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农业学大寨

老中青三结合的坚强堡垒
——记中共栾城县委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大寨县的事迹
两年前,河北省栾城县两位老县委书记接连被调走了。当时,不少同志都以为会再调一位老同志来,要么就从县委班子中提拔一位老同志担任书记,因为县委里一二十年前就担任副书记、县长的老同志有好几位。但是出人意外地被任命为县委书记的却是周善群同志。他原来是石家庄地委的一个一般干部,到栾城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不过一年。开始,有些人担心,让这样一位同志当班长,能“压得住案子”,“挑得起担子”吗?两年过去了,这种疑虑打消了。大家说,咱们的县委是一个团结得好、战斗力越来越强的指挥部。县委“一班人”中能力有大有小,但都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热情支持新生力量
栾城县委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克服了论资排辈的思想。常委中的几位老同志,能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新生事物。他们不计较职位高低,信任和尊重周善群同志,满腔热情地支持青年干部。
五十六岁的傅庚申,二十多岁当连长,战争年代四次负伤,一条腿已经残废。他一九五八年就在别的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一九六四年担任栾城县委副书记,现在是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长。有人为他现在没当上县委副书记而表示遗憾。老傅却说:“这样安排不正表明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吗?”文化大革命以来,他的职务几经变动,党分配他干什么,他就全心全意地干什么,从不把职务的高低放在心上。他常说:革命的车轮滚滚向前,形势逼人,没有新鲜血液可是不成啊!看到年轻同志初挑重担,缺少经验,老傅就主动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傅庚申在十几位常委中年龄最大,可是他已经连续五年每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百天以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县委会里的年轻同志说:“看看人家老傅,不图名不图利,不计较职位高低,战争时不怕流血,建设社会主义不惜流汗,我们年轻人还不豁出命干!”
耿林峰在栾城县工作三十多年了,又担任过县革委会第一任主任。他对于资历比他浅,情况没有他熟悉的周善群,十分尊重,真心实意地给以帮助和支持。县里要解决什么问题,往往是不等开会,他就主动地汇报情况,提出意见。工作中有了争论,他就开诚布公向周善群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周善群交给他的任务,他总是认真完成,从不马虎。这使周善群经常考虑,要虚心向这些党性强的老同志学习,共同做好党的工作。
县委副书记任增子是前年从基层提拔上来的青年干部,分管牧业。去年夏天,常委会讨论全县争取实现一人一猪的规划时,有些同志信心不足。常委中的老干部檀世英,就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这个规划是切实可行的。在落实规划的过程中,从办学习班到解决建圈、饲料加工、防疫、建设饲养队伍等等问题,他都耐心地帮助任增子出主意想办法,使工作顺利开展。
让思想赶上形势
近年来,栾城县委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特别是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来,他们大张旗鼓地打击阶级敌人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破坏活动,把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敢于反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先进人物,作为群众学习的好榜样。他们抓住生产领域,特别是集体经济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及时地进行批判。他们认真学习小靳庄经验,狠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让社会主义占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革命促进了生产,栾城县粮食亩产连续两年近千斤,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
栾城县委成为一个敢于向资本主义进攻的团结战斗的指挥部,经历了一个斗争的过程。县委在统一和提高大家的认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过去,有些同志尽管在口头上承认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但是,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把革命和生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有些同志面对资本主义活动,也分辨不清。
檀世英在思想上就有这样的问题。一提起檀世英,周善群就说:“俺们的老檀啊,一年也睡不上几个囫囵觉!”事实确是如此。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檀世英干劲十足,农忙季节骑上自行车检查生产,几乎把全县十几个公社转个遍。有些情况他常常比当地的社队干部还清楚。但是,他领导生产,不注意抓路线,抓阶级斗争,而是习惯于就生产抓生产。有的同志批评他这个缺点,他半不服气半开玩笑地说:你们都是江水英,俺就是李志田!
怎样才能使象檀世英这样的老同志的思想赶上形势,自觉地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革命统帅生产?周善群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周善群是终身难忘的一课。那时候,他和同志们一起,批判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等修正主义黑货。当时批评的虽然是地委的某些领导人执行了这条修正主义路线,但是,他自己同样也受到很深的教育:文化大革命前,他经常想到的是做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很少想到共产党员的基本任务应当是带领群众进行阶级斗争,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周善群牢牢地记取了这一经验教训,一调到栾城,就下乡蹲点,下决心从实践中学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
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斗争使周善群认识到,不少同志,包括自己在内,程度不同地都有一个对当前阶级斗争的新特点认识不清的问题。因此,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不能满足于打击了阶级敌人,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还必须使领导干部学会认识阶级斗争的新特点,使领导思想能够适应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势。
经过批林批孔,特别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来,周善群抓阶级斗争的观点更加明确了。他和县委常委以及公社党委书记,带着小生产怎样在每时每刻地大量地产生资本主义、为什么要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等问题,到下边蹲点,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召开汇报会,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的各种表现形式。
汇报会上,几个大队情况的典型对比,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东羊市和西羊市两个大队紧紧相邻。前些年西羊市生产比东羊市好。这几年,却颠倒过来了,东羊市粮食亩产超过了西羊市。原因就在于西羊市大队党支部书记被阶级敌人腐蚀拉拢,走上了资本主义邪路。西羊市的群众早就写信给县委揭发这个问题,县委也派工作组去调查了很长时间,发现了不少问题。可是,公社党委以至县委内有些人却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为什么?西羊市粮食亩产虽然比不上东羊市大队,但比起其它大队来,产量并不低。只要产量高,就能一好遮百丑,有些同志实际上还受着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后来,大家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来分析,才认识到,一时粮食产量高,并不一定方向路线正。县委的任务不但要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大家还从副业经营方向上解剖了另外两个大队。东许营大队和西许营大队都注意经营副业。西许营大队搞副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为农业生产服务,对从事副业的社员不搞高工分高补助。去年一年副业纯收入二十三万元,用来装备农业,农副业生产互相促进。东许营大队搞副业却是另外一套办法。大队烧砖窑,几个生产队也都烧砖窑,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农副业的关系,大量破坏了耕地。队里还给烧砖窑的人高工分高补助,扩大了农副业社员收入的差别。这样,集体非但不能增加多少收入,反而影响了社员之间的团结,使得一些搞农业的社员不安心集体生产。
通过一个个地解剖麻雀,大家看到了集体经济内部资本主义倾向的种种表现,认识到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本主义倾向的严重危害,县委常委们的阶级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檀世英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他联系自己的经验教训,感慨地说:要这样下去,真会变成李志田式的干部了!现在他认真学习理论,不断分析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倾向的表现,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赶上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势。
在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栾城县委请老干部、老模范、老贫农忆历史、谈体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种传统教育不只是教育了青年一代,也使一些老同志进一步焕发了当年那种革命精神,进一步坚定了阶级立场。目前,在栾城县委和各级党组织中,不论是青年干部,或者老年干部,都正在拿出当年革命战争、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时期那股革命热情和干劲,力争为建设高标准的大寨县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学大寨的新起点
——中共沁阳县委总结领导农业学大寨运动经验记事
河南省沁阳县近五年来深入学大寨,快步赶昔阳,成为河南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以每年递增一百多斤的幅度连续上升,一九七一年跨“黄河”,一九七四年过“长江”,一九七五年达到一千零四斤。对国家的贡献逐年增多,去年夏季提供的商品粮相当一九七○年的两倍。
现在,沁阳县又站在农业学大寨的新起点上。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精神,按照大寨县的六条标准,分别制订出建设大寨县、大寨式公社和大队的新规划。沁阳县委正在开门整风,总结经验,带领全县人民乘胜前进。
县委首先下决心
沁阳县委从过去的实践中体会到,要达到新规划的奋斗目标,关键在领导,首先县委要下决心。
沁阳县早在一九六六年粮食亩产就上了《纲要》,以后连续几年止步不前。原因在哪里?当时,有的同志认为,沁阳南有沁河,涝重碱多,北靠太行山,苦旱缺水,自然条件严重地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年冬天,县委分别对全县各种不同类型的社队进行深入调查。在沁河岸边的水南关大队,原是一片盐碱沙窝的穷地方。一九六八年,党支部带领群众除涝治碱,三年苦干,面貌大变。一九七○年在全县粮食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水南关亩产达到七百二十斤,比一九六七年增长了三倍。地处太行山下的虎村大队,水源奇缺,是个产量很低的后进队。后来,党支部树雄心,立壮志,带领社员攀登悬崖峭壁,在半山腰上开凿了一条十里长的盘山渠道,引来泉水把千年荒圪梁变成了水浇地,由缺粮队变成余粮队。
这两个大队大干快上的事实,引起了县委成员的深思:在大自然面前是敢想敢干,还是束手束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的反映。县委有些同志口头上也讲学大寨,实际上见困难畏缩不前,不敢下决心领导全县群众大干,这说明县委还存在着因循守旧思想和懦夫懒汉世界观。认识提高后,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发动群众帮助县委整风,揭矛盾,找差距,制定苦战五年的规划,闯开了学大寨的新局面。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县委同志看到,目前全县修水库、建大寨田的规模虽比那一年都大,但是只要领导的决心大、干劲足,处处带头把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现在,县办的十项重点工程工地上,都有县委主要成员在那里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百分之八十的县社干部下到了第一线,确保农田基本建设按计划进行。
坚持斗争不转向
县委在实践中认识到,农业学大寨,每前进一步,都有斗争。为了坚持阶级斗争不转向,他们回顾了几年来经历的三次较大的斗争过程。
第一次斗争:是下马,还是上马?一九七○年冬天,县委在落实苦战五年的规划中,提出大搞“三大干一大管”
(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搞深翻改土,大搞养猪积肥,加强麦田管理)。但是,有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为了统一认识,县委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和政治工作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教导。大家认识到:“三大干一大管”是为了加快步伐学大寨、赶昔阳,它的方向正、路子对,一定要上马,不能下马。县委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县人民大干苦干,打机井,挖河道,扩大灌溉面积九万多亩,深翻平整土地十万多亩。大干带来了丰收。第二年全县粮食产量打破了五年徘徊的局面,单产一跃跨过了“黄河”。
第二次斗争: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还是以钱为纲,重副轻农?一九七二年,全县粮食亩产突破了六百斤。有少数社队的干部错误地认为“粮食已经过关,该腾出手来抓钱了”。这年冬季,他们不继续抓农田基本建设,而是热心办砖瓦窑,还计划把劳力放出去搞副业。发现这一苗头后,县委组织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判弃农经商的资本主义倾向。同时,县委总结了一批“路线端正,连年增产”的先进典型的经验,组织全县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到这些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典型引路,方向明确,各社队认真抓生产上的薄弱环节,制定新的增产措施,把劳力集中在农业第一线,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一冬一春,全县扩大水浇地面积四万多亩。一九七三年粮食亩产达到了七百斤以上,多种经营也有所发展。
第三次斗争:是终点,还是起点?经过连续四年大干苦干,到一九七四年,全县粮食亩产首次过“长江”。在大好形势下,有少数干部和群众产生了松口气的思想,以为“山河变了样,亩产过了江,干劲到了头,歇歇也应当”。有些社队因此一度放松了抓阶级斗争,批判过的资本主义倾向又改头换面冒了出来。县委及时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讨论了几个问题:一、把已经取得的成绩当作终点,还是当成起点继续革命?二、粮食过“江”了,还能不能超千斤?三、农田基本建设搞了不少,还有没有薄弱环节?四、在新形势下还有没有资本主义倾向?通过学习和讨论,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粮食过了“江”仅仅是革命的新起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始终存在,资本主义倾向还要继续批判;农田基本建设不是搞得差不多而是差得远。认识提高以后,全县干部和群众坚持学理论,抓路线,促大干,在荒山坡上新造大寨田四千亩,新打机井三百多眼,使全县原来四万多亩麦田水利死角地得到了灌溉,夺得了一九七五年农业大丰收。
这次,县委通过重新总结这三次斗争,深刻认识到,全党动员,大办农业,普及大寨县,绝不是单纯的改天换地的斗争,而是一场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基层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在全县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之后,县委领导各社队继续办好政治夜校,学习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群众大查大摆各种资本主义倾向,特别是深揭深批打着集体旗号的资本主义活动。全县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迈开了学大寨的新步伐。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来信

结合水利建设植树造林编辑同志: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一场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在广大农村蓬勃开展,这也为植树造林提供了有利条件,新挖河堤、渠道、机耕路的两旁都是植树造林的好地方。可是,有些地方却没有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大搞植树造林。要知道,搞好圩堤、渠道的绿化,既有利于保持水土,又可以较好地解决地方用材问题。这也是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一项内容。为此,我们建议各地抓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管理,做到河成、堤成、路成、绿化成。
江苏建湖县草埝公社干部
陈德泰 吴家驹


第3版()
专栏:来信

农田基本建设要注意节约编辑同志:
目前,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许多社队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精心安排,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尽量少占耕地,避免浪费现象。但是,有的单位施工无计划,出工大呼隆,用粮用料不精打细算;有的不讲实际需要,工程尽量搞大的,甚至把一些田间生产路也修成六、七米甚至八、九米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耕地。这不但不符合毛主席关于勤俭建国的指示,也不能真正调动广大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建议农村各级党组织,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真正以大寨精神指导学大寨运动。
山东济阳县曲堤公社沙李大队党支部


第3版()
专栏:

广西贺县县委副书记邓瑞贤,在莲塘公社螺桥大队政治夜校里,辅导社员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本报通讯员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