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端正思想政治路线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湖北省公安县委总结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经验
湖北省公安县“年年学大寨,年年学不开”的局面,终于在去年改变了。
这一年,进行了以前不敢想象的许多农田基本建设,一举扩大旱涝保收农田二十多万亩;粮棉单产双过《纲要》,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分别比一九七三年增产一亿一千多万斤和十二万多担。向国家交售粮食一亿七千万斤,棉花五十九万多担。
最近,公安县委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经验。
认真解决领导班子的路线问题
公安县委在回顾全县学大寨的经历中,深深感到,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与否,是学大寨能不能学好的关键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些干部不搞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搞什么工分挂帅、弃农经商等等,跟着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走,一度使集体经济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过对修正主义路线的批判,大多数干部提高了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还没有彻底肃清,有的干部不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认真改造世界观,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分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以致迷失方向。这样,在他们掌管的地区或部门,就会偏离党的路线,学大寨也就不可能学好。
黄山公社上升大队和农强公社民安大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过去,这两个大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一直开展不起来,生产上不去。去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县委领导成员分别深入到这两个大队蹲点调查,发现这两个大队的具体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根本原因都是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平日放松了学习和思想改造,不懂得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他们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小生产传统习惯的影响下,自觉不自觉地助长了资本主义自发活动,使集体经济走偏了方向。
这两个大队的事例,给县委以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县委绝不能有“好人掌权,万事大吉”的思想,应当时刻抓紧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干部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反修防修的战斗力。他们对这两个大队犯错误的干部,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同时因势利导,发动干部和群众讨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一面帮助干部进一步认识错误,一面提高群众识别路线是非的能力。
民安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开始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深刻,以为过去队里出现的资本主义倾向,主要是为集体抓些现钱,不是什么大问题。县委就依靠群众的力量对他进行帮助。他父亲拿出旧社会逃荒讨米的箩筐,含着泪水对他说:“旧社会,我们一家挑着这担箩筐,到处逃荒讨米,苦处说不完。如果资本主义复辟了,我们又要落得这个下场。”认识提高以后,他牢记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带领群众主动地向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去年,这两个大队的领导班子带领群众认真学大寨,粮棉大增产。
县委总结了上升、民安两个大队的经验,认真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县、区、社三级干部分别到一百二十七个大队(其中后进队五十四个)蹲点,帮助这些大队程度不同地改变了面貌。去年,这些大队共增产粮食五千八百多万斤,增产棉花三万三千多担。
不断促进县委思想革命化
公安县委从虎东地区较多地发生类似上升大队、民安大队的问题这一情况,进一步检查了县委领导在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虎渡河从北到南把公安县分成两半,虎东地区占小半个县,处于著名的荆江分洪区。过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县委重虎西,轻虎东,认为虎西无分洪之虑,可以抓到较多的粮棉;虎东一旦分洪,什么都谈不上了。因而,他们放松了对虎东地区的领导。结果,虎东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比较严重。
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过去重虎西轻虎东,主要是因为县委心目中只看到粮棉,看不到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说明县委还缺乏抓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公安县是湖北省粮棉重要产区之一。过去,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粮棉打架,一上一下”,总是达不到粮棉双丰收的目的。所谓“粮棉打架”,就是有些社队常常发生重粮轻棉或者是重棉轻粮的现象。原因到底在哪里?去年,县委着重从领导本身来找答案。
群星公社的窑星大队是全县粮棉双高产的典型。这个大队连续多年皮棉过二百(斤),粮食超千斤。过去,县委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只注意抓“科学种田”、“养猪积肥”等等;对于左邻右舍广为赞扬的“资本主义进不了窑星的地界”这个最根本的经验,却没有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推广。因此,窑星的经验,在全县始终推不开。
去年,批林批孔运动一开始,公安县委剖析了对待窑星经验的态度,才认识到,“粮棉打架”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大队受资本主义倾向的影响,不按国家计划种植,看什么收入多,就多种什么。过去为什么看不到这一点呢?主要是县委有的同志习惯于就生产抓生产,不注意抓党的基本路线,看不到集体经济内部还存在着是自由种植还是按国家计划种植的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这样,既认识不了窑星大队的基本经验,也解决不了“粮棉打架”的问题。主要原因找到之后,县委领导成员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带头批判修正主义,不断端正思想和政治路线,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全县出现了粮棉双丰收的新局面。虎东区也改变了面貌,做到了“分洪保全局,不分保丰收”。
公安县委去年还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领导班子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和反修防修的自觉性。他们分头深入实际,听取贫下中农的批评和建议,坚决改正学习不认真、深入实际不够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经常的缺点。去年春夏之交,县委看到油江公社王岗大队的庄稼长得不好,资本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对这个大队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拨给他们四千斤尿素作追肥。可是,到了秋天,这个大队还是粮棉“双减产”。经过调查,发现王岗的资本主义倾向没有得到坚决抵制,与县直某些单位的人员有关系。于是,县委书记带着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亲自到王岗大队作检查,认真听取群众的批评,齐心协力地抵制了资本主义自发倾向。
依靠群众自己教育自己
怎样做到象大寨那样,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教育社员摆脱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坚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过去,公安县委对这个问题认识并不明确,常常感到问题很复杂,不好办。
批林批孔运动初期,一个贫农的儿子、回乡知识青年,写信给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信中说:“最近,我从闸口电力排灌工地回来,一进门,母亲就急忙告诉我:‘你看,去年某某搞水杉苗子赚了很多钱。你只要勤快些,我托人搞点杉树苗,保证你下年有辆自行车。’小生产固有的私有心理在我母亲身上还有很深的影响,我告诉她:‘我们贫下中农要跟共产党、毛主席走,种树苗卖高价赚钱,这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搞不得。”
这封来信启发了县委:不可忽视群众中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更应当看到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那位贫农老妈妈的思想不正是在儿子的帮助下解决的吗?要使群众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就要依靠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县委以极大的热情向全县批转了这封信,号召大家向这位青年学习,要求大家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联系实际,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推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深入开展。县委的号召,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各社队群众纷纷批判林彪、孔老二复辟倒退的谬论,清除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污泥浊水,狠狠地打击了资本主义的歪风邪气。群众学大寨的革命精神不断迸发出来,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去年加上今春,全县以治湖办电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近四千万土石方,架设高压线路二百二十七公里,新建电力排灌站三十三处,为去年夺得粮棉好收成和今年争取更大的丰收创造了条件。
回顾了这些事实,公安县委对毛主席关于“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的指示,加深了理解。他们认识到,只有搞清楚了这个根本问题,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实到每个基层,农业学大寨运动才能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因此,县委更加认真地组织群众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他们带头学,带头讲,还挑选和培训了一万五千多名辅导员,三千六百多所政治夜校越办越好,并且成立了许多理论学习小组,办起了联户或家庭学习班。群众联系实际学理论,互帮互学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目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正在迅速发展,全县人民正在迈开学大寨的更大步伐!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广西田林县板桃公社党委书记许大程(左一)深入田间参加劳动,和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本报通讯员摄


第4版()
专栏: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记中共安图县委书记马瑞亭带领县委“一班人”建设山区的事迹
在重峦叠嶂的长白山麓,在茫茫林海中,一座新的城镇——松江镇,在松花江边兴建起来了。各种工厂、商店、服务行业和文化场所,迎来了住在深山老林里的朝鲜族、汉族农民。穿越松花江的公路桥,满载木材、山货的汽车队昼夜奔驰。看到这一派兴旺的景象,人们不禁想起了安图县委机关两次搬家的事情。
吉林省安图县地处长白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因为山阻水隔,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二十年前,当时的安图县委,把县机关从工作和生活都比较艰苦的松江镇,搬到这个县边缘上靠近铁路的明月镇。离开了艰苦的山区,这对于县委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并不是好事。多少年来,很少有人愿意往返四百八十里到深山地区工作。山区的落后面貌一直改变不大。
一九六八年,安图县革命委员会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成立了。刚来这个县不久的马瑞亭,担任了县革委会主任,后来又担任了县委书记。这个曾在长白山战斗过的老干部,看到山区群众批评县委过去搬家的大字报,心情格外沉重。他背上行李,翻山越谷,来到松江镇调查研究。无数的事实使他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干部在革命战争时期不惜流血牺牲,而在社会主义时期却害怕艰苦,逃避困难,不重视革命老根据地的建设?他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逐步认识到,关键是有些干部缺乏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当时,他向县革委会提出建议:“新的安图县革委会不能贪图安逸,不能脱离群众,不能怕苦怕难,应该搬回松江镇。”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一九六九年深秋的一天,马瑞亭高举红旗,带领机关干部,背着行李、干粮,浩浩荡荡,从明月镇向松江镇进发。他们每过一村,群众都象欢迎当年抗日联军那样欢迎他们。许多干部虽然脚磨起了泡,肩也压肿了,精神却更加振奋。有的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就象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一样!”
当他们步行二百四十多里,到达目的地时,松江镇的群众敲锣打鼓地欢迎他们,并派出贫下中农代表,把铁锹、镐头、种子,还有在旧社会讨饭用的篮子,赠给新县委。贫下中农希望新县委永远扎根山区,和群众一起开发山区,建设山区。
松江镇的深秋格外寒冷。马瑞亭带着机关干部来到这里,没有房子住,就临时在野外搭起了“马架子”,铺好草铺,升起篝火。冬天,他们就从野外搬到村内借住、办公。大地回春,马瑞亭和机关干部自己动手兴建办公室、宿舍。几栋土坯宿舍建起来了,马瑞亭先让干部们住进去,自己仍住在一间破屋里。马瑞亭吃苦在前的模范行动,使县委干部深受教育。他们决心深入实际和群众同甘共苦,团结一致,建设山区。
安图山区平均海拔千米左右,土质瘠薄,作物生长期很短,加上早霜早雪灾害,粮食产量很低,年年要吃国家返销粮。为了彻底改变山区面貌,马瑞亭和县委“一班人”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他带领机关干部到东岗、南岗、北岗三个平顶山岗上,和社员群众一起开垦了四千多亩荒地,然后把头道河、松花江的水,通过新开的渠道,引到岗上,使松江公社三个大队第一次粮食亩产跨《纲要》,为全县做出了榜样。
他们还亲自踏着没膝深的积雪,跨进林海雪原,穿越山岭河川,普查江河水利资源,作出了兴建奶头河、清水河、三河水等处水电站的决定。县委领导成员和群众一起大干苦干。不久,这些电站建成发电了,山区人民不仅在生产上用上了电力,而且有了电灯照明,结束了点松明子的历史。
由于吃水内含矿物质多,安图一带的地方病比较严重。为了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马瑞亭又带领干部踏遍山区找泉水。他们和群众一起打井引水,修建渠道,使松江镇家家吃到纯净的泉水和井水。接着,他们又带领群众建立卫生医疗机构,逐渐消除了地方病。
马瑞亭每年有六个月以上的时间在农村蹲点调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他的带动下,县级机关只留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坚持日常工作,其他的人都长年下到农村蹲点。劳动的汗水洗掉了县委领导成员身上的官气,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群众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好书记带头,我们有决心重新安排安图的河山!”
马瑞亭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也严格要求全家人,带头不图安逸,不搞特殊化。马瑞亭的孩子马光中学毕业了。他立即把孩子送到农村插队落户,教育他当社会主义新农民。马光下农村五个月,就被有关单位抽上来要安排工作。马瑞亭知道后,立即找到县“五·七”办公室,坚决要求让孩子重返农村。他的模范行动,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中共四川省彭水县委领导成员深入基层,同农村干部、社员群众一起调查研究,制订改变山区面貌的长远规划。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小话剧的来历
在湖北谷城县殷畈公社大力大队的简易舞台上,业余文艺宣传员正在演出自己新编的小话剧,内容是表扬当地的新人新事。第一生产队队长席修刚也挤在人群中看节目。戏一演完,群众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都说这戏演得好!第一队有几个看戏的社员,拍着席修刚的肩膀风趣地问:“这是谁家的事呀?”
原来,今年早稻一插完,老队长席修刚就安排一部分年青力壮的社员进山打青蒿,为秋季种麦准备底肥。经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广大群众焕发出了冲天的革命干劲。大家都提出要多打青蒿庆“五一”。老队长笑嘻嘻地说:“行,干吧!”回到家里,老队长的老伴告诉他,儿子从南河水利工地回家休假来了。老席听了,也没把这事搁在心上,一心只想着打青蒿的事。
“五一”这天一清早,老队长就喊儿子儿媳进山打青蒿。一喊不应,再喊还是没人答应。“多半是串亲戚去了!”老伴说,“新媳妇从正月结婚没回过娘家,还不该去走一趟?”老席一听,不满地说:“走亲戚也得看个时候。人家社员学了理论干劲大,连假日都不过,积极打青蒿积肥,我们干部家里的人,怎能搞特殊?”老席心想等他们回来后,一定要好好说说他们。
晚霞给大地披了一层金装,社员们高高兴兴地挑着大捆大捆的青蒿回来了。老队长到家一看,还没见儿子和媳妇的影子,心里有些生气,就跑到大路上张望。
天色渐渐暗下来,正当他越想越生气的时候,一辆满载着青蒿的板车迎面而来,仔细一瞧,原来是儿子席齐有和儿媳冯记英。老队长一下怔住了,激动得不知说啥好。
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知道了这件事,立即进行采访,编成了小话剧。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农村新篇

支书的房盖在那里
山东省平度县南村公社前北村大队党支部书记杨在本,前几年和他弟弟住在一块,人多,房子挤。他弟弟和他爱人经常催他盖房子,干部和社员也支持。可他总是说:“农活忙,劳力挺紧张,往后再说吧!”
去年,他兄弟俩分了家,盖房子的事更迫切了。大队和生产队划出一块方方正正的房基地,通知他去盖房子。他去看了看,说:“这是块可耕地,不能在这里盖房子。”大伙说:“盖房子是件大事,总得找块好地方,你不在这里盖,往那里盖?”他说:“我的房基地,大伙不必操心,我已经选好了。”
从那往后,杨在本利用早晚的工余时间,推着小车,往村边一个小脏水湾里垫土。一个月的时间,他推了一千五百多车土,小脏水湾填平了。杨在本就把这块地作为房基地,盖了四间房子。事后,大伙赞扬他说:“支书填平了那个脏水湾当了房基地,既给集体省下一块好庄稼地,又改造了那个不卫生的地方。”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