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当好“先行官” 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
新华社记者述评
最近三、四年来,我国每年都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官”的电力工业,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有了较快的发展。今年以来,电力工业部门的广大职工,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积极促进安定团结,抓紧进行电力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到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革命景象。一到七月,全国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四点三;一批新的电站和输电线路又陆续建成投产,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电力。
电力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最基本的动力。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伟大导师列宁就指出:“把国家经济,包括农业在内,转到新的技术基础上,转到现代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只有电力才能成为这样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发展国民经济,电力建设必须先行一步。从一定意义上讲,电就是钢铁,就是煤炭,就是粮食,就是布匹,也就是说,有了电,工农业生产才能迅速发展起来。例如,今年七月份比去年同期增产的电力,如果用于工业生产,就可以炼五百四十万吨钢,或织一千多亿米布;如果用于农业,可以灌溉农田十八亿亩。过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西北、西南地区,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也正是因为电力工业先行了一步,保证了这些地区新的工厂一个个平地建起并顺利投产,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解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各地先后建成了许多电站和输电线路。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职工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执行“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电力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仅是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四年的九年间,全国新增加的发电设备容量,就比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增加的总和还多一点四倍;目前,全国几天的发电量,就相当于一九四九年一年的发电量。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贯彻执行水电和火电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并举的方针,使农村电网和小型水电站发展得很快。现在全国农村共有小电站六万多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民公社用上了电。许多过去照明用松枝、磨面靠人力的偏僻山村,如今用上了电灯,装上了电磨,办起了小工厂,处处是一片兴旺景象。
目前,全国人民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团结战斗,奋发图强,各条战线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全面上升,基本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农业在获得夏粮丰收的基础上,正在夺取今年农业的全面丰收。所有这些,都向电力工业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力工业战线广大职工努力加快电力工业的建设步伐,提高现有设备的出力,多发电,多供电,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抓好革命,端正思想政治路线。电力工业的广大职工,通过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通过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必将进一步促进安定团结,促进电力工业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继续胜利前进。
今年,我国有上百个大中型的电站和供电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对这些建设项目,各地党委应当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而不能分散力量,打消耗战。实践证明,哪里贯彻执行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规划,统筹安排,集中人力物力,抓住重点工程打歼灭战,哪里就能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取得多快好省的效果。山东省电力工业部门就是由于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一九七○年以来新增发电设备容量九十四万瓩,使全省发电能力翻了一番,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
在加快电力工业基本建设的同时,必须严格规章制度,搞好发电厂的生产管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电厂设备,挖掘生产潜力,这是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我国陆续新建、扩建了三百多个大中型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其中一些先进单位在挖掘生产潜力方面已经作出了榜样。石家庄热电厂的职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地改造原有设备,只用少量投资就使全厂发电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在七年时间内发出了平时要用九年时间才能生产的电力,适应了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全国不少电厂学习石家庄热电厂的经验,大搞技术革新,也在这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电力工业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它同工农业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一座电厂、一条输电线路直接连系着千家万户,大的电网要跨越几个省、市,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一大片。因此,有关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电力部门要把发电、供电和用电三者同时抓起来。用电部门要实行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克服浪费现象,把电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总之,既要开源:加快建设,挖掘潜力;又要节流:计划用电,节约用电。这就是提高电力生产的主要措施。
当前,电力工业战线学大庆的群众运动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地电力职工努力抓革命,促生产,千方百计地加快发展电力工业,决心当好“先行官”,为促进国民经济更快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前进吧,拉萨!
伟大的西藏革命,使具有一千三百多年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拉萨,焕发了青春。登高眺望,今日的拉萨河谷,一派兴旺气象。碧绿的拉萨河绕城而过,金色的麦浪迎风荡漾,浓郁的树丛中露出排排新房。布达拉宫下过去的那片烂泥塘,现在已经变成繁华的商业区。当年在农奴制度下那些飘飘摇摇的破帐篷,如今已被新建的厂房所代替。在拉萨的西郊和北郊,出现了旧西藏从未见过的高大烟囱。联结着古老城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柏油马路,两旁绿树成荫。从市区伸向四方的公路上,满载各种物资的汽车穿梭来往。古老而又年轻的拉萨,正以生气勃勃、清新美丽的风貌出现在世界屋脊上。
解放前的拉萨,是农奴主的天堂,是劳动人民的地狱,佛教“圣地”的面纱,遮盖着奴隶们的斑斑血迹。在以达赖为头子的三大领主的反动统治下,拉萨成了污秽、落后、野蛮、丑恶的象征。那时,在市区的街头巷尾,垃圾遍地,臭水横溢,遭到截足、断臂的奴隶们匍匐街头,向人乞讨。那时,这里绝无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有的却是西藏反动地方政府设立的一大堆官僚机构和关押农奴的监狱。在这座三万多人口的城市里,当时就集中了几百家大农奴主、大商人,由他们驱使着大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奴隶。此外,便是一万多名喇嘛、尼姑,几千名乞丐和流浪者。旧拉萨如此腐朽透顶,如此尖锐的阶级对立,它的最终走向死亡,是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规律!
从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经过平叛斗争、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拉萨古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拉萨原先没有任何现代工业,仅有的一点点手工业也奄奄一息。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为帮助藏族人民建设西藏,在拉萨兴建了第一批工程。当时,原西藏地方反动政府为了维护其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曾百般阻挠破坏。修公路,他们说触动了“圣山”,侵犯了“神灵”,破坏了“风水”;找煤矿,他们说:
“挖了宝贝”。随着西藏革命的发展,拉萨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粉碎了三大领主的种种阴谋。他们开山劈石,挖渠引水,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建成了一批工厂、学校、商店和文化设施。今天,拉萨发展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工业城市,产业工人已占全市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近六千名集体手工业工人。在市区和郊区,共建起了近三十座工厂,包括煤炭、电力、机械、建材、轻工、化工、纺织等行业,还有一批汽车队和地质勘探队。旧拉萨,连一盒火柴、一根铁钉,都依赖从国外进口,市场上洋货充斥。如今,拉萨的工人用自己的双手造出了脱粒机、扬场机、电动机、汽车零件、硫酸、水泥和各种日用品。现代工业从无到有,高原古城填补了一个历史空白,这是拉萨的飞跃。
劳动人民流落街头、无家可归这一在旧拉萨到处可见的悲惨情景,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民的拉萨早已消灭了失业。在八角街和布达拉宫下面一些居民区的居民委员会,办起了铁木、缝纫、肥皂、羊毛等数十个手工业合作社。十多年来全市手工业工人增加了四倍。拉萨市七一农机厂原是城关区三名手工业工人组织的一个铁木业互助组。后来他们从互助组发展到铁木业合作社,又发展成国营的农机厂。过去,挥动铁锤的铁匠——在农奴制社会三等九级中被认为是最下等的“黑骨头”,现在操纵着现代化的机床,造出了各种农业机械,支援农业生产。
随着现代工业和集体手工业的发展,拉萨市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解放前,这里仅有两所西藏反动地方政府的僧官、俗官学校,一个嘎巴歌舞队,都是专门为三大领主服务的。如今的拉萨,不仅有近万名儿童在小学读书,而且有了普通中学和卫生、师范等中等专业学校。最近,还成立了师范学院和两所七·二一工人大学。歌舞团、藏剧团等六个文艺团体经常为工农兵演出。劳动人民全部享受免费医疗。市内还建立了农业、畜牧兽医、气象、水文、地震等一批科研机构。商业、财贸等事业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九七四年全市日用百货销售量比自治区成立时增长了百分之七十四以上,藏族人民生活必需品之一的砖茶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六十一点五。
各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了新拉萨。解放后全市新的建筑面积相当于旧拉萨总建筑面积的十倍,使市区伸展到北郊十多里外的地方。在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前夕,一条新的柏油马路已经铺设完毕,一座新的电讯大楼已接近完工,一座新的火力发电站正在紧张施工。古城拉萨,你象一匹高原的骏马,正在以跃进的步伐向前飞奔;你象“世界屋脊”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把西藏高原装扮得更加美丽。前进吧,拉萨!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的新西藏
拉萨市政建设迅速发展,昔日污秽的城市面貌已焕然一新。新华社记者摄
西藏穷结县加麻区赤脚医生德吉,到社员家里给患儿看病。 新华社记者摄
西藏的农业生产,今年又夺得好收成。这是澎波农场职工在收割小麦。 新华社记者摄
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对加强民族团结,建设新西藏起了重要作用。满载货物的车队正行进在拉(萨)亚(东)公路上。 新华社稿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日夜守卫边防,保卫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华社稿
右图: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商业网遍及西藏农村牧区,城乡市场繁荣兴旺。这是人民在拉萨市副食品商店选购商品。 新华让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