建设新社会的劳动中。
“特列奥尔曼”县共有四十七万公顷农业用地,占全国农田面积的百分之二,而全县的粮食产量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七,蔬菜占百分之六。棉花和蓖麻产量在全国均占第一位。去年,这个县的小麦、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都在全国三十九个县中名列前茅。今年,尽管气候条件也不算好,但由于充分发挥了合作化的优越性,农业生产又告丰收。该县除盛产粮食外还是坚持多种经营的先进县,每年都向国家提供大量蔬菜、向日葵、棉花、豌豆、大豆、蓖麻、烟草以及肉、奶、蛋类等。
这些出色的成绩是广大社员群众努力改造大自然的结果。雄伟的多瑙河大堤就是他们战天斗地、大办农业的见证。该县境内的多瑙河大堤长达九十多公里,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建成的。在这之前,河水一涨就要淹没大片土地。大堤建成后,约五万公顷过去无法种植的河岸地成了庄稼茂盛的良田。一九七二年春夏之交,多瑙河河水奔腾咆哮,眼看就要泛滥成灾。大堤需要迅速增高、加固。全县农民、工人、武装部队官兵不分昼夜、不怕疲劳,经过几周的紧张奋斗,终于战胜了多瑙河特大洪峰,保住了大堤。一九七五年夏,大堤再次出现险情。河水水位大大超过了警戒线。全县十万人参加了又一次护堤战斗。在奥尔特河注入多瑙河的汇合口处,情况更是紧急,大堤随时可能决口。在这紧急时刻,社员们不顾危险,夜以继日地加固堤。大堤就是战场,有些人睡在大堤上,一有情况就投入战斗。图尔努—马古雷莱化肥联合企业的职工经过一天紧张的劳动后,也赶到大堤抢险,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经过日日夜夜的战斗,大堤终于保住了,丰收在望的庄稼保住了,河水在英雄的人民面前低下了头。
这个县的先进农业单位很多,我们参观了其中一个以“多瑙河”命名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走进社的办公室,就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种奖旗、奖状。这个社连年夺得丰产。一九七三年全社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每公顷四千二百公斤。一九七五年,社员们克服了不利的气候条件,又夺取了每公顷四千零五公斤小麦的产量,玉米的产量也高达每公顷七千一百二十五公斤。社主席告诉我们:这个社向国家提供的粮食和肉类年年有所增长,社员们决心把全社的地都改造为能排能灌的水浇地,争取旱涝保丰收。过去,这里是“多瑙河水日夜流,庄稼缺水让人愁”。从一九六四年起,这个社制订了水利建设计划,社员群众充分利用冬闲时间,挖河开渠,修堤筑坝,到现在已有了九百七十公顷水浇地。
“特列奥尔曼”县党委书记格·奥尔特亚努同志对我们说,“多瑙河农业社”兴修水利的成绩,只不过是全县为增加粮食生产所作的巨大努力的一个例子。一九七○年以前,这个县只有二万五千公顷零星、分散的水浇地,现在全县水浇地面积已达五万公顷。几个大型水利工程正在施工。此外,这个县的农业机械化和化肥化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今后将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奥尔特亚努同志说得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农业搞不好,工业也上不去”。他表示,今后该县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将继续重视办好农业,向国家提供越来越多的农畜产品。
“特列奥尔曼”县农村的一派兴旺景象,是罗马尼亚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见证。今年,罗马尼亚农业劳动者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又夺得了全国特大丰收。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