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初澜
在当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重温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们更感到这篇光辉著作意义深远,倍加亲切。
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文艺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就是各个阶级的必争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艺战线历次斗争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深切认识到,文艺如果不能成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武器,就会反过来成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武器。斗争的实质就是如此。在当前的学习运动中,我们每个革命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搞清楚。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如何不断地深入进行无产阶级文艺革命,如何不断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的文艺队伍,如何在文艺领域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以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根本的、原则的问题,仍然是毛主席早就指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既然我们的文艺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工作者就必须投身到火热的群众斗争中去,转移立足点,改造世界观,走毛主席指出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愿意不愿意、实行不实行与工农相结合,这不仅是检验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真正解决与否的试金石,同时也是辨别一个人到底是革命的,不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最后分界。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为什么人的问题更加显得尖锐了。文艺为哪一个阶级、哪一条政治路线服务的问题,关系到文艺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里。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势必要限制文艺领域中严重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文艺工作者与工农相结合,又势必要对同样严重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实行决裂。这就必然要从根本上动摇地主资产阶级在这块“世袭领地”的基础。因而他们反抗的劲头必然疯狂增长,旧思想、旧习惯势力也必然进行顽强的抵制。因此,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刘少奇、周扬推行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统治,夺回了被他们在文艺领域所把持的领导权,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文艺革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搞样板戏的革命实践中,培育了一支进行文艺革命的骨干力量,树起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样板作品,在为工农兵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上作出了榜样。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和教育,一支有大批工农兵参加的革命文艺队伍正在成长壮大。这些年来,不少文艺工作者,在深入工农兵斗争生活,向工农兵学习,为工农兵服务的过程中,也有很大收获。他们从革命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坚决实行与工农兵相结合,千真万确是改造文艺队伍的根本大计。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文艺这个领域,有些方面资产阶级还占着优势,还存在着文艺黑线影响的种种表现,改革的成果也并不巩固。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名利思想、宗派情绪、行帮习气等地主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作风,还在我们的队伍内部起着腐蚀剂的作用。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为什么文艺界的资产阶级“土围子”,打掉一个还会长出一个?为什么文艺界的“资产”风,今天在这里刹住了,明天在那里又会再刮起来?为什么在文艺界这块土壤上,批判了老的资产阶级分子,新的资产阶级分子仍要出现?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对文艺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与工农相结合,改造世界观,真正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如果与工农群众结合这个问题还解决得不好,因而给资产阶级留下可乘之机,开了方便之门,便会给他们的复辟活动造成有利的条件。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从文艺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中,可以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加深我们对现实斗争的认识。刘少奇、周扬一伙是怎样在文艺界搞资产阶级专政的呢?他们以所谓“全民文艺”论的反动纲领来反对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他们一个重要的反革命策略,就是推行“三名”“三高”政策,宣扬什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把商品交换原则实行于文艺领域,极力巩固、扩大和强化资产阶级法权,使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自由泛滥,以堵塞文艺工作者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样一来,那些把文艺界当成名利场的人,那些受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影响较深的人,就会舒舒服服地吞下他们裹着糖衣的毒饵。其中有的人,就会从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开始,逐渐变成精神贵族,变成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变成推行文艺黑线和支持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基础。这就使我们懂得谁要是不认真实行与工农结合,而是想利用资产阶级法权来造成自己的特权地位,谁就会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甚至在政治上走向邪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我们的一些同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不同程度地走上了与工农结合的金光大道,写出过一些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但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入大城市了,就不再深入工农群众的斗争生活中去了,慢慢向修正主义滑去。此种教训,一再地证明了毛主席的深刻论断:“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于工农群众,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或者反过来压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
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与工农相结合的问题。要看到,为了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抵制资产阶级影响,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削弱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产生的土壤,我们都必须坚持实行与工农相结合。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必由之路,是发展无产阶级文艺和建设革命文艺队伍的必由之路,是在文艺领域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由之路。
毛主席教导我们,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要做到长期,就是说不能中途停顿或半途而废。这是走一辈子还是走一阵子的问题。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解决对工农兵不熟、不懂的问题,才能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番变化,来一番改造。有些同志不愿意或做不到长期到工农兵中去,其实就是不愿意或者没有决心与修正主义文艺路线决裂。因为这一变一改,就要舍弃他不愿舍弃的一些东西,比如,城市优越的物质条件,小家庭舒适的“安乐窝”,以及他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圈子、思想情趣等等。总之就是不愿意离开旧轨道,所以,一旦要他走到工农群众中去,就感到步履艰难了。要做到无条件,就是说要在与工农相结合这条道路上,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发扬革命精神。那种过分夸大困难,找种种借口不下去;或者身下心不下,避难就易,“下”而不“深”,都是不对的。要做到全心全意,就是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不是“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这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必须解决的立场问题或者态度问题,也就是世界观的问题。我们到工农兵群众的斗争生活中去,能否真有收获,也完全取决于此。这个问题,不但对每个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来说,有着根本的原则的意义;就是工农兵业余作者,也要象户县的农民画作者那样,“身在工农画工农,还要恭恭敬敬学工农”。要继续批判刘少奇、林彪反对文艺工作者与工农相结合的谬论,把与工农相结合作为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极其重要的课题,真正使自己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扎下根。要在与工农结合的过程中,认真改造世界观,真正做到全心全意,逐渐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
当前,广大工农兵群众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涌现了许多向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勇猛冲击的先进人物,这是我们每个革命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我们文艺工作者要跟上工农兵前进的步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和工农兵一起进一步开展对修正主义路线的革命大批判,包括进一步批判修正主义文艺路线。要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工农兵,学习工农兵,反映工农兵。要在与工农相结合的过程中改造自己和自己作品的面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革命文艺作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广大工农兵对我们文艺工作者寄予满腔希望。让我们始终沿着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在与工农相结合这条道路上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大步前进,就一定会迎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更加繁荣的局面。


第2版()
专栏:

记住这个座右铭
洪城
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我们熟悉的两句名言。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彻底解决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时,就以这两句诗告诫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时间过去了三十三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是否都真正记住了这个座右铭,这是值得深思的。
要正确解决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就必须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我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抛弃资产阶级名利观念,全心全意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头目疯狂鼓吹“三名”“三高”,在文艺界强化资产阶级法权,扩大文艺工作者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差距,培植脱离工农群众的精神贵族,是要达到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的过程中,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是个重要的课题。
在鲁迅写下这光辉诗句的年代,中国文坛上基本上还是由一些出身剥削阶级而还未得到改造的知识分子所占据。他们把自己看做凌驾于劳动人民头上的“高等人”。这些人宣扬了一套“文坛登龙术”,凭借文学追名逐利。那时,即使是民主主义革命的激进派,也把几个作家看成“提携与指挥”工农大众的革命主力。他们之中有的人以端坐云端的艺术真神自命,鼓吹只有依靠他们的天才作品撒下凡来才能“启群众之冥蒙”。当时也有一些所谓“左翼”作家,
“以为诗人或文学家高于一切人,他底工作比一切工作都高贵”。鲁迅对这些人投以鄙视的目光。他热烈地赞扬劳动人民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认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与工农群众共同着生命,应该是大众的一体,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做,不应特别看轻。但是,“劳动阶级决无特别例外地优待诗人和文学家的义务。”他自己明确地表白:“对于名声、地位,什么都不要”。“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鲁迅的笔划破了旧中国文坛的黑暗,闪发出革命的光芒。我们从鲁迅的身上,清楚地看到了无产阶级文学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姿态。
鲁迅的这个战斗姿态,为革命文艺工作者彻底解决个人和群众的关系,树立了光辉榜样。“横眉冷对千夫指”,是说“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要求我们“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要求我们不追求个人名誉地位,不贪图物质享受,永远置身于工农群众的战斗行列,老老实实地为工农群众服务。
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献身于革命文艺工作与从事其他劳动,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别。那么,这是不是说,文艺工作者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平等的同志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文艺工作者就会自然地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牛”了呢?当然不会。鲁迅就曾预言革命胜利后,为革命拉过车的文艺家依然有变成民众敌人的可能性。事实上,有的人的确就被鲁迅所言中,过不了社会主义的关,堕落成了人民的敌人。为什么?因为这种人在革命胜利后,不愿做“孺子牛”为革命出力,而要做官当老爷。他们要劳动人民从丰报酬,要吃特等饭,坐特等车,住特等房间。总之,一切优厚的物质享受,上流社会的政治特权,都必须奉献到他们的面前。这样,与人民群众隔开了,一天一天地霉烂着,腐败着,最后就变成了工农群众的敌人。
文艺工作者要真正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必须认真改造世界观,进行长期的锻炼。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仍然包含着不平等的阶级内容。资产阶级法权在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再加上文艺黑线的影响没有彻底肃清,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习惯还有一定的市场,文艺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就会滋生追名逐利的思想,就会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严重的就会堕落成为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鲁迅不慕个人名利,不求个人特权,始终与工农大众站在一条战线上,永远保持革命者的本色。不管敌人的压迫多么凶恶,也不管来自同一营垒的“战友”的“暗箭”多么猖狂,鲁迅砥柱中流,始终不脱离自己的阶级队伍,与工农大众一同战斗。鲁迅以他的革命行动,实践了他自己的两句名言。他不愧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教导,时刻记住这个座右铭,在实际行动上与工农兵相结合,一辈子甘做人民群众的“牛”。


第2版()
专栏:

“四川的乌兰牧骑”
——受到群众赞扬的平武县文艺宣传队
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四川省平武县文艺宣传队,坚持上山下乡,面向工农,身背背兜,送戏上门,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热烈赞扬。
平武县文艺宣传队,是一九七二年三月,由下乡知识青年、公社社员和复员军人等二十五名男女青年组成的。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小队伍、小舞台、小节目的原则,长年活跃在这里的高山峻岭,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把革命文艺送到广大山区社队和厂矿企业,送到工农群众的家门口。近三年来,他们每人身背三、四十斤重的背兜,内装道具、乐器和被子,步行巡回下乡五百多天,到过全县所有公社和三分之二的生产大队、近二分之一的生产队演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山区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背兜剧团”、“四川的乌兰牧骑”。
平武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的岷山大山区,是汉、藏、回族聚居的一个多民族县,全县十七万人分布在纵横四百多里的雪山和原始森林之中。正如一首民谣说的:“平武大山多,出门就爬坡,隔沟听到喊,见面半天多。”由于交通极端不便,过去这里的工农群众很少看到文艺演出。有的剧团虽然也曾来过这里,但是,他们的道具、乐器太多,进山演一二场戏,当地得派出一个生产队的劳力,为他们搭舞台、背东西和安排生活,要连续忙碌好几天,贫下中农说:“这样的戏,我们看不起。”
平武县文艺宣传队成立后,首先联系山区实际,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入批判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工农群众,脱离实际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决心用实际行动,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他们不讲排场,建队时只花三百六十多元买了几样普通的乐器,用县文化馆原有的一些道具、服装,经过半个月的短期训练,就自背行李、道具和乐器,走出县城,深入到广大山区社队。他们按照党的中心任务,沿途收集新人新事,及时编成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边排练,边演出,走到那里,就和那里的群众同吃、同住,并且参加一些集体生产劳动,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作社会调查。他们一反过去旧文艺团体的旧传统、旧习气,做到:一、演出不择地点,坚持把戏送到田边、地头、院坝、工地,送到茶山、林场、牧区、庄寨,有时还直接送到贫下中农家里。二、演出不择时间,坚持以工农群众的要求为标准,白天演、晚上演均可,每场一般为两个半小时,有时则以在场的观众“看够”为止;三、演出不择观众多少,有时一场可多达两、三千人,有时对一个人也要演好。他们尽量做到让观众看戏不误工,少走路,不候台,想尽一切办法方便群众。他们中间虽然没有一个人进过专门艺术学校,但是经过在实践中刻苦学习,全体队员很快都能上台演出,大多数队员还学会了二至三种以上的乐器,做到了“一专多能”。因此,仅有二十五人的文艺宣传队,还经常被分成两个演出队和一个创作组,分别下乡单独活动。人们夸他们是一支在高山峻岭“开得动,下得去,人人能上阵,处处能作战”的文艺轻骑兵。
平武县文艺宣传队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从各方面注意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近几年来,他们自己动手制造了大、小道具六十多件,缝制了一部分演出服装,编织了数十个背兜、粪箕和箩筐。在保证正常演出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自己煮饭、喂猪、拣柴、种地,下乡演戏时还带上银针、理发工具、幻灯、革命图书、画报、图片等,走到那里就为群众服务到那里。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右图:中央乐团到福建前线为驻岛部队演出,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