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自力更生 威力无穷
——记陇南山区人民艰苦奋斗修建公路的事迹
甘肃省陇南山区,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在旧中国漫长的岁月里,这里广大劳动人民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惨遭压迫和剥削,而且受够了行路艰难的苦楚。“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于上青天。深山峡谷阎王殿,悬崖绝壁鬼门关。穷人血泪流成河,想路盼路眼望穿。”这就是解放前陇南山区交通闭塞的真实写照,也是山区人民对旧社会的控诉。
如今,当你踏上陇南的土地,乘车奔驰在山间公路上的时候,扑眼而来的是一幅幅令人欢欣鼓舞的壮丽画图:一条条盘山公路蜿蜒伸展;一座座石砌拱桥飞架峡谷;一辆辆卡车、轿车往来飞驰。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凭借天险堵截红军北上抗日的腊子口,早已车轮滚滚,畅通无阻;历经百代的天然屏障阴平古道,也已化险为夷,荡荡坦途。这条条公路象金线串珍珠一样,把山村和城镇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几年间,山区公路由八百多公里迅速发展到一万多公里,总里程相当于解放前夕的二十四倍。现在已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公社和百分之六十四的生产大队通了汽车。
为什么陇南山区的公路建设会发展得这样迅速呢?广大贫下中农说得好:“公路是咱山区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出来的,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干出来的。”成县成化公路的建成,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成化公路全长六十多华里,坡度大,弯道多,其中要通过险峻奇绝的“白崖溜”和鸡峰山,工程十分艰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有些人只看到路线长,石方多,工程量大,看不到山区人民修路的积极性;只想到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物资、要机械,没有想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结果,这条路前后修了八、九年,也没有修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开展了“为谁修路,用什么精神修路”的讨论。民工们人人心里一团火,整个筑路工地沸腾了!广大民工决心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为了节省炸药,提高工效,“对口炮”、“冲天炮”、“罐罐炮”,一个一个地试验成功了,工效迅速提高了五倍。工地上三十多座铁匠炉子,昼夜炉火通红,每天加工修配工具四、五百件。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鸡公车、耙板、架子车排、橇杠等各种工具。六十多岁的共产党员张永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试验成功了爆炸力很强的土炸药,先后配制了土炸药七十多吨。就是这样,靠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不到半年时间就修通了成化公路。
最近几年来,在陇南山区,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社员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劈山削崖,建涵架桥。那些在旧社会曾在悬崖上凿过“脚窝子”的老石匠们,在深谷急流上架过“溜索”的铁匠把式们,那些生在山沟,长在山沟,连汽车也没见过的青年人,如今都在开凿山区公路的战斗中大显身手。在康县十分偏僻的迷坝公社,我们耳闻目睹了千军万马战山河的动人事迹。当修路的喜讯一传开,全公社十二个大队立刻行动起来。吃尽了交通闭塞苦头的人们,人人都争着要为修建公路出力。一个总共只有一千七百多个劳动力的公社,最多的时候竟出动了一千九百多人。全公社有一百三十多户关门上锁,全家参加,就连儿童和六、七十岁的老人,也竞相扛上工具加入了筑路的队伍。迷坝大队有位七十多岁的老贫农石大爷,公路一开工,他整天乐呵呵地忙碌在工地上。县社领导多次劝他回去,他说:“旧社会我走了一辈子巴掌宽的拐拐路,如今毛主席领导咱们开社会主义幸福路,为子孙后代造福,我老汉不出一把力,死了也合不上眼啊!”马莲大队的六十名红小兵,坚决要求包修一百二十米的土方公路,他们和大人们一样,不怕苦,不怕累,按质按量完成了任务。迷坝人民就是以这样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干苦干八十天,劈开了二十一座山梁,填平了大小一百多道沟涧,移动土石二十八万立方,修成了一条符合标准的山区公路,成为甘肃省一个多快好省建设山区地方公路的先进典型。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给陇南山区的广大贫下中农带来了新的强大动力,人们的思想跃上了新的高度,山区公路建设也迈出新的步伐。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正在紧张修建中的天水县元东公路。那一幅幅学理论,抓路线,促公路建设的动人景象,令人鼓舞。参加筑路的四个公社五千多个民工,在施工沿线安营扎寨,他们把政治夜校搬到了工地,把大批判专栏办在工地上。白天,几十处施工点上,爆破声隆隆,凿石声铿锵;夜晚,人们围在篝火堆旁,聚集在临时搭成的草棚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修正主义。筑路工地变成了学习的课堂,批修的战场。立远公社龙凤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张三爱,带领十三名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的姑娘,坚持在悬崖上抡锤打钎,成为筑路工地上闻名的铁姑娘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铁姑娘们争挑重担,知难而上呢?用张三爱的话说:“学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为了加速山区建设,缩小城乡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我们有使不完的劲!”在学习革命理论的热潮中,整个元东公路线上,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不断涌现。人们用共产主义精神从事劳动,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到目前已修成路面七十五公里,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施工任务。
陇南山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地方。从千里岷山到天险腊子口,从革命古镇哈达铺到滔滔的犀牛江畔,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洒下了英雄的鲜血。革命前辈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今天,陇南山区的人民学理论,讲路线,忆传统,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战斗。
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我们访问了迷坝公社的一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老红军战士王禄。他在工地政治夜校里,和社员一起学习革命理论,讲述在革命战争年代里红军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事迹,激励大家修建山区公路的斗志。在施工中,王禄掌钎、打锤、装炮,事事带头;砍柴、挑水、做饭,样样他领先。就这样,从公路开工,到全线修成,整整八十个日日夜夜,他一直带病坚持战斗,一天也没离开过工地。有人问王禄:“你过去革命几十年,有功劳,有资格,如今还修路,图个啥?”他回答说:“有功劳,不能成为搞特殊的理由;有资格,不能当作谋私利的资本。正因为受党的教育时间长,更应该带头争挑重担,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流汗,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拚命干!”
在天水县吴寨公社,我们听到人们广泛流传着一个十九岁的青年杜来进为修建山区公路英勇献身的事迹。一九七三年八月,吴寨公社到天水县城的一段公路开工了。刚满十八岁的基干民兵杜来进第一个报了名。在筑路工地上,他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开山炸石的那些日子里,他曾几次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排除了险情,让自己的战友安全完成了施工任务。去年八月,杜来进在一次施工中,不幸因工程塌方壮烈牺牲。杜来进牺牲后,英雄的父亲、老共产党员杜有仓,坚决要求接替儿子的工作。在全公社为杜来进举行的追悼会上,老人发出了钢铁誓言。他说:“我儿子是为修建社会主义幸福路牺牲的,他死的光荣。我是共产党员,我要把儿子没有修通的公路继续修通!”
多少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多少个动人心弦的激战时刻,陇南人民终于赢得了辉煌的战果,山区人民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公路通车后,可以更多更快地把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运进山区,把报纸、杂志、电影送到社社队队,使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及时地传遍千家万户。
公路通车后,节省了大批人力、畜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去年甘肃全省普遍干旱,但陇南山区十几个县的粮食却普遍增产。贫下中农望着丰收的果实高兴地说:大旱之年夺得大丰收,咱们的山区公路也有一份大功劳。
公路通车后,大大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山区大量的农副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山区人民需要的化肥、农业机械和日用百货,及时地运进了山区。中小学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大大改变了山区人民的生活。昔日偏僻的山区,如今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陇南山区在前进!陇南山区人民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山区广大人民决心用自己的双手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上海铁路局南翔编组站职工,抓理论学习,促铁路运输,保全局,保畅通,保重点,保安全,连续五年完成国家规定的运输指标。
《文汇报》供稿
第3版()
专栏:
注意关心群众生活
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毛主席说:“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并坚决执行毛主席的这一指示。
目前,正是高温季节,但是,广大工人群众学理论,抓路线,促工业生产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因此,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应该特别注意关心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护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并使这种积极性持久地保持下去。——编 者
关心女工健康
江苏无锡国棉一厂党委,在带领职工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针对厂里女工比较多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关心女工健康,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厂党委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他们先后在三个筒子车间,配备了座车;在织布车间,全面推广了布机巡回座车,减轻了女工的劳动强度。厂里还改进了车间的通风设备,增大了风量,保持空气新鲜,为工人创造了较好的劳动环境。
这个厂的党委,还注意教育医务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为工人群众服务,为生产服务。厂医院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每年都对女工进行妇科检查,发现病症,及时治疗。同时,他们充实了车间保健站的力量,让医务人员跟班看病,做到“三熟悉”:一是熟悉生产工序,了解劳动特点,有利于对工人疾病的治疗;二是熟悉职工病历,主动送药到人,减少了看病等候的时间;三是熟悉工人的思想感情,边看病,边劳动,密切和工人的关系。
领导越关心群众,群众的干劲越大。今年以来,全厂棉纱单产持续上升,产品质量稳定。
办好职工食堂
夜里十点钟,湖北省红卫地区车轮厂食堂里灯火辉煌,厨房里,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只见一个身穿白围裙的人,在灶台旁忙碌着。他放下勺子又抓瓢,脸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一只缠着白纱布的手吊在胸前,特别显眼。他就是行政科党支部书记师新凯。
前几天,老师的手因公负了伤,医生要他休息,他却到食堂参加劳动来了。他想,生产工人干劲很大,我们做行政工作的,要想办法把食堂的伙食办好。他白天和炊事员一块上班,晚上又到食堂工作到深夜。同志们劝他说:“你手痛不方便,晚上就休息吧!”他说:“办好伙食,对保证工人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环。工人们劳动很紧张,能保证他们吃好,我们少休息一点心里也高兴。”书记下食堂,鼓舞和带动了炊事人员,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把食堂办得越来越好。
一碗热姜汤
四月中旬,山西大同晋华宫矿南山井采煤十一队工作面遇到漏水带,冰冷的淋头水象雨一样不停地流着。许多工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正在这里蹲点的矿革委会主任李贞和南山井党总支书记陈绪,为了使工人同志们喝到热姜汤,暖暖身子,立即请炊事员做了热姜汤。当他们穿过崎岖、狭窄、泞滑的巷道,把一碗碗热姜汤亲手送到工人们手里的时候,大家心头涌上了一股股暖流。工人们说:“咱们的领导干部和工人真是心贴心哪!”
劳逸结合好
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广大职工认真学习理论,生产上出现了可喜的局面。群众越是干劲足,领导越是要关心群众生活。吕家坨矿党委十分注意爱护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他们提倡出满勤,干满点,在一般情况下不加班加点,做到有劳有逸,使工人保持精力旺盛。一次,采煤二区王进民掘进小组,因为生产准备工作占了时间,工人们打算连班加点,创造新成绩。跟班劳动的工区副区长王金福劝他们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延长工时。领导的关心,使工人们深受感动,他们抢时间,争速度,八小时内超额完成了任务,按时升了井。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采购员
共产党员王春贵,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供应办公室的采购员。长期以来,他处处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艰苦奋斗,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保持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
因工作关系,王春贵经常出差,但他总是一丝不苟,严格按制度办事,从来不挪用公家的钱。有一次,他家里需要买把伞。老王出差到上海,恰好碰上有合适的,可身上只带了公款,他想:“借用几块钱是小事,挪用公款,混淆公私界限,可是大事。”结果没有买。
王春贵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力求节约,他把这看成是防微杜渐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出差在外,从不下饭馆,上工厂就在职工食堂跟大家一起吃。在招待所伙食标准高了,就吃自己准备的咸菜。他在外住宿,从不讲排场,哪里标准低就到哪里去住。他经常去哈尔滨汽车零件二厂,这里一仰脸就是“北方大厦”,步行只要十来分钟;可他总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招待所里。尽管这里睡的是木板床,没什么陈设,上班要走三十多分钟,吃饭没有食堂,生活不大方便,但他觉得比住高楼大厦舒坦。出差坐火车可以买卧铺票,他不买;坐轮船可以买三等舱,他买四等舱。老王在哈尔滨期间,从招待所到协作厂有六七里路,上班的时候乘车的人比较多,他就步行。他在零件二厂成天忙活,这个厂的汽车司机好几次要开车送他,都被他谢绝了。他说:“为我一个人开车浪费汽油,还是慢慢遛跶着走好。”
王春贵没有把衣食住行看做是小事。一个长年在外的采购员,每天都要碰到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如何对待的问题。他认为,省吃俭用,不仅可以给国家节省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使自己能够永远保持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本色。
有人说:“驻在员,最自在,没事干,最轻闲。”老王这几年,大部分时间驻在哈尔滨汽车零件二厂。他这个“驻在员”,却闲不住。每天早晨五点多钟到工厂去,晚上七八点钟才回来。他一到厂里,什么活都干,搬毛坯、钻孔、磨毛刺、清洗、包装、钉箱、装卸车,等等,啥活都能伸上手,脏活累活抢在前,整天忙个不停。零件二厂星期五休息,王春贵发现这天往回发货收到的快。于是,他经常星期五不休息,跑到厂里来办事。一次,他看到仓库里有零件,便立即到供销组同志的家里办发货手续,然后又把汽车司机找来,两个人一块把二十多箱零件装了车,送到车站发了快件。汽车司机看他连装带卸,累得满头大汗,感动地说:“你公休日也不休息,老这么干太辛苦啦,以后发货让我们厂出装卸工吧!”老王笑着说:“咱们虽说是两个厂,但都是国营企业,在哪干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还能让我闲着呀!”
王春贵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把革命工作摆在第一位。有一次,厂里派他到上海解决风扇带的供应问题,当时铁路运输任务重,为了保证风扇带能及时运回,老王每天很早就起床到车站去联系业务。他在上海二十天,接连起了二十个大早,连续把风扇带发回厂里,解决了生产上的急需。今年春节前夕,哈尔滨的一个协作厂已经开始放假,老王还在那里忙着发一批零件。这个厂有的同志催他回家过春节,可是老王想:如果不紧紧手发回这批零件,一放假就要耽误好几天。因此,他还是坚持把这批零件发完了才回长春。回到长春,他立即赶到科里找领导汇报工作,打听自己哪天值班。领导说:“你在哈尔滨很辛苦,又经常不回来,这几天放假,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吧。”老王说:“科里人手少,值班应该把我排上。”在他的坚持之下,科里给他安排了一个晚上值班。实际上,春节这几天他和同志们一样,打破常规,一直在厂里参加学习和劳动。
王春贵从小讨饭,给地主放过猪,解放后参加了工作。二十多年来,他边工作边学习,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他长期出差在外,始终坚持自学,碰上协作厂干部、工人学习的机会,他总是积极参加。多年来,他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按照党员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斗争实践中,他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