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继续革命的先进战士——朱有林
这几年,山东省栖霞县蛇窝泊公社,飞步跨入了山东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行列。这里的干部和群众,谈起这个变化的时候,总要提到他们的公社党委书记朱有林,称他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先进战士。
群众的评论,使朱有林心里很不安。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他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心里更是感到不平静。他说:这几年,我只觉得自己还象在部队上一样,号声一响,就往前冲。现在回过头来看,干社会主义革命,光凭朴素的阶级感情不行,光凭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也不行;如果不懂得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不明白列宁指出的“我们是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壤上建设的”复杂情况,怎么能自觉地一步一步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呢!
顶着风浪行
朱有林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担任蛇窝泊公社党委书记的。那时候,地处“胶东屋脊”下的蛇窝泊,穿境而过的五条“害河”还来不及治理,是个怕涝又怕旱的地方。每有灾情发生,一小撮阶级敌人就明里暗里煽动“各找出路,各自发财”的资本主义歪风,搅乱人心,弄得蛇窝泊农业生产上不去,年年要吃国家的供销粮。
开始,朱有林感到担子很沉重。但是,一想到毛主席关于“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的教导,这位新四军老战士,仿佛听到了当年战场上的号声,立即振奋起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他想:“党把农村这块阵地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让社会主义牢固地占领这块阵地。”朱有林放手发动群众,打击阶级敌人,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并跟群众一起深入调查,反复商量,制定了重新安排蛇窝泊山河的五年规划。一九七○年春节那一天,开始了改天换地的战斗。
一九七一年前后,正当蛇窝泊公社组织专业队,进行社会主义协作,大规模治理穷山恶水的时候,林彪反党集团刮起一阵阵妖风,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趁机吹起“得不偿失”的老调,散布什么“治山治水,吃亏受累”的谬论。他们利用小生产的私有观念,或者挑起队与队之间出工派活和调换插花地的矛盾,或者煽动一部分社员图眼前、抓现钱的资本主义倾向。领导班子内部,也有人怕违犯按劳分配政策,提议散摊子。
面对这种乱云飞涌的局面,朱有林和领导班子成员,回顾了过去各队单独治山治水成效不大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前阶级斗争的特点。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根治蛇窝泊的穷山恶水,不能再零敲碎打,分散治理,应当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样干,必然会遇到一些有小农经济思想的人的阻碍;现在,阶级敌人散布什么“吃亏受累”的谬论,就是妄想利用这种旧痕迹,来拦路挡道。朱有林说,我们讲“按劳分配”,不能忘记“各尽所能”。我们在认真执行按劳分配政策的时候,首先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现在大多数群众齐心协力治山治水,正说明他们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跳出了小生产的思想圈子,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我们只要在协作治山治水中切切实实执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就不会犯政策错误。领导班子认识一致了,他们到群众中去讲路线,讲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把群众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不料,更严重的考验来了。上面有个别领导干部,听到了关于蛇窝泊大规模治山治水的一些风声,不作调查,不加分析,就来动员朱有林下马,说:“你这样乱哄哄地搞下去,势必影响当年生产,会犯错误。”一时间,风浪又起。有人说:“朱有林不听上级的话,不下马,就要垮台!”有人看到上面表了态,马上嚷着要“散伙”;城里也有人找上门来,要买修河垒地的石头。
在尖锐的斗争面前,朱有林没有动摇。他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指示。他边学习边思考,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日益深入了,地主资产阶级名声已臭,他们狡猾地变换手法,竭力在革命队伍内部寻找代理人,在群众中煽动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我们个别领导同志为什么不支持蛇窝泊的斗争呢?就是因为他们受经验主义的束缚,不注意识别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这个新特点。朱有林想:我们执行的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代表的是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没错!他在日记中写道:“共产党员要顶着风浪行,不能顺着潮流淌!”
在那些日子里,贫下中农纷纷前来鼓励他说:“老朱,你尽管领着我们往前闯吧!你们为群众办事,天塌下来,大家顶着!”朱有林和群众一起顶着风浪前进。
自觉拒腐蚀
朱有林经常告诫自己:当年在战场上,没被敌人的真枪实弹吓倒;今天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道路上,要永远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
他转业当干部近二十年来,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等级观念的影响,时刻防止沾染上官气。一次,公社党委一位常委和四个同志在测量河道宽度,都说:“这里一百五十米宽就行啦!”正在这时,朱有林从上游走下来,插了一句:“太宽了,我看一百二十米就满行。”他们摇头说:“那怎么行,上面宽,这里窄,大水下来流不开。”“我看没问题!”朱有林这么大声说了一句,在场的人谁也不吭声了。晚上,朱有林反复考虑:今天为什么不认真分析别人的意见,说话那么自信,不是说明官气上了身么!第二天,他在常委会议上,就这件事作了自我批评。他说:“昨天我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思想实质是觉得官比别人大,想个人说了算;如不纠正,我这个‘班长’就会变成‘家长’。”
朱有林经常讲,要想不沾染资产阶级的生活作风,就要防微杜渐。他当公社领导不久,到南榆疃水库去劳动。中午吃饭时,他见炕上放着一盘油饼,便问:“有病号吗?”老炊事员笑着说:“是啊,就是给病号做的。”说着,顺手把饭端到老朱面前。工地的干部也说:“吃吧,老朱,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朱有林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和民工们一起吃了饭。晚上,他反复考虑:过去,我来工地劳动,谁也没有对我格外看待,今天为什么要特别照顾我呢?他想,自己只能把群众的关心作为鼓励,绝不能因此而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从此,朱有林给自己“约法三章”:地位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变;职务高了,甘当群众小学生的思想不能变;生活好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变。他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夏天,他总是戴着草帽,背着粪筐,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劳动。冬天,他冒着风雪,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经常深入贫下中农家里问寒问暖。这里的干部和社员,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贴心人,有话愿意找他拉,有事愿意找他办。平常朱有林的屋里,总是挤满了人。有人说:“老朱,你屋的门,白天、晚上关不上,老是断不了人。”朱有林笑着说:“当干部的门,就是向着群众开的,时刻能听到群众的意见,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垮台。”
朱有林对于资产阶级糖弹的进攻,更是保持高度的警惕,毫不留情地进行斗争。一天晚上,公社供销社经理宫振武,突然一连两次来朱有林家。他一进门就说:“你日夜为大家操劳,身体又不好,往后需要什么,跟我这个老同事说一声就行了。”朱有林立即回答了一句:“我什么也不缺!”那人见话不投机,转身就走了。朱有林却反复琢磨起来:以前他很少到我家来,今天为什么来了两趟,又客里客气的?第二天,他去了解情况。原来群众正在检举揭发宫振武的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活动。朱有林就帮助供销社的同志批判和处理了这个家伙的问题。
下范家沟大队一个生产队长,因为有贪污行为,群众不让他再当干部,他一再跑来找朱有林说情。朱有林严肃地批评了他,要他向群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久,那人又提来了五斤花生油,送到朱有林家里,假说是老朱让他买的。朱有林听说这事后,沉思了一会说:“好,这件礼物先收下,用一用。”第二天正好公社召开三级干部会,朱有林提着几瓶花生油,讲述了它们的来历,对广大干部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教育。
拚命干革命
朱有林出身于浙江省海宁县一个贫农的家庭。早在一九四五年,他刚满十六岁,在党的教育下,抱着“为奴隶争自由”的决心,参加了新四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又到抗美援朝战争,他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几次负伤,多次立功。
战争年代过去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担子又挑起来了。朱有林始终“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一九五五年,他转业到栖霞县粮食部门工作时,一小撮阶级敌人疯狂地反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斗争尖锐复杂。朱有林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当自己刚满三岁的第一个孩子病危去世时,还坚守在粮食市场上,打击投机倒把活动。一九六一年,他担任蛇窝泊公社武装部长时,不顾自己的伤残,经常带领民兵摸爬滚打,进行军事训练。他深深懂得,从夺取政权的战场上,转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阵地上,是新的征途的开始,只有继续发扬拚命精神,才能“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朱有林认识到,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必须努力掌握理论武器。尽管他只在部队干部学校学习过两年,文化程度低,学理论有困难,但是,每天不管工作多忙、多累,他始终坚持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人们看到,他宿舍里的灯光,在机关院里总是最后一个熄灭。同院的人催促说:“老朱,你身体不好,早一点休息吧,明天再学。”朱有林回答说:“晚睡一会觉,多吃一点苦不怕,怕的是自己学习不好,糊里糊涂带错了路。”近几年,他通读了《毛泽东选集》,还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列著作。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朱有林又带头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奋勇作战,亲自动手培养理论队伍。一次,他正准备给理论辅导员讲党的基本路线,突然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公社党委的同志对他说:“你身体不好,是不是辅导的时间改一下?”朱有林坚定地回答:“这是头等大事,去!”说着就请人用自行车把他带到会场,硬是咬着牙,坚持作完了这次辅导报告。
朱有林拚命干革命,是由于他时刻牢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他在制定蛇窝泊五年规划时,带领调查组,风里来雨里去,连续奋战了六十多个日日夜夜。由于过度劳累,过去患过的胸膜炎、慢性气管炎和肺结核的旧病又复发了。公社送他到医院检查,医生叫他马上住院治疗。朱有林一再地对医生说:“病情需要我住院治疗,但是,蛇窝泊的工作刚铺开,我实在躺不住!”他终于说服了医生,带着药回到公社,边工作边治疗。当天晚上,朱有林在日记中写道:“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摧不垮拖不烂的……活一秒钟,就要为共产主义战斗一秒钟。”
短短的几年,在朱有林和公社党委“一班人”的领导下,蛇窝泊的五年规划已基本实现,自然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经常泛滥的“害河”,已成为有益的水利资源;四处的秃岭、沙滩,成了果园和林带;弯曲的田间小道,建成又宽又直的机耕路;岭上、坡上的七零八落的“带子田”,改造成“小平原”;一九七四年粮食亩产量由五年前的三百来斤一跃跨过了“长江”,达到八百零七斤。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朱有林在红旗岭工地上挖土推车。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为革命当好植树员
河北玉田县孙家?公社大赵官庄大队社员,抓紧春季大忙之前的时机,积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八年来,这里已呈现出河岸树成荫,渠埂柳成行,灌木铺满地,林木罩村庄的大好景象。现在,全大队有树十二万五千棵,荆条、桑条、紫穗槐三十多亩,芦苇十多亩,育树苗十三亩。去年林业收入一千多元,为农业积累了资金。
在植树造林的八年中,有个老年植树组,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个植树组共四人,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组长是共产党员赵泽。八年前,赵泽和郭云红一起,利用在河岸看水汛的空闲时间栽树。两年之内,他们就为集体栽了两万多棵柳树,很受贫下中农的称赞。后来又有两位老人参加,从此就成了一个四人植树小组。
他们自力更生培育树苗,把初冬前后撺下来的树杈,凡可以用的都储存起来,开春再栽上。有一年,冬天很冷。为了储好树秧,赵泽说服家里人把自家菜窖里的菜搬出来,把树秧放进去。他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集体就是咱们的家,咱们就是当家人,咱们不管谁管?”那年,他家的菜虽然冻了,可是集体的两万棵树秧子却保住了。
栽树时,地很硬,用铁钎打眼这个活很累。老赵想,自己是共产党员,就带头打眼。树长起来了,修树杈需要购买一些工具。有人说:“这是正当用项,让大队买。”可是,他们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自己想方设法添置了工具。赵泽说:“我们有劲得往社会主义上使,只要有可能,就要尽力对集体多作贡献。”
为了维护集体利益,管护好树木,他们坚持斗争,刹住了破坏树木的歪风。可是,赵泽的家里却有人不明白,说:“人都让你给伤啦!我们咋走道哇!”他说:“对公与私的问题,可不能含糊,咱们走道,就是要走社会主义大道。这不是伤人不伤人的问题,对阶级敌人就得要斗,对个别社员,只要我们解释清楚,他们是会爱护树木的。”
他们为了造林成林,不分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精心管理林木,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八年来,赵泽一直睡在河旁小屋里,儿子和媳妇几次劝他回家去住,他都拒绝了。他向他们讲述了自己在旧社会给资本家当童工,给地主扛活,受尽欺压的悲惨遭遇。他说:“今天我们当家做了主人,为人民做事,有使不完的劲!年老了有点小病,没有什么了不起。”
这个老年植树组,就是这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造林护林,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指示,一心要实现大地园林化,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来信

保护竹笋 发展竹林编辑同志:
现在,正是竹笋生长季节。如何管理好竹笋,是发展竹林的关键。几年来,我们生产队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不断扩大竹林面积。但是,在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每当竹笋破土的时候,有些人就擅自上山采摘竹笋来吃,或拿到集上出售,损坏了集体竹林。最近,我们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批判了这种资本主义倾向。我们认为,竹子是建设的重要用材之一,也是编织生产和生活用具的重要材料;如果任意采摘集体竹笋,既不利于发展竹林,而且会助长资本主义倾向。因此,必须坚决制止乱采竹笋的现象,应当由生产队有计划地组织社员进行采摘。可是,目前还有一些队不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农村中的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爱林光荣,毁林可耻”的风尚,坚决杜绝乱采竹笋的现象。
广西那坡县城厢公社永宁大队那潘生产队
王庆华


第3版()
专栏:

十姑娘育林
河南鄢陵县城关公社王岗大队,白杨行行,泡桐片片,处处绿树掩映。社员们提起这绿化的成绩,总要称赞十位年轻姑娘的辛勤劳动。
一九六九年冬天,王岗大队决定大搞冬季植树造林,但是没有树苗。二队妇女队长、共青团员黄青莲心想,缺少树苗,到外地去买,要花费人力物力,要是能自育自栽该有多好?第二天,她就串联了九位姑娘,准备成立育林队,担负全大队的育苗任务。大队党支部积极支持她们的意见,“十姑娘育林队”就这样成立起来了。
“十姑娘育林队”一成立,村里的阶级敌人就风言风语地说什么:“兔子能拉磨,还要驴干啥?自古没见过妇女能育苗!”一些受孔孟之道影响较深的人,也不信十姑娘能育成苗。“十姑娘育林队”没有气馁,她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和“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教导,鼓足了更大的斗争勇气。她们选好村东的一个荒岗作苗圃,顶风冒雪,起早贪黑,大干了一个多月,平整好了土地。
姑娘们听说头年冬季把泡桐细根埋在地里,来年便会生芽成苗,她们就到六十里外的扶沟县白庄村挖泡桐根,半个多月挖泡桐根五千多斤。她们听说毛白杨是一种木质好、生长快的树木,就到十几里远的马栏苗圃场学习嫁接毛白杨技术。这一年,十姑娘育泡桐苗七万多株,嫁接毛白杨三万多棵。
第二年冬季,树苗已经可以移栽了,可是男社员都外出修水利去了。“十姑娘育林队”就带领其他妇女,担起了全大队的植树造林重担。当时,天寒地冻,镐头下去,一个白点。有的姑娘虎口震流血了,也有的脸被冻坏了,但她们不叫一声苦,坚持干。就这样,经过一个冬季的奋战,绿化了一个荒岗、七条田间道路和三条街道,共植树八万多株。从那以后,每逢冬春,“十姑娘育林队”都坚持自己育苗,带头植树造林。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多种核桃
湖北宜昌县殷家坪公社殷家坪大队,是盛产核桃的地区,现有核桃树八千多株,面积达两百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核桃。今年开春以来,这个大队在抓春季植树造林的工作时,注意按照国家种植计划,因地制宜,多种核桃树。
他们发动群众,抢墒育苗,植播一百五十多亩核桃。
为了把这里建设成一个发展核桃生产的基地,大队党支部经常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理解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使大家重视林业工作。大队还组织了干部、贫下中农、技术员三结合小组,进行核桃生产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并利用今年扩种核桃的现场,培训了一批技术员。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