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罗共中央刊物发表文章强调
各国有权捍卫主权 发号施令必须铲除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电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刊物《社会主义时代》最近发表题为《主权和新的世界秩序》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指出,各国有权采用一切手段捍卫自己的主权。国际关系中的任何发号施令,仗势欺人的作法必须铲除。
文章说:“国家应当是自治的,并自由行使自己的一切权力。主权的意志是自由的,是不依附于任何外国意志的。”
文章说:“任何一个国家不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个主权国家。主权要求每一个国家有权奉行自己制定的对内对外政策,有权用一切手段来捍卫自己的生存和领土完整,有权根据自己的合法利益和本国人民的进步愿望行事,同时忠实地履行自己自由承担的国际义务。”“新的国际秩序不允许对某个国家因其幅员大小,地理位置或经济军事实力情况而予以歧视。因此,每个国家有权维护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有权自由选择和发展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有权自由使用自然财富和平等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合作形式。”
文章说,在国际关系中,“各国的义务首先是要严格尊重民族独立和主权、完全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领土完整、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国际争端。”
文章还说:“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干涉别国的内政外交、发号施令或施加种种压力,这些都是旧秩序的现实,要彻底铲除这些东西才行。”文章指出,这种现实的消亡不可能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各国人民有意识地进行斗争的结果。


第6版()
专栏:

罗美签订经济、工业和技术长期合作协定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罗马尼亚和美国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布加勒斯特签订了一项经济、工业和技术长期合作协定。
罗马尼亚政府副总理、外贸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长扬·珀仓和美国商务部长埃·理查森分别在协定上签字。
报道说,这项协定为期十年,规定罗美双方将扩大在机器制造、电子和电气、航空、化学、石油化工和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合作。
由理查森率领的美国政府经济代表团是十一月二十一日前来布加勒斯特参加罗美经济混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


第6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发表评论
揭露苏修复活宗教麻痹压迫苏联人民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十一月十九日发表题为《〈圣经〉与修正主义者》的评论,揭露苏联复活宗教的罪行。
评论说,东正教主教们、红衣主教们和教皇们都在高兴地看到,《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在苏联书店的橱窗里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不久前,苏修集团的喉舌塔斯社报道说,在莫斯科大主教的关注下,苏联再版发行了《圣经》。这是二十年期间第三次出版。
评论揭露说,在苏联,《圣经》已经成为家庭、机关和群众教育的日常必读课本。
评论指出,宗教对于各国人民来说,是一种鸦片,是剥削和压迫阶级手中裹着糖衣的武器。无论过去和现在,它同共产主义,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决无共同之处。
评论最后说,苏联出版的《圣经》,现在是在为一种压迫和剥削——野蛮的修正主义压迫和剥削——进行掩饰和辩解。


第6版()
专栏:

美国《号角》周刊发表文章揭露
美国资本家残酷压榨农业工人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八日讯 美国《号角》周刊最近发表文章,揭露美国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残酷压榨。文章前加的“编者按”指出,这篇文章“基于第一手的调查”,是“墨西哥族工人和白人工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先进工人有效合作的产物”。
文章说,明尼苏达州的绝大部分流动农业工人,包括芦笋工人是来自得克萨斯州西部和南部的墨西哥族人。全部芦笋工人受雇于奥瓦顿纳罐头公司。为了引诱墨西哥族人从得克萨斯州长途跋涉到明尼苏达州,公司的招工人员描绘了一幅当地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工资待遇“极好”的“幸福”图景。但是,实际情况是,工资低得难以维持生存,生活和工作条件糟糕透顶,而法律却只保护种植主攫取利润的权利。工人们居住在公司的营房里,其中一个原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集中营,一些住所用很高的铁丝网围着,也活象集中营。饮水常被污染,引起严重疾病。田间的条件同样糟糕。收割一磅芦笋的工资只有六美分,而且至少十二年来一直没有提高过。在这种条件下,工人们为了生存,每天必须尽力多干几个小时。家庭的每一个人,包括刚会走路的孩子和超过退休年龄的老人都必须参加田间劳动。每天劳动十二到十四个小时,一星期干七天是常事。
文章说:“上述状况是帝国主义压迫少数民族的一个明证。通过沉重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象奥瓦顿纳这样的大资本家从墨西哥族工人的劳动力中榨取了特别巨大的利润。
“与此同时,明尼苏达州农村的白人工人同样是帝国主义剥削的受害者。许多人被迫把自己的小农场卖给大种植主,在收获季节和墨西哥族流动工人一起在罐头工厂干活。”
文章强调说:“以白人为主的当地工人和以墨西哥族人为主的流动工人之间的团结,是使每一个人的处境获得改善的关键。他们的斗争是一场反对大种植主的共同斗争。”
文章最后指出,在中西部和北部各州广阔田野上的流动工人正在组织起来,他们的斗争必将对芦笋工人产生影响。


第6版()
专栏:

美国纽约的女教师在街头示威,要求增加工资。 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裁军”克里空 扩军发了疯
为了争霸全球,勃列日涅夫集团搞军备竞赛的规模和速度都创了历史新纪录。但他们却把“裁军”挂在嘴边,整天价“裁军”、“裁军”聒噪得没完没了。又是“时代的吩咐”呀,又是“良心的嘱托”呀,装出一种牧师般的仁慈,教徒般的虔诚,真真令人作呕!
塔斯社说:“七十年代上半期是整个战后时期在裁军方面最有成效的时期”,据《真理报》解释:“在过去五年内,苏美缔结的协定比这之前整个历史上缔结的还要多”。不错,在七十年代的前五个年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蒙蔽舆论,确实设下不少骗局,耍过不少花招,搞了不少协定,据苏联方面统计,已有三十余项,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项。如果这些协定能够代替裁军,如果这些协定能够带来“裁军成效”,那么恐怕苏美两家早就裁得没有一兵一卒了,何必整天价还喊“裁军”呢?可惜,只是“协定而已”,而且苏美两霸在这些协定掩盖下都在争先恐后地疯狂扩军,尤其是新沙皇,速度更快,称得上世界冠军。苏联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已经达成的协议暂且尚未能制止军备竞赛”(苏联《美国》今年第六期)。其实,不是“暂且”,而是永远也不会制止军备竞赛!
那么,莫斯科所宣扬的“成效”何处去找呢?只要揭开新沙皇“裁军”画皮,就可以找到。与莫斯科的谎言相反,七十年代上半期恰恰是苏联在扩军方面“最有成效的时期”。请看事实: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上半期相比,苏联的总兵力从三百万增加到四百二十万;军事开支平均年增长率从百分之十一增加到百分之十二以上,西方不少人认为在百分之十三到十五之间;军事开支占国民收入总值的比例从百分之十七增加到百分之二十左右;一九七二年苏美核会谈前,苏联的战略武器
(主要包括洲际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比美国少九百多件,到一九七四年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会谈时,已猛增为超过美国二百八十件,一九七五年则进一步增加到比美国多约四百件。七十年代上半期新沙皇更是疯狂加紧核武装,据西德一家报纸最近报道,苏联在近三年里进行的约五十次试验中,共试验了四种新的导弹系统,其中三种是洲际导弹,而且这些导弹都可装上多弹头。请看,这就是莫斯科的“裁军”“成效”!葛罗米柯先生不是也说“军备竞赛在继续,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吗?勃列日涅夫先生不是也招认他是“坐在堆积如山的军火上过日子”的吗?苏联的《美国》杂志不是也承认军备竞赛的负担“沉重地压在美苏两国身上”吗?既如此,苏联为什么不肯做一两件实际的事情以证明其“裁军”的诚意呢?天天喊“裁军”,天天搞扩军。勃列日涅夫之流侈谈什么“人类良心”,这简直是对人类尊严的嘲弄!
骗子的日子是很难过的。各国人民已日益看穿苏联假裁军真扩军的面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十月二日社论说:“过去的事实已经证明了所谓‘裁军’、‘缓和’都是废话。”突尼斯《行动报》十月七日评论道:超级大国在目前情况下“根本没有裁减自己军备的念头”,相反,“它们竭力使自己拥有最先进的和具有最大毁灭能力的武器”。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最近明确指出:美国和苏联正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进行武装和准备”。
“裁军”克里空,扩军发了疯。昔日希特勒如此,今天勃列日涅夫也如此。


第6版()
专栏:

苏联提高出口原材料价格给东德带来困难
东德讨论节约使用原材料和能源问题
新华社柏林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电 东德十一月十九日在哈雷市召开会议,讨论节约使用原材料和能源问题。
据德通社报道,东德煤炭和动力部长西博尔德在会上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原材料和燃料资源,节约更多的燃料和能源,是当前优先要解决的任务。
东德部长会议副主席劳赫富斯也在会上讲了话。他指出要挖掘现有的潜力,“对待材料和能源要细心”,“应用要合理”,“使用要节省”。
东德目前的一些主要原材料大部分靠从苏联进口。苏联自去年开始大幅度提高出口的原材料价格,如原油提价百分之一百三十,给东德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充分开发本国的能源资源、节约使用原材料以减少进口,当前对东德有迫切而现实的意义。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苏联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苏修叛徒集团篡权以来,苏联国内民族压迫日甚一日。他们疯狂鼓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在“民族接近”的幌子下,苏修强迫非俄罗斯民族迁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在各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干部中排斥异己,由为新沙皇卖命的俄罗斯人或俄罗斯化了的民族干部接管他们的工作。苏修在非俄罗斯民族地区强行推广俄语,使有些民族几乎已经没有本民族的语言。他们还以“经济专业化”和“区域分工”为名,剥削和掠夺非俄罗斯民族,造成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经济畸形发展。苏修对广大非俄罗斯民族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激起苏联各族人民越来越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近几年来,在乌克兰不断出现反抗苏修民族压迫的地下组织,它们出版地下刊物,散发传单,组织群众斗争。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的一万多名工人举行示威,愤怒地砸了州的党政军机关的办公大楼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大厦,撕了勃列日涅夫的画像。今年九月,一个名为“乌克兰民族阵线”的地下组织,在苏联国内散发了《告苏联和世界人民书》,揭露“勃列日涅夫及其同伙,不断践踏苏联各族人民的人权和民族权利,使监狱、劳改营和精神病院关满无辜的人们,对某些民族实行种族灭绝”,呼吁“俄罗斯人民同苏联非俄罗斯的各族人民一起,站到反对向其他民族实行民族和社会压迫与俄罗斯化的同一条战线中来!”,要求“苏联非俄罗斯人民警惕地保卫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为自己的学校、科学和传统而斗争”。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格鲁吉亚人民,长期以来对新沙皇的民族压迫和奴役极为不满,劳动人民发出成千上万封信件和上诉书,并进行暴力反抗。
在立陶宛加盟共和国的考纳斯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满腔怒火的示威群众冲击了市党委和警察局,捣毁一些建筑物,高呼“给立陶宛以自由”等口号,并同前来镇压的军警(包括伞兵部队)英勇搏斗。亚美尼亚人民长期以来对苏修叛徒集团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从未停止过反抗,近年来,旷工、怠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斗争形式。据报道,一九七四年,亚美尼亚仅仅工业部门旷工、怠工的劳动日就达六十七万八千个以上。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苏联国内有多少民族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一百三十多个民族。根据苏修一九七○年人口普查,人数在百万以上的民族有二十二个。
苏联民族占人口多数的为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俄罗斯族,亦称大俄罗斯族人,人口为一亿二千九百万,其中一亿零八百万居住俄罗斯联邦,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乌克兰族,人数为四千万,其中三千五百万聚居在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在俄罗斯平原为白俄罗斯族、立陶宛族、鞑靼族、楚瓦什族和拉脱维亚族;中亚地区为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土库曼族、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和亚美尼亚族;高加索地区为阿塞拜疆族、格鲁吉亚族。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居住的民族比较复杂,主要为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日耳曼族。与中国边境接壤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布里亚特族和犹太族。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苏修变本加厉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近二十年来,苏修叛徒集团继承老沙皇的衣钵,变本加厉地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大搞民族同化。
苏修对非俄罗斯民族实行同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强制推广俄语,以取代其他民族语言,妄图扼杀非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传统,消灭非俄罗斯语言。他们实行文字“改革”。在哈萨克和土耳其斯坦,先前用阿拉伯文字母,后改用拉丁文字母,随后又改用俄文字母。摩尔达维亚原用拉丁文字母,后也改用俄文字母。
他们在教育部门强行推广俄语。例如,在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地的中学、大学都用俄语教学;在乌兹别克塔什干规定,三年级以上必须用俄文。据苏修官方宣布,在摩尔达维亚从高等学校学生直到学龄前儿童都必须学习俄语。通过这些反动措施,许多非俄罗斯民族的青少年丧失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能力。
各加盟共和国的刊物和广播、电视等大部分都使用俄语。在拉脱维亚约有三分之二的电台和电视节目是用俄语播送的,定期出版的刊物几乎有一半是用俄文出版的。根据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材料计算,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四年,摩尔达维亚文报纸减少了一半,摩文书籍占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出版的全部书籍的比重,从一九五○年的百分之六十四下降到一九七四年的百分之三十三。
苏修还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政、经济等部门都通用俄语,甚至大、小会议也要用俄语进行,如使用本地语言就会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乌克兰,甚至参加一次用民族语言的诗歌朗诵晚会就要成为保安机关注意的对象,有些人还为此被拉到法庭受审。苏修的文化同化政策,引起了各民族的强烈不满,例如乌克兰一个公民说,“乌克兰民族正在日益衰落,绝大部分学校用俄文授课,广播用俄文,孩子们已逐渐忘记民族语言”。
苏修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另一个做法是强行把非俄罗斯民族并入俄罗斯族。他们实行民族吞并的结果,使苏联国内民族逐渐减少。苏联原有一百三十多个民族,而到一九七○年,只剩下一百一十九个民族了。在苏修“二十五大”上,只有六十个民族的代表参加。
苏修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其目的就是要把苏联变成一个具有俄罗斯帝国主义传统的单一的俄罗斯国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