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小厂能够办好大学
——上海人民无线电厂七·二一工人大学的调查
上海人民无线电厂原是一个生产玩具的小厂,一九六九年开始生产半导体收音机,一九七○年开始试制电视机。全厂职工五百五十多人,半数是女同志,原有文化程度较低。随着生产发展,任务变化,厂里技术力量显得更加薄弱。电视机生产方面,没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为此,工厂领导曾经打算向上级要大学生,要技术人员,但又感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处需要人,还是应当依靠自力更生来解决问题。他们同全厂工人一起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从一九七○年起,他们组织全厂职工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一九七二年下半年,又办起了七·二一工人大学,先后开设了电子、机电等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厂从工人中培养了六十多名技术骨干,他们和工人一起大搞技术革新,使电视机月产量比试产初期成倍增长,质量稳步提高,成本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
这个厂刚办大学时,有些同志认为本厂当务之急是解决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办学主要是学技术。在一部分学员中出现“业务学习不迟到,政治学习报个到,社会工作不愿搞”的现象,“智育第一”的思想露了头。
工人们联系实际,重温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感受更加深刻。他们说:新型的工人大学,新就新在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如果背离了这个根本,把工人大学办成单纯传授技术的场所,就会走文化大革命前旧大学的老路。明确了办学的指导思想后,这个厂就注意引导学员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厂和车间都成立了教育革命领导小组,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认真抓好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组织学员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除了每周和全厂职工一起学习三小时以外,每星期还增加一次政治课,用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联系实际,交流学习体会。(二)每月开展群众性的评教评学活动,由工人和师生一起,评教师是否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评学员是否正确处理学政治与学技术的关系。(三)不定期向全厂职工大会汇报办学情况,还编了有关教育革命的简报发到各个班组,使工人群众能及时了解办学情况,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学校依靠工人办学,学员与工人水乳交融,保证学员们沿着又红又专的方向前进。
第二期电子班有个青年学员,入学初期,回到班组后能经常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向工人讲解。后来,他认为这样做既费时间又吃力,还不如自己去钻研,多积累一点知识,慢慢地不大愿意讲了。通过群众性的评教评学,他认识到,自己上大学有了知识,就不愿把知识普及给群众,这不正是受到“知识私有”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吗?他主动向工人作了自我批评,挖思想根子,从此以后更加热情地帮助老工人学理论,学文化,学技术,并且向新进厂的工人介绍电视机生产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他还积极关心班组的政治学习,热心车间的宣传工作,成了小组的“宣讲员、辅导员、技术员”,受到了工人们的赞扬。
坚持业余学习
在这个人数不多的小厂里,要办好工人大学,必须妥善解决生产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自从一九六九年转产以来,这个厂的生产任务一直很重,老产品半导体收音机产量要上去,新产品电视机要上马,各个车间、各个部门都要人。办了大学,又要选派一批批的工人去学习,人员就显得更紧了。怎么办?工人们说:生产要上去,学习不能丢,我们坚持业余学习!
在一年半的学习期间,学员们同自己车间班组的工人群众一样,不脱离生产岗位,仅在学习专业技术课时每周占用三小时的生产时间。遇到厂里有突击生产任务时,学员们就和工人一起奋战,另外抽时间补课。哪个车间的学员缺了什么课,学校就派教师去补。这样既保证了生产,又完成了教学计划。
但是,也曾经有人议论:这样搞法,生产和学习有啥两样,学校和工厂有啥两样,学员和工人有啥两样,这象什么大学?工人和学员们批评了这种错误看法,他们回答说:没有两样好,既做工又学习,这正是我们工人大学的一个特点!
实践证明,他们坚持业余学习,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工人参加学习,为在全厂逐步普及大学教育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工人学员保持劳动者的本色。学员们坚持业余学习,不脱离班组劳动,这本身就是对“学而优则仕”等剥削阶级思想的批判。学员们经常警惕自己:上大学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而是要更好地跟群众一起战斗,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例如,高频头是电视机上的重要部件,直接关系到能否接收电视台的图象信号,调试技术比较复杂。学员戴扣凤、江玉霞和教师蔡国平等人就一面参加生产劳动,一面刻苦钻研技术理论,终于掌握了调试技术,还摸索出一条调试的新路子。他们把自己掌握的技术马上向工人普及,工效提高了五、六十倍。
自力更生,勤俭办学
小厂办大学,在人力物力上确实困难不小。是向上伸手,还是自力更生创造条件?上海人民无线电厂的工人们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坚决发扬自力更生、勤俭办校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条件,办起了自己的工人大学。
这个厂在筹建大学时,既缺乏教师、教材,又没有教室、课桌、教具。工人们动脑筋,挖潜力,一起动手,搬的搬,扫的扫,腾出了一间堆放货物的小房间作为教室,又用旧木箱、旧木板拼拼凑凑代替桌椅。教师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中选拔,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由于这些教师来自工人,整天和工人们劳动在一起,对生产中有什么困难,工人们有什么要求,学员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比较了解,因此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很受欢迎。教材是根据本厂生产实际,在总结工人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如《晶体管电视机的原理、调试和维修》,就是第一期电子班的教师和学员经过在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后编写出来的,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这本教材既系统地阐述了电视接收机的原理,又总结了工人们在调试修理中创造的好经验。
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厂子扩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好多了。那么,还要不要坚持勤俭办学呢?工人们认为,勤俭办学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一条原则。条件差,要贯彻这个原则;条件好了,也要贯彻。办学两年多来,学员人数越来越多,原有房间不够用,他们就利用食堂当教室。不久前,有关部门发下一张通知单,准备调拨一批教学、实验设备给他们。厂教育革命领导小组同工人们一起研究,认为有的设备厂里已经有了,没有的也可以自力更生解决,就把通知单退了回去。
上海人民无线电厂厂小志气大。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运动的推动下,他们不仅大力培养本厂的工人技术队伍,而且面向社会,面向农村,为工农兵服务,使厂办大学又迈出了新的步子。他们举办的第二期电子大专班,向附近的部队、工厂、商店和学校招收了近二十名学员。考虑到近年来上海郊区农村使用的电视机越来越多,贫下中农迫切需要掌握有关知识,他们便到郊区嘉定县桃浦人民公社开办短训班,招收了五十名贫下中农学员,坚持每周两次赶到那里去上课。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把学校办到深山老寨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县现在共有全日制中学二十一所,公办、民办和民办公助小学三百多所,普及了五年制小学教育,部分公社普及了七年制中学教育。
位于湖南、贵州两省边境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是一个以侗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大山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县的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他们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建校舍,把学校办到了深山老寨,办到了贫下中农的家门口。这些学校有全日制、半日制、隔日制,也有早班、晚班,一切从方便少数民族子女就近上学出发。
县境边缘的中寨公社半江大队,是个“隔寨讲话听得见,走起路来要半天”的大山区,九百名社员散居在一条深谷两侧的四十六座高山坡上。文化大革命以前,全大队只有一所公办小学,由于山高路险,儿童入学率不到百分之六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因陋就简地在中心村寨先后办起了五所小学,全部学龄儿童都就近入了学。现在,全县儿童入学率已达百分之九十四,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新晃侗族自治县注意动员女孩子入学。他们发动群众大破“男尊女卑”、“妇女无用”等旧的传统观念,全县女孩子入学率逐年增高,不少学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一些学校还专门给家务事多的女孩子开设了“夜班”,使更多的女孩子有学习的机会。
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县委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教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先后培训了五百四十多名少数民族教师。现在,全县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新华社)(附图片)
安徽农学院从城市迁到农村办学,积极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植保系教师和当地农业技术员一起检查稻苗病虫害。
本报通讯员 摄


第3版()
专栏:

满城县举办学理论广播讲课
河北省满城县举办广播讲课,辅导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革命理论,取得较好的效果。
这个县的广播讲课是一九七四年下半年开办的。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县委通过广播讲课,辅导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推动运动深入发展。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县委利用广播讲课,同政治夜校紧密配合,辅导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把学习运动不断引向深入。实践证明,广播讲课,是帮助干部和社员群众学好理论的好形式。
为了办好广播讲课,满城县委加强领导,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建立了由领导干部、专职理论干部和业余理论骨干参加的“三结合”广播辅导班子,以有利于加强领导。
二、规定每星期四晚上为广播讲课时间,每次讲半小时至一小时,着重讲一个问题。
三、要求社、队党组织有领导地组织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收听。按照居住区域,三、五户设一个收听点。每个收听点上都配备有理论骨干,负责组织收听,辅导社员群众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把学习引向深入。
四、强调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在县委统一领导下,负责广播讲课的理论干部深入社队和工厂调查研究,掌握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现实材料。讲课时,注意密切联系阶级斗争实际,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问题。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图书阅读阵地上
——湖南株洲市工厂图书室见闻
不久前,我们来到湘江之滨的株洲,访问了这个新兴工业城市的工厂图书室。株洲市各级党组织和工厂图书室的同志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的教导,正在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上努力战斗。
凉台上的斗争
每逢夏天的夜晚,株洲冶炼厂十车间职工宿舍的凉台上,聚满了乘凉的人们。过去,有的人在这里看宣扬孔孟之道的坏书,讲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的坏故事。这种情况,引起车间党、团支部的注意。他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有关教导,认识到这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于是,他们决定办个凉台图书室,用社会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图书一时凑不齐,他们就发动大家捐献;利用一块门板做阅览台,用一个旧木箱做图书箱。一九七二年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这天晚上,凉台图书室诞生了。后来天冷了,凉台图书室又变成走廊图书室。以后,工人们自己动手盖了间房子,图书室才固定下来。图书室办起来以后,大家都纷纷来这里看书学习。车间领导有空就来阅读书报。许多上中班的工人晚上下班后,还要来看一会书。大家看革命书,做革命人,车间的风气逐渐变了,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
凉台上的斗争,使株洲市领导机关得到启发。他们深入下去,调查研究。工人们说:“别小看了几本书、几本画,它也关系到我们无产阶级万里江山的得失呀!”群众的热烈愿望,文化阵地上尖锐的阶级斗争,使株洲市的有关领导认识到建立工厂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召开了现场会,大力推广株洲冶炼厂十车间的经验。
株洲市各级党组织把建立工厂图书室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许多党组织的领导成员非常关心这个工作。他们有的一身泥一身汗地和工人一起修建图书室;有的出差时主动为图书室购买图书;有的经常深入图书室,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一个由领导带头、群众动手、自力更生办图书室的活动普遍开展起来,大大小小的工厂图书室纷纷办起来了。
他们在努力战斗
一天,我们来到株洲麻纺厂图书室。墙上的学习专栏里,贴了许多工人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体会文章。桌上摆着报纸剪辑,里面有一些重要文章、名词解释和其它资料。为了帮助大家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图书管理员们在积极工作。他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语录和报纸上一些重要文章油印出来,发给大家学习。他们开办了理论学习室,好让领导干部、理论骨干学好点,多学点。他们还和工厂宣传科的同志们一起,举办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专题讲座。
株洲市的工厂图书管理员们运用革命图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努力战斗。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们在图书室建立批判专栏;利用黑板报、墙报,批判孔孟之道,介绍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株洲车辆厂的图书管理员们,为了配合工人理论队伍研究儒法斗争史,选编了批林批孔书目、文章索引,剪辑了四百多篇报刊资料。图书管理员罗中元,为了给厂批判组提供一份材料,跑了好几个单位。后来,当他打听到一个同志有这个材料时,就连夜找上门去,誊写了一份,使厂批判组的同志深受感动。
株洲市的许多工厂图书室都有科技资料专台、科技新书专题介绍,这是图书管理员们根据工厂的生产需要专门开设的。他们还主动为搞技术革新的工人送书上门,为厂里的红专夜校提供技术资料。株洲砖瓦厂有个工人要进行一项技术革新,图书管理员主动为他提供有关方面的技术书籍六十多册。株洲耐火材料厂的工人们,在厂办红专夜校里刻苦钻研技术,决心改进耐火材料的烧结方法。工厂图书管理员就积极为夜校提供大量的有关技术资料,并帮助编印夜校教材。工人们经过刻苦学习,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一种多、快、好、省的耐火材料烧结方法。
株洲市的工厂图书管理员们还积极配合各级党组织,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平时,他们向职工在校的子女推荐一些有关知识青年在农村锻炼成长的书籍;当他们到了农村以后,又积极为厂社挂钩的知识青年点提供革命图书。现在,株洲市二百多个知识青年点,在各方面的关怀、支持下,普遍办起了图书室、红书箱或红书角。
读革命书 做革命人
“我爱工厂图书室,伴我永走革命道。”在舞台上,株洲市的工人们这样歌唱自己的图书室。
的确,工厂图书室开办以后,许多人的思想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说凉台图书室的业余管理员李运鸿吧。以前,他思想觉悟不够高。车间党、团支部在对他进行热情帮助的同时,派他到图书室当管理员,让他在这一岗位上锻炼提高。几年来,李运鸿管理革命图书,阅读革命图书,思想觉悟一天天提高。图书室是业余时间开放,他一直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坚持值班。在生产中,他干劲很足,脏活累活抢着干。有一次,为了抢修设备,他三天三夜没离开战斗岗位。李运鸿还把节省下来的劳保用品主动上交,带动了全车间开展节约利废活动,为国家节省了上万元的开支。
株洲制镜厂有个工人叫刘勋昂,自从这个厂的图书室办起来以后,他经常去那里看书学习。他读了《大庆人的故事》,决心象大庆人那样,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多做贡献。这个厂的塑料镜框钻孔报废率一直比较高,刘勋昂下定决心要攻破这个难关。他刻苦钻研,虚心请教,终于改进了操作技术,消灭了塑料镜框钻孔的报废现象。
今天,在株洲市的工厂里,读革命书,做革命人,已蔚然成风。有的学习了《纪念白求恩》,决心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拣到别人丢失的手表后,想方设法找还失主;有的看了《雷锋的故事》,被雷锋那种对同志象春天般温暖的无产阶级感情所感动,当同志有了困难的时候,就主动去帮助;有的读了《伟大的创举》,就组织义务回收组,利用业余时间,把用过的废棉纱收集起来,加工处理,重新利用……。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工人们高兴地说:“红色图书育新人,一代新人在成长。”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