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热情移植 努力创新
北京人民机器厂工人评论组
五月的首都,春风送暖,百花吐艳。在纪念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的日子里,来自新疆、湖北、广东、河南、陕西等地的文艺工作者,为首都工农兵演出了丰富多彩的移植革命样板戏的节目。高亢动人的唱腔,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
这次演出的移植革命样板戏的节目,真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这里既有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全场,也有短小精悍的折子戏;地处反修前哨的新疆各族文艺战士,演出了动人心弦的维吾尔族歌剧《红灯记》,来自渭水两岸的文艺工作者,带来了具有鲜明西北高原特色的秦腔、郿鄠和碗碗腔的移植节目,古老的汉剧恢复了青春,影响较大的剧种豫剧、粤剧开出了新花……。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广大文艺战士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文艺形式移植革命样板戏,使革命样板戏得到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普及,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当前,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正在深入发展,文艺战线形势大好。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怀着疯狂的仇恨,躲在阴暗的角落,通过各种方式,正在拚命地同我们争夺思想文化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文艺工作者用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的移植,使革命样板戏更好地普及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中去,使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崇高革命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这对于进一步批判修正主义,扫除封资修文艺的垃圾,进一步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在文艺领域里加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意义是很重大的。我们热情地希望文艺工作者再接再厉,乘胜前进,用更多的艺术形式移植更多的革命样板戏。
地方戏曲、民族戏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时代精神和剧种特色的统一问题。这次演出的移植革命样板戏的节目,在这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无论是豫剧、粤剧,还是汉剧、秦腔等,都在努力表现时代精神和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前提下,对唱腔进行了大胆而又慎重的改革。这些经过出新的曲调,挺拔高昂、顿挫抑扬,既较好地保持和发展了原有剧种的特色,又较为准确地表达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别令人兴奋的是,维吾尔族歌剧《红灯记》在时代精神和剧种特色的统一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个戏是用维吾尔族的语言和音乐进行移植的。在移植的过程中,新疆各族革命文艺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对传统的木卡姆大曲进行了积极的革新。它从《十二木卡姆》中分别为英雄人物选取了音乐基调,又根据表达英雄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的需要,遵循木卡姆音乐原有的规律,加以变化、发展、创新,因而曲调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又保持了原来木卡姆音乐的特点。它还吸取了新疆民歌的某些音乐素材,采取了革命现代京剧的某些表现手法,但又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和木卡姆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既丰富了表现力,又保持了全剧风格的统一。在如何达到时代精神和剧种特色的统一上,革命样板戏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维吾尔族歌剧《红灯记》以及湖南花鼓《沙家浜》等的移植成功,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热切地希望文艺工作者能认真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更上一层楼,使革命样板戏的移植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附图片)
“四川的乌兰牧骑”——平武县文艺宣传队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为山区各族人民演唱革命样板戏选段。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送戏上门好得很
北京大兴县红星公社业余文艺评论组
革命理论指方向,百花争艳满园春;
文艺革命结硕果,送戏上门好得很!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文化部连续举办了十个省、自治区的两批文艺调演。令人高兴的是,在几次调演中,都热情地邀请了我们工农兵去观看演出,参加评论。坐在灯光明亮的剧场里,我们的心情特别激动。回想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统治时期,我们工农兵难得进一次剧场。偶然看一次戏,瞅着台上那神气活现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真叫人气愤。现在,经过文化大革命,可变样啦!台上演的是工农兵,台下坐的是工农兵,还请我们工农兵参加评论,这真是梦想不到的事儿。想到这些,我们怎么能不激动呢?
更叫人兴奋的是,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在北京的革命样板戏剧组演的样板戏剧目以及从今年文艺调演中选调出的节目,要面向基层,主要到首都的工矿、农村、部队去演出。文艺工作者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戏送上门来了,我们贫下中农无不拍手叫好!
文艺工作者把戏送上门,这是贯彻执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积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措施。毛主席教导我们:“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革命样板戏大放光彩,工农兵英雄人物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赶下了舞台。但是,阶级敌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还不断地从阴沟里爬出来作垂死挣扎,利用坏戏、坏书、坏歌拚命同我们争夺阵地。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要扫除封资修文艺的黑货,就必须用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现在,文艺工作者把革命样板戏和革命文艺节目送下乡来了,敲起革命的锣鼓,阶级敌人胆战心惊,唱起昂扬的战斗曲调,封资修的文艺就会缩小市场,这是积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力措施,我们工农兵热烈欢迎,坚决支持!
送戏上门,这也是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改造世界观的好机会。毛主席教导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文艺工作者下乡,在演出之余,和我们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这有利于他们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改变旧的思想和作风。文艺工作者下乡来,我们是把他们当作一家人看待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文艺工作者有长处,我们要虚心学习,他们身上有毛病,我们也不客气地指出。这对于促进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改造和我们自身的思想革命化,都是很有好处的。
文艺工作者下乡来为我们工农兵演出,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我们一定要以抓革命、促生产的新成绩,来报答党和毛主席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同时,我们要认真学好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办好“五·七”农民政治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版()
专栏:

欢迎更多的好作品出世
解放军某部 刘祯祥
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光辉照耀下,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正在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舞台展现出一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今年以来,在北京举行的部分省、自治区文艺调演,就是这种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其中新创作出来的一批好的和比较好的戏剧作品,受到了广大工农兵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些新作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两个阶级、两条路线和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表现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重大主题。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这些作品正是从无产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及时反映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战斗性。话剧《九龙滩》通过革命干部、航道工人和贫下中农整治乌蒙江航道的英勇斗争,揭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某些特点。话剧《战太行》突出地歌颂了太行山区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他们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粉碎阶级敌人的破坏,抵制错误路线的干扰,终于取得了穿山修渠的伟大胜利。话剧《山村新人》、《毕业新歌》和白剧《苍山红梅》等作品,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农兵大学生“社来社去”、合作医疗等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在斗争中成长的生动事迹,反映了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它们的创作实践表明:那种受“文化工作危险论”的影响,认为“阶级斗争远的好写,近的难写”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只要认真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用这个理论为指导,去“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就一定能够写好文化大革命,写好阶级斗争。
这些新作品努力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坚持在一切人物里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创作原则,较好地塑造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英雄人物。这里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怕担风险,
“永葆革命青春”的老红军战士赵志江;有为了劈山夺水,改变山区面貌,迎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风浪,“高举红旗向前跨”的党支部书记方振山。更为可喜的是,有些作品着力塑造了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英雄形象,展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美好前景。知识青年方华、女清洁工杨洁、工农兵大学生李华,她们都勇敢地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侵蚀,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贡献自己的青春。
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必须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努力做到“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些新作品,正是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在典型化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人物的,因而做到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的英雄形象,能够鼓舞革命人民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坚持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这批新作品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创作人员和演员能够坚持深入生活。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是革命文艺的唯一的源泉。文艺工作者只有到工农兵火热的斗争中去,认真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并在实践中努力改造世界观,逐步把立足点移到劳动人民这方面来,才能对人民生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革命英雄人物来。
欢迎更多的好作品出世。


第3版()
专栏:

曲艺革命开新花
北京第三通用机械厂工人评论组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观看了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文艺工作者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而演出的曲艺节目。这批节目,显示了在文艺革命中曲艺工作的新成绩,受到了广大工农兵观众的好评。
这次演出中,许多曲种移植了革命样板戏,既有选段,也有选场,既有唱,也有说,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京韵大鼓《打虎上山》这个节目,只一名演员,三名伴奏人员,便成功地移植了京剧《智取威虎山》的选场。它运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原则,通过京韵大鼓的高昂挺拔、灵活多变的唱腔,铿锵有力的念白和栩栩如生的表演,使革命样板戏中杨子荣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矗立在曲艺舞台上。这个节目,较好地表现了革命样板戏的革命精神,又具有曲艺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我们越听越爱听,越看越有劲。曲艺移植革命样板戏,不仅进一步推广、普及了革命样板戏,而且也体现了曲艺革命的正确方向。
从这次曲艺演出中,我们还看到,许多新创作的曲艺节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从不同的侧面满腔热情地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新思想,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人物,有的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侵袭的新、老干部;有的是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狠狠打击政治教唆犯的民兵队长;有的是扎根农村、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医疗战线作出了贡献的知识青年;有的是狠批“男尊女卑”旧观念,为实现农村机械化敢想敢干的革命妇女,等等。这些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朝气蓬勃,体现着我们的时代精神,给了我们以振奋人心的鼓舞力量。实践证明,革命曲艺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轻骑兵,能及时地反映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紧密配合现实斗争,对于“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反修防修,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次演出的许多节目,不仅具有丰富的革命内容,而且在艺术构思、唱腔设计、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许多改革和发展。他们从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出发,按照毛主席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曲艺中的艺术精华,既保持曲种特点,又努力大胆创新,从而大大提高了艺术表现力,推动了曲艺革命。
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从这次曲艺演出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曲艺具备小型多样、轻便灵活的特点。我们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中,应该重视这种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轻便有力的文艺武器。我们希望广大曲艺工作者认真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沿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引的方向,深入基层,为工农兵,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创作和演出更多更好的曲艺节目来。


第3版()
专栏:

百花争艳气象新
中央民族学院工农兵学员 艾比布拉 明玛 额仁钦
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的演出活动中,我们观看了几台从今年部分省、自治区文艺调演中选调出来的歌舞节目。丰富多彩的音乐歌舞,给首都文艺舞台增添了光彩。我们各族工农兵学员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热烈欢迎这些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节目。
这些歌舞节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选取三大革命运动的重大题材,描绘了我国各族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火热斗争生活,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在配合现实的斗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弹唱《女钻工批判“女儿经”》、山歌对唱《开创世界我工农》,以犀利的语言批判林彪鼓吹孔孟之道、贩卖唯心史观、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反修防修筑长城》、《战鼓咚咚震大地》、《向着宏伟目标前进》等群众歌曲,及时配合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唱出了各族人民的钢铁誓言和战斗决心。黄冈小曲《唱春花》,通过塑造敢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的贫下中农女儿春花的形象,批判了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女声小合唱《山庄巡逻队》和《妇女打坝歌》,抒发了中国妇女顶起半边天的豪迈情怀。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颂歌》,通过描写毛主席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唤起工农千百万,开创红色根据地这一历史进程,热情讴歌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中小型歌舞也要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这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次演出的不少舞蹈,在这方面作了努力和探索。《支农船歌》塑造了七十年代我国工人阶级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干快上,力争上游的矫健形象。《打起莲湘庆丰收》展现了广大贫下中农勤奋乐观、爽朗豪迈的精神风貌。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为题材的舞蹈《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较为成功地塑造了我边防军班长的英雄形象和战士们的群像。这个舞蹈为了刻画班长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境界,精心地为班长设计了两次手捧宝岛沃土的情节。第一次,他随着悠扬的小提琴旋律,深情地捧起一把沃土,环视着银装素裹的壮丽河山。这些舞蹈动作,表现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热爱。第二次,他从昏迷中醒来,再次深情地捧起一把神圣的国土。这时,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在他耳边响起,班长奋然起舞,以燕式跳、撕腿大跳、急速旋转等大幅度的舞姿,表现了他誓死捍卫祖国的顽强战斗意志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些舞蹈的创作证明:中小型舞蹈不但应当而且完全能够塑造英雄人物。
这些歌舞节目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坚持从生活出发,从塑造英雄形象出发,对过去的一些艺术形式进行了批判的继承和改造。如《野营大军过山来》里的竹竿舞
(又叫打柴舞),是黎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舞蹈。但过去多是单人跳,而且要搞“噱头”,即模仿青蛙、猴子的动作跳竹竿,以引人发笑。这显然不适于表现军民鱼水情的主题。为此,创作和演出人员去掉“噱头”,把单人跳改为集体跳,并打破过去只用击竹之声伴舞的老套,加上乐器伴奏来烘托军民联欢的热烈气氛。这就使舞蹈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感。其他节目如伽倻琴弹唱,鼓并唱,山歌对唱,月琴独奏,四川清音等,在继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形式上也都有所出新。这些有益的尝试,为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点、地方特色的音乐舞蹈艺术,作出了努力。
从演出中我们还看到,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革命文艺队伍正如长江波涛,后浪推前浪。老演员不断进步,年轻一代茁壮成长。广大年轻演员政治热情饱满充沛,舞台作风严肃认真,基本技巧比较扎实。如《松苗茁壮》中演红领巾的五名演员,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岁。湖北代表团的年轻舞蹈演员,较好地掌握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技巧动作。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们热切期望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而努力战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