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机关要为基层服务 干部要为群众服务
——中共安徽省当涂县委坚持“三三制”,实现机关革命化的调查
遵照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安徽省当涂县委从一九七一年起,在县级机关干部中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干部蹲点劳动,三分之一的干部调查研究,三分之一的干部在机关工作)。四年来,县委和县革委会机关以及县革委会直属局、群众团体的机关干部,大体上轮换了一遍。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关干部,已先后下乡蹲点劳动了一年。县委和县革委三分之二的常委也分别下乡蹲点一年以上,县革委会直属十五个局的五十六名领导干部,除十名老弱病残者外,有四十名带队下乡蹲点劳动了一年。
去年十月,当涂县委和县革委会认真总结了四年来的经验,并根据实行中的问题,比较系统地作了研究和安排:(一)机关干部蹲点劳动,大多安排去农村,少数去厂矿。到农村的,主要去后进社队和偏远地区。(二)实行机关固定包点,领导干部带队,一定三年不变的原则。(三)机关和基层尽量对口安排,把蹲点劳动、调查研究、留机关工作的三部分干部,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将县上山下乡办公室干部安排到下乡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湖阳公社“五·七”农场。以后,办公室干部蹲点劳动、调查研究以及留机关抓知识青年工作,都以这个农场为基点。这样做,便于机关干部上下结合,点面结合,做到“兵分三路,劲使一处”。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当涂县委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决心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他们给“三三制”增加了新的内容:从三分之一跑面调查和三分之一留机关工作的干部中,抽出一部分人,配合公社干部和下乡知识青年,组成宣传队,帮助大队党支部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这样,加上蹲点劳动的干部,全县每年约可抓三分之一的大队。
当涂县县级机关所以能够坚持实行“三三制”,主要是加强了党的领导。
有一个时期,县革委会少数组、局领导干部,不安心在农村蹲点劳动,以工作忙为理由又回到了机关,有的还把下去蹲点和跑面的干部抽调上来,结果,实际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又逐渐增多起来。县委发现这一情况后,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组织机关干部重温毛主席关于“精兵简政”和“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教导,批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反动观点,批判旧机关机构臃肿、脱离群众的作风,使大家认识到:实行“三三制”,有助于干部联系群众,接触实际,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县委又采取了一些组织措施,使“三三制”较好地坚持了下来。今年二月下旬,在动员县直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大会上,县委联系贯彻执行“三三制”中存在的问题,尖锐地提出: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在我们机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有人对下去蹲点跑面总感到“不习惯”,这实际上就是对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习惯”,对贪图安逸、脱离劳动的资产阶级生活作风“习惯”。如果让这种“习惯”发展下去,无产阶级的党政机关就可能变质。县委的尖锐批评,震动了广大机关工作人员。会后,各机关边学习边行动。不少组、局,由领导干部带队,组成调查组,分赴各条战线,进行典型调查。
在实行“三三制”的过程中,当涂县委注意加强对干部看书学习的领导。他们根据蹲点、跑面这两部分干部人少、分散、经常外出的特点,强调大家要抓好自学,要同所在社队干部群众一起学。县委每年还组织他们集中上来学习一、两次。今年春节刚过,县委把已经下乡蹲点的干部集中到县,举办学习班。县委主要领导成员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引导他们联系农村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并教育他们在蹲点中,联系思想实际,不断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现在,各带队下乡蹲点的组、局领导干部,都参加了所在公社党委会,大部分下乡蹲点的党员干部参加了大队党支部的工作。这样做,既能充分发挥机关干部在基层的作用,又有利于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当涂县县级机关坚持实行“三三制”,已逐步显示出它的革命作用。
第一,促使机关工作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大批干部下去了,许多问题在基层就能得到解决,有利于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这个县横山脚下的四个公社,过去资本主义倾向严重。长期以来,县里尽管三番五次地把社队干部集中到县开会、学习,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九七一年实行“三三制”后,县委改变“坐机关,守摊子”的作风,先后派出县委、县革委会三名常委,十一名委员,一百多名机关干部到这个地区。他们一边蹲点劳动,了解情况,一边积极协助社队党组织,开展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狠批资本主义倾向。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这个地区的“老大难”问题初步解决,社会主义正气得到发扬。到一九七三年,县级干部蹲点的十三个后进大队,粮食亩产都上了《纲要》,其中有五个大队超过了千斤。一九七四年,这四个公社粮食亩产全部超过千斤。
第二,促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增强了干部的群众观点,进一步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机关干部在蹲点、跑面过程中,通过广泛接触群众,听到了群众的呼声,知道了群众的痛痒,懂得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依靠群众的道理。从而使领导机关在作计划、想办法、出主意时,首先想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过去,县文教局在抓农村普及小学教育中,重视全日制学校,轻视半日制、中晚班等多种形式办学,影响了小学教育的普及。一九七一年以来,他们先后到博望公社红星大队蹲点劳动。在和贫下中农长期相处的日子里,他们亲眼看到:贫下中农中有一部分子女确因各种困难,不能进全日制学校,迫切希望增办、办好多种形式的学校。他们积极协助大队干部,很快就办起了五个中、晚班和两个巡回教学点。全大队学龄儿童入学率从过去的百分之七十四,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七,受到了贫下中农的欢迎,促进了全县小学教育事业的普及。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把红军举起的战旗扛到底
湖南省蓝山县委常委学习革命理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湘南二月,风雨连绵。一支背着背包、由八名领导干部组成的行军小分队,来到蓝山县城塔下的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事迹。随即踏上四十一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蓝山的道路,向北走去。
他们是中共湖南省蓝山县委常委。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激起了蓝山县委常委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热情。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讨论,深深感到,要逐步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反复的斗争。为此,作为领导干部,就要不断提高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他们决心深入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联系自己世界观的改造问题,走红军走过的道路,学习红军的革命传统,加深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理解。
蓝山县委常委中,多半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下干部。当年他们都是背着背包,徒步几千里,从北方走到江南来的。今天他们重新走上“红军路”,不禁思绪如潮。来自冀中革命老根据地的县委书记,来自东北松花江边的副书记,以及同时期南下的几个常委,激动地谈论着:四十一年前,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走过这条路;二十六年前,毛主席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沿着红军走过的这条路解放了蓝山;今天,我们在毛主席重要指示的指引下,又走上了这条光荣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把红军举起的战旗扛到底!这时,县委一位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当年我们南下途中,正学习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当时,毛主席谆谆告诫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可是我们进了城以后,随着职位和工资待遇的提高,过上了舒适生活,就常常忘记了毛主席的教导,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逐渐把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传统丢掉了。现在毛主席又发出了重要指示,这是再次向我们敲起警钟呵!”这一番话在其他常委心中引起了共鸣。有的回忆说:“是呵,我们南下时的背包比现在身上背的还小呢!可安家以后,屋里的家具、坛坛罐罐多了,身上的包袱也重了,加上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渐渐想个人事多了,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大事就考虑得少了。”大家一边行军,一边联系思想,想着毛主席的教导:“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大家更加感到革命的传统不能丢。
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道路,每到一个地方,就向贫下中农了解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学习红军优良的革命传统。在竹市公社朱芬塘大队熊熊的火堆旁,在总市公社金银塘大队贫下中农家里,他们听老贫农讲述红军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打土豪、分粮食给贫苦农民的情景。来到红军住宿和战斗过的祠市公社,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为红军烈士扫墓。夜晚,又请当年给红军带过路的老贫农,讲红军在途经蓝山的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情景。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斗争的事迹,深深激励着大家。他们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努力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一路上,县委常委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还重点调查了两个大队。在金银塘大队,他们剖析了大队领导班子和队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情况,发现四十一年前红军斗争过的那几户地主、土豪等,解放后一直没有停止过复辟活动。触目惊心的阶级斗争现实,使县委常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当年红军为了夺取政权,用鲜血染红了蓝山的土地;今天我们一定要坚持继续革命,努力完成革命先烈的未竟事业!
回县以后,县委领导同志用自己在红军路上的体会和沿途调查了解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材料,向干部们作了一次生动具体的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辅导报告。他们决心带头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带头搞好县委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自觉维护地方党委的一元化领导
广东仁化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经常组织全体党委成员看书学习,要求大家自觉反骄破满,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维护和服从地方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县的县委领导班子,是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其中一些新干部是我们以前搞民兵工作时的下级。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就会影响工作,影响团结。因此我们要求武装部同志对县委中的新、老干部都要同样尊重。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邓刚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是长江公社的专职武装干部。去年初,武装部准备举办民兵营长批林批孔学习班。武装部党委副书记、部长梁荣辉把计划报送县委审批。当时在县委主持工作的正好是邓刚生。邓刚生很谦虚地说:“老部长,你也是县委常委,你批了就往下发吧。”梁荣辉想:自己虽然是县委一个成员,武装部的工作还是要在县委的领导下进行。绝不能因为自己资格老,就耍骄傲。他坚持请邓刚生审批后,才下发通知。
服从和维护地方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就应该做到:参加县委领导班子,要谦虚谨慎;下到基层工作,也要自觉维护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去年二月,武装部党委副书记、副政委王多高,到董塘公社去搞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到那里不久,他主动向公社党委书记汇报了民兵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和问题。公社党委书记谦虚地说:“你是县武装部副政委,我们应该向你汇报工作才对。”王多高表示:我们来到基层工作,就应尊重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这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他这种尊重公社党委统一领导的态度,受到了公社党委的赞许;公社党委也更加重视抓民兵工作。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党的领导,就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的领导。服从和维护县委的集中统一领导,最根本的是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去年二月,县委号召全县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干革命。我们部党委立即作出响应县委号召的决议,要求武装部党委成员带头送子女上山下乡务农。部党委书记主动把自己的大儿子送到县里最偏僻的山区林场去。那里交通不便,育林伐木,生活艰苦。他经常写信教育儿子在山区干一辈子革命。
我们决心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不断增强党的观念,进一步维护党的一元化领导,为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发挥不脱产委员的作用
江苏省射阳县新洋公社党委,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注意发挥不脱产委员在党委集体领导中的作用。
新洋公社党委认为,要发挥不脱产委员的作用,首先就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公社党委定期组织不脱产委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级党委举办读书班也注意安排不脱产委员参加。党委负责同志到大队、生产队蹲点劳动和检查工作时,注意帮助不脱产委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党委不脱产委员、利民大队党支部书记王长富,一度抓大事不够,阶级敌人趁机破坏,他所在的那个大队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有所抬头。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公社党委副书记胥爱仁到利民大队蹲点,帮助王长富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依靠支委“一班人”,发动群众狠狠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推动了全大队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新洋公社党委还根据每个不脱产委员的具体情况,放手让他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帮助他们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王曙东是不脱产干部,学习农村经济政策比较好,公社党委分配他兼管全社的分配和经营管理工作。去年秋季预分开始前,公社党委研究决定让他在坞港大队搞试点。王曙东在坞港大队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和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公社党委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推动了全社秋季预分工作的顺利进行。
新洋公社党委还坚持做到:及时向不脱产委员传达上级党委的文件和指示;党委会召开会议,预先通知不脱产委员,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在基层收集情况,以便在会上充分反映群众的意见;党委书记、副书记及其他脱产委员,还利用蹲点和检查工作的机会,主动找不脱产委员谈心,认真听取他们对公社党委的意见。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时时想着人民 处处为着人民
——记老红军战士、龙岗粮站站长张政军的事迹
江苏省盐城县龙岗粮站站长张政军,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老红军战士。在战争年代,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不怕流血牺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为了人民利益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
来到龙岗粮站,人们就看到张政军在辛勤地忙碌着:他有时捶草搓绳,有时在收拾针线,或是整理粮袋。粮站有的职工关切地劝他:“你身体不好,以后这些分外的烦杂事就别操劳啦。”张政军严肃地回答:“别看这些事情烦杂,可都是群众的需要;革命工作哪能分什么分内分外,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啊!”
的确,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张政军处处做有心人。一天,他到公社医院治病,路过病房时,发现一位老大爷手捧饭碗,半天也不动一筷子。他连忙走到病床边,一问才知道这位贫农老大爷动过手术,胃口不好,很想吃点面条,可是龙岗街上买不到水面。他心里十分不安,立即到饭店里买来一碗熟面条,送到病人床前。
走出医院,张政军心里很不平静,他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感到内疚。回到粮站,他便和职工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并且提出加工水面满足群众需要的建议。这一意见,得到大家的支持。他们说干就干,第二天,水面上了市。不久,他们又土法上马,生产挂面。群众纷纷赞扬说:龙岗粮站的同志真热心,我们想到的,他们办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他们也努力办到了。
张政军认为,共产党员应当立党为公,党和人民交给的职权,只能用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决不许为个人谋私利。
张政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待亲戚和熟人从来不徇私情,对待自己也是严格要求,从不特殊。平时,站里进了好米好面,有的同志想给他留点,他总是不同意。可是,每逢搭配卖杂粮,他却按规定首先买回去。他经常对同志们讲:“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把自己当作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把自己的家庭当作社会上的普通一户。”
为了把粮站的工作做得更深入细致,张政军和站里的职工批判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他们对二千五百多供应户经常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搞好粮食品种调剂;对近百户烈军属、五保户和双职工坚持按月送粮。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张政军不知吃了多少苦,但他总是这样说:“把党的温暖送给群众,再苦再累也心甘。”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