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共产主义思想和现阶段的政策
胡容
早在三十多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明确指出:“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干部和群众,从来就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原则。民主革命时期,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天,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激烈斗争的历史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干着社会主义,想着共产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逐步创造条件。
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这些政策的制定,都是为了支持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因素进行斗争,都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那些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助长资本主义倾向的东西,从根本上说,都是违反共产主义思想,也违反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必须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才能有力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克服资本主义倾向。
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对于正确执行现阶段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不仅同执行现阶段的政策没有矛盾,而且会有利于执行政策。我们处理任何具体问题,一定要站在党性的立场,党的政策的立场,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使按照党的路线和政策办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只要我们一方面积极向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一方面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就能更好地调动起来,革命和生产就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就拿分配制度来说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也是现行的一项经济政策。同旧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分配制度相比较,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只要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社会产品还没有丰富到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按需分配,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没有普遍提高到共产主义水平,我们就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按劳分配毕竟不是共产主义的东西,它所体现的“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我们对于分配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既要承认它,又要加以限制。如果我们对资产阶级法权不加以限制,对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不加以批判,那种斤斤计较,不愿比别人多做半小时工作,不愿比别人少得一点报酬的思想;那种又要工作少,又要待遇高的思想,就会泛滥。因此,我们在执行按劳分配政策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大力提倡各尽所能,提倡用共产主义精神从事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作用。
既注意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又认真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政策,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辩证统一。
我们是不断革命论者,我们历来认为,革命是不间断、不停顿地向前发展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是紧紧地联系和衔接在一起的。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在逐步增加。培养和扶植这些共产主义幼芽,使它们在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因素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是我们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重大任务。
我们又是革命发展阶段论者,我们同时认为,革命的发展是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着事物不同的性质,必须把它们区别开来,绝不能把不同质的阶段混淆在一起。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它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有着质的区别。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有一定的条件,条件没有成熟,就不能跨越过去。在一个大的革命阶段里,由于社会矛盾根本质变以前会发生部分质变,因而包括着一些小的阶段。它们同样是不能随意混淆的。下一阶段的具体政策不能拿到上一阶段来实行,上一阶段的具体政策也不能沿用到下一阶段去。
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政策,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正是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表现。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决不是静止的凝固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共产主义决不是凭空可以实现的。我们要脚踏实地,步步前进,一步一步地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
我们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辩证统一,刘少奇、林彪一类则对此进行种种干扰、破坏。他们经常地是否定不断革命,抛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一类的反动口号,反对革命从这一阶段向另一阶段发展,反对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有时候则把革命的不同发展阶段混淆起来,叫喊什么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取消商品生产,破坏现阶段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不论采用什么手法,他们的罪恶目的就是妄图从根本上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我们要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指引下,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继续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产阶级,更好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更好地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政策,不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彻底战胜资本主义,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北京农药一厂一车间四班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语录第二十四条的时候,开始觉得深入不下去。后来,我们把这条语录的意思分成几层,用提问讨论的方式来一层层地领会,连续讨论了几次,就一次比一次理解得深入了。
我们首先领会这条语录的第一层意思。列宁讲:“现在有一种使苏维埃代表变为‘议会议员’,或变为官僚的小资产阶级趋势。”大家联系毛主席的教导:“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认识到这种趋势就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在人们的相互关系方面扩大资产阶级法权的趋势。
怎样防止这种趋势呢?大家讨论了这条语录的第二层意思。列宁说:“必须吸引全体苏维埃代表实际参加管理工作来防止这种趋势。……我们的目的是要吸收全体贫民实际参加管理工作,而实现这个任务的一切步骤——其形式愈多愈好——应该详细地记载下来,加以研究,使之系统化,用更多的经验来检查它,并且定为法规。我们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劳动者,除做八小时‘份内的’生产工作外,还要无报酬地履行对国家的义务。”同志们说,吸收广大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这是由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宪法规定以工农兵代表为主体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工农兵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参加实际管理工作的。在工业战线上,毛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中讲要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规定,就是为了防止脱离群众的趋势;工人参加管理,同列宁讲的“吸收全体贫民实际参加管理工作”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现在,我们厂的“三结合”技术小组、工人规划组、工人管理小组、工人理论队伍等各种组织形式,不正体现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占领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吗?我们要巩固发展这些新生事物。列宁说:“除做八小时‘份内的’生产工作外,还要无报酬地履行对国家的义务。”这就告诉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思想,不斤斤计较工作时间和报酬;不仅要做好八小时的生产工作,而且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企业走什么道路,执行什么路线等等重大问题。有的同志过去总认为干部管线,“小兵”管干,干好八小时工作就算完成了任务,现在认识到这是不正确的。
大家接着讨论了这条语录的第三层意思。列宁说:“过渡到这个制度,是特别困难的,可是只有实现这种过渡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彻底巩固起来。”同志们说,工人参加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才能更好地防止官僚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还说,只有树立了主人翁思想,才能热爱社会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只有工人真正做了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才能保证企业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才能保证企业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工人群众手里,才能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为什么列宁说“过渡到这个制度,是特别困难的”呢?
同志们通过讨论,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老资产阶级分子,极力强化、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妄图改变企业的所有制,篡夺领导权;二是资产阶级法权观念还在束缚着不少人的头脑。群众是不是真正的英雄?谁是企业的主人?这个问题在一些干部的头脑里还没有真正解决;三是我们工人阶级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旧社会的传统心理,比如,对于参加管理,就有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费力不讨好,得罪人划不来;有的人还有“挣多少钱,干多少活”的雇佣观念。同志们一分析,认识到这说明工人也要改造。我们一定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克服小生产的影响,努力跳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参加管理的自觉性。
这样学习和讨论,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大家越学越感到伟大导师的教导亲切,越学越爱学,越钻越有味。


第2版()
专栏:

要善于发现和表彰先进
中共北京第三通用机械厂委员会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我们党委组成几个小组,对厂内的阶级敌人的动向、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表现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衰亡着的资本主义的东西固然存在,同时,共产主义的幼芽也在不断生长。我们看到,资产阶级法权在人们相互关系方面还严重存在,在分配方面还占统治地位;同时,也看到,工人和干部中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人物和事迹层出不穷,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觉悟在不断提高,等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感到,大力表彰先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是支持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作斗争的一件重要事情。
过去,有些同志为什么看不见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同志往往用旧眼光来看待新形势,对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估计不足。我们厂今年第一季度的评比结果表明:一旦克服了保守思想,使我们的认识符合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大批的先进人物就站在我们的眼前了。
当然,有的时候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也并不是那么明显的。这是因为新生事物总是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说得好:“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扶植新生事物的幼芽,支持先进,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发现先进,领导干部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待后进变成了先进或是后进人物做出了先进事迹这类问题。有的干部对于一直先进的同志,能够一分为二;而对于已经转变了或正在转变中的后进同志,则往往是一点论:对他们现在的进步半信半疑,而对他们过去的缺点却念念不忘。这些干部不懂得,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导干部的任务应该是:“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
先进人物受到领导表扬以后,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称赞,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台上受表扬,台下受讽刺”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这里,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需要区别对待。一种是敌我性质的。例如,铸铁车间的几个团员,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觉悟,利用业余时间拣废铁。党支部表扬了他们。但是,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却诬蔑他们是“假积极”,“兔子尾巴长不了”。党支部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召开了批判会,打击了敌人。再一种是人民内部矛盾。个别群众由于思想保守落后,也往往对先进人物看不惯,说怪话,这是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的反映。对此,要严肃对待,对个别后进群众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我们通过学习理论,把表彰先进提到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高度来看待,提高了全厂工人和干部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先进面不断扩大,后进面逐渐缩小,无产阶级正气大大上升,资产阶级邪气显著收敛。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日益深入,促进了全厂安定团结和抓革命促生产的大好形势。


第2版()
专栏:

林彪一伙鼓吹“决定动力”的反动实质
嘉衡 春树
林彪反党集团狂热鼓吹“物质刺激”,说什么“唯物主义”等于“物质刺激”,“物质利益原则”是发展生产的“决定动力”。原来,林彪一伙想要搞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即复辟资本主义),依靠的“决定动力”就是“物质刺激”。
林彪一伙把“物质刺激”作为“决定动力”,这并不是他们的新发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经鼓吹:“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所唯一考虑的是个人报酬。”(《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另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特尔更直言不讳地说:“不管理论家如何想法,个人所得确是对于自由经济唯一可能有效的动力。”(《福利经济学评论》)苏修头目赫鲁晓夫曾经说过:“物质刺激”是“刺激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苏修出版的一本所谓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里也说:社会主义制度是“广泛地采用物质刺激”的制度,而物质刺激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杠杆”,“更大的劳动数量、更好的劳动质量,即更熟练、更紧张、更主要或更负责的工作,要用更高的报酬来刺激”。资产阶级和现代修正主义者把“物质刺激”吹得神乎其神,简直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林彪一伙的“决定动力”的谬论,就是从这一类铜臭熏天的垃圾堆中拣来的破烂货。
什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和生产发展的“决定动力”呢?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和阶级斗争中创造了世界历史,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指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列宁也说:“历史的真正动力是阶级之间的革命斗争”。历史上每次社会制度的大变革,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全国解放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也充分证明了革命的深入发展总是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刘少奇和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更加激发了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当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促进了全国的安定团结,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新的发展。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了革命是历史前进和生产发展的决定动力。
“醉翁之意不在酒”。林彪一伙真的关心群众物质利益和社会主义生产吗?他们一伙狂热鼓吹“物质刺激”、“金钱挂帅”之类的黑货,宣扬以“物质利益原则”为“动力”,无非是为了向群众灌输资产阶级思想,要人们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剥削阶级道德,妄图使干部、劳动人民只顾经营个人的“安乐窝”,忘记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以便他们扩大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复辟资本主义。这些就是林彪一伙鼓吹的那个“决定动力”的反动实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