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
——话剧《山村新人》观后
石声 文汛
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是在毛主席指引的光辉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一步是可贵的,但更为艰巨的斗争还在后头。农村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战场。新的斗争环境,给知识青年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复杂的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是只顾埋头干活,回避矛盾,做河中卵石越磨越圆滑呢?还是坚持斗争哲学,迎风搏浪,做革命的钢刀越磨越锋利?吉林省话剧团演出的大型话剧《山村新人》,抓住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方华这个先进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作了鲜明而有力的回答。
《山村新人》,写的是长白山下靠山屯插队知识青年的战斗生活。在批修整风运动中,方华联系实际,给自诩为“老革命”的电站站长王德山贴出一张小评论——《不许用资产阶级人情世故腐蚀青年!》。这张小评论,象一把尖刀,扎到了这个暗藏的阶级敌人的痛处。王德山狗急跳墙,运用明的、暗的、软的、硬的各种手法进行疯狂的反扑。这张小评论,如石击水,在靠山屯的群众和知识青年中激起了层层波澜:生产队长张振和担心伤了“和气”,知识青年刘师农则认为不必“小题大作”,都要求方华就此收兵罢战。《山村新人》正是以方华和王德山的敌我矛盾为全剧的主线,以方华与刘师农、方华与张振和的矛盾为副线,把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起来,造成一个又一个汹涌的浪头,在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突出地展现了方华“做革命钢刀越磨越锋利”的英雄性格。
方华,作为知识青年的先进典型,她的高度思想觉悟,首先表现在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的主动性上。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然而,在怎样接受再教育的问题上,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刘师农是一种态度。在他看来,知识青年到农村,环境变了,地位是接受再教育,因此,老老实实地干好活儿、安安生生地听人指点就得了,不必再搞什么批判呐,斗争啊。刘师农的这种思想,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少数知识青年的想法。他们认为,到农村接受再教育,就是大叔大婶多叫点,脏活累活多干点,碰到矛盾躲开点;棱角太多,锋芒太露,反而会得罪人,招惹是非。刘师农这种把接受再教育和积极参加斗争对立起来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不搞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还是会把你卷进去,回避是不可能的。老奸巨猾的敌人王德山,正是抓住了刘师农的思想弱点,打着“关心”、“爱护”的幌子,向他灌输“河里的石头磨得圆才能走得快”的腐朽处世哲学,致使他成了政治上的盲人,斗争中的庸人,滑到了很危险的边缘。刘师农的教训,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方华在接受再教育、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中,焕发着蓬勃的革命朝气,表现了积极、主动的精神。方华深深懂得: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不光要过好劳动关,学好生产斗争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不把党的基本路线的根子扎在心里,怎么能够在农村扎下根子、干好革命?不懂得阶级斗争,忘记了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重任,怎么能接好老一代革命的班?要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就要在贫下中农的带领下,积极地投入到斗争的风浪中去,发扬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同阶级敌人斗,同旧的传统观念、旧的习惯势力斗,在斗争中学习贫下中农鲜明的阶级爱憎,坚定的革命立场,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善于斗争的艺术。一句话,接受再教育和积极参加现实的斗争是完全一致的。正因为方华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大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对接受再教育有正确的理解,所以她能自觉地投入到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在两个阶级、两种思想的斗争中打主动仗、打进攻战。方华知道王德山这个人挂着“老革命”的招牌,在人前背后还有点影响,捅了这个“马蜂窝”,肯定会招来“麻烦”,甚至挨螫。但是,方华不怕打击报复,不怕担风险,勇敢地站到了斗争的最前列,向王德山开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事实正是这样。方华自觉地投身到斗争的风浪中去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不仅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贡献了力量,而且自己也在斗争中“淬”了火,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增长了才干,这把革命钢刀越磨越锋利了。
方华的英雄行为,把接受再教育和积极参加斗争统一起来,把当小学生和当战士统一起来,因而也就能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统一起来,生动地回答了知识青年应该怎样接受再教育,怎样扎根等问题。这一切,都值得上山下乡的广大知识青年深思。
方华,作为知识青年的先进典型,她的优秀品质,还突出地表现在大风大浪中毫不动摇,对敌斗争永不休战的坚定性上。
贴出一张小评论,捅了王德山这个“马蜂窝”,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风雨、一层层的浪。王德山始则以撂挑子要挟,继而在公社赵副主任的庇护下,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后来又妄图利用方华工作中暂时的困难,搬出孔孟之道的“爱人以德”来软化。面对这场复杂而又激烈的斗争,有些受了资产阶级人情世故影响的“好心人”,如张振和,生怕捅大了“漏子”、整乱了套,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计较个人的得失,就此偃旗息鼓,还是迎着风浪,坚持斗争?这对方华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方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对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不仅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敢于用批判的武器向敌人进攻,而且具有锲而不舍、猛追猛打的精神。她深刻地认识到: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在他们丧失了政权和经济基础以后,总是把极大的注意力倾注于意识形态这个阵地,妄图用旧的意识形态毒害群众。因此,不把王德山之流所宣扬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批倒批臭,就可能“断送咱们的无产阶级专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她心红胆壮,志坚如钢,对王德山的反扑给予坚决的回击。王德山撂下的挑子,她代表青年突击队接了过来;王德山张牙舞爪地找上门来,她坦然自若,据理力驳,明讲政策,暗点问题,斗得王德山瞠目结舌、丑态毕露。斗争发展到第五场,各种矛盾犬牙交错地汇集到方华的面前,把全剧的斗争推到了高潮。王德山为了掩盖自己的问题,施出了杀人灭口、嫁祸方华的诡计。这时,陈桂琴中毒危在旦夕;赵副主任勒令方华“停职反省”;刘师农受挑拨闹着要出走;王德山趁此机会,装出“仁义”的面孔,向方华发动了攻心战……。电闪、雷鸣、风狂、雨骤,多大的压力,多严重的考验啊!然而,方华犹豫了没有?退缩了没有?没有!“浪再大也挡不住鱼穿水,山再高也遮不住日头红”。在广大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的支持下,方华坚持共产党人的斗争哲学,挺起胸膛顶住了压力,尖锐有力地批判了王德山兜售的“爱人以德”的孔孟之道,向色厉内荏的王德山庄严宣告:“照旧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天下!”革命的、前进的一代新人方华,多么坚定无畏,多么倔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在同阶级敌人以及一切旧的传统观念、旧的习惯势力的斗争中,我们又多么需要方华这种勇往直前、永不后退的革命精神啊!
方华迎着风浪战斗的英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贫下中农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再教育的结果。到了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贫下中农便带领方华他们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这里有言教——针对王德山要青年做河中卵石的反动说教,党支部书记郭永康热情引导方华:“干革命就得象钢刀那样,要在斗争中越磨越锋利。”也有身教——当方华贴出小评论,王德山气急败坏地要来闹事的时候,张二婶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说:“在方华两字旁边添上我的名字——贫农户长高桂兰!”乱云翻时,贫下中农及时指点方华:“遇事要多动脑筋多分析,用党的基本路线这把尺子去量,是长是短就清楚了。”逆风大时,贫下中农热情鼓励方华:“可啥也不要怕,拿出你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冲杀修正主义路线的劲头来!”正是在贫下中农的言传身教下,方华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地到大风大浪中去磨练,在斗争中成了一把锋利的革命钢刀。钢在火里炼,刀在石上磨,方华等知识青年所走的道路,生动地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的!(附图片)
吉林省话剧团演出的《山村新人》剧照:在长白山区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共产党员方华,在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坚决向阶级敌人和旧的传统观念作斗争。这是方华和战友们在分析敌情。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战斗的歌声
文雁平
在今年举行的前两批文艺调演中,涌现了一些新创作的好的和比较好的革命歌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了广大工农兵的欢迎。它显示了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在学习革命样板戏经验的基础上,革命歌曲创作的新收获。
这些革命歌曲,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选取了三大革命运动的重大题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迅速、及时地反映了现实斗争生活,具有比较强烈的时代精神。齐唱《团结战斗向前方》等作品,以雄伟的气势,表现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辉煌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全国亿万军民更加紧密团结、意气风发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的战斗豪情。男声小合唱《反修防修筑长城》,反映了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指引下,广大工农兵群众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誓叫“无产阶级铁打江山万代红”的决心。其它象都它尔弹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等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以明快而又简洁的风格,形象地展现了工农业齐跃进、工农兵学哲学、政治夜校象雨后春笋、革命样板戏家喻户晓、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赤脚医生遍及山乡等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页,讴歌了我们伟大祖国蒸蒸日上、气象万千的大好革命形势。
在我们的时代,广大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丰富多彩,“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革命歌曲在反映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时,必须按照典型化的原则,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抓住其中本质的东西,通过特殊来反映普遍,通过个性来反映共性,达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在这方面,这次调演中的不少作品,都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一些反映生产斗争的作品,没有局限在一般劳动过程的描写上,而是着重地揭示了工农兵群众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远大的革命理想。比如男声小合唱《劈山号子》,从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提炼出了富有特性的节奏,整个曲调雄浑豪迈,铿锵有力,较好地表现了工农兵群众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许多反映大好形势的作品,都力求通过对新人新事的描写,歌颂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作品的主题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比如女声小合唱《我们是公社的赶车姑娘》,刻画了一群赶着大车,奔驰在人民公社大道上的女知识青年的形象。“不怕山坡陡”、“不怕雨飘泼”等一些情景的描写,表现了她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大车上“满载”的“余粮”,象征着她们在贫下中农教育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那抑扬顿挫的旋律里,洋溢着她们在广阔的天地里朝气蓬勃地战斗的革命激情。这首歌以具体的、生动的形象表明了:革命的青年,只要坚决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就大有作为。
无产阶级的歌曲,在内容上应当是革命的,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也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工农兵群众所喜闻乐见。
这次调演中的一些革命歌曲,形式活泼多样,有弹唱、山歌对唱、鼓并唱、锣鼓山歌等等。它们在批判地运用民族传统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受到了工农兵群众的欢迎。比如锣鼓山歌表演唱《我们队里新事多》,批判地吸收了鄂西山区“?草锣鼓”的音调和表演形式的特点,发展成适应表现新生活的清脆、明亮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锣鼓点,活泼的男女声对唱和富有生气的男声声部的高音唱法,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它尔弹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批判地吸收了维吾尔族民间歌曲的某些音调和调式的特点,创作了热烈而奔放的新旋律,配合着都它尔欢快的弹奏,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热烈颂扬。这些歌曲由于批判地吸取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音调,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对那种在歌曲创作中不重视民族风格,而一味地搞洋腔洋调,实际上是硬把资产阶级的情调和“靡靡之音”的东西塞进作品的做法,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我们祖国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传统,各兄弟民族也有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民歌。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外来的艺术形式中一切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出发进行艺术创造,这样才能唱出崭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音调来。
我们的音乐工作者要创作出工农兵所欢迎的革命歌曲,关键在于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向工农兵学习,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长阳山歌对唱《开创世界我工农》的创作过程,就突出地证实了这一点。这首山歌原是素称“山歌之乡”的长阳县景丰公社的干部和社员集体创作的。该县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在这里深入生活时,参加了对这个作品的修改和加工。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参加批林批孔运动的日子里,广大贫下中农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给了他们以深切的教育,使他们提高了对批林批孔伟大意义的认识。他们和群众一起,经过反复琢磨,将这首山歌的词改成“开创世界我工农,林彪、孔丘是寄生虫,‘小人怀土’是鬼话,我不种田你喝风,我不织布你钻洞”,从而使这首歌曲进一步反映出实际生活的本质,突出了工农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击中了林彪“天才论”的要害。这首歌在广大社员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称之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歌”。
《开创世界我工农》的创作过程生动地告诉我们:文艺工作者只有打起背包、迈开双脚,到工农兵的火热斗争生活中去,在“深入”上下苦功夫,把世界观的改造放在第一位,努力转移自己的立足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唱出广大工农兵战斗的心声,谱出我们时代的高昂的乐章。
革命歌曲,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战斗的声音。它形式短小,易于在群众中传唱,对于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牢固地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这次调演看,革命歌曲创作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对革命歌曲特别是群众歌曲的创作和演出活动还不够重视;有些地方抓了一下,但作品的数量还不很多,其中一些作品的质量还较一般,特别是反映工业题材,配合“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的革命歌曲还比较少。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第3版()
专栏:

我为祖国放骏马
  广廷渤


第3版()
专栏:

开钻〔油画〕     李树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