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喜看果洛新面貌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解放前是个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地方。解放后,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里草原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牧业生产蓬勃发展
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河溪纵横,水草丰茂,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可是解放前,全州七成以上的牲畜掌握在不到人口百分之七的寺院和牧主头人手里。那时,牲畜疫情蔓延,草原退化,牧业生产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解放后,广大藏族牧民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给牧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党和人民政府为社队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兽医人员,州、县、公社三级都设立了兽医防治机构,建立了健全的兽医防治制度,使牲畜的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自治州草原水利工作队怀着踏遍青山为人民的革命豪情,用四年时间,行程二十万里,对全州的草原资源进行了普查,测绘编制了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植被利用现状图,写了三十多篇总结报告,为全州实行全面规划、建设草原提供了依据。全州广大藏族牧民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扎扎实实地掀起了学大寨运动。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大搞草原建设,积极消灭草原鼠害虫害,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如今,全州六个县,每个县现有的牲畜都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我们到位于黄河上游的玛多县访问的时候,只见辽阔的草地上畜群缓缓浮动,公路两旁羊毛堆积如山。县委负责人告诉我们,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县连年获得牧业丰收,去年全县牲畜存栏数达到五十九万头,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将近一倍。由于生产蓬勃发展,牧民们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近八年来,这个县上调给国家的菜畜近三十万头,羊毛近一千万斤。现在,社队的集体经济相当雄厚,全县六个公社有公共积累七百二十七万元。许多社队购买了汽车、发电机、饲料粉碎机、弹毛机、剪毛机、捆毛机、气雾免疫器、奶油分离器等机械,牧业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广大藏族牧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这个县的黄河公社江旁生产队,党支部副书记拉洛向我们介绍:解放前,这个队属于合科部落的一部分,那时候二十多户人家,有十九户给牧主当长工,三十六人讨饭。现在,这个队三十四户社员,集体共有牲畜三万六千多头,平均每户一千多头;有公共积累五十万元,平均每户一万四千七百多元;社员私人存款达三万五千多元,每户社员添置的衣物家具那就没法计算。说到这里,拉洛激动地向我们打着手势比喻说:“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就象骏马插上翅膀,每年都在飞跃上升!”
工业鲜花争妍斗丽
果洛不仅有辽阔的草原,肥沃的农田,还有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地下矿藏更是丰富。然而在旧社会,这里没有工业,没有公路,人们要买一副马掌,就得赶上牛羊,爬山越岭,千里迢迢地到四川、甘肃去交换,受尽了反动统治阶级的勒索和奸商的盘剥。
解放以后,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果洛人民有计划地勘探、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地方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州已经办起了煤炭、电力、建筑材料、农牧机械、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皮革、乳品和制药等十多种工业,工人队伍已经发展到三千多人。
大渡河上游的玛可河林场,过去是一片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地方。这次我们来到这里访问的时候,环山公路已经伸进了每个山谷。河谷里的汽车声、伐木声、机器声和革命歌声响成一片,走到那里,那里都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林场的负责人说,这个林场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建立起来的。工人们贯彻执行“采育结合”的方针,边采伐边造林,八年来已为国家提供木材二十多万立方米,造林一万三千多亩,目前已经成为青海省的主要木材基地之一。
据有关部门介绍,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全州六个县几乎每县都有。解放前藏族牧民没有勘探、开采的能力,千百年来都用牛粪烧火做饭和取暖。今天,这些沉睡千年的煤炭被开采出来了,玛沁、玛多、达日等县都先后建起了自己的小型煤矿。玛沁县大武煤矿的各族矿工,怀着“早一天出煤,支援牧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心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铁镐、铁锨把煤炭挖出来。近两年,他们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大搞技术革新,自力更生安装了三台卷扬机,使煤炭生产初步实现了半机械化,年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提高三倍以上。
煤炭生产的发展,给其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一九五八年以前,这个州的大武滩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荒滩。自从这里建起了煤矿,紧接着就办起了火力发电厂,这些年又相继建设了皮革厂、乳品厂、农牧机械厂、砖瓦厂和制药厂等许多小型工厂企业。皮革厂利用当地的牛羊皮、兽皮为原料,生产皮大衣、皮帽、皮靴、皮带等民族用品,满足藏族人民的需要。乳品厂是一座比较现代化的食品厂,它生产的“雪山牌”乳粉和奶油,已经畅销国内各地。
牧业、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有相应发达的交通运输事业。二十多年来,这个州先后修筑了青康、花吉、昌大、大甘、吉玛和久阿等总长八百三十多公里的公路干线,还修了四百多公里的县社简易公路,全州四十八个公社,有三十二个通了汽车。州和一部分县有了自己的汽车运输队。这些运输队的汽车,终年满载着牧区出产的木材、畜产品、土特产品和国家支援牧区建设的物资,来往奔驰,成为果洛和省内外沟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
藏族新人茁壮成长
在果洛访问的日子里,使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人的变化。
果洛刚解放的时候,在干部队伍和党员中,没有一个是当地的藏族人。但是,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照耀下,这里的一代新人迅速成长。现在,全州州、县、公社三级机关已有藏族干部一千一百三十多人,有党员一千三百八十多人。其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新涌现出来的干部有五百八十多人,新发展的党员有六百八十多人。州、县、公社三级党委和革委会的领导成员中,都有了当地的藏族干部。
州委常委、州革委会副主任曲来麻,今年二十七岁,是文化大革命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藏族新干部。他爱学习,在机关一有空就抓紧读书,下乡也把书带上,看书学习从不间断。几年来,他先后读完了《共产党宣言》等六本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都有显著提高。甘德县上贡麻公社阶级斗争比较尖锐复杂,牧业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一九七一年,州委派曲来麻去那里蹲点。他一到上贡麻公社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虚心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同时,带领公社干部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在分析这个公社落后的原因和研究解决办法的时候,曲来麻首先和公社干部共同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他引导大家说:“上贡麻公社的矛盾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抓住阶级斗争这个主要矛盾,用党的基本路线去武装干部和群众,打好阶级斗争这一仗,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上贡麻的面貌就一定能够改变。”在他的帮助下,公社党委组织全公社党员举办了基本路线学习班,并在全公社范围内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狠狠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广大群众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提高后,大家斗志昂扬,迅速掀起了学大寨的热潮。全公社牧业生产连续四年获得丰收,一跃成为全州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典型。
在果洛各地,人们还热情地传颂着“龙周艰苦办学”的故事。一九六九年,龙周在自治州师范学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班玛县灯塔公社小学担任教师。他到这个公社一看,群众都是依山盖房,山头筑寨,三家一村,五户一寨,哪有学校的影子?但是,困难难不倒这位一心为革命的人。他同群众商量后,借生产队一个库房做课堂,发动群众钉桌凳。没有黑板,他上山伐木自己做;没有粉笔,他采集白土自己制;没有课本,他自己刻写翻印。就是这样,他依靠群众,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把学校办起来了。
学校有了,可是有些社员居住的地方离学校太远,山区河深水急,害兽较多,有的人不敢送孩子来上学。龙周又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要过河的学生,他早上接来上学,晚上送回家去;家离学校太远的,他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让学生跟自己吃、住在一起。女社员曲松的大女儿加艳毛看管弟妹不能上学,龙周就给她发一套课本,经常到她家里给她上课。二大队离公社较远,龙周便给他们培训师资,帮助这个大队办起了两所民办小学。经过龙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在这个公社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一九七二年八月,龙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学校的负责人。他更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发展藏族人民的教育事业上。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永不褪色的“老交通”
——记济南市邮局邮件押运员刘月
在济南市邮局,人们一谈起邮件押运员刘月,都称赞他是“永不褪色的‘老交通’”。
刘月曾是胶东解放区的交通员。那时,他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突破敌人的包围封锁,甩开敌人的尾追堵截,及时把党的文件、信函、报纸等送到目的地,从未出过一次差错,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月根据党的需要,在济南市邮局担任了邮件押运员。由农村到城市,由人背肩扛到火车运输,环境变了,条件好了,但他对党的事业认真负责的精神却始终没有变。他在跑上海、南京、徐州、天津、沈阳、烟台沿线时,总是精心对待邮车上的每一袋邮件。他一发现班里同志稍有粗心大意,就及时提醒大家:“每袋邮件、每封信,都连着党的工作,连着人民群众,我们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啊。”以后,他又跑济南至青岛的列车。这条线交换点多,停车时间又短。停车时,押运员要办交接手续,又要上下邮件;列车运行中,要准备下一站应下的邮件,又要分拣刚上车的邮件,稍一疏忽,就会发生把邮件带过站或漏下、错下等问题。在繁重的任务面前,刘月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革命热情,一上车就手脚不闲,一直干到终点站,工作一丝不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一次,发往王村的报纸少了一件,他就带领班里同志在列车运行中,抓紧时间查找。他们翻了去周村、潍坊等地的大大小小上百个邮袋和邮件,在列车快到王村车站时,终于把这个邮件翻了出来。刘月就是以这种对革命极端负责的精神,勤勤恳恳地做好邮件押运工作。他们班先后经手一百七十多万袋(件)邮件,刘月经手的从未发生过一次差错。
刘月对党交给的工作总是这样满腔热忱、全心全意地去做,但是对资产阶级的歪风邪气他却是针锋相对,坚持斗争。他经常对同志们说:“咱押的是社会主义的邮车,可不能让资产阶级思想作风从我们这里打开缺口。”有一次,一个兄弟车站的几名铁路职工,想托老刘往济南捎些东西,当场被他拒绝了。还有一次,几个邮电职工子弟,要从青岛乘邮车去济南。刘月劝他们买票乘客车。这几个青年开始时不听劝告,说:“邮车不是你刘月的,你为什么管得这么严?”老刘说:“这是社会主义的邮车,不仅我要管,咱们都要管。”经过他耐心劝说,这几个青年提高了认识,放弃了乘邮车的要求。刘月对自己家里人更严。有一年春节,他儿媳妇想乘邮车从济南回莱阳。老刘一听,严肃地说:“不买票乘车,是让自己占了个便宜,却给资产阶级思想开了个缺口,咱工人阶级决不能干这种事。” 随后,他亲自去买来火车票,打发儿媳上了路。
刘月还十分注意在思想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刘月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赤胆忠心为党工作,是与他长期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分不开的。刘月没上过一天学,只是在参加革命以后,才学了一点文化,学起理论来,困难很多。可是他说:“马列和毛主席的书,是为指导咱们干革命而写的,不学习,就没法干革命,困难再大也得学。”他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长期坚持学习。碰到不认识的字,在机关就问同志,在家就问孩子;意思不懂,就找人给自己辅导。行车过程中,他随身携带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在工作的间隙,抓紧时间学。现在,他已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在学习中,他总是联系实际,反复钻研,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他深有体会地说:“每弄通一个道理,就好象翻过了一座山,心里更亮堂了。路子应当怎么走,步子应当怎么迈,工作应当怎么做,心里就更有底了。”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中阿两国射击队在京进行友谊比赛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二日讯 中国射击队同阿尔巴尼亚射击队今天在北京射击场进行了友谊比赛。
国家体委主任庄则栋,以及李青川等,阿尔巴尼亚射击队领队米哈尔·契波、副领队泽瓦特·莱乌里、伊泽定·米罗,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什图拉和夫人,观看了今天的比赛,并会见了双方教练员和运动员。
阿尔巴尼亚射击队是七月六日到达北京的,七日晚,国家体委为欢迎阿尔巴尼亚战友举行了宴会。中阿两国射击运动员的友谊比赛分三天进行,今天进行了三个项目的比赛,射击场上始终洋溢着中阿两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团结战斗的情谊。


第4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多中友协代表团离京回国
由多哥青年、体育、文化、科研部长阿格贝诺沃希·柯菲率领的多哥—中国友协代表团,结束对我国的访问,于七月十一日上午乘飞机回国。对外友协会长柴泽民等前往机场送行。代表团曾在北京、长沙、南京、上海、沈阳、鞍山、大连等地进行了参观访问。
林巧稚等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会议后回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妇产科主任林巧稚教授和北京医院内科主任周尚珏医生,在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后,十日晚由日内瓦乘飞机回到北京。(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埃及男子排球队同中国男子排球队在北京进行友谊比赛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二日讯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男子排球队同中国男子排球队今晚在首都体育馆进行友谊比赛,受到一万八千多观众的欢迎。中国队以三比○获胜。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赵正洪、中国排球协会负责人赵斌、有关方面负责人周觉、张明增、王文忠等观看了比赛,并会见了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男子排球代表团团长纳西夫·萨利姆等,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摩西等外交官员应邀观看了比赛。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男子排球代表团是十日到达北京的。十一日,中国排球协会举行招待会,欢迎埃及朋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