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上海造船工业打赢翻身仗
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凯歌声中,上海工人阶级打响了一场造船工业的翻身仗。
这场战斗现在还在继续进行,但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的六年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有说服力的战果:
近六年来,上海的造船吨位和生产的船用柴油机马力,都远远超过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总和。去年一年的造船吨位,等于文化大革命前一九六五年的四倍多。
文化大革命前,上海用五年时间造出了一艘万吨轮。一九七○年以来,上海已建造了四十四艘万吨轮,去年就建造了十一艘。这些万吨轮中,继“风庆”轮扬眉吐气首航欧洲获得成功后,上海又有“风光”、“风浪”、“风暴”、“风翔”、“益阳”等五艘万吨轮远航欧洲胜利归来,谱写了我国远洋航运史上的新篇章。这些事实一再表明,我国自己设计,全部用国产设备、材料建造的万吨轮,完全符合远航的要求。
除万吨远洋轮以外,万吨级挖泥船、巨大的浮船坞、海洋调查船、海洋地质勘探船等一批新的船舶也相继在上海建造成功。
这是我国近代造船工业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为什么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上海造船工业部门的同志们回答得很明确: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带来了上海造船工业百花盛开的春天!
纲举目张 势如破竹
上海造船工人对发展我国自己的造船工业,怀有极其强烈的愿望。他们曾亲眼看到:帝国主义军舰闯进黄浦江,帝国主义的商船劫走了中国人民血汗凝成的大量财富。造船工人们也领教过社会帝国主义标榜的所谓“援助”:向他们买来的船舶图纸,对不上号;向他们买来的设备会炸裂、伤人。苏修的罪恶阴谋,激发了工人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我国造船工业的战斗豪情。
解放后,上海造船工业有了发展,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异常激烈。刘少奇“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修正主义路线严重干扰了上海造船工业的发展。大跃进年代里,上海造船工人们曾高速度地建成了五千吨海轮。一九六○年,就在苏修叛徒集团单方面撕毁合同,并在江南造船厂撤走专家的时候,这个厂的工人意气风发地建造了我国第一艘万吨轮
“东风”号。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竟让这艘万吨轮在黄浦江中整整泡了五年。
平地一声春雷,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九六七年一月十日,在上海“一月革命”风暴中,江南造船厂的万吨轮“朝阳”号胜利下水。广大造船工人以实际行动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愤怒声讨“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了。
一九七○年春,上海船厂出现了用三千吨船台造万吨轮的创举。在大好形势下,林彪反党集团又施展阴谋诡计,妄图破坏造船工业。沪东造船厂铸工车间二十二班工人敏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他们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写了一张革命大字报,尖锐地揭露矛盾,向修正主义路线猛烈开火。这张大字报一经公布,立即在上海造船行业和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一场热火朝天的造船工业翻身仗在黄浦江畔打响了!一九七○年,上海造船吨位和轮机马力扶摇直上,一年之内万吨轮就建造了六艘。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船员和造船工人团结战斗,劈风斩浪,冲破了修正主义路线所造成的种种阻力,取得了远航欧洲的胜利。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上海造船工人学理论、抓路线,焕发了更大的革命干劲,去年造船吨位又比前年增长百分之十左右。
上海造船工业的发展,雄辩地证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上海造船工业的根本经验就是: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抓住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就能纲举目张,使造船工业势如破竹地向前发展。
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上海造船工业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斗争突出表现在怎样对待新生事物上。“万匹机”(万匹马力柴油机)是万吨轮的“心脏”。早在一九六○年,沪东造船厂就造出了我国第一台万匹机,只是因为这台柴油机七十多吨重的曲轴表面有少数小砂眼,崇洋迷外的人便说它“不可靠”,使这台“万匹机”不能交付使用,从而使国产万吨轮“东风”轮不能投入航行。这根为修正主义路线判处了“死刑”的曲轴,被工人们精心保护下来,终于在文化大革命中翻了身,安装在万吨油轮上,至今已安全运转了七年多。工人们说:要新生事物生下来就十全十美,否则就不许生下来,天下那有这个理!新生事物是在斗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这是新生事物发展的规律,决不能抓住它不够完善的地方来否定它。热情扶植新生事物,这是革命者应取的态度。“风光”轮的船员就是采取了这种正确的态度。他们精心使用、维护好装在这艘万吨轮上的国产“万匹机”,同时又重视它不够完善的方面,在第一次远航中,就写了十万字的技术资料,为上海船厂改进“万匹机”,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对待新生事物有了正确的态度,上海造船工业就出现了新局面。
文化大革命前,上海只有一个厂能制造万吨轮,一个厂制造“万匹机”,现在有四个厂能制造万吨轮,四个厂制造“万匹机”。
文化大革命前,上海用五年建造一艘万吨轮,现在仅江南造船厂去年一年就造出了五艘。万吨轮建造周期过去一般要两年,现在缩短到八、九个月,最快只有五个月左右。
万吨轮的质量越造越好。上海船厂建造的第二艘万吨轮“风光”轮横渡太平洋不靠岸,柴油机连续运转了二十六天,经受了严格的考验。
随着造船工业的发展,上海制造的轮船成本不断降低。上海船厂第八艘万吨轮“风驰”轮的成本,比第一艘“风雷”轮的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十八以上。
上海造船工业多快好省地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新生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然会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
社会主义大协作的威力
上海造船工业的发展,也是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的成果。这种社会主义大协作,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制造万匹船用柴油机,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单靠一个专业工厂力量是不够的。文化大革命以来,研究所实行厂、所结合,高等学校实行开门办学,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起来,就汇成了强大的力量。上海一些船厂在制造万吨轮或“万匹机”的过程中,遇到复杂的计算问题,经过复旦大学数学系教师、电子计算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大力配合,很快地得到了解决。
万吨轮需要大量的材料、设备和仪器同它配套。外国生产万吨轮,特别是生产“万匹机”,有的是直接或间接购买几个国家的专利进行生产,有的是买几个国家的设备、零件进行建造、总装,实际上很多都是“万国牌”。而上海制造的万吨轮由于开展了社会主义大协作,实行“一厂一件,百厂成线”的办法,所有的设备、零件都是国内自己制造的,是真正的“中国牌”。工人们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迅速形成万吨轮的配套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又一例证。
当前,上海造船工业正在制订新的发展蓝图。广大干部和工人决心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去夺取新的胜利。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图为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两艘万吨轮“长自”号和“神州”号正在下水。
新华社记者 摄


第3版()
专栏:

贝宁首任驻华大使特拉奥雷
向朱德委员长递交国书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讯 贝宁人民共和国首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特拉奥雷·阿里·穆萨·巴乔今天下午向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有外交部副部长何英、非洲司司长何功楷、礼宾司司长朱传贤。
贝宁驻中国大使馆外交官员递交国书时也在场。


第3版()
专栏:

朱莉和她的丈夫戴维离上海回国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电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她的丈夫戴维·艾森豪威尔,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上海回国。
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和朱霖同志,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常委王成龙、外事组负责人余新裕等到机场送行。
朱莉和她的丈夫戴维是七日由杭州到达上海的。当晚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徐景贤会见并设宴招待他们。客人们在上海期间,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市少年宫、继光中学,在华山医院观看了针刺麻醉手术,并乘船游览了黄浦江。
美国客人在二日离开北京后,先后访问了广州、桂林、杭州。在广州参观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大沥人民公社和幼儿园;在桂林乘游艇观赏了漓江两岸的风光,参观游览了风景区芦笛岩;在杭州参观了丝织厂,游览了西湖。广东省、桂林市和浙江省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会见并宴请了他们。


第3版()
专栏:

美国国会女议员访华团离上海回国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电 以共和党众议员玛格丽特·赫克勒夫人为团长、民主党众议员帕齐·明克夫人为副团长的美国国会女议员访华团,在成都、桂林、上海参观访问后,今天下午乘飞机离开上海回国。


第3版()
专栏:

黄埔港换新颜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推动下,广州黄埔新港建成了五个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泊位、七个驳船码头泊位以及铁路、公路等一批配套工程。第一期工程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简易投产。
解放前夕,黄埔港只有一个四百多米的简陋码头。解放后,黄埔港的工人们改造了原有码头,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港口之一。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于一九七三年决定在黄埔建设新港。中共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对黄埔新港建设十分重视,积极抽调干部组成黄埔新港建港指挥部,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援新港建设。来自广东、安徽、湖北等省的二十多个施工单位,在建港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以大庆工人阶级为榜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抢时间,闯难关,团结战斗,艰苦创业。他们在江底挖出八万土方作基槽,投下十多万方的石头平整为基床,然后在基床上砌上了三千多块每块重达五十四吨的混凝土方块,使三里长的码头前沿露出了水面。接着,把一百多块每块重达一百五十吨的胸墙预构件安装上去,并抛下五十六万方的砂石作为倒滤层和棱体,这样就建成了象一堵壁垒一样巍然屹立在珠江中的码头堤岸。
在建港中,指挥部和各施工单位的领导同志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各个战役的会战。他们和广大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大干苦干巧干,用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基本上完成了黄埔新港第一期工程。新港建成的深水码头长度,比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前黄埔港扩建的深水码头还要长。它充分显示了建港工人的巨大创造力。


第3版()
专栏:

松辽平原新建氮肥厂
在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热潮中,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松辽平原上,又胜利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氮肥厂——吉林前郭化肥厂。这座化肥厂已于一九七六年元旦正式投入生产。
前郭化肥厂是吉林省第一个生产尿素的化肥厂。它的设备比较先进,自动化水平较高。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五万吨,尿素八万吨。
这座化肥厂是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建设的。参加建设的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加快了工程建设速度。


第3版()
专栏:

沙石滩上发出新电力
装机容量十万瓩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山电厂最近基本建成,全部机组已并网发电。这个电厂的建成发电,为发展自治区的工业和农牧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
这个电厂是由内蒙古自治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电厂建设在一处荒凉的沙石滩上。建设者们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冒严寒、战风沙,克服了因交通不便造成的种种困难。特别是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以后,设计、施工、安装等单位的职工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大兴团结协作之风,保证了建设任务的胜利完成。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巴盟人民斗严寒治河套
内蒙古河套灌区各族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疏通四百多里排水总干沟,决心彻底治理盐碱地,改变生产面貌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一九七六年一月七日电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河套灌区,沿东西四百多里的排水总干沟工地上,到处热气腾腾。尽管气温已经下降到摄氏零下二三十度,但是十几万施工队伍战严寒,斗冰块,挖冻土,汗流满面。他们决心要在今冬扩建、疏通这条排水总干沟和十条支沟。全部工程约一千六百多万土方。这项工程,是治理河套灌区盐碱地,大大改变河套农业生产面貌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全盟一百三十多万各族人民多年来的心愿。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初开工到十二月十八日,原计划一百天完成的排水总干沟工程,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
内蒙古的河套,又叫后套,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阴山山脉之间,是一块黄河的冲积平原。河套灌区主要在黄河北岸,面积约一万多平方公里,农业生产潜力很大。目前,引黄灌溉面积已经由解放前的二百多万亩扩大到五百多万亩。这里有些生产队粮食平均亩产已超过千斤。河套灌区发展农业生产,对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过去这里由于排水渠系不配套,农田灌溉沿用大水漫灌的方法,致使土地日益盐碱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九六五年秋天到一九六六年春天,在河套北部开挖了一条排水总干沟。它从杭锦后旗西北面的狼山麓向东,横贯五个县、旗,经乌梁素海,与黄河相接,总长四百多里。这条排水总干沟及其许多支沟和扬水站等项工程全部完成以后,可以大大改变河套灌区农田有灌无排的局面,使河套平原地下水位降低,为改造盐碱地发展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但是,这条排水总干沟,过去由于设计标准不高,有些地方挖得太浅,不久就淤塞了,有一段没有挖通,不能起排水作用,灌区排水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河套灌区广大群众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总结了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去年秋后,全盟人民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掀起了大办农业、普及大寨县的热潮。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盟委决定大干一冬疏通排水总干沟和十条支干沟,彻底治理河套的盐碱地。
这项工程的迅速进行,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也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样干下去,改变巴盟的面貌,把河套建成祖国的一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就大有希望。


第3版()
专栏:

辽宁瓦房店轴承厂注意发展矿山和冶金工业急需的产品,制成直径一米八七的大轴承。这是工人们在检查轴承质量。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玉门石油管理局白杨河油矿实现了油田管理自动化。这是油田管理自动化控制室工作人员通过遥控、遥测、遥讯操纵着十三种工艺流程。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