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1975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评维也纳中欧裁军会议
苏美高谈裁军大肆扩军加紧争夺欧洲
英国报纸指出欧安会不过是一个圈套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日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七月二十日就维也纳中欧裁军会议发表文章说,这个会议是在美苏两个帝国主义超级大国正在日益加紧争夺的时候进行的。在军事力量和军备方面,这两个侵略大国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压倒对方的优势。
文章说: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发言人宣称:他们削减军队将有助于“紧张局势的缓和”等等。但是这些完全是虚假的口号,因为正当高谈削减欧洲军队的同时,两个超级大国却在欧洲陈列重兵,以便维持他们在这个大洲的势力范围。“他们在高谈裁军的同时却武装到牙齿,并连续不断地进行核试验和军事演习。”
文章指出,因此,在两个超级大国坚持对欧洲其他国家推行威胁和讹诈政策的情况下,在它们在地中海继续驻扎舰队的情况下,削减军队就是一个骗局,就是对欧洲人民设下的危险圈套。
文章最后说,欧洲的真正和平与安全不能通过维也纳、赫尔辛基和日内瓦等会议来实现,只有欧洲人民掌握了维护这一大洲和平的事业,奋力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侵略和霸权政策才能实现。
据新华社伦敦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七日电 英国报纸表示怀疑欧安会是一个圈套。
《金融时报》七月十四日发表社论指出,欧安会第二阶段会议没有产生什么结果,基本说来,它的结果就是承认欧洲现状,这一点是俄国人所要求的。社论说,“西方同意现状或者在欧洲裁军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俄国人只是利用机会在其他地方,例如在印度洋和地中海进行扩张的话。”
《卫报》在七月十五日发表的一篇社论中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国家一般都认为这个会议是个讨嫌的东西,怀疑它是一个圈套”。


第6版()
专栏:

加纳和埃塞俄比亚报纸就非统组织首脑会议发表评论
必须对南部非洲种族主义采取斗争立场
莫桑比克报纸强调支持津巴布韦人民武装斗争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日讯 加纳和埃塞俄比亚报纸七月十九日就在坎帕拉举行的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发表社论,强调对南部非洲种族主义要采取斗争的立场。
加纳《每日写真报》的社论要求非洲统一组织对南部非洲被压迫人民的解放“采取战斗的立场”。它说:“应当十分认真地看待史密斯和沃斯特带来的危险,他们的非法政权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积极支持下继续存在”。
社论指出,非洲统一组织要保持作为对南部非洲人民受到的许多不公正和侮辱进行战斗的机构。它认为,这个机构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还要有战斗的立场。
《埃塞俄比亚先驱报》在社论中指出,非洲大陆的形势发展“指出了这样一点:只有通过持久的斗争,才能取得对殖民主义死敌的最后胜利”。
社论指出:“南非当然将成为这次在坎帕拉举行的非洲统一组织会议上的主要议题。问题是:我们能与种族隔离共存吗?再说多少道理也不会使比勒陀利亚觉悟。这一点已经再三表明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非洲统一组织成员国的帮助和援助下加紧争取自由的斗争。”
新华社洛伦索马贵斯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九日电 莫桑比克《新闻报》七月十九日发表一篇署名文章指出,津巴布韦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形势很好,武装斗争是取得民族独立的正确道路。
文章说:“史密斯少数种族主义非法政权受到全世界和所有爱好和平的进步力量的谴责”。“在国际方面,史密斯种族主义政权在政治上处于孤立地位。不管怎样,史密斯种族主义政权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孤立。”
文章谴责史密斯政权加紧镇压津巴布韦非洲自由战士并且玩弄要“清除种族歧视”的骗局。文章说:“如果认为可以由史密斯下‘命令’消除罗得西亚的种族主义,那是极端荒谬的。”
文章指出:“剥削者是永远不会自杀的。他们企图使用各种阴谋诡计,以图摆脱他们的历史结局,但是,只有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群众组织起来的力量才能打垮他们。”
文章说:“作为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武装斗争的光荣结局,宣告了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莫桑比克解放阵线英明正确的领导下,武装斗争变成了胜利的人民战争。”
文章说:“津巴布韦爱国者和自由战士们为了解决他们的问题,在非武装的办法用尽后,开展了武装斗争,这是谈判桌上无法取得成功的自然结论。”
文章最后表示相信,英勇的津巴布韦人民在广泛的反帝阵线的支持下,必将取得斗争的胜利。


第6版()
专栏:

巴哈马联邦庆祝独立两周年
新华社乔治敦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一日电 拿骚消息:巴哈马联邦人民七月十日举行各种活动,欢庆独立两周年。人们表现出结束了三百五十年之久的英国殖民统治从而获得独立后的欢乐情绪。
这一天,首都拿骚的居民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参加了在克利福特公园举行的庆祝活动。人们拿着国旗,有的高唱国歌《前进,巴哈马》,有的翩翩起舞。学生和其他青年们还在首都大街上游行,“前进”、“共同前进”的口号声此伏彼起。据报道,巴哈马联邦从七月六日就开始举行国庆活动。塞内加尔歌舞团应巴哈马政府的邀请到这个国家访问演出。七月十日,来自加勒比共同体其他国家的一些运动员参加了各项体育活动,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巴哈马联邦位于西印度群岛最北部,背靠加勒比海,人口十九万,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黑人。


第6版()
专栏:

伊拉克热烈庆祝国庆
贝克尔总统强调伊拉克坚持不结盟政策
据新华社巴格达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七日电 伊拉克人民从七月十四日至十七日热烈庆祝伊拉克国庆。
七月十七日晚,伊拉克总统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发表电视讲话,回顾了伊拉克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及其成就。
贝克尔总统在致伊拉克武装部队的节日贺电中,祝他们在反对世界帝国主义和争取解放被犹太复国主义强占的阿拉伯土地的战斗中取得新的胜利。
七月十四日黎明鸣礼炮十四响,在巴格达和全国各地开始了为时四天的庆祝活动。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萨敦·盖丹代表贝克尔总统向烈士纪念碑献了花圈,悼念那些为争取伊拉克的独立和自由而牺牲的烈士们。
七月十七日晚上,庆祝活动在五彩缤纷的焰火中结束。
据新华社巴格达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七日电 伊拉克总统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在伊拉克国庆期间于七月十七日晚发表电视讲话,阐述伊拉克的对外政策。
贝克尔总统强调,伊拉克的立场“要求加强不结盟政策”,伊拉克“坚持这种立场,不为旨在削弱这种立场的帝国主义企图所动摇”。
贝克尔总统特别指出:伊拉克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同邻国伊朗达成了协议。但是,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势力以及一些怀有恶意的人却千方百计地歪曲协议,企图破坏我们和伊朗之间的新关系。这需要我们谨慎,保持最大的警惕。
他接着说,伊拉克和伊朗协议对海湾地区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因为有人想把这一地区变成紧张和摩擦的地区,变成帝国主义角逐和觊觎的场所”。
他说,伊拉克努力增进同海湾沿岸阿拉伯国家的了解,并强调阿拉伯命运的一致性。


第6版()
专栏:

法马列主义共产主义青年举行首次代表大会
新华社巴黎电 据法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青年发表的新闻公报说,法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六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在巴黎举行。
公报说,“在整个会议过程中,法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青年表示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并且谴责修正主义”。
公报说,“法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青年将在争取民族独立,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俄国社会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和争取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得到锻炼”。
大会选出皮埃尔·比尔南为法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青年总书记。


第6版()
专栏:

匈牙利国民议会选出新国家领导人
新华社布达佩斯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国民议会七月四日举行会议,选举了新的国家领导人。选举结果是:国民议会主席奥普罗·安托尔,副主席彼得·亚诺什、劳高伊·绍罗尔陶、伊诺考伊·亚诺什。共和国主席团主席洛松齐·帕尔,副主席加什帕尔·山多尔、特劳特曼·雷热。政府总理拉扎尔·捷尔吉,副总理阿策尔·捷尔吉、胡萨尔·伊斯特万、博尔班迪·亚诺什、塞凯尔·久洛、霍瓦西·费伦茨。


第6版()
专栏:

东德同法挪分别签订经济合作协定
新华社柏林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三日电 据德意志通讯社报道,东德和法国两国政府七月十一日签署了五年经济合作协定。
这项协定是法国外贸部长诺贝尔·塞加尔在应邀访问东德期间和东德外贸部长霍斯特·泽勒签署的。两位部长在会谈时讨论了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前景,并一致确认存在着加强两国之间经济关系的良好前提。
东德外贸部长泽勒宣布,今年东德和法国的贸易将比一九七四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到三十五。
另据报道,东德政府同挪威政府于九日签订了一项为期十年的经济、工业和技术合作长期协定。


第6版()
专栏:

苏联向加拿大购买小麦引起市场混乱
新华社渥太华一九七五年七月十八日电 苏联又向加拿大购买大量小麦,这一行动正使加拿大粮食市场陷于混乱,小麦价格急剧上涨。
加拿大小麦局官员七月十七日说,加拿大小麦局已经向苏联出售价值三亿美元的二百万吨小麦。苏联向加拿大购买大批粮食在加拿大粮食交易中心温尼伯市的粮食市场引起很大的骚动。小麦的价格在过去十天内每蒲式耳(合二十七点二二公斤)已涨价零点三加拿大元。而目前这种上涨的趋势还在继续。
最近几年,苏联从加拿大进口了大量小麦,一九七一年为三百一十万吨,一九七二年为五百万吨、一九七三年为一百五十万吨。加拿大小麦局发言人说,今年晚些时候苏联可能还要增加小麦的购买量。


第6版()
专栏:

吹牛吹不出粮食
——从苏修抢购粮食看一团糟的苏联农业
隆林青
农业问题一直是苏修统治集团大伤脑筋的严重问题。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拍着胸脯发誓要把农业“引上不断高涨的道路”。今年初,苏修开动全部宣传机器,就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举行的讨论农业问题的三月全会十周年大搞“庆祝”活动,肉麻地吹捧勃列日涅夫为苏联农业“作出重大的个人贡献”,使苏联农业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开创了一个“新阶段”。六月十三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的选民大会上,还大吹大擂地宣称苏联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可是,话音未落,戏未唱完,却从西方报刊传出苏修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大量抢购粮食的消息。这对勃列日涅夫是一次无情的嘲讽。
苏修叛徒集团一方面急需向国外购买粮食,一方面又不愿声张出去,企图“使这件事保密”,办法是“通过第三方”“悄悄地租了足够的船只”。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是非常可笑的。实际上他们正四处奔走,又是进行谈判,又是签订合同,真是忙得不可开交。看来,苏联今年的农业生产,又将是一个十分不妙的年头。对此,苏修报刊陆续有所透露,说什么今年夏天的天气给农民带来了“困难和预想不到的问题”,承认“今年的收成并不象在收割之前估计得那么好”。这对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苏联经济,真好比是火上浇油,当头一棒。面对这种情况,苏修当然坐立不安,派出大员,抢购粮食,以度难关。
苏修在国际市场上抢购粮食,早已不是偶见寡闻,而是赫赫有名,首屈一指。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的十年,苏联共进口粮食七千多万吨,开创了苏联粮食进口的空前纪录,使一个历史上的粮食出口国沦为经常靠进口粮食过日子的国家。特别是最近几年,苏修不惜抛出黄金,动用外汇,进口大批粮食。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三年度,苏修进口粮食近三千万吨,造成世界粮价猛涨近两倍,使第三世界进口粮食的国家深受其害,因而遭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苏联大批进口粮食,说明了苏联农业搞得越来越糟。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一再大吹牛皮,百般粉饰,同时玩弄数字游戏,把大量的水分和杂质都计算在“收成”之内,借以夸大产量,蒙骗人民,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农业政策的破产。苏联农村,大片农田荒芜,土地肥力下降,粮田面积缩减,产量极不稳定,粮食短缺情况日益严重。在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年的十年当中,就有六年减产,其中四年下降幅度在百分之七至二十以上。仅仅去年一年比前年就少生产了二千七百万吨。苏修今年的粮食产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同样难逃减产的厄运。这样,苏修大吹大擂的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粮食指标,是落空无疑了。
苏联农业搞得一塌糊涂的真正原因,苏修一直竭力回避。他们一遇歉收,就怨天尤人,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就是挖空心思,编造种种荒诞的理由。一九七二年那次大歉收以后,苏修当时的农业部长被撤职罢官,当了统治集团的替罪羊。去年粮食又再减产,勃列日涅夫之流立即指令御用文人,炮制文章,为其开脱,大谈什么“气候条件相当复杂”,无非怪老天爷不帮忙;还出来指责农业科研部门没有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甚至制造舆论,竟然把“卫国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都拉来说成是今天农业落后的一个原因。这真是罕见的奇谈怪论!其实,苏联农业落后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这完全是苏修叛徒集团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并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
今天的苏联农村,“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名称未变,但实质早已变了。它们不再属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而属一小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和新富农所有,领导权落到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的手中。他们在农业中推行了一整套修正主义的路线和政策。特别是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在全国农场大力推行“完全经济核算制”,大搞“经济刺激”,把追逐超额利润当作生产的最高目的。苏联农村中的新资产者把农场工人和农庄庄员当成雇佣劳动者,建立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迫使劳动人民提高劳动强度,竭力榨取剩余价值。在他们的百般压榨下,广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目前,在农村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农庄庄员,竟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七以上。而农场场长、农庄主席通过各种途径捞取的收入却比一般群众高出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民完全丧失了劳动积极性。据报道,许多农庄经常有百分之六十的劳力不参加农庄集体劳动。同时,大批农村人口背井离乡,纷纷外流,近年来每年达二百万人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青年,特别是农机手,造成农村劳动力十分紧张。苏联农业所以搞得一团糟,原因就在这里。
苏修近年来在农业中大搞农庄兼并,大力发展联合企业和农业工业综合体,以提高农业经济的集中和垄断程度。这实际上是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加强控制农业的一种手段。据报道,到一九七三年初,苏联已建立了五千多农庄、农场合办企业、联合公司和联合组织。即使这样,也没能帮助苏修摆脱农业的困境。同时,苏修的农业政策必然造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自由经营的迅速膨胀,自留地面积扩大,个人副业发展。据西方估计,苏联目前私人经营农业的生产占全国农业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据苏修大大缩小了的数字,个人副业提供的农畜产品占全部农畜产品的百分之十二。个人副业花费的劳动占全部农业消耗的总劳动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庄员的全部收入中,个人副业的收入要占一半左右,有的地区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在农场工人的全部收入中,个人副业的收入也要占到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农业投资不足是苏修农业搞得一团糟的另一个原因。苏修为了同美帝争霸世界,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扩军备战,把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军备竞赛。而农业所需要的投资长期得不到保证。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的第八个五年计划,国家农业投资计划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六。第九个五年计划以来,农业投资计划也经常落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农田基本建设长期停滞。苏修吹嘘什么推行
“广泛的土壤改良计划”,使“农业稳定地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资金缺乏,机械不足,“八五”计划规定的灌溉地、排干地指标全部落空。一九七三年灌溉地仅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多一点,粮食作物灌溉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二。所有这些,既是苏修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必然后果,又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腐朽性的一个突出表现。
勃列日涅夫之流向来打肿脸充胖子,尽管苏联农业政策一再破产,但是他们从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列宁指出:“各个国家里,总有一些叛徒,而在这些叛徒中,总有一些讲漂亮话的能手”。(《俄国恐怖主义者飞黄腾达的一生》)苏修叛徒们就是这样一些“能手”,在农业问题上他们不知说了多少“漂亮话”。可惜的是,靠吹牛是吹不出粮食来的,靠在世界上抢购粮食,也是无法填补他们那个早已破产的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粮食指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