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倍努力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思想
“英勇善战的八一采煤队”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传到全国煤炭战线十面红旗之一——河南义马矿务局千秋煤矿“英勇善战的八一采煤队”以后,广大矿工心痛欲裂。他们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手捧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九年接见八一采煤队老队长杜学然同志时的合影像,默默哀悼。连日来,矿工们怀着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心情,颂扬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大家坚定地表示: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忍住悲痛,擦干泪水,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实际行动,报答毛主席的恩情。
八一采煤队工人们把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说不尽的悲痛,变成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努力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实际行动。队党支部组织职工回顾党史、队史、家史和个人成长史,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共产党员、老工人郭老荒说: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就一定要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这个在旧社会给资本家下窑当苦力的老工人,回顾自己解放后的成长过程,深深感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哺育下取得的。毛主席的书是我们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的百科全书,是我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的力量源泉。只有学好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才能使自己成为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更好地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许多矿工回顾八一采煤队十八年来同修正主义斗,同资产阶级斗,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个方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煤炭生产迅猛发展的战斗历程。大家说,十八年来,我们年年月月超额完成国家原煤生产计划,三次创造了全国中厚煤层炮采工作面单产最高纪录,靠的是什么?就是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现在,毛主席和我们永别了,但他老人家的光辉思想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矿工们一下班,饭顾不上吃,就赶到业余理论学习班和政治夜校,如饥似渴地学习《毛泽东选集》。深夜,党支部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支部委员们还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关于社教运动的重要批示。党支部举办的理论骨干学习班,重新安排了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理论队伍成员除了自己增加学习时间外,还认真地给群众介绍学习心得,进行辅导,推动了全队的学习。不少工人主动安排个人读书计划:重新通读《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每天学习一小时。老工人郭铁立,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不好。毛主席逝世后,他一连几夜睡不着觉,噙着眼泪,一条一条地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语录。别人劝他说:你的眼不好,早些休息吧。他回答说:我的眼不好,可是学习不能放松。我要借助毛泽东思想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使我步步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
“沉痛悼念毛主席,悲痛化作千钧力,对准三株大毒草,口诛笔伐狠狠批。”八一采煤队全体矿工缅怀毛主席的恩情,决心把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他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班组继续深入批判邓小平授意炮制的《论总纲》、《汇报提纲》和《条例》三株大毒草,掀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新高潮。工人理论骨干张殿卿、黄万斌,眼含热泪,连夜赶写批邓文章,经过五个夜晚的战斗,写出了一篇比较有分量的批判文章。全队一百六十多名理论队伍成员,个个满怀仇恨,在党团员会、班组会上,带头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愤怒声讨邓小平的反革命罪行。
在沉痛悼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日子里,八一采煤队的工作面需要转移,按照常规得停产三天。矿工们坚定地提出:打破旧常规,转移不停产,以实际行动悼念毛主席。钢梁钢柱不足,他们用木柱代替,坚持一面生产,一面转移。工作量加大,他们一人顶两人干,不少人一天干两班。九月二十日这天,新的工作面出现了冒顶险情。值班队长鲁金水、副班长范新祥,带领工人王志安、徐仲州等,奋勇冲向险区,不顾个人安危,快速抢险。他们的手套扒烂了,手指头磨出血来,仍然坚持战斗。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很快排除了险情,当班还生产了原煤三百多吨。老工人李长海,在一次抢险中,右腿被砸伤,装上假腿后,领导上让他休养。他看到大伙都在以实际行动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啥也不休息了,要求上班。支部领导劝他说:你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大家理解,但是你的腿伤没有完全好,还是好好休养吧!李长海坚定地说:“是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实际行动报答毛主席的恩情,就是一条腿也要干,也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拄着拐杖给工人们粘胶鞋,送报纸,打扫卫生,帮助队里叫人开会。他坚持工作,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就这样,全队进入九月份以来,虽然工作面压力大、淋水多、顶板碎,但仍然超额完成了国家原煤生产计划。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深切的悼念 巨大的动力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逝世,使本溪钢铁公司的广大工人、干部万分悲痛。他们满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怀念、无限崇敬的心情,在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反复学习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华国锋同志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上致的悼词、两报一刊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普遍举办了学习班、报告会、座谈会,回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工厂斗争史、家史和个人成长史,颂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赞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一些苦大仇深的老工人,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控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用新社会的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颂扬毛主席的恩情。
南芬露天铁矿解放前叫庙儿沟铁矿。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庙儿沟,庙儿沟,沟沟都是尸骨头。矿工血泪满沟流,死难的矿工上万口。”是大救星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把矿工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使旧社会的奴隶成了新中国的主人。矿工们对比今昔,无比激动地说:“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是我们衷心爱戴的大救星,我们世世代代忘不了您!”
第一炼铁厂、第一机修厂、歪头山铁矿等单位党委领导成员还和工人群众一起,紧密联系本单位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实际,狠批修正主义,颂扬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比英明正确。歪头山铁矿资源丰富。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五年,本钢广大职工曾先后三次开发这个矿,但由于刘少奇、邓小平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压制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结果三次上马,又三次下马,白白花了国家大量资金,没有拿出一吨矿石。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刘少奇、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一九七○年五月,本钢又打响了开发歪头山铁矿的战斗。这次,在省、市委的一元化领导下,组成了几万人的浩浩荡荡的会战大军。他们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心协力,大干苦干,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高速度地建成了这座大型现代化采、选综合矿山。投产后,铁矿石产量以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的幅度持续上升。
广大职工回顾本钢走过的道路,清楚地看到:解放初期,是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指示,使我们在日伪留下的废墟上迅速恢复了生产;在大跃进年代,是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使本溪钢铁公司的钢铁生产突飞猛进,向前发展;当刘少奇、邓小平疯狂推行“马钢宪法”时,是毛主席亲自批示的“鞍钢宪法”,照亮了钢铁工业发展的道路;本钢工人更不会忘记,当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重搞“条条专政”的时候,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粉碎了邓小平复辟倒退的阴谋,使本钢的革命和生产取得新的胜利。新旧社会的对比,两条路线的对比,使广大职工更加怀念毛主席。他们说,千年苦根是毛主席拔掉,万年甘泉是毛主席开拓,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幸福线。二十多年来,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本钢已由解放初期年产几千吨钢、几万吨铁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颂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赞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使本钢广大职工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大大增强了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大家都把悼念毛主席的无限悲痛化为学习毛泽东思想,抓革命、促生产的巨大力量,加倍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投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连日来,本钢党委领导成员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到炼钢厂、炼铁厂、矿山上,和广大工人一起学习,一起批邓。本钢所属的二十九个基层党委领导成员,都分别深入到基层车间班组,进一步总结群众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新鲜经验。他们抓住邓小平授意炮制的《论总纲》等三株大毒草进行批判,使批邓斗争步步深入。大家决心做到:抓阶级斗争不放松,斗资本主义不手软,批修正主义不停顿,干社会主义不松劲。
现在,本溪钢铁公司到处出现认真看书学习、批邓步步深入、生产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许多工人一连几天吃住在厂。一些长期患病的工人也纷纷自动返回工厂,参加战斗。许多单位制定出新的增产指标。九月九日以来,这个公司的钢、钢材、生铁、铁矿石、冶金焦等主要产品和发电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钢、钢材、铁矿石的平均日产量分别比头八个月增长百分之五十二、百分之五十一和百分之三十九。广大职工决心忠实地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夺取更大胜利。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化悲痛为力量 夺取新的胜利
北京钢厂职工掀起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
在沉痛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日子里,北京钢厂广大职工把无限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倾注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实际行动中。在烈火熊熊的炼钢炉前,在钢龙穿梭的轧钢机旁,在锤声高亢的锻锤砧边,在每一个战斗的岗位上,普遍掀起继承毛主席遗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继续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
第七炼钢车间的工人、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和伟大革命实践,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炼钢老工人、党委委员梁占兴激动地说,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他老人家一向十分关心钢铁工业发展。我们一定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抓革命、促生产,增产钢铁。他同工人们一道日夜战斗在沸腾的炉前。共产党员安清塘、李炎荣为了抢修厂房,临危不惧,冒着滚滚浓烟,登上厂房,手握焊枪,奋不顾身连续战斗了五个多小时,保证了电炉安全生产。
广大职工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邓怒火越烧越旺。全厂六百多名理论骨干,在班组批判会上和广大职工一道,联系工厂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实际,批判《论总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打着红旗反红旗,贩卖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以抓生产为名,行翻案复辟之实的反动本质。九炼钢车间在班组大批判的基础上,连续召开了批邓大会,批判邓小平“依靠工农兵是相对的”反动谬论,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抓革命、促生产。工人们出主意、想办法、订措施、挖潜力,不断缩短冶炼时间。为了多炼钢,炼好钢,在氧气站的有力支援下,工人们把一管吹氧改为双管和三管吹氧,创造快速冶炼新纪录,提前完成了月计划。
机动科、计控科的工人们,愤怒批判邓小平贩卖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的革命精神,把我国自行设计的一千立方米制氧机,提前安装调试成功,并于九月十二日提前出氧,氧气产量每小时达到一千一百立方米以上,纯度也超过规定标准,在制氧生产上创造了新的成绩。
全厂各级干部进一步学习毛主席关于社教运动的批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同工人划等号,才能跟上工人阶级前进的步伐,否则,“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们当作资产阶级打倒”。他们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与工人实行三同。曾经受到毛主席多次接见的劳动模范、革委会副主任白树茂,当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轧钢车间蹲点劳动,立即泣不成声。他说,我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坚持同走资派长期作斗争。劳动中,哪里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带领工人出色地提前完成任务。锻钢车间主任秦天佑,日夜战斗在车间,累了,就拿块草席找个地方躺一躺。工人们称赞说:“地球转一圈,老秦干三班。”秦天佑的事迹,有力地批判了邓小平诬蔑工人出身的干部“一般效果都不好”的谬论。
悲痛化力量,生产逐浪高。全厂在连续八个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九月份又夺取了新胜利,钢产量达到新水平。广大职工一致表示,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批邓,继续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抓革命、促生产,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把悲痛化为抓革命促生产的巨大力量
吉林造纸厂广大职工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批邓,猛促生产,以实际行动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从九月九日到九月十九日的十天当中,全厂平均每天增产百分之六点九二,产品合格率也比计划提高百分之二点八八,产量和质量都创造了历史上最好水平。
这个厂的广大职工在厂党委的领导下,连日来广泛开展了颂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的活动。职工们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光辉榜样,激发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坚强意志和不可动摇的决心。各车间、班组和科室纷纷写决心书、请战书,不少同志给党组织写了入党申请书,向厂党委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决做到学习不停,批邓不停,生产不停,以实际行动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厂七·二一工人大学九月十日召开了深入批判《论总纲》大会,学员们以毛主席关于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重要指示为武器,抓住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深入地进行批判。二车间理论小组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选编了马列和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辅导大家更深入地批判邓小平鼓吹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在沉痛悼念毛主席的日子里,吉林造纸厂的工人们含着泪水,日夜坚守在生产岗位上。为了多造纸,造好纸,保证中央报刊对新闻纸的需要,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下班不回家,假日不休息,一个人顶几个人干。工人们说,为了印刷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宣传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满足广大工农兵对报纸的需要,把毛泽东思想宣传好,我们一定要发扬革命加拚命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切哀悼。工人们精心操作,争分夺秒,班产纪录不断刷新。化学车间燃烧乙班青年副工长毛玉文和全班同志一起忘我劳动,战斗在碱炉旁。为了保证碱的生产,他多次跳进芒硝仓库里去捅硝。硝灰呛得他喘不过气来,睁不开眼睛,但是,他心里想到毛主席,把艰难困苦都扔在一边。在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下,碱的产量不断提高,保证了造纸的需要。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安源煤矿的工人来到当年毛主席发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总平巷前,回忆毛主席当年下矿井,进工棚,在工人中间传播马列主义的情景,决心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