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工厂办学校培养新型劳动者
  中共北京锻压机床厂委员会
我们厂与北京工业大学合办了一个专业性工人大学,学制为二年,学员以招收本厂工人为主,兼收全国各地兄弟厂的工人。
我们为什么要办学?有人说:“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工厂是用人的地方,用不着自己办学。”我们认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教育战线的面貌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大学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正在为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积极培养人材,但是,目前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工厂的需要。我们还应当看到,革命和生产形势的发展,使广大工人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统一认识以后,在北京工业大学的支持与配合下,我们于一九七二年办起了这所工人大学。按照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办学
我们党委领导干部都没有办学的经验,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我们认为学校能不能办好的决定因素,不是文化水平高低,而是路线正确与否。
为了把办学路线搞正确,在开学之初,我们就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有部分工人学员在被批准上大学后,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已经过了群众评议、车间推荐、党委批准这三关,现在上大学就是要背着口袋来装知识、学理论,以便大学毕业后搞技术工作能有“两下子”。工人学员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我们对比了两种情况,文化大革命前,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大学生的来源和去向可以这样表述:中学生——大学生——干部。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指引下,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是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学生的来源改变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大学生毕业以后都当了干部,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不多,我们工人大学应当坚决按照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指示办学,把广大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劳动者。把“有社会主义觉悟”摆在首位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工人大学也必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使每一个毕业生都“有社会主义觉悟”。学员一进校,我们就抓紧入学教育,组织他们参观天津三条石、京西煤矿万人坑等阶级教育展览,请老工人、老贫农给他们做忆苦思甜报告。同时,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七·二一”等有关指示,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讨论“为什么上大学?怎样上大学?上完大学到那儿去?”三个问题。我们还组织学员先后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十几本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持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同时注意引导学员不断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过程中,我们抓住“工人大学生毕业后要不要发文凭”的问题,引导大家开展了一场辩论。这场辩论,破除了工人学员思想深处存在着的认为自己与一般工人有所不同的旧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教育学员不要丢掉工人阶级的革命本色。我们采取了学员定班组、定师傅的方法,让他们经常到车间参加劳动,汇报思想,听取意见。我们努力做到使学校和工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工厂成立理论班子,工人大学也成立理论班子;工厂没有寒暑假,工人大学也不放假;工人春节坚持生产,学员也回厂劳动;工人召开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心得交流会,学员也回厂汇报学习心得。工人大学也要学大庆工厂要学大庆,工人大学当然也要学大庆。
学大庆的第一课,是学习大庆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学校的校址叫江米店,原来是一个洗羊肠子的库房。有个外地学员,来校一看就感到“象三九天掉进冰窟窿,凉透心”了。说:“这江米店,纯粹是个农村的大车店”。我们就在这个“大车店”,请来老工人讲大庆工人如何战天斗地,拿下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讲我国的工人阶级是如何自力更生创新业,大干快上多贡献的。三年来,工人学员在大庆精神鼓舞下,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盖起了教室、食堂、锅炉房、活动室,修缮了十几间破旧房屋当宿舍,自己安装自来水和下水道,并且开荒种地,实行亦工亦农。通过艰苦建校,学校的面貌变了,更重要的是学员的思想转变了。原来那个把学校叫“大车店”的同学,毕业时围着学校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并且激动地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两年的大学生活,我一定要把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回工厂,为发展工业贡献力量。”
学大庆的第二课,是群众路线课。在工厂是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在我们的学校里,很多事也是学员自己管。学员自己成立了六个组:理论组、教改组、宣传组、哲学组、治保组、生活组。理论组的同志在教师的指导下,专门负责学员的政治课和政治学习。他们讲课前广泛听取学员的意见,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宣传组的学员创办了小报《通讯》;生活组管理食堂,从卖饭票、食物采购、库房管理到经济核算,全部由学员自己担任。课堂同生产现场结合
我们工人大学开办的时候,有的教员总担心业务教得少,有人会说学员质量低,因此,就采用在课堂上开快车的办法,向学员灌输知识。有一次,一个教员半天就讲了六十多页书,出了一百多道作业题。
我们认为这样做下去肯定会走上“三脱离”的老路,培养不出又红又专的新型劳动者。在这个事关路线的问题面前,我们教育大家,要下决心打破旧教学体系,把课堂搬到车间去,实行几上几下,按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子组织教学。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的教学体系看样子十分庞大,实质上是一只纸老虎。例如:关于机床电器,要在课堂上讲,起码得讲一个学期;而我们请了一名有经验的工人师傅讲课,只用了一个星期,学员们就掌握了机床电器的设计安装、线路调试的一般原理,搞出了五台不同类型机床的电器。再如机制工艺,过去讲课也要用一学期的时间,后来我们组织学员下到车间边讲课边实践,只用了两个月,从设计到制造的有关工艺过程,全学到了。朝着又红又专的方向前进
由于我们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因此,学员的政治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提高。
第一期毕业的十六名学员,除有一名担任了工厂团委书记,一名担任了党支部副书记外,其他十四名学员根据工作需要全部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成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骨干力量。现在,第二期学员,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指导下,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
我们大学的学制只有两年,政治活动多,学生的业务水平是不是象有人讲的那样“充其量不过是中技校水平”呢?请看事实:
第一期学员学完《制图》后,测绘了一台进口的五百吨压铸机;学完《零件》后,又设计了一台球头铣床;毕业时,还设计了一台二百五十吨双点压力机。第一期毕业的学员杨艳云,回到车间担任统计,她一面做好统计工作,一面管好小组的革新,在不到三个月内,就搞成一个较大项目的革新,使工效提高十倍以上。第二期学员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搞出了五台专用大型机床。


第2版()
专栏:

  远洋船舶也能办大学
  中共天津远洋分公司委员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远洋船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船队发展了,对船员特别是技术干部船员的需要,也就急剧增加。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遵照毛主席“七·二一”指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从一九七二年底开始,在船舶上举办了有多种专业班的工人大学,对部分工人进行在职培训。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培养提拔了六百五十名技术干部船员,既保证了远洋船队发展的需要,又使技术干部船员队伍中的工人成分显著增加。
在远洋船舶上办学是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冲击和限制。远洋船舶也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资产阶级的等级观念,雇佣观点,崇洋迷外等思想严重存在。有的工人水手,由于文化水平低,虽然具备了担任驾驶员的条件也不准上驾驶台。长期以来远洋船上存在着一种传统的资产阶级偏见:技术业务、资历、学历第一。因此,在船舶上办大学,不仅能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材,适应海运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
开始办学时,有些同志认为“远洋船舶条件特殊”,办不了学。党委在认真分析了远洋船舶的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后,以“在远洋船上能不能办学”为题,发动群众开展了一场辩论。大家说,船舶航行在大洋里,经常遇到大风大浪,这对课堂教学是不便的;但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就是要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风浪越大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与狂风恶浪进行斗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特殊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操船的过硬本领。一条船人数少,流动频繁,这是不利条件。但是船上人员集中,便于统一安排学习时间;船在海上,外界的干扰比较少,便于学员集中精力学习,这又是办学的有利条件。辩论进一步坚定了大家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自力更生办学的决心。不久,我们就在船舶上办起了“七·二一”工人大学。
我们的工人大学,除了政治、英文等共同课以船舶为单位统一组织外,其他专业课程,都由驾驶、轮机业务部门自己办,把专业班办到最基层。船舶是实行岗位责任制的,每个岗位,都有它不同的工作范围和分工,它实际上就是一门课程。因此,我们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方法,组织学员在干中学操作。在取得实践知识的基础上,组织理论学习,然后再让学员到生产实践中去加深理解,不断提高。在船上办学不可能配备专职教师,每个船员基本上又是学员,又是教员。自己那方面的技术知识水平低,就学那方面的技术知识;自己那方面的技术知识水平高,就负责教那方面的技术知识。干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教什么。如“长亭”轮在一个往返航次五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开办了九个专业班,就有二十多人当了兼职教师。除公司发的基础理论教材外,所有教材主要是发动群众,按照本船现有设备、仪器和生产条件,根据学员的需要自编的。这种教材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好学易懂,破除了旧教材那一套烦琐的公式和脱离生产实际的内容。学习时间,各轮本着大段时间集中用,小段时间搞自学和个别辅导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我们这样在远洋船舶上办学,是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材,适应海运事业蓬勃发展需要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2版()
专栏:

  工人大学半工半读好处多
  中共陕西省汉江机床厂委员会
一九七三年九月我厂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开设机床设计制造专业,学制三年,半工半读。两年来,工人学员边学习,边劳动,既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技术水平,又出色地完成了规定的生产任务,设计出一批专用机床。实践证明:半工半读好处多。
半工半读,有利于在生产劳动中培养新型的劳动者。工人学员扎根于班组之中,不脱离生产岗位,不脱离工人群众,和其他工人一起开展政治活动。不仅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而且促进了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学员们说:“我们入学前是工人,在学期间是工人,毕业后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还是工人,我们要永远保持工人阶级的革命本色。”
半工半读,有利于工人阶级加强对教育革命的领导。工人大学的一切活动,广大工人群众都能看得到。所以他们很关心自己的工人大学,把办好、管好学校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有关车间选出最优秀的老工人、技术员,到工人大学作兼职教师;大学招生时,各车间又把路线斗争觉悟高,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人推荐到学校。当学员回车间劳动时,安排他们参加些社会活动和技术革新工作,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技术上得到更多的锻炼。老工人对学员思想上出现的问题,都给予耐心帮助;对每一点进步,都给予热情鼓励。在工人群众的教育帮助下,工人学员身不离劳动,想生产所想,急生产所急。
半工半读,有利于对优秀工人的培养提高。我们是新建厂,生产骨干少,如果脱产学习,有些优秀工人就上不了大学。实行半工半读,这个矛盾解决了。
半工半读,使教学、生产劳动、设计、科研密切结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员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生产工作中去。老工人、学员顾岳荣,过去他由于文化水平低,不会画,不会算,提出来的革新建议,只能从经验方面讲,不能从理论上说明,有些意见得不到采纳。上了大学,他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在技术上进步很快。他边学习,边革新,利用物理学上圆周运动原理,改进设计新产品螺纹磨床的防护罩,解决了油雾飞溅污染空气的问题。
半工半读,有利于深入开展教育革命。学员从生产实践中经常带来一些实际问题,促使教师要深入实际,参加劳动,进行教育革命。我们学校的教师,不管是专职的、兼职的,还是大专院校来讲课的,都有比较多的时间和学员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教师们了解了生产情况,就能从本厂的典型产品出发,来编写和选择教材。我们工人大学使用的《磨床与磨削》教材,就是参考了上海机床厂的教材,又结合本厂的螺纹磨床的特点自己编写的。陕西机械学院的力学教师,因亲身参加过磨床装配,讲螺纹磨床的传动原理图和传动机构时,就很受学员欢迎。高等数学教师,发现数学中凸轮、渐开线等角螺线,都是我厂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结合生产问题讲课,学员们感到切合实际,亲切易懂。半工半读,为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现场教学也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讲《磨床与磨削》课,介绍螺纹磨床的一种新产品时,就到工段请老工人和设计人员逐一介绍性能、特点、加工范围,采用那些新技术,并和同类型的老产品、进口的产品逐一对比。学员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满意。


第2版()
专栏:

  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七·二一工人大学
  武昌车辆厂党委调动工人群众办学积极性,厂办大学越办越好
武昌车辆厂党委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七·二一工人大学。全厂工人热情支持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使七·二一工人大学越办越兴旺。已经毕业的五十六名学员,除一人留校外,其余都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根据工厂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工人群众的迫切要求,武昌车辆厂在一九七二年办起了七·二一工人大学。厂党委专门召开全厂广播大会,举办车间、科室骨干学习班,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办学。全厂工人和干部办学积极性很高。他们主动把思想好、有实践经验的阶级兄弟选送去学习;有的班组还帮助编写、刻印教材,把图纸、量具、典型产品让给学员使用;机关科室主动腾出房子做工人大学的教室和学员宿舍。七·二一工人大学在全厂工人大力支持下办起来以后,先后设置了标准机床的设计与制造,柴油机、冷冻机、发电机修理,以及非标准机床的设计与制造等专业。
武昌车辆厂党委发动工人群众,从思想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中选拔了六名专业教师,聘请了十二名兼职教师,为工人大学建立起一支以工人为主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把办好工人大学、关心工人学员的成长当作自己的光荣职责。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招生分配等有关办学的重大问题上,武昌车辆厂党委也经常听取工人群众的意见。工人大学开办不久,一些老工人发现有的学员劳动观点差了,学生腔重了,有的教师存在“教书不教人”的倾向,便尖锐地提出了批评。在工人群众的帮助下,工人大学结合教学,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使师生们进一步明确政治统帅业务的关系,端正为革命学习的目的。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