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自力更生的凯歌
——湖南衡东县铅锌矿多快好省开发矿业的事迹
湘江东岸、山阳峰上的衡东县铅锌矿,是冶金战线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单位。这是一个由二十把铁锤办起来的如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矿山。十年来,这个矿年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十九,取得了多快好省开发矿业的成绩。今年全矿生产在去年提前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上半年已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六十二点七,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这个矿持续稳产高产的经验在哪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处处为国家着想,努力为国家多做贡献。
迎着困难上
衡东县铅锌矿的广大职工,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联系本单位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总结建设矿山的经验。他们体会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联系起来,不断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批判本位主义的错误思想,正确处理企业同国家的关系。
一九五八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伟大红旗的光辉照耀下,衡东县委决定在山阳峰上为县冶炼厂开辟一个矿区。但刚办不久,就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下了马。一九六五年,在毛主席关于“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鼓舞下,衡东县委组织二十多个工人和干部,重上山阳峰开矿。当时,他们除了铁锤、钢钎之外,什么机械也没有。开工不到几个月,又遇上了大雪封山、矿脉断苗等困难。个别同志缺乏信心,主张停办。要不要坚持干下去?党组织领导工人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学习大庆工人阶级自力更生建设油田的英雄事迹,使大家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激发了当家做主的高度责任感。一致表示:只要是国家需要,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把矿石找出来。矿领导贺龙楚和老工人董炳林,带领采矿小分队,冒着漫天风雪,踏遍方圆四五十里的山山岭岭,调查了一百多个老窿,终于找到了新的矿藏。原来主张停办的同志受到了教育,改变了主张。
他们学习大庆工人阶级“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没有排水设备,就用南竹做成“孔明车”排渍水;缺少劳保用品,就头包澡巾,脚穿草鞋,手提马灯下井;没有住房,就搭茅棚,睡窿道。他们就是这样不畏艰苦,把一个“黄蜂窝”似的老窿道改造成一口新矿井。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工人们的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开发矿业的决心更大了。但是,斗争并没有停止。一九六九年,当矿党组织决定开发石岩冲新工区时,又有人进行干扰。矿党组织牢记党的基本路线,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振奋了广大工人的大无畏精神。共产党员宾庭汉带头成立了突击队,奋不顾身地战“顽岩”、战“恶水”、战“浓烟”,经常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不出窿道。突击队的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矿职工的斗志。结果,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就把这个担负全矿产量百分之七十的石岩冲工区建成了。全矿经过连续三年的艰苦奋战,创造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建成三个工区,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的持续上升局面。
在连年增产的大好形势面前,还要不要继续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进一步搞好生产?大多数同志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但也有少数人产生了“歇一歇”的思想。正在这时,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了。矿领导立即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批判“干一干,歇一歇”的错误思想。工人们意气风发地说:“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成绩再大,我们还要努力干,一直干到共产主义!”全矿迅速掀起了快马加鞭夺高产的热潮。掘进队的工人千方百计挖潜力,使掘进日进尺提高百分之三十,保证掘进先行,以掘保采。选矿厂的工人日夜突击,修旧利废增装设备,使日处理矿石能力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保证随采随选,以选促采。烘砂班的工人也采取措施,加快烘干速度。生产环环紧扣,你追我赶,步步上升。
不当伸手派
这个矿的领导,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依靠群众,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不向国家伸手。
一九七二年,矿党组织决定自力更生兴建一座日处理二百吨矿石的机械化选矿厂,同采掘、提升、运输机械化配套,多快好省地为国家创造财富。消息传开,群情振奋。但也有人顾虑重重,他们扳着手指数道:“兴建一座这么大的选矿厂,要两百万元投资,靠自己的力量,哪有这么大的本事!”有的还说:“不要国家投资是想出风头!”主张要求国家投资一百二十五万元。
选矿厂到底应该怎么建?党总支书记唐伯雄和副书记谭绍征、宋金香带着这个问题同群众一起研究,一起商量。他们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矿山搞成现在这个样子靠的是什么?”大家清楚地记得:一九六六年夏天,矿山修建一口冲洗矿沙的蓄水塘,县委批准开支八百元,他们一文钱没有用,而是利用业余时间突击劳动,不到半个月就把蓄水塘建成了。一九六八年,在井下搞一项技术革新,按照设计要投资十六万元,他们也是靠自己的力量,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实现了井下运输提升机械化。同志们总是这样想:只要自己能办到的,决不伸手向国家要钱!他们先后七次把省、地、县拨给的几十万元投资退了回去,或转让给别的单位。这个矿山能建成这个规模,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靠的是自力更生的精神,靠的是群众的力量。那么为什么现在矿山底子厚了,条件好了,有的同志反倒不想自力更生,而要向国家伸手呢?经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为,问题就在于这些同志缺乏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被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蒙住了眼睛。他们把自己所管理的单位和整个国家的利益分割开来,错误地把取得的成绩当作向国家伸手的“理由”和讨价还价的“本钱”。工人们说:“作为工人阶级的每个成员,每天都应该想一想:你今天为社会主义建设流了多少汗,作了多少贡献?我们工人阶级应当自觉地贯彻执行自力更生的方针!”
有了工人阶级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主人翁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呢!自力更生建选矿厂的会战很快就开始了。建选矿厂需要四十多台较大的机械设备,他们只要国家调拨三台主件,其余的三十多台,都是在兄弟单位的协助下,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啃出来的。施工力量缺乏,他们从各工区和车间抽调出五十多人组成了一支施工队伍。广大职工坚持业余时间突击劳动,自己搬运河砂、石灰五百五十多吨,红砖十三万块,拣回矸石八百多立方米,自己垒砌墙壁。他们用这种“土”办法,苦战十个月,只用了自筹资金六十五万元,就把一座机械化选矿厂建成了。
几年来,这个厂还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自己积累的资金,架设了二十八华里高压输电线路,修建十四华里矿山公路和八华里井下轻便铁路,修旧利废和加工改制设备七十多台,购置大小设备五百九十多台件,使矿山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达到了百分之七十,生产能力增长十倍。
领导带头干
衡东县铅锌矿能够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关键在于有一个胸怀全局,敢于负责,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党总支的同志常说: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带头做到;要群众经常为国家着想,领导首先要带头为国家着想。
他们说得好,做得也好。十年来,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矿党组织的成员能以身作则,带头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自觉摆正领导和群众的关系,经常深入基层,扎根在群众之中。
他们遵循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教导,十年如一日,坚持参加劳动,从不松懈,并在劳动中刻苦改造世界观,自觉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真正和工人群众建立了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党总支书记唐伯雄,身穿工作服,和工人一起下井劳动,经常一干就是一整天。老工人曾广绪送给他一把铁锤、一顶矿帽,满怀深情地说:“老唐,你坚持下井劳动,我们工人打心眼里喜欢!”从此,老唐参加劳动更加自觉了。他除外出开会,经常跟班劳动。在开发石岩冲工区的战斗中,唐伯雄不顾身体有病,和四个党总支委员把办公室搬进矿井,和工人一起学习,一起干活,有问题就在垱头解决。这样一干就是四年。老唐到矿九年来,平均每年参加劳动二百零五天。在他的带动下,全矿十四个脱产干部,除老弱病残者外,平均每人每年参加劳动都在二百天以上,最多的达到三百天。四个技术员基本上都是跟班劳动。
干部的汗水和群众的汗水流在一起,心和群众的心贴在一处,因而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一次,唐伯雄病倒了。老工人曾广绪立即把弟弟从云南寄来的一瓶贵重药汁送去。老唐执意不要。老曾便坐在床头说:“你不收,我就不走!”老唐没法,只好收下。后来,老唐把这瓶药汁送到矿山医务室,嘱咐医生在曾广绪老病发作时,注射到他身上。曾广绪后来知道这一情况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想到在万恶的旧社会给地主、资本家当牛做马的苦难生活,想到党组织对工人的关心爱护,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更加努力干社会主义。
这个矿党总支成员每做一事,先想到国家,想到群众,严格要求自己,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模范。多年来,他们在资金使用上,坚持生产建设干在前,生活安排走在后。矿上新建的住房,总是先工人住,后干部住。
去年,矿山盖了一栋宿舍。工人们对矿领导说:
“你们在矿山够辛苦了,先搬进去住吧!”干部们说:
“你们流汗更多,吃苦更大,应该先住。”结果全部安排给工人住。
现在,这个矿的干部正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决心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武装头脑,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为党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工业学大庆
湖南省衡东县铅锌矿党总支书记唐伯雄(右二),在劳动间隙同工人们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总结自力更生办好矿山的经验。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严细成风的女子采油组
大庆油田北三联女子采油组共有八名采油工,除井长外,其余都是一九七○年后参加工作的。她们发扬大庆“三老”、“四严”的光荣传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油井投产到现在,安全生产一千八百九十天,所管的六口油井实现了稳产高产。
她们勤奋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刻苦地钻研技术,严格地执行制度,认真地从事生产。共产党员温雪花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四勤”:勤检查,勤修理,勤研究,勤分析。“三不走”:人不来接班不走,炉火、压力不稳不走,情况不清楚不走。她刚调到这里时,一天上零点班,由于检查线路不熟,走进了污油坑里,半截腿沾满了污油。去检查还是回去换衣服?她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想起了共产党员应该做遵守纪律的模范,想起了
“三老”、“四严”的传统。于是,她继续巡回检查,圆满地完成了当班任务。
实践使她们认识到:严格要求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次,方仁娟上零点班,在巡回检查中,发现某井水套炉的水已经不多了。如果将就着烧,还可以凑合到下班,班上便可以轻闲一些。可是她按制度规定,立即回队报告,并和同志们一起给炉子加了水,保证了油井正常生产。
她们还体会到:要做好工作,既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要有过硬的本领。不然,严格要求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她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制订了练技术的计划。张吉丽、胡幼华在练习接刮蜡片时,手练肿了,还坚持练,终于闯过难关。不敢爬扒杆,她俩就攀单架,锻炼胆量和臂力。现在她们七名女青年,已有五人能爬扒杆,接刮蜡片,及时排除一些常见的故障。


第2版()
专栏: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共产党员程义田是徐州列车段的运转车长。多年来,他坚守岗位,遵守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一天,他在一三二五次列车值班,在车号室核对好货票,正要去检查车辆时,突然下起大雨。有的同志劝他别看了。但他想,党把一列车货交给我,决不能让它有半点差错。他把列车编组单放在袖口里,冒着大雨逐节车厢核对车号,发现第三十七号车厢有问题,及时通知站方,防止了可能发生的事故。
老程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好天气和坏天气一个样,白天和夜间一个样,煤车和其它货车一个样。今年四月十六日,他在兖州站接受九三五次煤炭列车。有人说这是一列车煤炭,不用检查了。老程还是认真进行检查,结果发现第二号车厢有不安全因素,及时做了处理。
几年来,由于老程对工作认真负责,自觉从严,因而没有发生过一次责任事故。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来信

领导要重视抓好安全生产编辑同志:
目前正值雨季,做好矿山井下防洪和防雷电的一切准备工作,确保正常生产,对于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国家生产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我们西湾煤矿党委认真总结抓好安全生产的经验,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广泛开展“查思想、查纪律、查制度、查领导”的活动,并在矿党委领导下,成立了防洪领导小组,在全矿开展了以地面防洪、防雷电、井下防垮塌为内容的安全大检查。检查出不安全的事故隐患,及时做了处理。
由于矿党委重视安全生产,并采取有力措施,因而大大促进了生产。今年以来,我们矿月月提前超额完成原煤生产任务,产量大幅度增长,创造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最好水平。
事实证明,安全生产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希望各级党组织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确保安全正常生产。
广西西湾煤矿
丁凡


第2版()
专栏:

一心为公 忘我劳动
严冬的一天,山风呼啸,寒气袭人。在祖国南方铁道线上的波寨施工地段,线路大修队的工人们正在修理路基,抢卸片石。有些片石顺着路基滚到河里去了,大家都感到可惜。这时,一位老工人“扑嗵”一声,跳进河里,潜入水底,很快地捞起一块大片石来。在他的带动下,几位青年工人也纷纷下了水。这位老工人,就是柳州铁路分局第二线路大修队的共产党员杨天才。工人们见杨天才在河里冻得嘴唇发紫,关切地说:“杨师傅,快上来,别冻坏了身体啊!”他笑着回答:“不碍事,我心里头热着哪!”
还有一次,杨天才和同志们在黔桂线长山车站工地,挖一处四米多深的护坡基础。当挖到三米深的时候,地下涌出水来,必须先把积水淘干,才能继续往下挖。高寒山区,水冷如冰。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杨天才每天第一个来到工地,卷起裤腿,带头下去淘水、挖土。一天,他双脚站在冰冷的泥浆里,已经连续干了十个小时。在上边干活的工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叫他上来歇歇,他总是不肯。有人问他哪来的这股拚劲,他坚定地回答:“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嘛!”
在旧社会,杨天才一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受尽了压迫和剥削。解放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下,他努力学习,认真改造世界观,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他下定决心,要发扬工人阶级当家作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加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愤工作。他二十一年如一日,忘我地劳动,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是出满勤,干满点。他先后十八次被评为线路大修队、柳州铁路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生产者。
搞线路大修,长年累月转战在千里铁道线上,工作比较艰苦。但杨天才以苦为荣,始终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有一次,他母亲因病住院了,叫他赶快回去。他晚上乘车回到柳州,一面安慰母亲,一面对他爱人说:“现在是人民医院,我们要相信医生,你留在这里多操点心就行了。”第二天早晨,他又赶回工地,正点上班。
又有一次,他和同志们凌晨三点多钟下火车,车站离工地还有十四里路。当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有人说:“等天亮雨停了再走。”老杨说:“不行,天亮再走,就耽误工作啦!”在他的带动下,大家连夜冒雨赶回了工地。
杨天才一心为公,忘我工作,家务事缠不住,坏天气难不住,疾病也挡不住。在去年十月的一次施工中,老杨感到不大舒服,浑身乏力。医生叫他休息,同志们都关心地说:“杨师傅,你从来不考虑自己,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这次你就休息一下吧!”他回答:“大伙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我躺在床上也呆不住啊!干不了重活,干点轻的。”他虽然有病,仍然坚持出工。同志们赞扬说:“杨师傅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