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敢”字当头跨大步
——江苏省宿迁县学大寨赶昔阳的事迹
五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的五年,在江苏省宿迁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五年,中共宿迁县委带领全县人民鼓足干劲学大寨,加快步伐赶昔阳,使全县山河面貌焕然一新。过去“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种一葫芦收两瓢,十年就有九年荒”的老灾区,变成了圩堤道道,畦田格格,梯田层层,夏季麦浪滚,秋天稻谷香的“淮北江南”。
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四年,宿迁全县粮食总产量从二亿八千万斤增加到六亿八千万斤,平均每年总产量递增八千万斤,亩产量递增八十六斤。一九七二年以来连续三年跨《纲要》。以粮食产量算,一九七四年的宿迁相当于解放初期的四个半宿迁,相当于五年前的两个半宿迁。一九七○年,宿迁就结束了吃供应粮的历史,一九七一年开始对国家作出了贡献。过去四年,共向国家提供粮食三亿九千万斤。
宿迁为什么能连年跨大步,变化这样快、这样大?关键在于中共宿迁县委“敢”字当头,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象大寨党支部那样狠抓阶级斗争,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充分发动群众改造自然条件,坚持继续革命,使全县出现了一派团结战斗的大好局面。正如群众所说的:“上下一条心,左右一股劲,全县一盘棋。”
宿迁县位于淮北平原,地处沂河、沭河等河流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历来土质瘠薄,易旱易涝,粮食单产长期在一二百斤徘徊。象这样一个十年九灾的地方能不能迅速改变面貌?要改变面貌又应该从那里抓起?一九七○年,县委领导成员深入社队蹲点调查,从革命的实践中找路子。有个县委负责人来到井头公社井头大队。当时,这个大队有一些人脱离集体生产搞副业单干,结果,赚了钱荒了田,社员吃粮还要国家供应。大队党支部针对这一情况,对社员反复、深入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提高了社员的思想觉悟,激发了大干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干部、群众齐心学大寨,全大队粮食产量当年就翻一番。井头大队的变化,使县委受到深刻的启发,认识到面貌变不变,根本在路线。只有紧紧抓住两条道路的斗争,大批资本主义,才能大干社会主义。于是,他们先后两次在这里召开现场会,用这个大队一年巨变的事实,对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他们抓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自觉性。抓井头,带全县,一个学大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批判资本主义的活动在全县迅速兴起。
几年来,宿迁县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不断分析新形势,年年研究新特点,带领全县人民大批资本主义,使广大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社会主义积极性越来越高,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一天比一天巩固,集体经济一天比一天发展壮大。
宿迁县委不仅在抓阶级斗争,批资本主义中“敢”字当头,在带领群众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也是“干”字领先。他们认为:正因为宿迁自然条件差,底子薄,在这种情况下,光想修修补补,守旧摊摊,是变不了面貌,学不好大寨的。只有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大干社会主义,才能改造它,战胜它。近年来,他们带领全县人民大规模地治山治水治碱,终于使这个“洪水走廊”换了人间。
改造宿迁旧山河的第一仗是在运河以西地区打响的。这里的五十万亩耕地长期以来多灾低产,要改善水利条件,最理想的办法是建设电灌站,引北边的骆马湖水灌溉。群众早就有这种迫切的要求。他们说:我们身边就有一湖水,为什么不设法引来灌田,反而守着大湖遭旱灾呢?宿迁县委热情地支持群众的要求,经过调查勘测,一个自力更生兴建皂河电灌站,从根本上改变运西面貌的方案很快就在县委确定了。
可是,要兴建这样一座电灌站,困难是不小的。它要挖一千多万土方,造上千座桥梁、涵洞,投资几百万,这在宿迁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那里来?县委没有在这些困难面前却步。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立即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各种学习班,广泛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使建设皂河电灌站成了家喻户晓的一件大事。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面前,一个个的困难迎刃而解。人力不足,运河以东的社员就前来支援,十万民工顶风冒雪,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工地上;资金不够,就把县里一部分可以机动的财力投到工程建设上,缺乏物资,所有工厂企业就全部动员,清仓查库,修旧利废。群众的力量进一步鼓舞了县委敢打必胜的信心,他们怀揣干粮,手拉板车,和群众一起战斗,往返二百多里抢运块石。经过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的顽强奋战,只用了四个多月时间,花了一百多万元,就胜利建成了这个电灌站工程。春天,清清的湖水被引进运河西边,当年就种上水稻,获得了亩产四百斤的好收成。
首战告捷,群情振奋,接着,县委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了改造旧山河的全面规划。五年来,全县共开挖大、中沟渠三千一百多里,兴建桥梁、涵洞八千座,建成机电排灌站八十座。这些工程,共投工七千万个。五年完成的工程量接近过去二十年的总和。现在,宿迁的盐碱沙荒已逐步得到改良,湖荡洼地、丘陵山区也初步得到改造,全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耕地初步实现了水利化,建成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八十万亩,基本上实现了一人一亩旱涝保收田。
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三年粮食亩产超《纲要》的规划如期实现了。全县农业生产三年连跨三大步、粮食亩产超《纲要》以后,领导班子成员中又产生了“歇口气”的思想。他们认为,过去条件差,产量低,可以跨大步,现在过了《纲要》,已经用行动回答了“三年行不行”的问题,再迈大步就难了。有些人甚至说,过去改变宿迁面貌吃了不少苦,现在群众生活改善了,我们也该舒服一下了。不愿和群众继续大干苦干。这些思想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为了扫除这些思想障碍,县委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开门整风,大抓反骄破满。他们认真攻读马列的书,并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自我教育。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永胜公社腰庄生产队,早就实现了“每户生产万斤粮,每人贡献超千斤”的奋斗目标,但是,贫下中农“种田为革命,越种越有劲”,每个冬春都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断探索增产新途径。他们说,我们不能满足于够吃够烧,还要艰苦奋斗,生产更多的粮食,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县委把腰庄生产队的贫下中农请来给县委领导成员上课,使大家受到一次深刻的继续革命的教育,从而认识到,要带领全县人民在学大寨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首先就要搞好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从此,他们认真改进领导作风,每年有三分之二时间深入基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蹲点调查研究,每年都带领上千人的宣传队进驻后进社队,做好转化工作。使全县农村不断出现你追我赶的学大寨新高潮,推动着全县农业生产连年迈大步。今年,宿迁县委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思想上又有了新的提高。现在正在着手制订今后五年怎么继续跨大步的新的规划。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宿迁县西北部山区,过去卵石多,土层薄,产量低。县委组织山区三个公社的劳力,连战四、五个冬春,农田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关键在于县委的决心和干劲
郭大江
我国农业生产连续十三年丰收,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八亿人民有吃有穿,逐年有所储备,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但是,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来看,农业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能不能争取在三、五年内来个更快更大的发展呢?宿迁县以每年递增粮食八千万斤的大幅度、高速度、连续五年跃进的事实说明,只要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加快农业步伐,关键在于县委坚持党的一元化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全县人民充分动员起来。这首先又决定于县委有没有学大寨的觉悟和决心。不是浮在上面,满足于一般号召,而是深入基层,全面发动,实干到底,真正推广大寨的根本经验。这就要求县委不断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敢于同修正主义斗,敢于同资本主义斗,敢于同错误思想斗;树立迎着困难上,踩着困难走的大干社会主义的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彻底改变生产条件。领导有了这样的觉悟和决心,才能唤起群众的觉悟和决心,形成“领导带了头,群众争上游”的学大寨的新局面。
觉悟和决心,是前进的动力,是干劲的来源。一切真心实意学大寨,而不是假心假意或者三心二意学大寨的县,要十分重视昔阳、宿迁和其他先进县学大寨的经验,振奋精神,努力实现县委的革命化,当好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火车头,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


第3版()
专栏: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一批介绍农业学大寨的新书出版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讯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首都出版部门出版了一批介绍大寨、昔阳县的成就和经验以及各地农业学大寨典型经验的图书。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出版部门已出版了一大批农业学大寨的专题著作、经验汇编等,共有三百多种,有相当一部分还翻译成民族文字版。最近发行的新书中,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谈谈农业学大寨运动》、《陈永贵等同志谈大寨和昔阳的经验》等。
由人民出版社和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寨红旗》、《大寨步步高》、《昔阳学大寨》、摄影集《大寨之县——昔阳》等,介绍了大寨、昔阳县的基本经验和继续革命精神。其中,《大寨红旗》一书,记载了大寨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后二十年来的斗争历史。大寨贫下中农理论组编写的《学习〈哥达纲领批判〉,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是大寨贫下中农学习理论,总结大寨经验的一本书。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先进典型成批涌现。新书《沿着大寨的道路前进》、《大寨精神谱新篇》、《穷棒子精神绘新图》(修订再版)、《沙石峪》、《红旗渠》、《上海郊区农业学大寨》、摄影集《红旗渠》等,反映了这种大好形势。《穷棒子精神绘新图》介绍了毛主席表彰的遵化县人民,二十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战斗历程和各方面出现的巨大变化,总结了遵化人民学大寨和自力更生实行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基本经验。《上海郊区农业学大寨》是上海郊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基本经验的总结。与此同时,一批有关农业机械化的读物正在陆续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文艺出版部门,也出版了一批以农业学大寨和农业机械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长诗、画册、歌曲集等文学艺术读物。


第3版()
专栏:

湖北省新洲县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
广泛深入学大寨 加速农业机械化
据新华社武汉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电 湖北省新洲县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狠抓两条道路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新洲县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的老先进单位。早在一九五七年,就开始办农业机械化事业,到一九七○年底,全县农用动力机械的拥有量就达到六万三千七百多马力。但是,中共新洲县委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把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到路线的高度来认识,而是单纯把它当成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增加生产的一种措施,忽视了办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方向道路问题。由于方向不明,有的社、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农业机械不少,粮棉产量不高;农业机械多用于副业、运输挣现钱,投入农田作业的不多。
后来,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新洲县委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以大寨为榜样,解剖了六十一个生产大队的情况,总结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经验教训。潘塘公社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由于一度放松了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散布“种死田不如抓活钱”的谬论。因而,有些社队在农业机械化上走了弯路。一九七三年春天,潘塘公社党委认真学习大寨的经验,坚持向干部社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较好地解决了农机不务农的问题,拖拉机配上了推土铲,大型轮胎拖拉机配上了铲运机,全公社集中了二十五台拖拉机,四百多辆板车,拉沙改土,平整耕地。这一年改土一千三百多亩,拖拉机农业作业量达到百分之六十八点七。这一年,全公社粮食和棉花产量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县委从调查中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根本问题,是个路线问题。方向道路不对头,机器再多,也会偏离社会主义轨道。只有不断解决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向道路问题,用革命化统帅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才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从此,县委在全县范围内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机车往哪里开”、“劳动力往哪里派”等为题开展了大讨论,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广大干部、社员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深远意义,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全县农业机械作业项目由原来二十一种扩大到三十二种,拖拉机和胶轮板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投入农田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改变生产条件,为农业机械开辟用武之地。新洲县在发展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大寨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改造山河,为广泛使用农业机械铺平了道路。新洲县有两个大湖、三条大河、四条大岗,水系复杂,岗岭重叠。县委提出了“根治三河,开发两湖,改造四岗”的任务。他们按照先治河,后治湖,再治岗的规划,到一九七三年,治理了沙河和倒水河,加固了举水河的堤防。同时,结合治湖,扩大了武湖地区的农田保收面积,在涨渡湖建立了电排站,为河网化打下了基础。一九七四年冬天,全县农村出动大批劳动力,四百多台拖拉机、推土机、铲运机,加上两万多辆胶轮板车,五千多头耕牛,经过一冬一春的努力,搬动二千六百多万土石方,建造了五万多亩“岗上平原”。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的伟大革命。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新洲县出现了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改革活动。县委把开展技术改革,加速农业机械化步伐,提到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来认识,发动干部和群众,批判保守思想,大搞农机具的技术改革。近两年,全县种植八万多亩夏收早茬作物,一般都是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统一安排,以便于使用机械耕作,大部分农田用机械翻耕,机械开沟。在棉花中耕深翻和抗旱灌水等方面,采取了使用机械和半机械化农具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机械深耕,科学用水,提高了生产水平。新洲县还把工业部门、农机部门和农业生产科研部门结合起来,开展了群众性的农机具改革试验活动。一九七一年以来,全县仿制、试制、改制成功的各种配套农机具共有四十多种,充分发挥了机械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