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革命精神不减当年
——记陕西省商洛军分区司令员王心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事迹
陕西省商洛军分区司令员王心瑀,是一九三二年参加革命的红军老战士,跟随毛主席爬雪山,过草地,南征北战,为革命负过伤,立过功。如今,他虽然六十多岁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斗志却愈来愈旺。他以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去学习,去工作,去冲破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束缚,受到同志们的称赞。
开“加班车”的精神
一九七三年四月的一天,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军分区机关负责理论学习辅导的赖一曼正准备上床休息,忽然听见轻轻的敲门声。
“谁呀?”
“我。”
噢,是王心瑀!赖一曼急忙打开房门,只见他手里拿着书、笔记本和眼镜盒,走进屋来笑呵呵地说:“小赖,明天我要到省军区去开会,下半年党委中心组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会议期间我挤时间先学一步,请你给我辅导辅导吧!”
说着,他打开手中的那本《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请赖一曼介绍学习要点和具体要求。他一边听,一边戴上老花镜,细心地往本子上记。
王心瑀回去以后,赖一曼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走出房门,望着对面办公室里明亮的灯光,心想,老司令又开“加班车”了!
开“加班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是王心瑀的老习惯了。他办公室的那盏灯,常常过半夜才熄。他右眼负过伤,动过手术,视力减退,看书看报非常吃力。加上他年龄大、文化低、记忆力差,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有一股顽强学习的精神。不论在家工作、外出开会、回乡探亲、深入基层、生病住院,他都见缝插针,抓紧点滴时间看书学习。
一九七四年夏天,王心瑀因患高血压住院。住院期间,除了吃药、打针,他仍象在机关一样,每天坚持学习几个小时。他和跟随他的战士以及另一位青年干部组成“三人学习小组”,天天在一起研究儒法斗争史,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还写了两篇理论文章。护士见他整天捧着书,风趣地说:“司令员,你到底是来住院,还是来住学习班的?”他笑着回答说:“身体住院,思想不能住院;不抓紧学习,出了院就掉队啦!”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王心瑀的“加班车”开得更勤了。三个多月来,他每天起早贪黑逐字逐句地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语录,再三研究,反复思考,联系自己在农村劳动时所了解到的一些材料,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什么是资产阶级法权,为什么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怎样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领导干部怎样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模范等问题。
革命的实践,使王心瑀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光靠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已有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不弄通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就不能做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要想保持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精神,就非得按毛主席的教导下苦功夫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不可。正是这种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学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他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以顽强的毅力开“加班车”。
“爬雪山”的劲头
商洛地区山多沟深,环境比较艰苦。当年王心瑀随红军部队在这一带打过游击,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九五九年,他从西安市调到这里担任军分区司令员。有人曾担心他年龄大,身体又不好,在这里工作有困难。他说:“走的是长征走过的路,爬的是长征爬过的山,只要经常想想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情景,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镇安县的柴坪、达仁和穆王三个区,比较偏远,有的地方翻一个岭要一天多,走几十里路碰不上一户人家。有一次,王心瑀为了抓好山区的民兵建设,带领工作组,冒着风雪,背着背包,带着干粮,翻山越岭,在那里跑了一个多月。一天,他们从余师铺出发,到柴坪去了解情况,路过三、四十里长的琵琶沟。沟两边山势险峻,杉树参天,沟内乱石成堆,加上天下大雪,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王心瑀顶风冒雪在前头开路,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讲红军长征爬雪山的故事。讲得几个青年人满心暖、浑身劲,互相鼓励:“咱们是红军的后代,干革命就要象红军那样!”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到达柴坪已经半夜了,大家依然精神百倍。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召集区、社干部开座谈会,工作结束后,又沿着崎岖的山路,翻过一上一下九十里的梅子岭,赶到达仁区,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同志们都说:“老司令不减当年勇,干起革命来还保持着爬雪山的那么一股劲头!”
就是凭着这股“爬雪山”的劲头,王心瑀在商洛山区战斗了十六个年头。十六年来,为了抓好民兵工作“三落实”,他跑遍了全区七个县近三百个公社的许许多多生产队。
王心瑀一心一意为革命,时时想着工作,处处关心群众。去年春节前后,王心瑀患病,偏偏当时工作很忙,有时深夜还不休息。老伴见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劝他休息几天。他严肃地说:“人上了年纪,疾病难免。如果因为有一点毛病,就借故休息,象我们这样的人,还能为党工作多长时间?年龄大了,生命有限,就要抓紧时间争取为党多做一点贡献。”一天晚上,已是深夜十二点了,他还在工作,忽然鼻子流血,越流越厉害。老伴一看着了急,拿起电话就要叫医生。他一把把电话机按住:“这点小毛病不要紧,人家医生忙了一天,刚刚睡下,深更半夜的,不要打扰人家。”可是他的鼻血一直止不住,两点钟起来一次、四点钟起来一次、五点钟又起来一次。老伴三番五次要叫医生,都被他阻止了。机关开早饭时,老伴又要上食堂去找医生,他说:“你一折腾,叫人家连顿热饭都吃不上。”等饭后老伴把医生找来时,他由于流血过多,已经昏过去了。他清醒过来后,又着急地要去开会。根据他的症状,医生决定让他住院治疗,但他执意不去。医生和他反复商量,最后勉强达成“协议”:半日工作,半日休息。王心瑀同志这种忘我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品质,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
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在商县通往山阳县的公路上,一辆满载旅客的公共汽车,越过群山,向前奔驰。车厢里,一位头发斑白的老战士和旅客谈笑风生。这位老战士,就是王心瑀。有的同志问:“老司令,你怎么不坐小车坐大车?”他说:“当了司令就非得坐小车吗?过去咱在这一带都是靠两条腿跑嘛,现在能坐上公共汽车,这就是享福啦!”
几十年来,王心瑀带头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在党的生活中,他是一个普通党员,按时参加党小组活动,亲自向小组长交纳党费,外出时坚持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和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搞特殊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今年春节前夕,他在山阳县武装部帮助搞年终总结。工作快结束时,武装部杀了一口肥猪,一方面准备过节会餐,一方面打算在王心瑀走时做几个好菜吃。王心瑀知道后,头天就找管伙食的同志讲道理制止,可是第二天武装部的同志还是要留他吃了这顿饭再走。他耐心地向大家讲清干部不搞特殊化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坚持提前吃了便饭离开了武装部。
解放后,王心瑀的职位高了,但小时候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受的苦他没有忘,在红军中当普通战士养成的艰苦朴素的作风没有丢。一九四六年部队上发给他的一个包袱皮,已经补了好多补钉了,他还舍不得扔,洗得干干净净的,打算再用几年。他的刷牙缸,还是一九五○年买的,至今舍不得扔掉。
王心瑀平时很注意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他常向孩子们讲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讲我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去年腊月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包饺子的时候,他又讲起了自己的家史: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一年汉江决口,大水淹没了他的家乡湖北省天门县,父亲一条扁担挑着他的哥哥和姐姐,带着母亲逃难到三百里外的嘉鱼县,在长江畔搭了个茅草棚安身。他出世不久,父亲、哥哥、姐姐就在饥寒交迫中相继死去,母亲又领着他一路讨饭回到家乡……。他接着又讲了许多革命先烈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英勇牺牲的事迹,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们闹革命,求解放,为的是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和特权。那些是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习惯,你们从小就要和它划清界限。”由于他平时对子女严格要求,两个孩子表现都比较好。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科研花开又一枝
山西省忻县南胡大队贫农社员赵月亮坚持科学实验十年,找到防治害虫蝼蛄的有效方法
山西省忻县董村公社南胡大队的贫农社员赵月亮,带领一支科研队伍,坚持十年科学实验,终于摸清地下害虫蝼蛄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找到了一整套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保证农业增产作出了贡献。一九七四年《中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的科学论文《蝼蛄的活动规律及防治》,同年山西农学院聘请他为兼职教师。
蝼蛄,俗名土狗。有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两种,都喜咬食农作物的根茎,并串土造成隆起隧道,使庄稼吊根枯死,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
南胡大队位于山西忻(县)定(襄)盆地,土地盐碱低湿,历来地下害虫蝼蛄特多。全大队有耕地六千三百九十亩,过去历年种植的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有三分之一遭受蝼蛄危害,每年损失粮食二十多万斤。
一九六五年,南胡大队党支部决定由共产党员赵月亮组织一支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科研队,研究蝼蛄的防治办法。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己制造灭虫药剂和开展这项科学实验所需的设备。十年来,他们挖蝼蛄窝两万多个,消灭蝼蛄
(包括卵和若虫)四百四十八万多只,解剖蝼蛄近千只,终于弄清了蝼蛄的生活习性和活动为害的规律,找到了防治蝼蛄的有效措施。这支科研队伍的长年防治工作同群众性的突击治虫活动相结合,已经基本上控制住蝼蛄对全大队农作物的危害。一九七四年,这个大队因蝼蛄为害造成农作物缺苗断垄的农田,已由十年前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缩小到百分之二以下。再加上采取其他增产措施,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也由十年前的二三百斤增长到了九百一十七斤。
赵月亮,今年四十六岁,旧社会是个文盲。解放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逐步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最初,他对如何查找地下蝼蛄的分布密度,不知从何着手,只好采用书本上介绍的“挖土查虫法”,带领科研队一块地一块地地挖,整整地查了两年,还没查清蝼蛄的分布密度,惹得一些社员有意见。赵月亮也急得吃不好,睡不着。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南胡大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有一天,大队党支部书记赵黄玉交给赵月亮一本《实践论》,对他说:“你别愁了!学好这本书就有办法了。”赵月亮听老支书赵黄玉的话,一遍又一遍地读毛主席的《实践论》,决心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作指导,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闯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赵月亮开始探索着从蝼蛄在地面上活动的迹象,来测量蝼蛄在地下的分布密度。为了摸清蝼蛄在地面上的活动规律,他带领科研队,从早到晚,一处一处地跑,仔细地观察分析。他们发现: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在地面上,华北蝼蛄洞顶隆起十厘米左右的新鲜虚土隧道,非洲蝼蛄洞顶隆起一小堆新鲜虚土。根据地面统计的新虚土隧道数和新虚土堆数,就可判断出地下蝼蛄的分布密度和实际虫数。他们把这种新的查虫方法叫做“目测查虫法”。这个办法,比过去书本上的“挖土查虫法”(即在每平方米的耕地面积上,挖土半个立方,过筛计算虫数)有很多优越性:一是简便易行,节省人工、时间;二是避免了过去因挖土查虫影响农作物播种、生长的缺点;三是可以同时查清蝼蛄的种类、分布密度和迁移动向,为扑灭蝼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种新的“目测查虫法”在植物保护工作上是一项极为有价值的创造。
赵月亮和科研队的队员们,并不满足于取得“目测查虫法”这一新成就,而是继续探索蝼蛄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蝼蛄什么时候冬眠?什么时候苏醒?什么时候产卵?它在白天和黑夜是怎样活动的?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赵月亮和科研队员们在夏秋两季的夜晚,经常蹲在田野里观察蝼蛄的动静。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蝼蛄活动特点是昼伏夜出。在夏秋两季,夜间九时到次日凌晨三时,为蝼蛄到地面活动取食的高峰。这时候,蝼蛄振翅发出声音,活动频繁,危害农作物最严重。他们还发现,五月到八月是蝼蛄产卵繁殖时期。为了弄清蝼蛄卵的孵化期究竟有多长,赵月亮在科研队试验室里创造了与野地蝼蛄卵窝相同的条件,亲自把蝼蛄卵从地里挖出来,放在试验室里进行孵化。他夜以继日地观察着孵化情况。有一次,他一连观察了四十多个小时,两个眼球布满了血丝,连饭也顾不得吃。他亲眼看见蝼蛄卵是怎样孵化成若虫的。他边观察,边记载,边绘图。就这样,他们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基本上掌握了关于蝼蛄生长发育全过程的第一手材料。
为什么要解剖近千只蝼蛄?主要是研究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的不同形态特征,包括虫体的形状结构、颜色、长度等;研究这两种蝼蛄在若虫、成虫不同时期的成长变化。研究怎样区别蝼蛄的雌雄。从这种研究中,赵月亮和科研队员们发现,只要用手指轻挤蝼蛄成虫的尾部,就可以辨别出雌雄。从蝼蛄不同的体长、腹部和前翅等方面也可辨别出雌雄来。在获得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通过解剖,来研究雌蝼蛄产卵期、卵的成熟程度和产卵数量多少。经过多次解剖,发现雌蝼蛄第一次产卵后,肚里还有不少卵,证明它是多次产卵的。从这些解剖研究中,他们找到了挖窝灭卵的时间,对掌握消灭虫源的火候极有价值。
赵月亮和科研队员一起,还绘制了有关蝼蛄的草图一百五十幅。这些草图主要有四种:一是经过解剖研究搞清楚的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的不同形态特征和这两种蝼蛄在若虫、成虫不同时期的成长变化,以及雌雄蝼蛄尾部的不同形状;二是经过从地下挖窝搞清楚的华北蝼蛄、非洲蝼蛄不同的虫窝类型和卵窝构造;三是经过长期研究摸索出来的蝼蛄在冬季休眠、春季苏醒、迁移为害、越夏产卵和秋季为害等五个时期的活动习性;四是农作物被蝼蛄危害的状况。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解剖研究和绘制草图,他们摸索到了蝼蛄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并且找到了在全年各个时期针锋相对地扑灭蝼蛄的有效办法。
忻县地区各级党组织对赵月亮和南胡科研队的这项科研工作都很重视。南胡大队党支部经常从思想上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上级领导机关还派植保技术人员到南胡大队蹲点,同赵月亮和科研队员一起总结对蝼蛄进行研究和防治的实践经验。近几年来,忻县地区和忻县召开农业科技会议时,也总要邀请赵月亮到会实地操作表演,传授他们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的方法。
赵月亮和南胡大队科研队的实践经验,已在忻县地区开花结果。一九七四年,忻县地区普遍推广他们防治蝼蛄的办法,发动群众在一百多万亩耕地上开展了以扑灭蝼蛄为主的地下害虫的活动。结果,这一年全地区因蝼蛄等虫害造成农作物缺苗断垄的农田,已由几年前占农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缩小到百分之五,减少粮食损失几千万斤。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安阳市轻工业战线大搞技术革新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安阳市轻工业战线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挖掘生产潜力。去年全系统实现大小技术革新一千三百八十项,其中大的革新项目一百六十五项。今年以来又实现技术革新二百二十四项。由于技术革新的开展,促使生产迅速发展,产品质量提高,成本和原材料消耗下降。
安阳市是河南省主要轻工业生产城市之一。这个市的许多轻工业工厂原来设备比较陈旧,劳动强度较大。批林批孔运动中,许多轻工业工厂的干部和工人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激发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带头抓大事、促大干,积极引导工人群众开展技术革新,猛攻生产难关。安阳电池厂工人出身的党委副书记于国安,为了改革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和工人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学习大庆工人艰苦创业的英雄事迹。多少年来,生产干电池需用面粉、棉纱和棉纸,消耗比较大。于国安就同工人、技术员一起想办法,出主意,经过研究试验,试制成功了具有先进工艺水平的薄膜电池,每年可为国家节约面粉四十万斤以及大量的棉纱和纸张,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深受群众欢迎。这种新产品的试制成功,鼓舞了大家的革命斗志。去年以来,这个厂共实现重大技术革新二十九项,自制设备六十八台,改善了劳动条件,去年提前一百零五天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今年第一季度又提前完成国家计划。去年三月份上级要求安阳印刷厂自制一种马口铁涂料专用设备——涂料自动线。这条自动线长五十三米,由进料、涂料、烘干、卸料等五个部分组成,有一万多个零部件。这样的设备,这个厂的工人没有见过,要试制确实困难很多。当时,少数干部和群众有畏难情绪。厂党委书记周万顺和党委一些成员深入基层,组织工人批判林彪诬蔑劳动人民的谬论,组织了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周万顺和工人白天黑夜一起干,克服了许多困难,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试制成功了马口铁涂料自动线,正式投入了生产。


第2版()
专栏:

依靠群众 自力更生
青铜峡全县建起专线广播网
据新华社银川一九七五年六月二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县各级党组织,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在全县建立起专线广播网。现在,这个县不但有县广播站、公社广播放大站,各大队和生产队也都架设了专门播送广播节目的线路,百分之八十四点三的社员户安上了广播喇叭。这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等,起了良好的作用。
解放后,青铜峡县就逐步办起农村广播。但由于没有设立专线,广播节目是通过电报、电话线路传送的,电报、电话任务紧时,广播节目就要中断。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共青铜峡县委加强了对广播事业的领导。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努力办好广播”的指示,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由县里投资建设了从县到公社的传送广播节目的干线;由各公社、大队自筹资金和材料,建设了从县到各公社和大队的水泥杆和水泥接腿的专杆广播线路,以及从大队到生产队和社员户的水泥接腿专杆线路。几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各社、队自制水泥杆一千多根,水泥接腿杆四千多根,并且培养了一批业余广播线路维护员,抓好线路的维护工作,从而保证了全县专线广播网的建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