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提高路线觉悟 加强企业管理
——金川冶金公司第二冶炼厂一车间抓班组经济核算的调查
甘肃省金川冶金公司第二冶炼厂第一车间,在工业学大庆的运动中,遵照毛主席关于“管理也是社教”的指示,发动群众参加企业管理。他们首先在全车间十五个生产班组建立了经济核算制,把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抓不抓管理大不一样。今年二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十九点八,质量一级品率提高了百分之十八点九,回收率上升了百分之三点四;降低原材料消耗最多时达百分之二十六,使车间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十三点七。生产面貌的变化,充分说明依靠群众加强企业管理,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大事,是组织群众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有力措施。
第一车间推行经济核算工作,有一个认识过程。一年前,这个车间的领导干部,由于路线不端正,认为只要把生产搞上去,浪费点原料材料没啥。在“一俊遮百丑”的思想指导下,一度放松了企业管理。
批林批孔运动中,工人纷纷贴大字报,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批评车间领导干部是“握紧拳头抓产量,伸开巴掌抓质量”,“保吨数千方百计,讲成本简单提提”。车间党支部十分重视群众的批评,他们召开了几次党支部扩大会议,一致认为,工人的批评,指出了领导思想上摆不正质量与产量的辩证关系,忽视了增产与节约并重的原则,不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他们表示要牢记毛主席关于“希望你们好好地领导这些生产事业,否则就不能算作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教导,不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支部切实抓了思想和组织落实,接连举办了二十多期有党团员、老工人、班组长等参加的批林批孔和经济活动分析学习班,发动群众建立和健全了必要的规章制度,配备了班组政治宣传员、核算员、安全员、考勤员、质量检查员,形成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管理网。
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的班组经济核算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开展经济核算后的七个月当中,不仅补齐了以前的歉产,而且质量一级品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四,几种主要原材料的消耗,最多的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四,最少的也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四。大量事实使第一车间党支部深刻地体会到:企业如何办,关键在路线,工人当家又理财,优质低耗创高产。
第一车间的工人、干部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进一步认识到,加强企业管理,搞好班组经济核算,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提供物质基础的有力措施。他们结合工厂的实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九七○年至一九七四年五年中,每年平均消耗的原材料与历史上消耗最低的年份相比,光是多消耗的纯碱,就够甘肃全省人民食用五年。老工人说:“这样大撒手、大敞口地搞生产,是资产阶级的大少爷作风,无产阶级绝对不能这么办。”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它使领导干部懂得了抓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抓管理的自觉性;使专业管理人员认识到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结合起来的必要性,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也教育了广大工人,要当好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就要积极参加企业管理。
群众性经济核算的开展,给企业带来了新气象。车间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基本上坚持每天用半天时间下班组参加生产劳动,与工人一块操作,一块研究制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具体措施。党支部书记隋清池,在中间产品不过关的情况下,日夜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守在现场,观察研究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终于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使这种产品的成材率,由一九七四年的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目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群众性经济核算活动在第一车间开展以后,工人们提出,要在点点滴滴上作文章,一分一厘都要算清楚。他们发现,本车间任何一种原材料的消耗能降低百分之一的话,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例如,节约百分之一的蒸汽,每年就可以节省上千吨煤。于是“节约百分之一”的活动就在工人们中间展开了。随着群众性经济核算活动的开展,堵漏回收展开了,修旧利废活跃了,技术改革兴起了,严格计量实现了。人人动起来了,一桩桩新人新事在班组经济核算中出现了。
班组经济核算增强了人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全局观念,树立了老老实实按照科学精神办事的态度。过去,有的工人图省事,怕负责任,一下子把酸碱度调到规定的数值以上。经济核算活动中,工人们一计算,酸碱度每提高一度,每天就会浪费几百公斤纯碱,每年就是几百吨。座谈讨论时,工人们说:合理的酸碱度规定,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科学的东西,我们不照科学办事,这是对人民财产不负责任的表现。现在,他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数值进行操作,保证了溶液质量的稳定性。
班组经济核算,还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改造。为了使许多精密工艺由人工控制改为自动控制,党支部办起了电子自动控制讲座,成立了三结合的自动化攻关小组。大家边学习,边实践,在短短的几个月当中,安装了三百多块仪表和自动调节装置,初步实现了几道工序的自动调节和遥控。这些革新项目的实现,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改善劳动条件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车间的生产任务增加了百分之七,生产工人却减少了百分之八,做到了增产不增人,增产又减人。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把群众管理同专业管理结合起来
公冶平
金川冶金公司第二冶炼厂第一车间,由一个产量低、消耗高、质量差的车间,转变成为一个优质、高产、低耗的先进车间,一条重要的经验,是这个车间的党组织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发动群众参加企业管理,把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密切地结合起来。
毛主席教导我们:管理也是社教。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无论是生产管理、劳动管理,还是技术管理、财务管理,都还存在着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抓企业管理就要用党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武装广大职工的头脑,提高他们贯彻执行“鞍钢宪法”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自觉性。就是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的思想。不论是抓革命还是搞生产,或者是管理企业,都要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这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原则。
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把群众管理同专业管理结合起来。道理很清楚,工人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是生产第一线的直接参加者,只有发动工人参加管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当然,群众参加管理,并不是说专业管理不重要。专业管理人员有各方面的业务专长,是搞好企业管理所必需的,应当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是,专业人员只有同广大群众结合起来,才能把管理工作搞好。大量事实证明,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是搞好企业管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必须坚持下去。


第3版()
专栏:

龙腾虎跃战炉前
今年夏天,抚顺地区分外炎热。尽管抚顺钢厂党委早就采取了防暑降温措施,走进炼钢、轧钢和锻钢车间,仍然是热浪滚滚,暑气蒸人。然而,抚钢广大职工“胸装理论手握钎,龙腾虎跃战炉前”,把高温季节变成了高产季节。
随着急促的钟声,七号电炉出了当天的第六炉钢。厂劳动模范、炉长常文礼看了看表,心里充满了喜悦,现在才十四点十七分,只要最后一班再努一把力,今天一定能创个新纪录。当丙班工人前来接班时,他大步地走上前去,说:“甲乙两班分别炼了三炉钢,你们有信心迎头赶上吗?”
丙班小伙子们作了肯定的回答。
中午的炼钢车间,烈日当空,火焰飞腾。丙班工人一接过班,就迎着浓烟上,顶着烈火闯,人人挥汗奋战,个个施展出自己拿手的快速炼钢本领,造渣、控制炉温、调整成分等项操作,都在高速度、高质量地进行。时针刚刚指向十六点三十分,他们就在乙班工人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出了第一炉钢。紧接着,又分别在十九点十分和二十二点五分出了第二和第三炉钢。每炉钢的冶炼时间平均只有两小时三十六分,比计划缩短一小时半还多!
“同志们,离下班还有一小时五十五分,我们能不能打破常规,争取在下班前再炼一炉钢,保证一个班出四炉钢?”常文礼一提出这个问题,大家立刻活跃起来。要在不到两个小时内炼出一炉钢,这在全厂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人人又都跃跃欲试,坚决要攀登前所未曾攀登过的高峰。
一场更加扣人心弦的与时间夺钢的战斗在炉前展开了。用白灰垫炉底,通常都要用吊车来进行,这次为了抢时间,大家就干脆冒狂烟,顶烈火,用大锹把白灰垫进炉膛。平时,装好铁料,大家都要走到炉前喝点盐汽水,歇一口气。这次,人们却连汗也顾不得擦,刚刚装完铁料,就操起氧气管吹氧助熔。炉料未红,氧气打不起火,就用沥青引。沥青一遇氧气,立刻浓烟翻滚,烈火飞腾,呛得大家喘不过气,也睁不开眼;烤得大家汗流如雨,工作服干了湿,湿了干,泛起一层层汗碱。可是为了赢得速度,谁也不在乎这些。人人争先恐后,越干越欢。
英雄们的冲天的革命干劲,终于战胜了高温,赢得了时间。午夜二十三点四十七分,炉前响起了清脆悦耳的出钢钟声。常文礼兴奋地把手一挥,七号电炉立即倾动它那庞大的身躯,金光四射的钢水接着就象瀑布一样,奔腾而出,流入钢水包。
“七号炉丙班一小时四十二分钟炼出一炉钢,实现了班产四炉钢,全炉日产十炉钢,创造了我厂有史以来最高新纪录!”车间广播喇叭里传出了激动人心的声音。
今年入夏以来,抚钢每一个车间、工段和班组的职工,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都象七号电炉丙班工人一样,迸发出火一般的革命热情,以冲天的革命干劲战胜了高温,全厂捷报频传。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汗水写出的捷报
我们来到陕西钢厂(原西安钢厂),一进炼钢车间,就使人兴奋!理论学习提高了炼钢工人的觉悟,他们用汗水写出了一张张捷报,钢产量五月比四月增产百分之三十四;六月又比五月高出百分之十六。瞧,这跨的是多大的步子!
在这里,我们访问了陕西省“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三号电炉的炉长、共产党员陈汉武。陈汉武有病,可是他为了争分夺秒多炼钢,经常是连班干。
今年六月四日,他上的是大夜班。在这之前,他已有好几天感到身体不适。医生劝他休息,他说:“生产这么紧张,怎么能离开!”按规定,炉长值夜班,四座电炉都得管。这晚,二号炉缺员较多,陈汉武就重点参加二号炉的操作。人少活重,他吃了点药就坚持在炉前战斗。
早晨,二号炉和其它炉一样,同样炼出了两炉优质钢。这是钢水,也是陈汉武和其他工人钢铁意志的结晶。
是什么力量促使人们去克服困难的?陈汉武同志说:“我六岁上给地主割草,四乡讨饭。今天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能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自己的力量,再苦也觉得甜!”
轧钢车间,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轧机的一侧,只见一个轧钢工人,手执大钳,注视着面前火龙一样呼啸飞奔的红红的钢坯。钢坯刚露头,就嗖地一钳夹住,一瞬间,从另一个轧孔里喂送了过去。如此往返多次,火龙越变越长。
旁观的人惊叹不已,而舞动“火龙”的人却从容不迫。直到另一个轧钢工来接班时,我们这才看清——啊,原来竟是个年轻的姑娘。听介绍,她叫魏海兰。
魏海兰当轧钢工有一段生动的故事。
她学徒期满当了电工班副班长,后被选为车间团总支委员,又是工人理论辅导员。一次有个青年嫌轧钢活苦,想调换工种。小魏找他谈心,这个青年顶她说:“你来干干看!”小魏听了,当时就产生了当轧钢工的念头。但又一想,从来就没有听说女的当轧钢工的。经过批林批孔,又学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她想到轧钢成材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意义,今年五月二十二日这天,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递交了要求当一名轧钢工人的申请报告。党委经过考虑支持了她的革命行动。
一般初上轧机的人,见“火龙”一过来,就胆怯地慌忙躲开。小魏一上轧机,想到的是马上要用自己的手为社会主义建设轧出急用的钢材,“火龙”一过来,她就手执大钳猛冲上去。但“火龙”不听话,一连多次她都钳不住。一个班下来,腰疼、手肿,躺在床上连身都翻不过来。在困难面前,小魏想的是董存瑞、黄继光,想的是珍宝岛上的英雄。为了战胜困难,她就下死劲地学:一是每天晚上,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一是每天早晨,坚持作操,增强身体耐力。红钢战不过红心,“火龙”斗不过铁姑娘,经过二十天的磨练,小魏已赢得初战的胜利!
在陕钢,象陈汉武、魏海兰这样一个心眼扑在钢铁事业上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了。
以往的高产日,照例是上面抓。今年五月,锻锤甲班工人通过学习,提高了主人翁的责任感,自己起来搞高产日,产量一增再增,创造了历史最新纪录。
过去,电炉、轧钢机上为了备品配件,时常跟在铆钳工段屁股后面求援。现在铆钳工发扬主动精神,五月份就已经把六月份的备品配件准备齐全了。
去年厂里交给铣刨班一个加工钢锭模芯管的任务,铣刨班强调设备差、啃不动,压了一年也没有搞出来。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高了全班同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家说:“不能让钢铁列车在我们这一站误点。”经过反复试验,土法上马,三天就干出来了。
早先电炉出故障,要到处找人修。现在机动科打破陈规,组织了由一名科长率领的八人保钢服务队,主动上门修理,还跟着炼钢工人一起三班倒。
目前,全厂职工充满了战斗豪情,革命和生产形势很好,产量月月上升。厂党委决心带头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多炼钢,炼好钢,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一条心 一股劲
在高温季节,济南钢铁厂里铁水奔流,钢花飞溅。全厂上下一条心,一个劲,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多炼钢铁,炼好钢铁。进入六月高温季节,生铁、钢锭、焦炭的产量分别比五月份提高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五和百分之二十,炼铁焦比比五月份下降五十四公斤,生铁合格率达百分之百,钢锭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七。七月份,钢锭、钢板创造了历史的最好水平。
炼铁分厂的一号、二号高炉,都是老炉子,为了让老炉创高产,工人们开动脑筋,提出用大风量,高风温炼低矽铁。可是用这种老炉子炼低矽铁,操作难度很大。面对这种情况,工人们以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一丝不苟,统一三班操作,并且合理配料,保证高炉情况良好。值班室人员,更是严格操作规程,日夜坚守在炉旁,搞好维护。就这样,使这两座老高炉,创造了高产纪录。
六月十五日,焦化分厂炼焦炉出焦时,出现了推焦杆推不动的现象。在这一情况下,要保住焦炉,按时出焦,必须打开炉门,把塞在炉门口的焦炭,用锨扒出来,然后再推。这是一场要战胜一千多度高温的艰苦斗争。可是,一心为钢铁而战的炼焦工人,炉火热,他们的心比炉火更热。老工人路继发,不顾火烧烟呛,手持铁锨,第一个冲了上去。接着,炉门工、运焦工一个紧跟一个地冲了上去,你一锨我一锨,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激战,终于扒出了堵塞炉门的焦炭,使炉内焦炭顺利地推出了炉。
钢铁战士胸怀全局,抢挑重担,互相协作,互相支援,全厂到处高奏团结战斗的凯歌。
八毫米厚的钢板,是当前急需的钢材品种之一。轧这种小规格钢板,本来应当用小规格的钢锭。而这个厂大量生产的是大规格的钢锭。为适应需要,轧钢工人们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用大规格的钢锭试轧的建议。这样办困难很多。但工人们说:只要国家需要,困难再大也要干。他们迅速投入战斗。压下工、辊道工、升降台工等各工种紧密配合,团结战斗,精心操作,终于用大钢坯轧出了小规格的钢板。
“前方”多炼钢铁,“后方”大力支援。为生产工人服务的食堂、医院、幼儿园的职工,也都为钢铁生产尽一分力量。五月份,中板大修改造工程的会战打响以后,为了让参加会战的修建工人有更多的时间抓革命,促生产,食堂的同志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每天四餐,都把饭菜送到现场。他们还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会战现场开了临时锅灶,做面条、包水饺,千方百计地调剂饭菜花样,尽量使职工们吃上可口的饭菜。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