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的指示直接和群众见面
徐海地区革命和生产面貌一新
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理论,坚持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到处都在讲路线,讲大局,讲党性,讲团结,讲纪律,发展了大好形势
新华社南京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电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江苏省徐海地区的面貌。毛主席的指示在这个地区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学习中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促进了安定团结,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一大好形势生动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徐海地区包括徐州市、徐州地区和连云港市。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等重要指示发表以后,这个地区的地、市党委认真学习,并联系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和当地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解决本地区革命和生产中的问题,发展了大好形势。他们根据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的教导,坚持大搞群众运动,大力发动群众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学好毛主席的指示,各级党组织纷纷召开党员大会,干部大会,群众大会,举办学习班,组织宣讲队,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向干部和群众进行传达,使毛主席的指示直接和群众见面,做到家喻户晓。他们同时把本地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摆在群众面前,发动大家联系实际,一面学习,一面讨论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掀起了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的热潮。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在徐海地区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指引着广大干部和群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
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各机关和厂矿企业的干部、群众,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的利用学习日,有的举办学习班,有的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讨论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各单位强调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抓住林彪的分裂路线,抓住资产阶级派性,掀起革命大批判的热潮。这样,就在党内和党外,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舆论,到处都在议论国家大事,批判资产阶级,到处都在讲路线,讲大局,讲党性,讲团结,讲纪律。许多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群众,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许多党员、干部和工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争先恐后地做有利于团结的事。他们说:“我们越学理论越团结,越讲团结越贴心”。大家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大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两个城市呈现出一派团结战斗的革命景象。徐州铁路分局坚持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毛主席的指示传遍各家各户,连老奶奶和娃娃都知道了。干部和群众把搞好铁路运输看作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全局上下很快形成了团结一致,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的大好局面。铁路分局的领导干部深入到机务段、徐州站、连云港站等单位调查研究,参加劳动。党委书记亲自抓调度,指挥生产,总结经验。职工群众坚守岗位,干劲冲天,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有的同志行车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有的机车乘务员过线跑车,东线支援西线,紧密配合,互相协作。理论学习推动了运输生产,从四月份开始,全局连续三个月提前完成运输生产计划,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
徐海地区地、市党委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十分注意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他们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和“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教导,在党委内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找自己的思想差距,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今年春夏季农业生产,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社队,领导学习,参加劳动,指挥生产,同群众一道开展抗灾斗争,夺得了夏粮好收成。徐州矿务局党委结合理论学习,开展思想斗争,加强了党委内部的团结,老干部焕发了革命青春,新干部朝气蓬勃。从五月份以来,局党委主要负责人带领两百多名机关干部奔赴各矿。他们吃在大食堂,劳动在井下,一边学习,一边指挥,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他们的带动下,各矿负责人也纷纷深入第一线。工人们看到这种情况,革命精神大为振奋,革命正气发扬,大家步调一致,团结战斗,使煤炭生产逐月上升。
徐海地区通过学习促进安定团结,促进生产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团结两个百分之九十五,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这个地区各级党组织,正是通过理论学习,牢固地树立了党的政策观念。他们发动群众准确地揭露和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对少数犯了错误的干部,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群众中的一些我是你非的问题,坚持正面教育,提倡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大家认为,人民内部的矛盾,是经常地大量地存在着,学会正确地处理它,是一门大学问,简单了,粗糙了,都一定做不好。在学习运动中,徐州市委、徐州地委和连云港市委的一些负责同志,深入基层单位,和群众一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政策团结了群众,调动了群众,一些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徐州工程机械厂原来是一个
“老大难”单位。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厂党委组织干部和群众结合本厂的实际,批判刘少奇、林彪的罪行,提高了大家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团结的思想基础牢固了。工人们说:我们都是心连心的阶级弟兄,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林彪企图分裂我们,我们一定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为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作出贡献。工人们发动起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的干部和群众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开展谈心活动,消除了思想隔阂。有的车间在生产中碰到了困难,其他车间便主动抽出人力和设备去支援。由于全厂调动了积极因素,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企业面貌为之一新,由“老大难”一跃跨进了先进行列。
精神的力量变成了物质的力量。随着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深入发展,徐海地区广大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技术人员焕发出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现在,徐州市工业生产逐月上升,一批厂矿提前完成了上半年国家计划。连云港市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连云港港务局提前二十四天完成了上半年国家计划。在农村,广大社员战胜大雨等自然灾害,使今年三麦生产在连续五年丰收的基础上又夺得了丰收,总产量比一九六九年增加了一倍多,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第1版()
专栏:

破除本位主义 树立全局观念
上海第一钢铁厂第三转炉车间联系实际学理论,出现团结战斗新气象
本报讯 上海第一钢铁厂第三转炉车间,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出现了一派团结战斗,促进钢铁生产的生动局面。
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指示发表后,车间党总支的同志反复学习,认识到,过去对本位主义批不深、批不透,根本原因是没有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来批。这次他们结合理论学习,发动干部、工人联系典型事例,从思想政治路线上剖析本位主义的危害性。通过学习讨论,干部和群众思想境界提高了。三号炉的甲乙丙三班之间,过去由于只追求本班产量高,往往“抢钢不护炉”,造成相互关系紧张。这次,他们从理论上认清了本位主义的危害,认识到炼钢生产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很强,有本位主义思想就会影响班组之间的团结,阻碍生产的发展。
现在,三个班的工人,从为社会主义多炼钢着想,坚持做到交班交风格,接班接困难,坚持“夺钢又护炉”,千方百计补好炉,为下一班实现高产创造条件。今年以来,车间各个炉座的炉龄都比过去显著提高。高炉龄保证了稳产高产,高风格保证了高炉龄。有一次,甲乙班的交接班时间已到。交班的甲班正在冶炼一炉矽钢,有一种元素还比较高,如果马上出钢,就要降为普通碳素钢。如果延长一点冶炼时间,就是一炉优质矽钢。接班的乙班工人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同甲班工人共同协作,把这炉矽钢夺了下来,大家高兴地称它是“风格钢”。
炉前工人一条心,各工段、班组也努力配合炉前多炼钢、炼好钢。铸钢工段装包组的工人,为了能使炉前及时出钢,不影响炉子正常冶炼,都把还有几百度高温的红钢包抢过来自己装。修包工段的修包组工人,看到炉前钢包供应紧张,便发挥主动性,创造了拆钢包、砌钢包的新纪录,及时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设备检修组的工人主动巡回检修到车间。冷却组多数是身体差的老工人,但是他们在抓紧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协助车间里温度最高、活儿最累的领行车小组,穿梭般地来往于浇钢场中。
第三转炉车间从分析本位主义的表现中认识到,破本位主义,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有一次,一个基层领导干部为了抓产量,解决铸钢工段来不及浇铸的矛盾,主张同时开两台连续铸锭机。群众知道后,当场向这个干部指出:现在国家急需钢锭坯,开两台连铸机虽然产量高了,但连铸坯积压了,钢锭坯少了,会给兄弟厂造成被动,要影响到全局。群众的批评给车间干部教育很大,党总支马上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车间党总支在抓理论学习,破本位主义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并通过典型,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风格。车间党总支组织工人理论队伍,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抓了九个想全局、为全局的先进典型,对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很大。这个车间的丙班平板组,专门负责砌造浇钢用的平板。一块平板有四只角,按照分工每人负责砌造一只角。这种分工束缚了工人的积极性,有时还因为有工人请假,造成一只角没有砌,影响浇钢。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了本位主义以后,这个小组的工人同志首先跳出“一只角”,实行大协作,一块平板上不管有几个人,大家你帮我、我帮你,齐心协力,把平板砌得又快又好。接着他们又跳出“小档子”,争挑重担子,哪块平板急需,大家就一齐努力把哪块平板砌好。他们还跳出本小组,争做“分外事”,在车间内第一个主动组织了突击队,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上。车间党总支认为,丙班平板组工人的三个“跳”,反映了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革命自觉性。他们总结了丙班平板组的先进思想,在整个车间引起了强烈反应,全车间迅速出现了一个想全局、为全局、保钢铁生产的动人景象。
五月份以来,这个车间的班产、炉产、日产、月产水平全面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并且创造了高质量、低消耗的出色成绩。


第1版()
专栏:

沈阳重型机器厂和东北工学院认真总结厂校对口交流干部的经验
加强工人阶级对教育革命的领导
据新华社沈阳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电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沈阳重型机器厂党委和东北工学院党委最近认真总结了一年来厂校对口交流干部的经验,决心进一步加强工人阶级对教育革命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发展厂校干部对口交流的成果,使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大步前进。
沈阳重型机器厂是一个大型企业。这个厂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的教导,从一九六八年以来先后选派一百多名工宣队员进驻东北工学院,领导学校教育革命,取得了很大成绩。批林批孔运动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又进一步和东北工学院实行厂校干部对口交流。工厂选派了路线觉悟高,具有二十年以上工龄的四名工人干部和三名同工人结合较好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其中,一名原来在工厂担任党总支书记的,现在担任了工学院机械系的党总支书记;三名原来在工厂担任工段党支部书记的,现在分别担任专业分总支书记,三名技术员参加学校教学工作。与此同时,东北工学院选派了十名干部、教师到工厂的第一金工车间,分别担任车间党总支书记、车间革委会副主任、工段党支部书记,以及参加车间的技术工作。
工人干部来到学校以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同资产阶级偏见和旧的习惯势力作斗争,给学校工作增添了朝气,使学校基层党组织更加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革命的蓬勃发展。去年,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东北工学院掀起了开门办学的热潮。当时,机械系冶金设备专业却迟迟开不了“门”,认为省内没有合适的教学基地。为什么辽宁省有那么多的钢铁企业,却找不到一个教学基地呢?工人干部经过认真调查,发现有些教师用脱离实际的教材去套教学基地,所以处处碰壁。工人干部尖锐地指出,这样搞,走的是老路;只有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选基地,编教材,路子才能越走越宽。于是,工人干部组织这个专业的师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破除旧教材的框框,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很快在省内找到多处教学基地,使这个专业的开门办学打开了新局面。一年多来,由于路线对了头,机械系各专业先后组成二十五个小分队,深入到鞍山、大连、抚顺、丹东、赤峰、沈阳等地工矿企业开门办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进校工人干部坚持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他们组织工农兵学员认真看书学习,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
有的工人干部从阶级教育入手,用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家史和文化大革命前教育战线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政的历史教训,提高学生对教育革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有的工人干部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深入批判“学而优则仕”等的反动谬论,树立为革命上大学,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工人干部还把行李搬到学生宿舍,和工农兵学员朝夕相处,促膝谈心,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今年初,有一个班接到为大连海港设计一台新式吊车的任务,有的学生感到任务重,时间紧,便一头扎在资料堆里。担任分总支书记的工人干部发现这个苗头后,就找师生谈心,共同讨论完成任务的意义,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要完成这项光荣任务,光靠书本是不行的,一定要紧紧依靠群众,虚心向海港工人学习。”师生们来到现场,首先穿上工作服,和码头工人一起劳动半个多月,和工人建立深厚的感情,普遍征求了工人群众对吊车设计的要求。他们集中群众智慧,解决了单靠书本解决不了的很多疑难问题,终于用很短的时间,成功地搞出了一台新型吊车设计方案。
进校工人干部十分注意发挥工农兵学员在教育革命中的作用,不论是制定教学计划,还是研究教育革命实践中的重大问题,都请工农兵学员参加;在系、专业、班级普遍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增派工农兵学员代表参加各专业的领导班子,使工农兵学员成为教育革命中的一支生气勃勃的生力军。工人干部还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教师改革教学。
东北工学院进厂的干部和教师,在工厂的革命大熔炉中逐步转变思想感情,积极投入工厂的技术革新活动。他们下工不回家,主动在车间举办短训班,向工人们讲技术理论知识;和工人们一起进行革新实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搞出了二十多项技术革新,对促进工厂生产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有一位教师,从生产实践中进一步看到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危害。最近,他为了帮助工人掌握有关金属材料的理论知识,解剖了工厂的三台机器产品,只用两周时间就编出了过去几个月也编不出来的上万字的教材。
学校进厂的干部、教师还经常把自己在工厂受到的锻炼和教育,总结的经验教训,回校宣讲,变成了大家的财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革命。


第1版()
专栏:

杨亨燮特使出国访问路经北京
韩念龙副外长等到机场迎送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一日讯 金日成主席特使、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委员、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杨亨燮及其随行人员出国访问途中,于昨天到达北京,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杨亨燮特使一行抵离北京时,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礼宾司长朱传贤、亚洲司副司长何章明,朝鲜驻中国大使玄峻极等到机场迎送。
尼泊尔驻中国大使拉纳、缅甸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吴丁埃,今天也到机场送行。
昨天晚上,韩念龙副部长举行宴会,招待杨亨燮特使一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