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批判资本主义倾向
——中共右玉县委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总结学大寨经验
中共山西省右玉县委,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总结学大寨的经验,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了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任务落实到基层的认识。
右玉地处雁北的西北边沿,气候寒冷,风大沙多,十年九旱。解放前,这个地广人稀的地区,每年粮食亩产不过五、六十斤。解放后,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低产状态改变较慢。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加快了全县学大寨的步伐。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后,全县人民思想大解放,干劲倍增,集中力量改造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去年在遭受风、洪、雹、冻等灾害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到七千八百多万斤,比一九七三年增长很多;多种经营也发展较快。
增强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
右玉县委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总结本县学大寨的经验。他们认识到,近年来学大寨迈大步,根本原因是广大干部和社员经过批林批孔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对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批判,保证了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但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他们回顾了本县学大寨的过程:第一阶段,由于“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的影响,只注意单纯搞农田基本建设,没有注意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批判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结果是劲没少花,进展不大。第二阶段,打击了阶级敌人煽动资本主义倾向的破坏活动,初见成效;但是,对农村中小生产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和旧习惯势力,仍然注意不够,批判不力,没有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第三阶段,批林批孔中,狠抓了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批判了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向广大干部和社员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把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贯彻到各个领域中去,进一步推开了大寨的经验。
右玉县委回顾了学大寨的三个阶段,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学大寨的主要问题,从县委本身来说,就是没有很好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的,缺乏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观念,不注意抓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巩固和加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他们联系本县的实际,领会毛主席关于“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的教导。列宁指出的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小生产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现象,在右玉农村仍然存在。过去,有的社队就是因为对这种阶级斗争现状看得不清,听任资本主义自发倾向自由泛滥,给阶级敌人以可乘之机,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少数大队甚至一度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干部被阶级敌人腐蚀拉拢,成为他们的代理人,或者被钻进来的阶级敌人掌握了领导权。这些事实说明,农村中资本主义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不用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而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那就会象毛主席指出的那样,“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必须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才能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坚持抓好社会主义教育
右玉县委认为,目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教育农民,战胜千百年来的旧习惯势力。他们剖析了城关公社的情况。这个公社紧靠县城,小手艺匠人数较多,副业门路较广。过去,有的人放下集体生产,私自揽活挣现钱,有的队用集体的名义搞不正当的副业,一小撮阶级敌人利用这种情况,兴风作浪,蛊惑人心,涣散广大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斗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公社党委发动群众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但是,斗争一放松,资本主义歪风邪气又抬头。批林批孔运动中,这个公社对干部和社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引导大家认清阶级敌人利用旧的意识形态煽风点火的阴谋,批判资本主义的邪门歪道。这一年,全公社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高涨,粮食总产猛增,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城关公社的经验说明,农村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变更以后,资本主义活动的“市场”和滋生的土壤,仍然存在;只有不断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武装农民,充分调动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自觉地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农业学大寨,生产才能大变快变。县里一些先进社队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消息屯大队从一九六九年以来,生产发展很快,根本原因就是党支部有较强的无产阶级专政观念,坚持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干部和社员,跟资本主义倾向和一切旧的传统观念,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这里,明显的资本主义活动,会立即受到批判;打着“为集体”旗号的资本主义活动,也会立即被戳穿;一些旧的传统习惯,也会受到抵制。比如有的干部,看到生产逐年发展,收入增多,就主张多收多分,不注意集体积累。干部和社员立即提出意见,认为这种多分少留的做法,只顾眼前,不看长远,是小生产思想的反映,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他们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打不牢,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就不能落实。
经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剖析典型,总结经验,右玉县委对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的指导思想更明确了。他们发动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用党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武器,进一步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要求各级党组织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一小撮阶级敌人,包括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的资本主义复辟活动,坚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不许他们乱说乱动,胡作非为;对于一部分社员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应该从正面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他们为革命种田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基层,把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推向新水平。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广东南海县罗村公社联星大队抓紧时机播种育秧。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总结经验 学好理论
郭大江
右玉县委最近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联系本县实际,回顾和总结了全县农业学大寨的经验教训,增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领导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思想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看得更清了。
农业学大寨的根本经验,就是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不断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不断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不断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教育农民。
这个道理好象并不复杂,但有些地方在实践中又往往掌握不住,贯彻不力,学大寨学了好几年,还是上不去。原因在哪里?就是没有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农业学大寨运动,不理解它的深刻的政治意义,而是单纯从发展生产上考虑的比较多。右玉县委就不是这样,他们最近学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到学大寨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必须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去武装农民。
当前,全党全国都在学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象右玉县委那样,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主席的重要指示,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学大寨运动必将出现新的局面。


第3版()
专栏:

积极生产腐植酸类肥料
甘肃景泰县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大搞腐植酸类肥料,取得了一定成绩。去年十一月以来,已制成腐植酸铵和腐植酸磷肥料一万多吨。
腐植酸类肥料的主要原料是褐煤,风化煤。景泰县褐煤、风化煤资源丰富。过去,由于不知道它的用处,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去年,他们学习外地经验,决定推广腐植酸类肥料。开始阻力很大,有人说:“煤洞里的水都不能浇地,煤末子还能长庄稼?”后来,他们在黑山煤矿试制出成品,拿到社队试验。贫下中农亲眼看到腐植酸类肥料的增产作用,高兴地说:“腐植酸肥就是好,资源丰富又好找,制作使用都简单,成本便宜效果好。”
生产腐植酸类肥料是件新事物。为了摸清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县委负责同志亲自带领调查组,勘察资源,座谈访问,现场测定,发现附近含有腐植酸的矿点五十七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社、队发动群众充分讨论,订出发展腐植酸类肥料的规划。县委还举办学习班,帮助社、队培训技术人员一百二十多名。这些技术人员回到队里,在试制推广腐植酸类肥料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开始组织生产时,有的人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强调没设备、没厂房、没资金,生产进度不快。县委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引导他们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开展了“是土法上马,还是贪大求洋”的专题辩论,使大家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各社、队坚持自力更生道路,发扬“穷棒子”精神,没有厂房,就在圈棚、窑洞、地窝子里生产;没有搅拌设备,就用铁锅、铁桶、砖池代替。腐植酸类肥料生产很快在全县推广。


第3版()
专栏:

高温造肥
吉林省九台县加工河公社的社员群众,经过批林批孔运动,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千方百计多积肥,积好肥,誓夺今年农业大丰收。
加工河大队有六个生产队,过去由于粪肥不足,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去年入秋以来,他们结合半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在野外山坡地搞地窨式高温发酵造肥场。用这种方法造肥,既节省烧柴,又保温性强,速度快,质量好。张家店大队第二生产队的社员们出大力,流大汗,大搞高温造肥,解决了粪肥不足的问题。目前,这个公社队队都建起了地窨式高温造肥场,已积好大量优质农家肥。


第3版()
专栏:

大养红萍
广东琼海县委为了夺取今年更大丰收,充分利用冬闲农田,大力发展红萍。现在,全县百分之七十的早稻田放养了红萍,共达二十一万多亩。许多大队、生产队已进行了第一次压萍。
红萍是一种很好的肥料。琼海县委把放养红萍作为自力更生解决肥料的主要措施,每年都要求县良种场和各公社技术站、生产队,抓紧繁殖母萍,为全县冬、春大量放养红萍作好准备。同时注意教育干部、社员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批判“重洋轻土”的错误倾向,提高了干部、社员的觉悟,调动了大家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红萍养得又多又好。
在发展红萍过程中,琼海县各级领导成员坚持深入实际,亲自实践,取得经验,指导全面。乐会公社山仙大队上村生产队放养的红萍发生枯死现象,队里使用多种农药抢救,效果都不显著。在山仙大队蹲点的县委领导同志,便和技术员、老农一起,深入田间“会诊”,经过多次观察、研究,发现红萍枯死的原因是萍丝虫为害,便马上用农药毒杀,获得显著效果。他们向全县推广了这一经验,控制了虫害,促进了红萍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向腾格里沙漠挑战
——记团结大队“铁姑娘”战斗队开辟绿洲的事迹
在甘肃省民勤县腾格里大沙漠中,有一片绿洲。去年秋天,我们到这里访问时,只见四周黄沙漫漫,而绿洲上却生机勃勃:平展整齐的条田里,生长着茂盛的庄稼;纵横交错的渠道里,流着清水;村前院后和田间道路上,机器轰鸣,人欢马跃。
在大沙漠中看到这幅动人的图景,实在令人惊叹!然而,谁会想到创造这一奇迹的竟是一群年轻的姑娘呢?
五年前,当这群姑娘——由红柳园公社团结大队二十名女青年组成的“铁姑娘”战斗队,迎着漫天风沙,向这寸草不生的沙漠挺进时,她们之中最大的才十八岁,最小的十五岁。带队的范玲花只有十六岁。她们人小志气高,誓为革命斗风沙。一九七四年,她们在这大沙漠里夺得了第五个丰收年,粮食总产十七万二千斤,亩产达到四百三十斤,每人平均生产粮食三千一百斤。
民勤县位于腾格里沙漠之上,红柳园公社团结大队正处在这个县西北部的风沙前沿,一年中有一百三十天以上是“风沙日”。每当狂风起时,黄沙冲天,遮天盖日。地面上,沙借风力,风助沙威,流沙似海潮,滚滚向前。在旧社会,沙丘每年要向前移动四到五米,打死庄稼,吞没良田,淹没庄园,人们对它却无能为力。解放以后,这个大队的社员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生产有了发展,但是由于人多地少,还不能给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多的粮食。
一九六九年四月,党的九大胜利召开的喜讯,极大地鼓舞了团结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大队党支部决定发动群众向沙漠进军,到沙窝里去开辟良田。敢冲敢闯的贫农女儿范玲花串连了二十名姐妹,挺身而出,要求承担这个任务。这个消息一传开,贫下中农喜在眉梢,都夸“姑娘们有志气”。阶级敌人却咬牙切齿地说:“沙是‘黄龙’,越惹越凶,黄毛丫头还想治沙?”一些好心人也说:“这风沙可不是好斗的。”大队党支部意识到,征服风沙,不单是一场人同大自然的搏斗,也是一场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他们带领群众,狠批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严厉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同时对社员群众进行了阶级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更加坚定了姑娘们根治风沙的雄心壮志。
“铁姑娘”战斗队在大队党支部支持下,组织起来了。这年秋收后,“铁姑娘”战斗队开始向沙漠进军。她们越过层层沙丘和大片的流沙,来到一片沙窝里。经过勘查,沙漠下面是黄土,可以种庄稼。可是三千多个大小沙丘,一个连着一个,大的几十米高,象一座座小山,怎么办呢?她们决心把沙丘搬走。严冬的旷野上,狂风刮着沙尘向人身上扑打着。但风沙再大,也动摇不了姑娘们治沙的决心。她们用铁锨、镢头和排子车,展开了挖沙运沙的战斗。车子陷进沙窝里推不动,她们就连车带沙往外抬。
入了“数九”,天更冷了,困难也越来越多。姑娘们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进一步坚定了向困难作斗争的决心,她们说:碰上硬就卷刃的不是好刀。要为革命办成一点事,就要有一股子拚命精神。她们就地挖个深坑,上面盖上茨柴,在里边吃饭、休息。实在冷了,就围坐在一起,点上一堆茨草取暖。经过一冬的艰苦奋战,她们终于在沙漠里开出了一百多亩土地。
可是开春后几场大风,就把一部分新开出来的土地埋掉了。姑娘们不灰心,不气馁。她们一方面把流沙从地里清走,一方面进入沙漠深处,砍来了上万斤茨柴,象编篱笆似的,在风口上插了四里长的风墙,阻挡流沙,同时扒开黄沙,取出下面的黄土,压在风墙外面,然后在风口上造防沙林。沙漠里造林很不容易成活,她们就把树坑刨得深深的,往返七、八里路挑水栽树。奋战了一冬春,层层风墙和几排幼林在风沙前沿出现了。“寸草遮丈风”,流沙被控制住了。她们又马上打井、开渠引水。沉睡了多年的大沙漠第一次种下了一百三十亩春小麦,当年就收获粮食一万二千多斤。粮食不多,可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振奋了人们的精神。姑娘们在凶悍的沙漠里站住了脚跟。
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姑娘们决心在沙漠里安家。几年来,她们自己动手,盖起了宿舍、仓库,又买了牲畜、大车,一个人欢马叫的“沙漠新村”建成了。打井需要大量的石头,十几名“铁姑娘”便到四十里以外的“狼跑泉”山脚下拣石子。有的手指磨破了,偷偷地包上继续干;有的脚冻肿了,鞋脱不下来,就索性穿着鞋睡觉;年龄最小的何金玉肩膀压破了,一声不响地继续干。就这样,她们连续干了十二天,备足了第一口机井所需的石料,在新开垦的绿洲上打成了第一眼机井。到一九七三年,绿洲上已打了三眼机井。这年七到九月,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只下了二十五毫米雨,可是在这块刚从沙漠里开出的绿洲上却获得了丰收。
“铁姑娘”战斗队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治服风沙,使耕地面积由原来的一百多亩扩大到四百亩。她们还买了牲畜、拖拉机等,并盖起了二十七间新房。
姑娘们在改造着自然,同时也在斗争中锻炼成长。现在有六位姑娘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位姑娘加入了共青团。初来时,她们多数是文盲。几年来,她们坚持白天劳动,夜间学习,现在,个个能看书读报,不少人能写革命大批判文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本报通讯员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