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组织师生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河北省威县辛店大队贫下中农管校委员会
俺们辛店学校,前几年是个七年制学校,去年才增设了高中班。学生绝大部分在十四、五岁以下。要不要让这些青少年一上学就学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从小粗知一点马克思主义?俺们开始管理学校,对办学的事也不大懂,就学习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的论述,看毛主席是怎样说的。毛主席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又说:“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俺们给教师讲:“毛主席说阶级斗争是一门主课,毛主席的著作主要是讲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咱就得把毛主席著作当主课上。”经过批林批孔,特别是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我们更加懂得了:使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主要是通过培养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斗的坚强战士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才能搞无产阶级专政,所学的文化技术知识也才能有正确的用途。不懂马克思主义,知识再多,也没有用。
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俺们学校加强了阶级斗争这门主课,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成了各年级学生的必读课。贫管会对各年级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时间,都作了安排。两年多来,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校外学马列小组,我校有二分之一的高中生通读了《毛泽东选集》和一些马列著作,有三分之一的初中生和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读了毛主席著作达百篇以上,低年级学生也都学了几十条或上百条毛主席语录。小学高年级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最近,俺们正在围绕着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组织师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语录和有关著作。
要使学生真正粗知一点马克思主义,必须让他们到阶级斗争中去锻炼,才能培养出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斗的坚强战士。俺们的做法是:
把学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行社会调查,同参加现实的阶级斗争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懂弄通。俺们和大队党总支研究,让师生参加了批判农村资本主义倾向。师生深入到一个生产队办的胶垫制造厂,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胶垫厂的革命职工合作,调查这个厂还存在的一些资本主义经营作风。从这个厂的生产、分配、交换等过程中,师生们清楚地看到了:个别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人,是如何利用商品制度、货币交换“不通过自己的劳动而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得这些金钱”的,是如何扩大资产阶级法权,挖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墙脚的。从而加深了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理解。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来,俺们把师生分成四十六个宣讲组,分别到大队政治夜校、联户学习班、田间地头和社员群众一起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理解,懂得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不仅要镇压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反抗,防御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颠覆和侵略,而且要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作斗争,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在大队党总支的领导下,俺们组织七年级学生深入到南辛店一个生产队,调查经济领域里阶级斗争的情况。通过调查,使学生们认识到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经济基础;只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才能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俺们在组织师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还注意把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和学校的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把抓阶级斗争和抓转变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俺们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现实的阶级斗争的同时,组织师生举办学习班,学习《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决裂”的观点,引导他们主动向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腐蚀。(附图片)
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河北省沙城中学的领导成员经常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认真抓好普及教育
江西省上饶地区革委会教育组
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婺源县,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大山区,原来教育事业很不发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共婺源县委把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放在普及农村小学五年教育上。现在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二,基本普及了小学五年教育。
(一)提高党委抓教育的自觉性
为了提高抓教育的自觉性,县委领导成员多次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论述,认真总结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被资产阶级专了政的沉痛教训,并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对教育革命的认识。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解放后十七年由于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和影响,农村缺少文化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一些社、队的会计、出纳把持在一小撮坏人手里,给集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这些教训,使县委领导成员认识到,不抓普及教育,贫下中农就不能在文化上彻底翻身,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就不能巩固。普及农村小学五年教育,是在农村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件大事。这样的大事,必须抓紧抓好。因此,县委和社、队党组织,都把普及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制订发展规划,指定专人负责,每年检查总结。各级党组织的书记和委员到基层蹲点或检查工作,都要到学校了解教育革命的情况,帮助学校解决教育革命中出现的问题。他们经常向群众宣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介绍教育革命的大好形势,调动群众办教育的积极性。
(二)发动群众办学
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婺源县委不断对基层党组织和教育专职干部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坚定地贯彻执行“除了国家办学以外,必须大力提倡群众集体办学”的方针,鼓励社、队集体投资,自己建校。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教育部门的具体帮助下,全县出现了一个群众办学的热潮。赋春公社贫下中农利用空闲时间建新校舍五千二百平方米,相当于全社原有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使小学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十所增加到四十一所。到一九七五年三月止,除了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援外,全县群众自己动手,新建校舍达四万二千多平方米,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全县校舍总面积的二倍半。这种群众办学的精神,充分说明了“民办公助”方针的威力,是多快好省普及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三)狠抓普及教育的巩固工作
婺源县委为了保证学龄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采取了以下措施:
批判重男轻女的孔孟之道。由于几千年来孔孟之道对农民的精神束缚,
“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农村仍然流毒很深,女孩入学较少。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反复批判“男尊女卑”的孔孟之道,使全县农村学龄女孩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多。
创办夜小学。有的学龄儿童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和料理家务,无法进全日制小学。为了使这部分学龄儿童也能进学校,许多社队创办了以夜小学为主的多种办学形式。夜小学与全日制小学一样,使用统一的教材,学制也是五年。学生每天晚上学习两小时,毕业时达到会写农村一般应用文、会打算盘、会记账的水平。一九七四年,全县夜小学发展到六百二十四所,学生达到六千三百人,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四点七。
帮助社员解决具体困难。例如:段莘公社汪槎大队茶坑生产队,把多子女的社员安排在学校附近的田间劳动,解决了学龄儿童带弟弟妹妹上学的问题,使八名学龄女孩全部入学。
在普及小学五年教育的同时,婺源县委还注意抓好幼儿教育和成年教育。目前,全县农村有二百零五个幼儿班,受教育的幼儿共四千八百八十九人;青壮年扫盲班五百一十九个,参加学习的共四千零三十四人。还建立了一千五百九十九所政治夜校,参加学习的达十万多人。在这个有二十四万人口的赣东北大山区里,出现了“社社有中学,队队有小学,村村寨寨有夜校,男女老少受教育”的新气象。


第3版()
专栏:

草原上的牧读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是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半农半牧县。解放前,全县牧区没有一所学校,反动统治阶级用“天命论”和宗教迷信毒害、奴役劳动人民,强迫他们把孩子送到喇嘛庙当僧侣。
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和硕县牧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到一九七四年底,全县牧区已办起七所小学,百分之八十三的学龄儿童上了学。
牧区居住分散,放牧点多,搬家频繁,这给办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硕县各牧业单位根据这些特点,既办固定小学,又办牧读小学。并且改变了上学和放假的时间:牲畜转场,学校放假,牧读小学跟着畜群搬动;放牧点暂时固定,学校就扎营开课。有的小学,当畜群转到平原地区时,办固定小学;当畜群转到深山牧场时,就进行巡回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时间每年基本上可达到六至八个多月。这种办学形式,深受牧民欢迎。他们说:“牧读小学从生产实际出发,从牧民的需要出发,我们不愁子女上不了学。”
牧区小学把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摆在首位。各校都狠批了林彪鼓吹的“天才论”、“阶级斗争熄灭论”、“读书做官论”等反动谬论。色尔图牧场一分场牧读小学,多次邀请老贫下中牧给学生作新旧社会对比的报告,提高学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各小学还根据牧区生产季节的变化,组织师生积极参加接羔、剪羊毛、打冬草、修棚圈等集体生产劳动,请老贫牧、技术人员讲授有关牧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学生边学边干,收到了较好效果。贫下中牧赞扬说:“牧读小学的学生又读书又劳动,好得很!”
为了普及牧区小学五年教育,和硕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从共青团员、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选拔培养了一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乌什塔拉公社牧业大队,在羊只产羔育幼季节,牧民们分居在四个放牧点上,有的住在天山牧场,有的住在博斯腾湖畔,往返一圈有四百多公里路程。牧读小学教师、共青团员加纳,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巡回教学。有一户贫牧社员叫忙吉,独家独户住在湖边牧羊,家里只有一个学龄女孩,该不该去教学呢?“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主席的亲切教导给加纳指明了方向,使他增添了巨大的力量。他毫不犹豫地策马跋涉在辽阔的草原上,坚持给这个女学生上课。群众称赞加纳是“山巴克西!”(蒙语是好老师)六一牧场蒙古族女教师、共青团员且米提才仁,从一九六九年担任牧读小学教师以来,经常顶风冒雪,过深沟,越大坂,为普及小学五年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湖南省黔阳县洪江镇幸福路小学红小兵气象站小气象员们,坚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认真总结气象观测经验,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教育
中共甘肃省康乐县委员会
我们县有回、汉、东乡三个民族,其中回族、东乡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全县学龄儿童二万零一百多人,一九七四年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一点五。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很慢,不能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需要。经过文化大革命,县委把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小学五年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抓普及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每当资产阶级“正规化”办学思想抬头的时候,就有一些贫下中农的子女被关在学校门外;每当“智育第一”思想抬头的时候,总有一些贫下中农的子女被迫离校;每当对
“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放松批判的时候,总有一些女儿童不能入学或半途退学。因此,我们发动教育战线的广大干部和师生,结合学校的实际,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批判“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鼓励群众集体办学。过去,一提办学校,有的同志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国家办,教师公家派”。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王户公社党委发动群众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批判“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在短时间内就办起了村学四十一所。县委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全县各种形式的学校迅速发展起来。贫下中农自豪地说:“群众办学就是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上智下愚’被批判,普及教育掀高潮。”
二、批判资产阶级“正规化”的办学思想,采取各种形式办学。农村办学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可是,有的同志认为,要是学校一没有公办教师,二没有明亮瓦房,三没有油漆桌凳,就“不象样”。贫下中农说:“光等‘正规化’,娃娃成大汉,还是睁眼瞎!”鸣鹿公社八才沟大队,文化大革命前没有一所学校,儿童到公社小学去念书要翻山过河,往返二十多里。一九六九年,他们办起了一所民校、四所政治夜校、四个认字班、四个读报组,采取教师包教、允许带弟弟妹妹上学、允许晚来早去的形式,方便了群众,全大队的学龄儿童都入了学。我们大力推广了八才沟大队的办学经验,深入批判资产阶级“正规化”办学思想以后,群众的劲头很高,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白王公社山庄大队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条山沟有二十里,过去只有一所五年制小学,入学儿童不到三分之一。去年办了三所村学、两个识字班,学龄儿童全部入了学。大办村学后,全县学校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贫下中农的子女能就近上学。目前,在村学上学的学龄儿童,占入学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四点四。
三、批判“男尊女卑”的孔孟之道,积极组织女儿童入学。女儿童,特别是少数民族女儿童入学率低,是全县普及小学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除了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外,发动群众狠批“男尊女卑”的孔孟之道,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各级妇女组织也密切配合,抓好女儿童入学的工作。白王公社山庄大队东乡族妇女黎玉兰,是党支部副书记,她带头批判“男尊女卑”,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到学校,还挨门逐户做思想工作,使全大队五十六名女儿童全部入了学。许多学校附设了幼儿班,办了托儿所,用多种办法解决女儿童上学的实际困难。现在全县学龄女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八十点一,其中少数民族女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点七。
目前,我们正在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一步研究普及小学五年教育中产生的新问题,以保证全部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