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南湖渠砖厂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
抓好反修防修大事坚持参加劳动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三日讯 北京市南湖渠砖厂干部一面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面工作,促进了思想革命化,密切了和群众的联系。这个厂的干部仅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七点九,干部虽少,但是他们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情况却很好。一九七三年,全厂干部平均每人劳动七十三天;一九七四年,平均每人劳动一百一十五天。干部和群众团结战斗,发展了全厂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这个厂连年提前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
南湖渠砖厂党委经常组织全厂干部学习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教导,不断提高大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去年初,厂党委要求每个干部一年参加劳动不得少于一百天。当时,有少数干部认为,厂里工作多,干部少,参加劳动的时间太多会影响工作。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厂党委组织干部进一步学习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教导,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孔孟之道,使大家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更加积极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这个厂的党委和革委会的领导干部认识到,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反修防修的大事。因此他们纷纷带头参加劳动,做出榜样。一九七三年,厂党委书记王小淼参加劳动一百一十天,副书记李善庆参加劳动一百一十七天,他俩劳动的天数在厂级干部中是最多的。一九七四年五月,王小淼调到外单位工作,李善庆担负起党委书记的职务。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党委副书记兼厂革委会主任康宗连也认真执行参加劳动的制度。去年夏天他参加读书班占用了劳动的时间,就利用业余时间补上。在一、二把手的带动下,全厂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蔚然成风。
为了保证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能坚持下去,南湖渠砖厂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车间干部以本车间为基地,一边工作,一边劳动。一车间副主任蒋光荣,一九七三年从工人提拔当干部以后,始终不脱离生产劳动。去年,他劳动了二百六十天,和工人一起进行了十几项技术革新,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工人们说:我们欢迎这样的干部!
二、职能部门的干部每年分批到车间、班组轮流蹲点劳动两个月。干部到班组后,和工人同学习、同批判、同劳动,参加班组考勤;劳动结束时,请班组工人评论,总结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收获。
三、坚持每周一天的干部劳动日。厂党委要求科室干部提前把工作安排好,坚持每周劳动一天。厂供销部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但是他们把工作安排得较好,很少因工作影响劳动。
四、当生产上出现薄弱环节时,组织全厂干部突击参加劳动。去年夏天因阴雨的影响,一、二车间有完不成出砖任务的可能。厂革委会就组织全厂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到这两个车间突击出砖。干部、工人团结奋战,结果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南湖渠砖厂干部在劳动中,虚心学习工人们的好思想、好作风,认真改造世界观。有个干部到出砖工序劳动,看到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大干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很受教育,克服了不愿在砖厂工作的错误思想。他说:“工人同志整天泥土满身,汗流不止,一心一意干革命。我坐在办公室,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却整天为个人打算,同工人同志的思想差距太大了。”以后,他自觉地参加劳动,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干部们在参加劳动中,还注重调查研究,取得了工作的主动权。


第4版()
专栏:

汗水流在车间里 根子扎在群众中
江淮化工厂干部参加劳动做到定班次定时间定人员定任务
据新华社合肥电 “汗水流在车间里,根子扎在群众中”,这是安徽省蚌埠市江淮化工厂的干部对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体会。
去年一年,这个厂党总支和革委会的领导成员,平均每人顶班劳动一百一十多个班次;科室干部和技术人员顶班劳动八十多个班次;车间干部顶班劳动两百多个班次。
这个厂的干部过去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坚持得不好。批林批孔中,厂党总支组织干部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教导,批判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孔孟之道,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很快形成了风气。在厂党总支的统一安排下,干部们把过去不定期、不定岗位分散到各车间参加劳动,改为定班次、定时间、定人员、定任务的顶班劳动,并且坚持不懈,努力在劳动中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锻炼自己。厂革委会主任杨友明,战争年代里曾多次负伤,但他仍然坚持在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的糖精车间○二小组顶班劳动,工人们劝他挑个轻些的活干干,他谢绝了。不久前厂里学习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文件时,杨友明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的教导,决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
厂领导班子里从工人中提拔起来的新干部,也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厂革委会副主任、青年干部程德康,去年一年在车间顶班劳动一百七十多个班次,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干。去年十月初的一天,○二小组的料桶突然出现大漏洞,如不及时堵上,就要影响生产。当时,进料管道的硫酸一滴滴地往下淌,桶里有毒的气体直往上冲。但程德康不顾这些,毅然跳进桶里坚持堵漏。
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使干部对生产的领导也更切合实际。这个厂的糖精生产工艺比较陈旧,环境污染问题也亟需解决。干部们到○二小组顶班劳动后,进工艺和设备有了切身的体验,马上抓紧了这项工作,现在工艺和设备的改造工作已经取得成效。


第4版()
专栏:

挪威新任驻华大使
向朱德委员长递交国书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三日讯 挪威王国新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托尔莱夫·安达,今天上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有:
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弗雷迪克生和其他外交官员;
我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文波、礼宾司司长朱传贤、西欧司副司长张毅君。


第4版()
专栏:

亨利·洛佩斯总理和夫人等刚果贵宾,由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马天水陪同,三月三日参观上海工业展览会。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4版()
专栏:

民航总局举行宴会欢迎老挝民航代表团
马仁辉局长和昆达团长在宴会上先后祝酒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三日讯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今天晚上举行宴会,欢迎前来参加万象—广州航线正式开航庆祝活动的老挝民航代表团。
以老挝临时民族联合政府公共工程和运输部总监昆达为团长、民航局长昭西苏帕努冯为副团长的老挝民航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老挝驻中国大使帕雅·连·帕拉冯维坎等应邀出席了宴会。民航总局局长马仁辉、民航总局副政委王世延等出席作陪。
马仁辉局长在宴会上祝酒,赞扬英雄的老挝人民在争取祖国的独立和自由的斗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并祝愿老挝人民在建立和平、独立、中立、民主、统一和繁荣的老挝的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他说,万象—广州航线的开辟,必将进一步加强中老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昆达团长在祝酒中说,中老两国不但有山水相连的共同边界,而且有过共同的命运。在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建设自己国家的事业中,我们一贯互相同情,互相支持。万象—广州直达航线的开辟和代表团在北京的友好访问,将为增进老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塔耶布临时代办举行招待会
庆祝摩洛哥王国国庆日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三日讯 摩洛哥王国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塔耶布今天晚上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摩洛哥王国国庆日。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我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李水清,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外贸部副部长周化民,外经部副部长李克,国家体委负责人李青川,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徐运北等。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外交大臣沙林察和各国驻中国的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


第4版()
专栏:

秘鲁驻华大使离任回国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三日讯 秘鲁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巴尔德斯今天离任回国。


第4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李琦会见日本客人
教育部负责人李琦三月二日晚会见以林大为团长的日本文部省中国文字改革考察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叶籁士也参加了会见。考察团将于近日去上海参观访问,然后回国。
我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回到北京
由外贸部局长郑拓彬率领的我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参加中国加拿大联合贸易委员会会议以后,于二月二十八日晚乘飞机回到北京。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坚持参加劳动 促进思想革命化
武汉无线电机箱厂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
据新华社武汉电 武汉市无线电机箱厂党支部的领导成员,去年每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都在二百天以上。一九七三年,他们每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也达一百七十多天。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思想革命化,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推动了企业革命和生产的发展。去年这个厂提前三个月零三天完成了国家计划和追加任务。
这个厂的干部过去参加劳动比较少。批林整风运动中,工人们为此对他们提出了批评。厂党支部和革委会的领导成员接受群众的批评,把办公桌搬到车间工段,到生产现场办公,坚持在参加生产中领导生产。
干部坚持参加劳动,进一步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一次党支部领导成员和工人一道从外面担砂子进厂填地,他们一担一担带头挑,工人们怕累坏了干部,一程又一程接干部的挑子,使党支部领导成员很受感动。他们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更高了。现在,厂党支部领导成员除了必要的会议和学习外,都在工段或班组参加劳动。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这个厂的科室干部也积极参加劳动。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全厂的革命和生产都出现了新的气象。这个厂从建厂到一九七三年的七年间,生产一直徘徊不前。一九七三年干部普遍到基层参加劳动以来,生产连续上升,一九七四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建厂头七年的总和,劳动生产率、利润大幅度提高,原料、材料消耗和成本有所降低。


第4版()
专栏:

切实改进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
成都造纸印刷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参加劳动抓好班组工作
据新华社成都一九七五年三月三日电 四川省成都市造纸印刷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认真抓好班组工作,调动了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全厂革命和生产的形势越来越好。
去年以来,成都市造纸印刷公司党委领导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切实改进了领导作风。公司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带头深入基层,和工人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加强调查研究。公司所属各厂、车间和科室,也都修订了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保证各党总支和支部经常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成员参加劳动。
这个公司的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经常分析车间班组批林批孔运动形势,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使批林批孔运动朝着普及、深入、持久的方向发展。专门生产工业用纸的成都造纸一厂机修组,过去有些职工不团结,影响了生产。去年,厂革委会副主任到这个组蹲点劳动,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深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阴谋破坏党的团结,分裂工人阶级队伍的罪行,帮助大家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革命团结。全组十八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月月出色地完成全厂各种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任务,还抽出人员配合车间开展技术革新,制造了提升机、出渣绞笼等设备。
这个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在蹲点劳动中,虚心听取工人的意见,依靠工人群众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成都印刷二厂在开始研究如何提前完成去年下半年生产计划时,只是注意算死账,结果算来算去,感到困难很大。厂党总支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大干苦干,使全厂很快出现了生产大幅度增长的局面。去年九月,在成都造纸二厂蹲点的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明山和党委委员张伯仲,为了节省烧碱,同备料、蒸煮、制浆、造纸等有关班组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成立了“三结合”小组,集中群众的意见,决定用另一种化工产品代替烧碱制浆造纸。在试验过程中,他们坚持参加劳动。由于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战斗,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第4版()
专栏:

战斗在“三不脱离”的岗位上
——记中共新田县委常委、县农机厂党支部副书记郑大知
中共湖南省新田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农机厂党支部副书记郑大知,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新干部。在毛主席关于“要注意,要他们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脱产,又要工作”的教导指引下,他长期坚持“三不脱离”,坚持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
不久前,我们来到新田县近郊的县农机厂,在加工车间一台新安装的拉床旁边,找到了郑大知,他满手油污,正和两个青年工人一起忙着搞技术革新。工人们告诉我们,郑大知虽然担任了县里和工厂的领导职务,但是,按全年劳动时间计算,他可不少于一般工人。除了学习、开会外,他总在车间顶班干活。
在新田,群众中流传着郑大知坚持回厂参加劳动的故事:
那是一九六八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浪潮,把郑大知这个普通工人推到了领导岗位上,参加了县革委会的领导班子。当时县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叫他脱产。但郑大知坚持不坐县机关,千方百计挤时间回厂参加劳动。有一次,县里会议结束时已经更深夜半了,他走出革委会,穿过城郊的大片稻田,又向农机厂赶去上零点的班。工人看到他,感动地说:“大知,你就放心留在县里工作吧,厂里的任务我们一定完成好。”郑大知认真地对同志们说:“革委会的领导成员如果长期脱离劳动,怎么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我是个工人,更不能脱离劳动岗位。”
有人问:郑大知长期在基层劳动,怎样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郑大知以亲身的感受回答说:“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对提高自己的路线斗争觉悟,是很好的锻炼。”
一九七二年初,有关领导部门要求这个厂大批生产一种未经科学鉴定的手扶插秧机。郑大知了解到这种情况,就向上级有关领导提出意见。当时有人劝他:“这是上边布置的任务,你这样顶回去,不太好吧!”郑大知说:“支援农业机械化,是我们农机厂的责任,但在推广农业机械中,必须持科学态度,要讲实效。”在这同时,他根据一切经过试验的精神,先按照图纸,赶制了一台插秧机,到附近的欧家塘大队亲自操作,与队干部和社员一起下田试插。经过实地试验,郑大知把试插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如实地向县领导作了汇报后,县农机厂从实际出发,重新修订了计划。
郑大知能长期坚持“三不脱离”,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最根本的一条是他善于刻苦学习,努力做到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近几年,他先后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列著作的主要章节,以及毛主席的有关哲学著作。通过学习,使他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努力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自觉维护党的一元化领导,敢于坚持党的原则,抵制了社会上一度出现的错误思潮,受到了上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