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挪威和瑞典“红色青年”组织发表联合声明
美苏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作战争准备
泰国一周刊指出新沙皇同希特勒一样不会有好下场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电 挪威“红色青年”和瑞典“红色青年”两个组织最近发表的一项联合声明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带来了把世界人民拖入一场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这项声明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挪威工人共产党(马列)机关报《阶级斗争》上。
声明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它们都在世界各地进行帝国主义掠夺,并准备对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而斗争的人民进行武装侵略。它们在世界各地都在互相争夺霸权。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是世界各地发生战争和冲突的根源。”
声明进一步指出,超级大国正在为争夺世界霸权而作战争准备,“它们之间的斗争带来了将各国人民和各个民族拖入一场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声明认为,“超级大国侈谈的欧洲和平与缓和,是掩盖它们疯狂扩军备战的烟幕。事实上,对每一个谋求世界霸权的大国来说,欧洲都是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地区。因此,欧洲永远不可能在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中置身事外。”
声明强调指出,“超级大国的战争准备严重威胁着北欧各国人民。北欧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处的地位要求北欧各国人民必须对它们(超级大国)威胁我们民族独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攻加强警惕。”
声明最后说,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斗争是北欧各国人民的当务之急。声明号召挪威和瑞典青年积极投入反对超级大国的斗争。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三日讯 曼谷消息:泰国《亚洲新闻评论》周刊五月二十一日发表文章说,今年五月八日是各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打败希特勒法西斯侵略者三十周年纪念日。在这场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人民作出了最大的牺牲和贡献。“苏联人民三十年前用血泪换来对希特勒法西斯的胜利,是值得自豪的伟大胜利,应该将这个胜利载入世界史册。同时,在史册上也应该记下新沙皇集团把反法西斯的苏联变成法西斯国家的可耻罪行。”
文章在列举大量事实揭露了苏联领导集团对苏联各族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的罪行之后说,勃列日涅夫集团“在对国内人民变本加厉地进行压迫和剥削的同时,还对别国进行侵略。它同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面目更加暴露无遗了。”文章说,人们称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它臭名昭著毫不逊色于美帝国主义。”
文章说,克里姆林宫领导集团为了掩盖它的狰狞面目,给自己戴上了假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热爱和平者”,提出“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是没有人理会它。“它还提出召开‘缓和欧洲局势’的会议,然而它不从东欧撤军。它提出同美国进行‘核裁军’谈判,然而它仍然天天在生产和试验核武器。它整天叫喊‘世界紧张局势已经缓和下来’、‘和平快到来了’,但是,它对弱小国家的侵略、威胁、恫吓、干涉、颠覆和掠夺,以及同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却照常在进行。”
文章说,“三十年前,希特勒法西斯狂妄嚣张,到处横行霸道,对人民犯下了罪行,最后终于被推翻。三十年后的今天,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步上希特勒大独裁者的后尘,给各国人民制造苦难。但是,历史的车轮是无情的,独裁者不能长存,侵略者决不会有好的下场。希特勒已经覆灭,帝国主义濒临崩溃,新沙皇集团也必将落得同样的下场。”


第6版()
专栏:

海湾国家加强团结反对超级大国干涉
尼迈里总统强调阿拉伯的未来取决于摆脱两霸控制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电 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贾比尔·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最近的海湾之行,在此间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政治影响,是海湾国家为反对超级大国干涉而加强它们的合作与协调所采取的重要步骤之一。
前已报道,贾比尔·艾哈迈德从五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先后访问了巴林、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并在同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表明,科威特、巴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三国同意:为了这个地区人民的利益,“这些国家之间必须在坚实基础上建立某种形式的统一和联合”。卡塔尔也同意“采取积极步骤,以保证建立完全的经济统一,这种统一将成为在海湾国家之间建立一个政治联盟的出发点”。
据这里的报纸透露,科威特、巴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还就三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达成一项协议,同意统一进口食品的政策,原则上同意统一空中和海上运输、统一货币、设立一个海湾新闻社等,并决定各自任命联络官员,负责执行这些协议。
连日来,科威特报纸纷纷就这件事发表社论和文章,强调海湾国家加强团结的重要性。《科威特时报》五月十九日的社论指出,科威特领导人认为,“这个地区太重要了,太富裕了,战略价值太大了;但是这个地区也太小了,人口太少了,本身太分裂了,以致仍然无法摆脱外部饿狼般贪婪的眼睛。它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生存下去。”
《每日新闻》十七日的社论强调,这次访问在目前进行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因为目前正在要求召开海湾国家最高级会议,以便加强该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
自从伊朗和伊拉克三月间达成关于边界问题的协议以来,海湾地区国家间领导人互访活动频繁,这已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据美联社五月十八日发自阿布扎比的一则电讯说:“两个超级大国在波斯湾的存在被看成是发生摩擦的潜在根源”;海湾国家的领导人“对超级大国为争夺在本地区的影响而展开新竞争的可能性感到不安”。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对签定一项波斯湾安全条约以及美苏军事力量撤出这个地区的支持越来越大了”。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二日电 据埃及《图画》周刊五月二十二日报道,苏丹总统尼迈里对这家周刊的记者发表讲话时强调说:“阿拉伯世界的未来取决于把这个地区从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取决于阿拉伯人实现一体化的努力。”
尼迈里总统指出,以色列正在企图用拖延的办法使局势回复到不战不和的状态。
他说:“在军事上同以色列对抗将仍然是需要的,这就要求在军事上不加限制地支持对阵国家。”
尼迈里总统要求在阿拉伯人之间实现经济上的一体化。他说,由于存在巨大的国际经济集团,阿拉伯人在经济上的一体化已成为必要。他又说:“作为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协调的一种结果,必须让阿拉伯各国人民带头走向统一。”
尼迈里总统在谈到巴勒斯坦事业时说,这不再是难民问题,由于巴勒斯坦人民的长期斗争,这已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第6版()
专栏:

不是“清风”是迷雾
——西欧政界和报刊揭露苏修鼓吹“缓和”的骗局
梅鸥
最近一个时期,苏修紧锣密鼓地大肆吹嘘“二十四大”的所谓“和平纲领”的“成就”,叫嚷什么国际关系已经发生了由“冷战到缓和紧张局势的转折”,并且强调要使“缓和”成为“不可逆转”。对欧洲局势,苏修吹得特别厉害,宣扬在这个古老大洲,“清新的缓和之风越吹越大”,“可靠的安全和持久的和平”即将出现。勃列日涅夫甚至还亲自出马,要求“其他洲的国家”“采用欧洲的经验”。
欧洲局势果真象苏修描绘的那样“太平”吗?欧洲越来越多的政界人士和报刊,对此作了否定的答复。在欧洲,人们由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因而渴望和平与安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要的是真正的和平与安全,而不是虚假的和平与安全。联系到当前苏修威胁欧洲的严酷现实,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苏修的所谓“缓和”,完全是一场骗局。瑞士一家报纸指出,在苏修宣扬的这种“缓和”的局面下,欧洲有的最多不过是“纸上的安全”。西德《世界报》也认为,欧洲的和平是“建立在多么薄的一层冰上”的。正因为如此,最近英国保守党领袖玛·撒切尔提醒人们,不要受苏联诱骗而存在“虚幻的安全感”。
欧洲紧张局势的主要根源,是两个超级大国在那里的激烈争夺,特别是苏修对欧洲的扩张野心。正如法国《外交世界》文章所指出的,“整个欧洲面临的最严重的危险,是苏联的统治”。西德议员耶格尔也指出,“对苏联来说,统治中欧就意味着统治世界的前一阶段。”这样,怎么能设想欧洲会出现真正的缓和呢?
苏修一面高叫“缓和”,一面拚命扩军,它的进攻矛头主要是针对着欧洲的。许多欧洲政界人士和报刊已经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英国议员彼得·沃克就说,谈论缓和的最近五年,正是“苏联以比它历史上任何一个五年更大的规模增强其各方面军事实力的五年”。西德国防部长勒伯尔说:“苏联的战争机器与其说适合于防御目的,还不如说是适合于进攻的目的”。法国总统德斯坦指出:“苏联的军事手段则是在很大程度上指向西方、因而指向我们的”。
今天,欧洲国家,无论北欧、中欧和南欧,都普遍地感受到了苏修日益露骨的军事威胁。瑞典三军总司令辛内格伦在军事报告中谈到,北欧国家面临“苏联威胁”。挪威国防部报告中指出,苏联“在斯堪的纳维亚周围的军事扩张”,是苏联推行“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奥地利《新自由报》写道,苏联在邻近奥地利的地区增加兵力,当它大谈中欧裁军的时候,“苏联军队却在离维也纳不到两小时汽车路程的地方炫耀武力”。希腊《回声》周刊指出:“俄国人正在贪婪地在地中海地区和非洲沿海往前推进”,“怀着控制世界的基本目标,苏联在这一地区的野心是大家都清楚的”。西班牙《向上报》最近不安地写道:超级大国的军舰在地中海“越来越放肆地活动”,“西班牙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对我们有威胁的事实”。
面对苏修咄咄逼人的军事威胁,无怪英国《每日电讯报》要大声疾呼:西欧国家不应“陶醉于迷人的‘缓和’乐音,而对俄国军事准备的隆隆巨声充耳不闻”。
苏修大放所谓“缓和”的烟幕,显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英国《约克郡邮报》前不久发表社论指出:“缓和是莫斯科的特洛伊木马”。西德《政治见解》作了这样的分析:苏修是采取“军事—政治两手的战略”;它一方面是建立军事优势来威胁欧洲,另一方面搞“政治缓和”、“谈判和合作”,来“麻痹西方对于苏联拥有的军事实力的防务准备”和“阻碍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苏修想用“缓和”骗局来麻痹和分化西欧,引起了西欧一些政治家和报刊的强烈反响。他们主张西欧国家联合起来,加强防务,保障自己的独立和安全。今年五月九日在巴黎纪念欧洲煤钢联营声明发表二十五周年时,法国总统德斯坦和西德总统谢尔一致强调西欧联合;比利时首相廷德曼斯还提出欧洲“需要有一个防务体系”。这反映了西欧各国的普遍要求。
谎言掩盖不了无情的事实。苏修加紧扩军备战的事实表明,所谓“缓和”,不是什么“清新的风”,而是用来掩盖苏修侵略扩张的迷雾。苏修头目一再叫嚷要使“缓和”成为“不可逆转”,恰恰暴露了苏修称霸欧洲、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第6版()
专栏:

北大西洋集团举行国防部长会议
强调要保持和加强军事力量对付苏联扩军
新华社布鲁塞尔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电 北大西洋集团成员国的国防部长五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春季例行会议,为即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大西洋集团国家首脑会议作准备。
会议结束时发表的一项公报说,与会部长们“全面研究了战略形势和东西方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检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务的现状”。“他们特别注意地中海地区当前的战略形势,并从最近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发展,从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和海上活动,以及从邻近地区的形势对本联盟的含义来加以考虑。”
与公报同时,还发表了这次会议通过的北大西洋集团“防务计划指导方针”,其中说:“华沙条约继续保持远远超过自卫所需要的军事能力”,因而北大西洋集团必须保持和加强它的军事力量。它指出,在苏联继续发展它的核力量的同时,华沙条约集团改进了“常规部队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在飞机、坦克、大炮和导弹的进攻能力方面”。
这个文件强调说,目前的国际安全局势以及未来的趋势强调表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无可避免地必须保持”它的军事力量。它还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使战略和战场核能力现代化;可是,主要的重点将放在保持和改进联盟的常规部队上”。
文件还说,在华沙条约集团削减它的军事力量之前,北大西洋集团至少必须保持它现有的军事力量,并且要“定期更新装备和使主要装备现代化”。为此,各成员国的国防费用应当相应地增加。
据报道,部长们在会上听取了一份关于苏联和华沙条约集团扩军备战情况的报告。这个报告指出,华沙条约集团年年增加军费,不断增加和改进军事装备,加强部队的机动能力和火力。苏联企图“在世界上取得优势地位”。
在会议期间,散发了施莱辛格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十年以后,欧洲的和平又处在危险中”。美国除了已开始增派两个新的作战旅去欧洲以外,还要以大量新式坦克和军用飞机装备在西欧的美国部队。


第6版()
专栏:

印支人民胜利后,美国政策动向如何?
美国报刊议论纷纷,主张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欧洲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四日讯 在印度支那人民取得胜利后,美国资产阶级报刊对美国今后的对外政策和战略部署问题议论纷纷。许多报刊承认美国对印度支那的政策是错误的,结果是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它们一般还认为,美国的“摊子铺得太大”而力量有限,对外政策和战略部署必须进行“重新审查”和“调整”,要把主要注意力和力量用于对美国利害攸关的地区,加强在这些地区同苏联的争夺。美国现在从印度支那脱了身是有利于这样做的。
《纽约时报》五月一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到一九六九年的时候,世界上大多数人——和大多数美国人——都清楚地看到,这种(对印度支那的)干涉是一个招致灾难的错误。”
《新闻周刊》五月五日一期写道:这是“美国过去一世纪的历史上最悲惨的一章”。“十多年以来,越南改变着美国生活的一切方面。”“越南战争也搞坏了美国和它的盟国的关系。”
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束,《华盛顿邮报》五月四日以《对外政策方面的一个新机会》为题刊载一篇文章说,“一种可怕的担子终于从美国的肩上卸下来了,从而提供了在一些真正重要的地区执行一项比较有效的政策的机会。”
《华盛顿明星报》五月一日的社论写道,“我们的越南问题结束是值得欢迎的——这是一个使人分心、引起同许多盟国的摩擦和消耗我们的力量的问题”。社论认为,美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使美国的“真正重要的联盟恢复活力”。詹姆斯·赖斯顿五月四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美国的大多数西方盟国“都对于下述情况几乎有如释重负之感”,即“华盛顿终于摆脱了把全副精力放在印度支那这一引起分裂的问题”,“现在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中东等“这些更为严重的问题上了”。
《新共和》周刊五月三日刊载《外交季刊》主编詹姆斯·蔡斯的一篇文章写道:“大多数西欧人对于美国不能集中力量注意地理政治方面一贯同美国利害相关的地区的做法早已感到厌烦,他们对美国的力量和政治意志两者之间能够恢复适当的平衡只能感到宽慰”。他要求美国政府对“对外所承担的义务”来一个“重新估计”。
美国报刊还强调指出,对美国来说,世界各个地区“在轻重缓急次序中处于优先地位”的是西欧、中东、日本。赖斯顿在《纽约时报》上写道,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现在承认,最近几年“华盛顿对西半球以及欧洲和日本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
美国报刊还报道说,美国政府对当前世界局势的看法是,在西欧,美国如果不采取对策,十年内将会发生剧变;在中东,局势“随时有可能爆炸”。美国撤出印度支那意味着“能比较好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欧洲、中东等地区的真正重要问题”。
《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刊载的一篇评论,对苏修领导集团为了在欧洲取得霸权而采取的狡猾手段表示严重忧虑。评论担心西欧国家中了苏联假缓和、真扩张的计。评论说,“虽然美国的军事力量一直在收缩,俄国的力量却一直在稳步增长。苏联人在欧洲和海上正在把他们的军事能力一年增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评论指出,苏联正在“忙着利用”西欧国家中人们对“缓和”的幻想和和平主义思想,“在政府对政府一级上,他们要欧洲人对和缓和保持现状放心。可是在其它各级,他们却在开展不安定运动”,他们还“对西方说,华沙条约可以根据一项全欧集体安全公约予以取消”。评论说,“莫斯科将等待美国把它(驻欧洲)的军队弄回国——然后指望用俄国的武力去吓唬欧洲人和破坏欧洲人的士气”,也许甚至达到连西欧国家政府“内阁成员的任命都要被它暗中否决的程度”。评论表示十分担心出现这样的局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可能逐渐消失,克里姆林宫将把西欧引进某种全欧(“安全体系”)的深渊”。评论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欧洲滑进莫斯科的势力范围就将是个时间问题了。”
美国报刊、通讯社还说,福特总统在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后立即决定发起召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首脑会议,并且要访问西班牙和意大利并同埃及萨达特总统举行会谈,基辛格最近参加了在安卡拉举行的中央条约组织会议并访问某些西欧国家,正是美国政府领导人企图在他们所认为的重点地区进行的“一次广泛的外交攻势的一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