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大力兴修水利 发展农业生产
  柬埔寨各地团结增产组取得新成就
  在发展水稻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牲畜饲养业和蔬菜生产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六日讯 据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之声电台广播,柬埔寨各地农村的团结增产组,积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成就。
在暹粒省的绍尼贡县,广大农民依靠团结增产组的集体力量,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四年底共修筑大小堤坝七十六座,水渠六十一条,其中最长的水渠有九千三百多米。
今年年初以来,绍尼贡县各团结增产组又新修堤坝三十四座,水渠三十一条。其中最长的水渠有十一公里。绍尼贡县人民大兴水利的结果,使水稻大幅度增产,改变了解放前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
柏威夏省奥多姆波县解放后,在柬埔寨革命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了许多团结增产组。广大农民大力兴修水利,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村已修建大小堤坝二十八座,其中较大的八座堤坝总长达二千六百多米。这个县由于基本上解决了水的问题,今年种植的水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其他各地兴修水利运动也在蓬勃开展。柴桢省罗梅赫县的团结增产组,解放后已修建大、小堤坝四十九座,挖池塘四个。磅湛省边芝良县的团结增产组最近也新修堤坝十二座。
各地团结增产组在兴修水利、发展水稻生产的同时,还注意积极发展牲畜饲养业和蔬菜生产。为了解决畜力不足的问题,磅同省斯当县的团结增产组最近已饲养黄牛三百五十七头,水牛一百五十头,为生产和运输上提供了很大方便。腊塔纳基里省安当密县一些农民解放前没有种蔬菜的习惯,靠挖野菜度日。现在他们除了种植水稻外,还在水渠旁边和空闲地上种植了各种蔬菜,从而改善了生活。(附图片)
柬埔寨西南部地区农民利用新建成的水渠灌溉旱季水稻。新华社记者摄


第6版()
专栏:

  拙劣的反华表演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七日讯苏联当局九月四日发表了一篇反华报道,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又进行了一场拙劣的反华表演。
这篇报道说,在战胜军国主义日本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十年之际,苏联退伍军人委员会要派遣一个代表团到中国给苏军烈士纪念碑献花圈,但却被中国当局“粗暴拒绝了”。还说什么中国“不尊重”苏军烈士。
关于苏联当局要选派代表团到中国为苏军烈士纪念碑献花圈一事,中国外交部八月二十九日曾以口头声明答复了苏联当局,但是,苏联当局作贼心虚,根本不敢向苏联人民公布事实真相。
中国外交部口头声明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在参加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在中国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一向尊敬并永志不忘。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敬仰,为了怀念中苏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结成的兄弟友谊,中国有关方面每年都向在中国的苏联红军烈士陵墓、纪念碑、纪念塔敬献花圈。今年九月三日,抗日战争胜利三十周年的时候,中国方面也将举行这样的活动。
“在中苏关系友好的年代,对上述苏联红军烈士的纪念活动都是中苏两国人民携手进行的。但是,在苏联当局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之后,中苏两国人民的这种友好联系被切断了。
“显然,今天,在苏联当局疯狂反华,兵临中苏边境,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派遣大批间谍分子到中国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的情况下,中国方面没有可能接待苏联当局选派的代表团。说穿了,苏联当局不过是企图利用这个题目,制造口实,作反华文章,煽动苏联人民仇视中国。多年来,苏联当局就是这样做的。但我们坚信,苏联人民是不会上这个当的。”
值得指出的是,就在苏联当局向中国提出派遣退伍军人委员会代表团的同一个时间,它指使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帕·伊·巴托夫大将大肆反华,诬蔑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苏修叛徒集团这种拙劣的表演,再一次赤裸裸地暴露了他们不惜利用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为其反华政策服务的卑鄙用心。


第6版()
专栏:

  日本《记者同盟报》发表社论
  揭露苏修霸占日本北方领土同美国争夺
  日本根室市长等要求加速开展收复北方领土的运动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五年九月六日电 日本记者同盟机关刊物《记者同盟报》(月刊)八月号发表社论,揭露苏修在“欧安会”以后搞假缓和真争霸的阴谋。
社论揭露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之流鼓吹假“缓和”的滥调说:“今天,威胁欧洲和世界安全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以及它们为争霸而加强的军事力量。在欧安会上签署的最后文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
社论指出:“苏联借欧安会的机会,打着缓和紧张局势的招牌,企图进一步大力推进‘亚安体系’计划。”“苏联死也不放弃日本的北方领土。北方领土是苏联用来同美国争夺的主要杠杆。利用‘边界不可侵犯’的说法来维持现状,也是‘亚安体系’的要点。”
社论最后指出:“为了使亚洲摆脱战争危险,保障真正的安全,不能依靠欧安会及其最后文件的亚洲版,而必须反对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特别要粉碎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计划。同时(日本人民)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的斗争,要和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反霸斗争联系起来。”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五年九月七日电 据日本《北海道新闻》九月三日报道,日本根室市市长寺弉伊奘雄和市议会议长柳田光太郎等九月二日前往外务省向日本外务大臣宫泽喜一递交了八月二十三日在根室市举行的“促进归还北方领土根室地区大会”的决议。
寺?等要求宫泽外相前往北海道东部地区了解有关北方领土的情况。宫泽外相表示,今后为收复北方领土将在外交上继续做出努力。
据报道,寺?市长在八月三十一日到达东京后曾先后访问了日本各政党的总部,呼吁他们在收复北方领土问题上团结一致,共同行动。


第6版()
专栏:

  加拿大十个省省长举行会议
  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本国渔业资源
新华社渥太华电 加拿大十个省的省长最近在纽芬兰省圣约翰斯城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加拿大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本国渔业资源。
决议“要求加拿大政府单方面发表声明,取得对加拿大海岸外至少二百浬的大陆架海域的渔场管理权”,然后再同其他有关国家、包括苏联进行谈判,以便确定令人满意的捕鱼限额并建立对这个海域的控制。决议说,这是实施这个海域的适当的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步骤”,在这些步骤的基础上,将使加拿大东海岸渔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据加拿大报纸八月二十九日报道,加拿大和苏联官员最近一直在渥太华讨论双方在加拿大东海海面的捕鱼争端问题。


第6版()
专栏:

  江水滚滚友情深
鸭绿江水长又长,中朝友谊深又深。
鸭绿江水浇灌着中朝人民友谊之花。大江的两岸,盛传着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动人事迹。这里记述几个中朝战友在日常生产斗争中情同骨肉、相互支援的小故事。
(一)
今年四月二十八日,清晨,鸭绿江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太阳露出笑脸。一列火车从我国辽宁省丹东市方面开出,经过鸭绿江大铁桥,来到了朝鲜的新义州。中国铁路工人突然发现机车后面的第一辆车厢的连接车钩发生了故障,这会影响车辆的交接。怎么办?返回祖国去修理吧,那样太耽误时间。新义州交接所的陈良善、崔承顺两位朝鲜同志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主动热情地和朝鲜车站的调度员同志联系。朝鲜方面特意派来一台机车,帮助中国同志很快地把车辆分开来。两国工人密切合作,终于排除了故障。几分钟之内,火车就继续向前方驶去了。
中国驻新义州交接所车辆工长卢思秋向朝鲜同志致谢意,朝鲜的车辆交接员姜贤京同志说:“我们是相互支持嘛,你们在丹东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他接着热情地谈到最近这些日子,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去中国访问,会见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这是一件大喜事。他用两只手做出握手的姿势,意味深长地表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要世世代代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七月十六日黄昏后,丹东市铁路分局列车检修所的老工人祝炳和跟他的三个徒工刚下班,经过朝鲜机车旁,看见几个朝鲜同志正在忙碌,样子十分焦急。他们便停下步子一看,知道是朝鲜机车的制动部件坏了。祝师傅心想:“朝鲜同志碰到困难,我们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中朝人民是一家人,干吧!”他立刻钻到机车下面去帮助修理。三个徒弟见师傅这样,也跟着干起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机车修好了。使机车没有误点,顺利地开出了丹东站。朝鲜交接值班员高官植同志一再表示感谢,说:“中国同志辛苦了!”中国工人答道:“你们朝鲜同志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呀!”
(二)
五月二十四日,突然狂风大作,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鸭绿江上激浪翻滚。辽宁省宽甸县水产养殖场的渔船刚结束捕鱼,拨回船头,准备返航。正在这时候,从上游下来一个木排,上边有两位朝鲜同志。木排被激浪打得左右摇晃,失去控制,随时都有撞到江边大石头上的危险。中国渔船发现后,立即向木排驶去,接近后,招呼朝鲜同志上船。但是,朝鲜同志尽力在挽救木排。渔船上的中国同志担心朝鲜同志的安全,便紧紧跟随木排,以防万一。不久,风雨更大了,江水奔腾起来了,在木排上的朝鲜同志时刻有翻落江中的可能,中国渔船船长杨明紧急招呼朝鲜同志上船脱离了危险。
朝鲜同志由于长时间与江水搏斗,衣服湿透,全身发冷。中国同志立即拿出干净的工作服,让他们换上,又给他们准备饭菜。虽然语言不通,但两国同志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
当天,宽甸县的负责同志闻讯后,立即前来探望朝鲜同志。原来这两位朝鲜同志是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双鹤里合作农场的场员。他们俩是到鸭绿江上游去采伐木材,没想到在回农场的路上碰到了猛烈的风浪。
朝鲜同志向宽甸县负责同志表示感谢,中国同志笑答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主席亲手培育的,这种友谊经得起任何狂风暴雨的考验。”
(三)
去年秋天的一个早晨,鸭绿江江面浓雾弥漫,丹东造船厂的一只拖轮从江口顺流而下,突然船舵失灵,行至河口附近,搁浅在朝鲜岸边。船上的中国工人立即下水推船,想要排除这一故障。可是人少船体重,费了很大劲也没有推动船身。岸上的一位朝鲜人民军军官看见了,急忙跑到附近村子里,找来了十多名身强力壮的朝鲜同志。在两国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拖轮推出了浅滩。朝鲜人民军军官还和中国工人一道检修机器,直到完全排除了故障,才放心地回到岸上。
今年初夏,座落在鸭绿江入海口的朝鲜龙川郡龙岩芦苇事业所的工人,把芦苇打成捆,码在鸭绿江的岸边,准备起运。一天,狂风骤起,层层恶浪猛击江岸,江水很快淹没了垛在江边的芦苇,一捆捆芦苇立即飘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这一消息传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一连,同志们说:“不能眼看朝鲜人民的财产受损失!”连长沈宝良当机立断,亲自带领数名战士,分头到岸边的生产大队,与大队干部一起迅速组织社员进行打捞芦苇。
风更紧了,浪更大了,小小木船闯进激流中颠簸摇摆。指战员们和公社社员们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齐心冒狂风,战恶浪,克服种种困难,把芦苇一捆一捆从江中捞起来。经过一番奋战,终于把一千多捆芦苇全部捞上了岸。
次日,沈连长又带领战士,把散放在岸边的芦苇运到一起,全部晒干,重新捆好。当朝鲜新义州社会安全部外事指导员李义峰同志带领工人来运芦苇时,看到捞上来的芦苇垛得整整齐齐,心中很受感动,连连表示感谢。解放军指战员们和公社社员们怀着欣慰的心情,目送满载芦苇的朝鲜船只向远方驶去。
滔滔的鸭绿江水源远流长,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的故事也象鸭绿江水一样流不完道不尽。在毛主席和金主席的领导下,中朝两国战友正在谱写着友谊的新篇章。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6版()
专栏:

  苏修加强对蒙古的控制和掠夺
  通过所谓的“对口联系”和“直接合作”等手段,把蒙古的国民经济纳入苏联经济轨道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七日讯 苏修领导集团为了加紧对蒙古的控制和掠夺,通过所谓“对口联系”和
“直接合作”等手段,插手蒙古各个经济部门和主要厂矿企业,竭力使蒙古的国民经济纳入苏联的经济轨道。
一九七一年五月,苏联的农业部同蒙古的农牧业部,苏联的煤炭工业部和有色冶金工业部同蒙古的燃料动力工业和地质部首先建立了部门之间的“直接合作”。苏修通过这一步骤,直接涉足蒙古畜产和矿产两个重要经济部门。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两年期间,苏修进一步以实行“物质生产领域内的直接一体化”为由,把这种形式延伸到蒙古的几乎所有主管经济的部、委。据苏联方面宣布,截止一九七三年底,就有十三个主管经济的苏联部、委同蒙古相应的部、委建立了“对口联系”和“直接合作”,其中有六个部,如苏联农业部、有色冶金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部等在蒙古的相应部门开设了“全权代表机构”。
苏修通过“对口联系”,每年派出代表团到蒙古“直接合作”的部门给予“指导”,派遣大批所谓“业务专家”到蒙古的相应部门“帮助”协调和制定计划。这样,它就趁机控制了蒙古的经济计划。而它派驻在蒙古一些部门的“全权代表机构”和“常驻代表”,实际上是这些经济部门的太上皇。他们负责协调年度“合作”计划,参与审议进口定单,就地监督苏联贷款的使用,有时甚至可以否决蒙古部长的意见。这些“常驻代表”同遍布于蒙古各地的大批苏联“顾问”和“专家”一起,严密地操纵着蒙古上自中央下至地方生产单位的各项主要经济活动。
不仅如此,苏修还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作出决定,在苏联的州、自治共和国和蒙古的省之间建立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经济部门的“友好联系”,借以对蒙古的地方机构进一步加强各种渗透和控制。据透露,到目前为止,已有苏联的俄罗斯、哈萨克、土库曼、吉尔吉斯等加盟共和国的一些州、自治共和国同蒙古的一些省之间建立了“友好联系”。此外,苏联的一些科研和设计机构同蒙古的相应单位也建立了“联系”。
显而易见,苏修对蒙古竭力实施的“对口联系”,实际上是要进行对口控制,以便使蒙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处于依附的地位。所谓“对口联系”、“直接合作”,无非是苏修用来掩盖其新殖民主义行径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第6版()
专栏:

  苏修再次发给南朝鲜运动员入境签证
  朴正熙集团赞赏苏联同它发展关系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七日讯 汉城消息:朴正熙集团的“外务部”九月六日宣布,苏联已经发给十六名南朝鲜运动员入境签证,以便让他们参加本月在苏联举行的世界摔跤比赛和举重比赛,朴正熙集团对此表示赞赏。
据南朝鲜合同通讯社九月六日报道,南朝鲜“外务部”认为:“汉城和莫斯科之间关系的改善是‘令人鼓舞的’。”一名“外务部”官员还说:“由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苏联的决定具有重大意义。”
据报道,这是苏联当局第二次允许南朝鲜运动员进入苏联。在一九七三年八月,三十八名南朝鲜运动员到莫斯科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们公然手持南朝鲜傀儡政权的“太极旗”在莫斯科穿街过市,还在莫斯科体育场上升起“太极旗”,高唱南朝鲜傀儡政权的“代国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