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大目标奋斗
——记共产党员田信勤同志继续革命的事迹
一九四八年四月,辽阔的冀中平原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在解放军某部指挥所里,刚刚从战场上抢救伤员归来的年轻战士田信勤同志,带着满身血迹,站在鲜艳的党旗下举手宣誓:
“……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二十多年过去了,田信勤同志由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解放军某部医院的副院长。二十多年来,尽管环境和地位多次发生变化,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却永远牢记心间。为了实践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夺取无产阶级的政权,他舍生忘死,救护伤员,曾九次立功,被授予“模范卫生员”的光荣称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努力为党工作。
要懂马克思主义理论
火线入党的田信勤同志,立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但那时他对于共产主义的理解,还是很朦胧的。他当时认为,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就是要打倒蒋介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因此,他以忘我的战斗姿态,从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直到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全国解放不久,毛主席、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反”“五反”运动。触目惊心的阶级斗争事实,促使田信勤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他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永远不能下战场!他提高了认识,积极投入了“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了,田信勤脑子里一直琢磨着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看不到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呢?为什么看不到党内还会出现新的资产阶级分子?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多少个更深人静的夜晚,他伏在床头,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
“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拚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
“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
“大目标”?“不拿枪的敌人”?田信勤心里一阵阵激荡。过去一提斗争目标,马上就想起消灭地主、国民党反动派,他曾把这个一定阶段上的革命任务,错误地当成了最终目标。因而,到了革命的新阶段,便认不清阶级斗争的新形势,这怎么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呢?他深刻体会到:“干共产主义的人,就要懂共产主义的理。一个共产党员在头脑里树立共产主义大目标,是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武装自己头脑的过程。”
从那以后,田信勤同志更加认真学习革命理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读了《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等六本马列的书,在通读《毛泽东选集》四卷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精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对共产主义大目标越来越明确。
生命是党给的 就要献给党
田信勤同志心里有了共产主义大目标,便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个大目标前进。
一九六五年严冬,组织上派田信勤同志到工程兵某团当卫生队长。当时,这个团正在塞外高寒地区担负施工任务,呼呼的“白毛风”整天刮个不停,气温常常降到零下三十多度。田信勤一到这里就身背十字包,爬山越岭下连队去了。半个月的时间,他步行六百多里,跑遍了全团六十多个施工点,对干部和战士的健康状况作了普查摸底。他带领医护人员,早出晚归,到偏僻的执勤点,到施工的山头巡回治病。
艰苦的环境,过度的劳累,使田信勤的体质渐渐减弱了,几种疾病缠身。一九六八年,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免去了他的职务,让他好好休养。
田信勤多次向组织上表示:我是共产党员,职务免了,共产党员的义务不能免。
在没有职务的情况下,田信勤见啥干啥,哪缺补哪。病房工作紧张了,他抢着去值班,给病员端屎端尿;医院的母猪要下小猪,他就和饲养员半夜半夜地守候在猪圈;休息时间他去筛煤渣,一个冬天就筛了两千多斤。人们说:“老田免了原来的职务,却兼了炊事员、卫生员、饲养员……多少个职务啊!”
不久,报纸上发表了合作医疗的经验,党委根据他的建议组织了一支宣传队,到驻地附近的大队帮助贫下中农办起了合作医疗站。田信勤帮助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办起了制药厂,还在村里办起短期医训班。讲针灸时,他把上衣一甩,说:“来,在我身上扎。”讲战地救护,他扑下身子作示范,摸爬滚打。贫下中农感动地说:“俺庄稼人育苗洒的是汗水,老田帮俺培养赤脚医生花的是心血啊!”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田信勤同志象当年战场上听到冲锋号一样,站在运动前列。这时,他已经担任了医院副院长。一天,他在党委会上汇报自己分管的炊事班、卫教排的批林批孔运动情况,接着又提出了如何把批林批孔引向深入的建议。讲着讲着,只见他额上滚出了豆大的汗珠。同志们一摸老田的手,发现他体温很高。党委会暂停了,人们把他架到病房。一位老战友紧紧握住他的手,难过地说:“你总是瞒着大伙拚命干啊!”听着这关切的话语,田信勤说出了心里话:“咱不能把入党的誓言光当口号喊,要在行动中兑现。生命是党给的,就要献给党。”
要给后代留下革命精神
田信勤同志参军二十八年,家里的木凳、碗柜都是用柴禾棍子钉的。饭桌的面是装货用的箱子盖做成的,高低不平,中间的裂缝有一指宽。他的全部家当一小平车就可以拉完。
田信勤生活这样节俭,可他对生活有困难的同志却很关心。他经常把省下来的钱接济生活困难的同志,或者支援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建设。
看到田信勤家里一不置东西,二没有存款,有人劝他说:“你们两口子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总这么凑合,也不想想给孩子们留点啥!”究竟应该给后代留下什么?田信勤想,过去地主资本家置万贯家产,为的是给他们的后代留下剥削劳动人民的资本。我们无产阶级则应该给后代留下革命精神,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正是为了这一崇高的目的,田信勤十分重视用共产主义思想培养教育下一代。他给孩子们定了三条:一、要打掉“优越感”,树立革命的责任感。二、不能靠爸爸的职权在生活上搞特殊。三、学习工农子弟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好作风。
过去,孩子们上学,早晨经常带窝窝头。孩子们见别的同学带的都是白面馍馍,就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吃窝窝头。田信勤发现后,把孩子们叫到身边,提出了两个问题:吃窝窝头究竟丢人不丢人?感到吃窝窝头不好意思是什么思想?接着,他讲起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孩子们听了很受教育。以后,孩子们在人多的地方吃窝窝头,再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了。
有一天,女儿燕霞正在家里做作业,田信勤问道:“今天不是星期天,为什么不去上学?”女儿说:“今天学校让我们到农村参加劳动,反正也不上文化课,去不去没有关系。”听了女儿的话,他心里一怔:上劳动课不去没关系,这不是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旧思想吗?如果从小不热爱劳动,长大怎能为缩小三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呢?为了向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一天,田信勤领着燕霞来到了烈士陵园,向她讲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勉励她继承先烈遗志,从小就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一点一滴地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当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革命传统教育象春雨沁入了孩子们的心田,培育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撇开大多数人的利益,咱心里装着啥?”
——记共产党员、生产队队长张周儿
甘肃省陇南山区的武都县安化公社寺林山大队上院生产队,干部和社员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过程中,称赞了自己的生产队长张周儿,说他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张周儿一心为集体着想,处处为社员打算,有的社员说:“你自己太吃亏了。”周儿笑着说:“撇开大多数人的利益,咱心里装着啥?”
防微杜渐 不搞特权
二十多岁的张周儿当了生产队长以后,总是处处事事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他说:“当干部要打掉高人一等的剥削阶级思想,防微杜渐,不搞特权,从思想上筑起反修防修的长城。”
一九七二年冬,上院生产队全年决算账目公布了。张周儿发现自己一家的工分总数中多记了六十个工,就让会计核实纠正。会计说:“错就错了吧,就算你的补贴工分。不然,全队的账又得重算。”张周儿说:“我去公社开会的误工已经如数补上了,出勤的天数都记了工,还有什么补贴?当会计就不应当怕麻烦,集体的经济账目,要一笔一笔算清楚,不能有半点含糊。”于是,他就和会计一月一月、一天一天地对全家的工分作了核实,公开作了纠正。他对大伙说:“干部都是普通劳动者,只有带领大伙奔社会主义的义务,没有任何多吃多占的权利。我们当干部的要同剥削阶级的特权思想一刀两断。”
今年春天,张周儿的岳父从十几里路外跑来,要求搞点化肥。张周儿了解到他搞化肥是要施到自留地里,当场就拒绝了。张周儿说:“集体的东西,不论是谁,都不能私自占有半分毫。干部的亲属更应该带头做到这一点。”老人就生气地走了。张周儿结合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识到这是干部家属、亲戚的一种特殊化思想在作怪,是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在起作用。没有给岳父化肥,事情只做对了一半,还要帮助他认识错误。他又主动地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联系当地的事例,比前比后,做耐心的思想工作。他岳父思想通了,高兴地说:周儿你做得对,当干部就要这个样。
关心群众 不谋私利
几年来,贫农出身的张周儿,总是把群众的一切都装在自己的心窝里。逢年过节,他总要到家家户户走一趟,问问穿的吃的是不是齐全;刮风下雨,他总要到村子内外转一遍,查查房子、道路是不是完好。张三存的爸爸病了,他把家里的钱送去买药;张才才肚子疼,他摸黑把病人背到医院,……。
张周儿对阶级兄弟是这样关心,可是对自己的“利益”,从来不去考虑。许多人认为是“理所当然”,应按“常情”办的事,在他看来却不一样。
一九七一年冬季,上院生产队决定办一所小学。生产队召开了群众会,研究谁当教师。干部和社员都提议让张周儿的爱人焦改秀当教师。原因也是明摆着:她是贫农的后代,办事认真,干活利索,热爱集体,又是队里唯一的完小毕业生,“理所当然”。但是,张周儿却不同意。他说:“我当队长,一年算下来总有不少时间用在开会、学习上,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时间比大家少。改秀要是再当教师,我们一家放到农业生产上的力量还有几分?队干部的家属应该带头干活。咱队的教师,我提议让张武怀当。”
回到家里,焦改秀说:“武怀出身下中农,劳动踏实,作风朴实,都没说的。可他只念了三年小学,能行吗?”张周儿说:“锻炼嘛!”焦改秀说:“那也得有人给他辅导呀!”张周儿说:“现成的,有人。”焦改秀问:“谁?”张周儿说:“你嘛!”就这样,张武怀当教师,焦改秀当他的义务辅导员。
身居小山沟 胸怀大目标
张周儿时刻记着:自己不只是上院生产队队长,而首先是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党员,就要团结广大干部和群众,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迈步前进。
有一件事一直挂在张周儿的心上。
以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上院生产队有一部分社员因为意见不一致,互相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张培荣同张周儿发生了争执,两人疏远了。张周儿开始当队长的时候,张培荣担心以后关系不好处,就搬到马家湾生产队去了。
一九七一年秋收以后,张培荣生病了。张周儿听到这个信,心里翻腾开了:旧社会两家都种地主的地,遭受同样的苦难;土改时两家合分了一头牛,你帮我种,我帮你收。今天,在为共产主义目标奋斗的时候,阶级兄弟怎么能分开呀!张周儿牢记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教导,决定把张培荣接回来。
然而,他连着去马家湾接了两趟,张培荣都没有回来。张周儿又第三次到马家湾。夜里,这两个一起长大的贫农后代,忆往昔,看今朝,同批修正主义路线,同学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张周儿说:“过去修正主义路线硬把我们拆散了。现在我们要团结起来,为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奋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他俩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第二天,张周儿把张培荣一家接回上院生产队。当时,张培荣的病还没有好,张周儿又帮助把他送进医院,治好了病。张培荣出院后,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还抽时间给队里修架子车和农具,往往一修就是半夜。队里给他记工分,他坚决不要。他说:“周儿干了那么多活,可从没多记一分工。我干了这么点活,算得了啥。”见到这种情景,社员们说:“干部的心放在群众的身上,群众的心就能贴在集体的事业上。”
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提高了张周儿的思想境界,使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他心里不光装着上院生产队,而且有一个为人类求解放的远大目标。
一九七四年七月,夏收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降了一场夹带冰雹的大暴雨。雨过天晴,上院生产队新打的堤坝里装下了七万多方水。这个祖祖辈辈旱得连鸟儿都不飞来的地方,忽然有了一湖粼粼清水,群众是多么高兴啊!他们筹划着要在大坝以下的山沟里,造成三十多亩水浇地,夺取来年大丰收。但是,一场暴雨过去之后,紧接着来了一个持续大旱。张周儿想:本队的地都在山上,蓄下的水暂时浇不上;就是能浇上,再加上三十亩新修的水浇地,也用不完七万多方水。王河大队正急需要水,为什么不想办法把水引给他们,支援他们夺丰收呢!他找干部、社员商量。他说:“山前山后,都是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队里队外,都是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一方有困难,八方去支援,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干部、社员都同意他的意见,大家齐心协力,很快把水引出了大坝,浇到了王河大队的稻田里。王河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感动地说:“你们送来了龙江风格,送来了共产主义精神,我们一定要大干苦干,夺取丰收。”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九七四年王河大队的稻谷丰收了,大家称赞说:这是共产主义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
《甘肃日报》记者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西藏隆子县列麦公社党支部委员、公社民兵连副指导员白玛玉珍,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这是她同公社老、中、青三结合理论学习小组成员一起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加强对党外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
江苏省如东县红旗公社八大队党支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党外积极分子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去年以来,全大队先后发展了十一名新党员,都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八大队党支部认为,加强对党外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好苗不会自然成长,党外积极分子也不会“自然成熟”,需要党支部经常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严格按照党员必须做到的五条要求自己。因此,八大队党支部把对党外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列入支部议事日程,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例如,要求每个党员都关心党外积极分子,经常同培养对象交流学习体会,交谈思想;支部每季度举办两期党外积极分子学习班;吸收一定数量的党外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
八大队党支部帮助、教育党外积极分子,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有的党外积极分子虽然迫切要求入党,但对入党的目的不太明确。党支部就举办学习班,组织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语录,进行共产主义大目标和党的传统教育,帮助党外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第八生产队队长肖泽一,原来感到“不是党员不光彩”。通过学习,他认识到,入党决不是为了“光彩”、 “好看”,而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从此,他认真学习革命理论,以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的五条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斗私批修,进步很快。
八大队党支部还注意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锻炼、考察党外积极分子。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党支部吸收党外积极分子参加理论队伍;组织他们中一些有文化的同志辅导社员群众学理论、学文化;让一些青年积极分子搞社会调查,办阶级教育展览馆,开展科学试验。大队妇联主任、共青团员杨丽,工作很积极,但缺乏实际斗争经验。党支部就让她到阶级斗争比较复杂的第一生产队去蹲点。小杨在一队和贫下中农一起学理论,抓革命,促生产,发动大家狠批资本主义倾向,使一队的革命和生产面貌迅速得到改变,她自己也从中受到了锻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外积极分子入党后,八大队党支部仍然不放松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每当一批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的时候,党支部都举办新党员学习班,教育新党员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实际行动实践入党誓言。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