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冲破“天命”、“神权”精神枷锁的束缚 做主宰大自然的主人
  西藏翻身农奴广泛开展科学种田活动
新华社拉萨一九七五年九月三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一个群众性的科学种田活动,正在西藏自治区农村广泛展开。广大翻身农奴讲科学,学科学,这在被神权统治了千百年的西藏高原,是一场有历史意义的大变革。
在旧西藏,直到一九五九年平叛以前,一直是由达赖为头子的反动农奴主阶级实行着神权统治。他们只准宣传天命观、有神论,不准讲科学,不准宣传唯物论。现在,通过民主改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随着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百万翻身农奴冲破“天命”、“神权”等精神枷锁的束缚,讲科学,学科学,努力寻求用科学的方法种田,夺得农业高产。这是在西藏农奴制度的废墟上展开的一场大破唯心论、大立唯物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革命。这场革命生气勃勃,方兴未艾。它不仅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西藏农业以飞跃的速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给百万翻身农奴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带来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的物质力量。
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旧西藏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沿用木犁耕地,牛驴踩场,作物品种少而退化,耕作制度极为落后。阻挠社会前进的三大领主,把人们禁锢在精神的镣铐中。他们把西藏的山说成是“神山”,水说成是“神水”,虫是“神虫”,草是“神草”,遍地布满了“神”,连田里的石头也是“神石”,不许有丝毫触动,生怕动摇了农奴制度的根基。
一九五九年伟大的西藏革命,敲响了农奴制度的丧钟。翻身农奴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猛烈地冲击着三大领主宣扬的“天命观”,涤荡着农奴制度遗留下的污泥浊水。高原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不信天命干革命,不搞迷信搞科学的闻所未闻的新事物。西藏自治区各级党组织抓住这些先进典型,总结群众的经验,大讲翻身农奴在斗争实践中创造的“种田哲学”,大破唯心论,大讲人定胜天。这些先进典型,成了向翻身农奴进行普遍的唯物论教育的活教材,它使人们冲破了思想的牢笼,大大地振奋了革命精神。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随着自然力在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地处尼木河畔的尼木县,平均海拔三千九百米以上,境内河流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可是在旧社会,三大领主说什么“神山不能动,神水不能引”,“人有人道,水有水道,让水改道,违背菩萨的意旨,永远办不到”。三大领主的欺骗和恐吓,使人们长期无法利用有利的灌溉条件,粮食单产只有一百多斤。人民公社建立后,尼木县人民批判了反动的“天命观”,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英雄气概,大干五个冬春,修筑干渠十三条,长达一百四十多公里,修建水塘和水库三十六个,使全县可灌面积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保灌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一九七四年,这个县粮食一跃上了《纲要》,每克(相当于亩)平均产量达到四百零八斤。从此,在尼木河畔,“神山”“神水”的邪说在铁的事实面前破产了。
从喜马拉雅山北麓奔腾而来的年楚河水,在民主改革前的长时期中,经常因为山洪暴发、泥沙淤积而改道,给沿河的江孜、白朗、日喀则三县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五十多年前,农奴主口念咒文,在岸边竖立了一根“镇水”的“神柱”,欺骗人民说可以免除水患。可是,洪水一来,连“神柱”也一起淹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沿河三县人民再也不信“神柱”能够治水的谎言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修筑堤坝,疏通河道,植树造林,对年楚河进行综合治理,使沿河地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一九七四年,沿河三县粮食总产量比民主改革前一年增加了近三倍。三县人民治理年楚河的创举,使百万翻身农奴坚信人力可以胜天。
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神虫”和“神草”的鬼话也就破灭了。西藏推广冬小麦较早的加查县,一九七四年春天有九千多克冬小麦遭到“地老虎”的危害。反修公社的共青团员们不信关于“神虫”的鬼话,他们组成治虫突击队,打着手电筒一连几个夜晚到地里观察“地老虎”的活动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扑灭了虫害。事实教育了群众,全县男女老少齐动员,披星戴月,奋战一个多月,光活虫就捉了三万七千多斤。“神虫”被消灭了,加查县这年种植的冬小麦单产达到五百斤以上。
位于拉萨河谷的达孜县,过去地里石头多,杂草多,三大领主说:“拔了神草庄稼就倒,搬了石头掉了骨头”,谣言邪说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近两年来,达孜县的干部和社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搬
“神石”平整土地,拔“神草”沤制绿肥,农业连年大幅度增产。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气候多变,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频繁。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人们不能正确认识风雨霜雹等自然现象,遇到灾害便乞灵于菩萨。寺庙里还专门设有一种“冰雹喇嘛”,每当快下冰雹时,他们就在地里插起经幡念经,以此来愚弄人民,骗取财物。现在,不少地方的翻身农奴已经可以运用科学知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服务。地处唐古拉山南麓的丁青县,历来雹灾较多。一九七四年,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这个县在农区设立了一百七十多个防雹点,用土火箭、火枪和炸药包驱云消雹,有效地减轻了自然灾害,使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三年增长了百分之十八。丁青县人民直接与“天公”作对,减轻了灾害,发展了生产,这件事使百万翻身农奴大开脑筋。
“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西藏翻身农奴打破世世代代基本上不种冬小麦的旧习惯,巧妙地利用高原的自然条件,经过多年试验,已经使冬小麦在西藏高原得到大面积推广,连年获得高产。翻身农奴们不仅大胆地改革耕作制度,现在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耕作技术也都有了很大变化。广大农村普遍使用了新式步犁,许多地方还用上了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化学肥料,推广了优良品种。仅日喀则地区,今年的青稞和小麦等良种面积就占总播种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在科学种田的实践中,一支由翻身农奴组成的科学技术队伍迅速成长起来,三结合的科学种田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据统计,日喀则地区已有一半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科学种田小组,还有一批人民公社建立了农业科学试验站。山南地区的隆子县列麦公社,每个生产队都有气象观测员、管水员、种子员、栽培员和虫情预报员,进行各种科学试验。
这些先进典型在高原上广泛传播。以科学种田为重要内容的科学实验活动,使人们看到了自己伟大的创造力,在大自然面前不再是无能为力的了。科学实验、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汇成一股洪流,使得西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
列宁曾经指出:“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西藏劳动人民在大破唯心论、大立唯物论的斗争中,正在成为主宰大自然的主人。(附图片)
西藏隆子县列麦公社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这是党支部书记仁增旺杰(左二)和科学种田小组成员在试验田里察看冬小麦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李先念副总理会见西园寺公一一行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三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今天上午会见日本朋友西园寺公一及其儿子和秘书一行四人,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在座的有:中日友协副会长张香山、秘书长孙平化,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王晓云,对外友协理事单达圻、韩炳培等。(附图片)
  图为李先念副总理同西园寺公一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庆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七周年
  玄峻极大使举行电影招待会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三日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玄峻极,今天下午在大使馆举行电影招待会,庆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七周年。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外交部副部长何英,中联部副部长张香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外贸部副部长周化民,外经部副部长韩宗正,新华社副社长缪海棱,对外友协副会长林林,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笑一等。招待会上,放映了朝鲜故事影片。


第2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首都新闻界宴请新西兰新闻代表团
首都新闻界三日晚举行宴会,欢迎新西兰新闻代表团。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韩瑞思、大使馆外交官员应邀出席了宴会。人民日报负责人鲁瑛代表首都新闻界、新西兰《纳尔逊晚邮报》主编格雷姆·斯潘塞代表新西兰新闻代表团先后祝酒,共祝中新两国人民和新闻工作者之间的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首都新闻单位,外交部新闻司、美大司和北京市革委会外事组负责人王寿仁、彭迪、王珍、吴凡吾、张昌等出席宴会。新西兰新闻代表团是应邀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
  丁雪松会见并宴请苏丹妇女代表团
对外友协副会长丁雪松三日晚会见并宴请由团长、苏丹社会主义联盟妇女委员会成员、苏丹妇女联盟最高执行委员会委员纳伊曼·阿明率领的苏丹妇女代表团。会见时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有关方面负责人区棠亮、徐光、方琼和苏丹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马特尔参加了会见和宴会。代表团是在访问了大寨、苏州、上海等地后于二日抵达北京的。
  周宏宝和周培源会见并宴请科威特客人
教育部负责人周宏宝和北京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周培源三日晚会见并宴请科威特大学秘书长恩瓦尔·阿卜杜拉赫·努里和科威特大学商务政经学院院长哈桑·阿里·易卜拉欣,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有关方面负责人程裕祯、张纯友,科威特驻中国大使穆罕默德·阿布—哈桑和夫人参加了会见和宴会。科威特客人是应北京大学的邀请前来我国进行访问,于二日到达北京的。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姚依林代部长举行宴会
  欢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三日讯 外贸部代部长姚依林今天晚上举行宴会,欢迎由经济部部长汉斯·弗里德里希斯率领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代表团。
弗里德里希斯部长于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并主持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工业技术展览会的开幕式。
应邀出席今天宴会的有:同代表团同机到达北京的德意志经济东方委员会主席奥托·沃尔夫·冯·阿美隆根,先期到达北京的工业技术展览会展览团团长海因茨·胡夫纳格尔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保尔斯也应邀出席宴会。
姚依林代部长在宴会上讲话,他说,这次弗里德里希斯部长率领代表团来访和工业技术展览会的举办,必将增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他说,我们认为我们两国发展贸易的前景是广阔的。
弗里德里希斯部长在讲话中回顾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关系逐步发展的过程。他说,发展我们两国贸易和促进两国技术交流,有益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两国人民的利益。
外贸部副部长柴树藩,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任肖方洲、王文林,有关方面负责人郑拓彬、徐维勤、彭金波等,出席宴会作陪。


第2版()
专栏:

  中国气象代表团离京赴科伦坡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三日讯 以中央气象局负责人邹竞蒙为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今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科伦坡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第二(亚洲)区域协会第六届会议。中央气象局负责人饶兴等前往机场送行。


第2版()
专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三十周年
  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地向苏军烈士陵墓、纪念碑和纪念塔献花圈
  河北省张北县革委会向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献花圈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三日讯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三十周年,今天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地革命委员会和中苏友好协会分会,先后向苏军烈士墓和纪念碑、纪念塔献了花圈。在这些花圈上写着:“在打败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苏友好协会辽宁省分会负责人崔修范,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郑翔九,旅大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郭世新、白清江,旅顺口区革命委员会负责人隋俐伶,分别在沈阳、大连和旅顺口向苏联红军烈士墓、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献了花圈。
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药天禄、吴招弟,长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陈钟,向长春市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献了花圈。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一伦、省革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燕文卿、中苏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负责人刘威,向在哈尔滨市的苏联红军烈士墓、苏军烈士纪念碑献了花圈。黑龙江省满洲里市、绥芬河市、爱辉县革命委员会和中苏友好协会分会负责人,也分别向当地苏军烈士墓和苏军烈士纪念碑献了花圈。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潘振武、武汉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邓垦和中苏友好协会湖北省暨武汉市分会负责人李振河,向在武汉市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献了花圈。
新华社石家庄一九七五年九月三日电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三十周年,河北省张北县革命委员会今天向张北县境内的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献了花圈。花圈上写着:“在打败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蒙古人民军烈士永垂不朽!”参加献花圈的,有张北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曹恩普、陈全等。


第2版()
专栏:

  积极培育良种 促进农业增产
东台公社汪联“五七”农业实验站,几年来引进良种三百多个,繁殖选育良种三十多个,受到贫下中农赞扬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东台县东台公社汪联“五七”农业科学实验站的一批年轻人,为了促进农业增产,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积极培育农作物良种。建站六年来,他们从外地引进农作物良种三百多个,自己繁殖选育良种三十多个。这些良种在县、社推广后,使农作物的产量都有增长,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
汪联“五七”农业科学实验站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片高低不平的盐碱地。一九六九年,在汪联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三十多个青年来到这里,开出了一百六十多亩土地,开始了农业科学实验活动。青年们敢想敢干,只要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不怕失败、挫折,踏踏实实地去进行实验。被人们称为“育种小闯将”的丁龙喜,为了扩大双季稻的种植面积,想培育一种早熟的小麦新品种,使双季前作稻提前插秧,后作稻的生长不受影响。他翻阅了很多资料,大胆地提出用花期比较接近的小麦和元麦进行杂交。麦子扬花期间,丁龙喜和站上的青年整天蹲在麦田里,仔细寻找早扬花的小麦穗。他们从十多个小麦穗头上选择了几个健壮的做母本,用元麦的雄花进行了一百多粒麦粒的杂交。经过三、四次的选优种植,小麦新品种的杂交优势逐渐反映出来,株形整齐,秸秆矮壮,穗粒饱满,成熟期也提前了。贫下中农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敢想一号”。在这个实验站里,青年们敢想敢干的事例很多。这些年来,他们进行的有性杂交、胚芽嫁接等二十四个科研项目,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农业实验站的青年们经常到群众中去了解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活动。有一次,这个站的青年丁俊龙在生产队听贫下中农谈到有一个水稻品种发生退化,他便和其他青年一起着手研究改造这个品种。他们采用提纯、复壮等办法,经过几年的实验,培育出了两个品系,在盐城、大丰县的一些公社试种后,证明比原来的品种具有很多的优点。他们还用这种方法,先后复壮了通棉八号良种一万多斤,使棉花产量一直很低的汪联大队第三生产队亩产达到一百五十多斤。
在培育良种的过程中,青年们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老农学习,向专业科学技术人员请教。大队团支部书记殷有根和其他几个青年,为了培育出一种适合化学纤维工业需要的纤维长、衣分高的棉花新品种,将衣分高的鄂光棉和纤维长的海岛棉进行杂交试验。试验了三年,培育出的新品种棉桃大,成熟也早,但纤维长度和衣分都不符合要求。暂时的失败,并没有使他们灰心丧气。他们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写信向农业科学研究机关询问,又向周围的老棉农请教。终于在去年选出了两个棉花新品系,经有关部门鉴定,纤维长度、衣分率、光泽和拉力都比较好。他们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现在又准备将这两个品系进行杂交,集中它们的优点,培育出品质更好的新棉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