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福建浦城县石陂公社塅尾大队总结抓粮食分配工作的经验
在粮食分配工作中,是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的原则,还是“分光吃光”偏顾一头,这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内部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福建浦城县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石陂公社塅尾大队的党支部,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近几年来抓粮食分配工作的经验。他们认识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力争向国家多作贡献,不断扩大集体积累,逐步提高社员生活水平,是关系到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大问题。
这个大队从一九七一年起,由于能够比较自觉地抓紧粮食分配中的路线斗争,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到一九七四年为止的四年间,全大队共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四百三十一万斤,超额一百四十七万斤完成征购任务。每年卖粮的平均数,相当于一九六四年的全年粮食总产量。今年,这个大队又踊跃交售夏粮八十五万斤,一季超额完成了全年征购任务。四年来,集体的粮食储备逐年增加,一九七四年达到三十五万斤。社员用粮水平逐步提高,全大队百分之六十的农户,存有三个月的余粮。
分清路线是非
塅尾大队原来是个后进队。过去,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三百斤左右。征购任务年年完不成,每年还要国家回销粮八万多斤,向兄弟队借粮十多万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粮食生产不断发展,一九六九年第一次超额完成了粮食征购任务。一九七○年,这个大队的粮食总产量猛增到二百零二万斤,比上一年增长四成。但是,全大队却比上年少交售了粮食三万多斤,集体储备粮在账本上虽然有十二万斤,实际上是“冬储、春借”的机动粮,而当年社员的平均口粮却增加了一百六十五斤。这样做带来了严重后果。在占有较多粮食的社员中,资本主义自发思想严重的人,就拿粮食卖高价和搞酿酒,有的人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阶级敌人也趁机搞投机倒把活动,扰乱市场。
塅尾大队党支部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深入到连垱生产队和上山后生产队进行调查研究。连垱生产队一九七○年粮食比一九六九年增产了四成六。丰收后怎么办?为了肃清“分光吃光”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队委会狠抓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政治夜校为阵地,组织干部和社员学习《哥达纲领批判》,联系实际,深入批判了“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和“分光吃光”等修正主义谬论,使大家识破了从拉萨尔到刘少奇等新老修正主义骗子提出这类反动口号,就是妄图掩盖和复辟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全队还开展了“丰收是怎么来的”和“丰收以后怎么办”的讨论,提高了大家执行“三兼顾”原则的自觉性。他们及时完成了征购任务,又多卖余粮一万三千多斤,集体储备了四万斤,社员口粮标准也适当提高了。上山后生产队的情况恰恰相反。一九七○年粮食增产七成三,增产幅度名列全大队第一。但是,由于生产队干部对修正主义路线“分光吃光”的谬论识别不清,放弃了“三兼顾”的原则,错误地主张“少卖不储,多收多分”,片面强调“关心”社员生活,把分给社员的口粮一下子增加二百四十一斤。结果,当年的征购任务只完成四分之一,集体没留储备粮食。更严重的是,助长了资本主义倾向,削弱了集体经济的力量。第二年粮食增产很少,是全大队倒数第一。
两个生产队的鲜明对比,使大队党支部认识到,搞好粮食分配工作,不是单纯的经营管理问题,而是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他们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育各生产队干部社员分清路线是非,坚持用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指导粮食分配工作,认真斗私批修,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的关系。
落实分配政策
塅尾大队注意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的关系,但社员口粮如何分配,斗争仍然是很激烈的。几年来,这个大队在口粮分配中,曾经出现过两种倾向:一是前几年,由于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破坏和干扰,这个大队在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问题上,一度受到了影响。有的生产队取消了评工记分制度,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纠正这种倾向以后,有的生产队又受修正主义路线那种“物质刺激”、“工分挂帅”流毒的影响,用“工分高、吃粮高、补贴高”的办法,“刺激”群众的“积极性”。结果,劳力强和劳力弱的社员之间,在粮食分配上,又出现了差别过大的现象。一部分资本主义自发思想严重的人,在占有较多粮食和货币以后,个人发家致富的念头更浓了;而有的社员在生活上发生了暂时困难。大队党支部感到分配上的这种过大的差别必须加以缩小,一定要使分配有利于社员的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发展。他们普遍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教育,发动干部和社员反复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认真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引导各生产队注意防止高工分、高口粮的偏向,并且对体力弱、有残疾的社员,安排力所能及的农活,使他们能逐年增加收入;对有困难的社员户,由集体给以适当的帮助。
大队党支部还仔细调查研究了各生产队的家底和生产发展情况,对粮食征购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增产队动员多卖,平产队任务不动,减产队适当少卖。这样,既保证了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又保证了粮食分配政策的真正落实,使社员平均口粮不会因丰年歉年大起大落,队与队之间口粮差别不至于悬殊过大。这些措施的实行,对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调动广大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一九七四年,这个大队粮食总产创造本大队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二百七十三万多斤,亩产达到七百三十六斤,有半数的生产队亩产跨过了《纲要》。全大队平均每人口粮比上年又有所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更加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每年都踊跃向国家多交售早交售粮食,积极扩大公共积累。
加强思想教育
为了坚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的关系,大队党支部经常抓紧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物质刺激”、“工分挂帅”、“分光吃光”等修正主义谬论。一九七三年,塅尾一队在超额完成征购任务以后,还余有二千五百斤谷子。怎么办?是分,是储,还是继续卖余粮?队里争论不休。大队党支部及时组织队干部和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提高大家对“广积粮”战略方针的认识。社员们考虑到队里的口粮水平已经和周围兄弟队差不多,集体储备粮也留了,应多卖余粮,多作贡献才对。他们高高兴兴地将这批谷子交售给国家粮站。
二、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算账忆苦思甜教育。他们夏秋两季发动农民算政治翻身账,算国家对农民支持、工业对农业支援的账;组织贫下中农忆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苦,思新社会当家作主的甜。特别是大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本大队集体经济不断扩大,队有储备、积累,户有余粮、存款的事实。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社员群众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三、不断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学大寨、比贡献、多增产、多卖粮。一九七三年,有七个生产队受灾减产,部分社员流露出“要减免任务”、“要国家回销”的思想。大队党支部抓住思想苗头,组织社员学习大寨贫下中农在遭受特大灾害情况下“不要国家一分钱救济,国家任务一斤不减”的革命精神。这一年,这七个生产队大抓生产自救,不但原有储备粮没有动用一斤,而且队队完成了交售任务。
四、坚持对社员进行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教育。大队党支部经常教育广大干部和社员丰收不忘节约,丰收不忘歉收,丰收不忘支援国家建设。各生产队开展了节约用粮活动,广大社员有计划地勤俭过日子。一九七二年秋季,社员们自觉地向国家交售平时节省下来的粮食就有一万多斤。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广西灵山县三海公社梓崇大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向国家卖余粮。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抓好路线教育 搞好粮食分配
郭大江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是毛主席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处理收益分配问题规定的一个重要原则。塅尾大队抓粮食分配的经验,再一次具体生动地说明,坚决按照这个原则办事,就能向国家多作贡献,就能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力量和逐步提高社员的生活水平。
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处理分配问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必定充满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生产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分配方面,资产阶级法权还占统治地位,人们还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所以如不抓紧路线这个纲,修正主义路线的谬论就仍然会起腐蚀作用,还会有人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和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等,使集体经济的分配偏离“三兼顾”的原则。其结果,势必妨碍集体所有制的巩固,影响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援;最终,大多数社员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稳步得到提高。
因此,对于粮食分配工作,绝不能当作单纯的经营管理问题来抓,而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抓好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教育,不断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不断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引导干部和社员在分配问题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原则。
在这方面,塅尾大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这就是农村党组织要加强对粮食分配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清路线是非。既要看清修正主义路线那种“分光吃光”谬论的反动实质;又要弄懂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重要原则,而且实行这个原则及其有关政策,就是对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这样去做,我们就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重大战略方针,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农村每一个基层。


第2版()
专栏:

以农业为主 兼办小工业
——四川德阳县黄许公社端正路线积极发展社队企业
四川省德阳县黄许人民公社,按照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的方向,坚持以农为主,积极发展社队企业。公社办有农机站、农科站、砖瓦厂、砂石厂、小煤窑和榨油、石灰、建筑等九个企业。大队企业主要是农机、菌肥、农副产品综合加工等企业。十年来,社队企业向农业投资一百六十八万八千多元,加快了农村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的步伐。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过去乱石河滩,今天一片良田,电灯亮,机器响,社队企业有贡献。”
人民公社化前后,这个公社就陆续办起了砂石、石灰、肥料、农具、榨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小型企业。当时,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社队企业发展缓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的指示,依靠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办起了各种小工厂,并逐步积累资金,在二、三年内扩大了社办企业的规模。他们还依靠社办厂扶持队办厂,帮助大队企业从打米、磨面入手,逐步向前发展。
社队办企业,是为了赚钱,还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一开始就产生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当时,有的大队企业办得热热闹闹,农业生产发展却很慢。这个现象,引起了公社党委的注意。他们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大队热衷于办运输队、建筑队,抓现钱,偏离了为农业服务的方向。他们发动群众批判了“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资本主义倾向,使大家认识到:离开了农业,社队企业就没有基础,丢了企业,农业要大上快上也是困难的。因此,要立足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农业,而且要坚持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原则,做到亦工亦农,队来队去,农忙务农,农闲做工。各大队调整了一些经营项目,压缩了运输、建筑等企业的劳动力,农忙期间,调派企业大部分劳动力回队抢种抢收。他们还积极办好公社农科站,繁育粮、棉、油、猪优良品种,做到科研、生产、培训技术骨干三结合。
社队企业的积累怎么用?报酬怎么付?也有两种主张。有的以“企业基础差,不象样子”为理由,主张大搞基建。贫下中农坚决不同意,说:“不把积累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违背了办好企业促农业的原则,搞不得!”有的主张按照国营企业的作法,发工资,搞劳保福利,来提高企业人员的“积极性”。贫下中农说:“都干集体的事,不能有两种分配办法。”公社党委支持了勤俭办企业和防止扩大社员差别的主张。由于坚持了正确方向,社队企业积累用于农业的部分逐年增加,达到了企业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二点一;在劳动报酬上,也因为实行“劳动在厂,评分到人,统一结算,回队分配”的办法,参加办企业的社员和参加农业的社员之间,收入差别不大。
公社党委还定期组织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检查社队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今年以来,公社党委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克服从利润出发办企业,不顾农业需要;盲目扩建企业,支农不够积极;偏顾社员一头,尽量多分等错误倾向。做到了社队企业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业生产上急需的农机、肥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公社对企业办得少的两个大队,也给予必要的扶持。目前,这个公社的社队企业正在迅速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来信

农村队办企业要加强管理
编辑同志:
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发现一些大队不重视对队办企业的管理。有的队办企业人浮于事,有的不注意勤俭办企业,有的甚至偏离了为农业服务的方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员发展队办企业的积极性。
其实,只要加强领导,改进管理工作,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我们公社同裕大队党支部采取的措施,就很有成效。他们的做法是:一、把队办企业的工作列入党支部的议事日程,经常研究,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二、建立和健全企业人员的学习制度,用革命理论指导工作,坚持教育队办企业人员掌握社会主义方向,为农业生产服务;三、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向企业人员和贫下中农代表公布账目;四、企业经营项目和开支,都要经过企业人员的讨论,重大问题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讨论通过。群众说:“企业农业一条心,越办越有劲!”
我们建议各地要加强对队办企业的领导,把队办企业进一步办好。
湖北省汉川县城关镇公社 陈晓波 王刚强 汪秋甫


第2版()
专栏:

加快山区建设的一条好路子
广东阳江县新洲公社北桂大队位于山区,发展农、林、牧业有良好条件。这个大队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指引下,先后办起了拖拉机站、粮油加工厂、木薯淀粉厂、造纸厂、机修厂、砖厂、石灰厂以及林场、猪场、牛场等,使山区的面貌大为改观。现在,这个大队基本上实现了机耕、脱粒、产品加工、运输等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粮食总产连年增长,多种经营收入大幅度上升。全大队现金收入从一九六六年的三十七万元,增加到近七十万元;社员分配收入从每人平均六十多元,增加到一百三十七元。
北桂大队发展队办企业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路线的斗争。拖拉机站刚办起来的时候,有的干部想搞运输多赚钱,经常派拖拉机外出拉货拉料。办粮油加工厂的初期,也出现了无计划、等原料、找销路的现象。队办企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生产服务,还是“以钱为纲”、“利润挂帅”?尖锐地摆到了面前。大队党支部组织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指示,批判修正主义路线,使大家认识到,队办企业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才能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大队作出了决定:拖拉机忙时要全部下地耕作,农闲搞运输也要为发展农业着想;队办企业要立足于农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生产纳入国家计划,产品全部卖给国家。
路线对了头,队办企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过去,木薯靠切片晒干,花工太大;办起淀粉厂后,大大节省了晒干片的劳动力,林间间种木薯的面积也由四十亩扩大到九百多亩。过去,山区缺乏交通工具,竹子等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现在,农闲时用拖拉机把农副产品运出去,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运进山,使种竹从八百亩跃增到三千亩。
队办企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怎样分配?开始时,有人建议企业按月发给工资,来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但是,经过反复讨论,大家认为,这样做,势必扩大企业社员和农业社员之间收入的差别,不利于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们采取了“劳动在厂、场,分配回生产队,口粮自己带,适当给补助”的办法,既促进了企业人员的思想革命化,又增强了企业与农业社员之间的团结。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