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认真培养 大胆使用
——中共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委努力培养民族干部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中共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委员会,有计划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推动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这个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独龙、怒、藏、纳西、白、汉等族人民,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四。县、公社、大队三级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百分之八十五。他们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认真看书学习,积极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使地处祖国边疆的这个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县委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问题上,经历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文化大革命前,旧县委由于受修正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的影响,认为少数民族干部文化低,能力差,对他们培养不积极,使用不大胆。在文化大革命中,新县委通过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教导,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一伙破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罪行。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抓不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关系到能不能全面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民族政策,密切党和各族人民联系的问题。县委认真抓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坚持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大胆使用和热情关怀他们,使他们迅速成长。
坚持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县委根据边疆地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特点,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经常举办学习班,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一伙干扰和破坏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阴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组织他们调查全县各族劳动人民在旧社会血泪斑斑的家史、村史和民族苦难史,调查解放以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少数民族干部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丙中洛公社双拉大队党支部书记丰庆华,是个怒族干部,过去对阶级斗争抓得不够,以致这个大队的革命和生产上不去。后来他参加县里举办的学习班,县委领导成员帮助他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总结经验教训。县委副书记李瑞周还亲自到双拉大队,同丰庆华一道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引导他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工作的全过程。在县委的具体帮助下,丰庆华的阶级斗争观念增强了。他联系本大队阶级敌人散布的“鸡蛋没有两样,怒族只有一家”的反动谬论,组织干部群众狠批刘少奇、林彪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帮助少数民族干部提高文化和理论水平。少数民族干部,大多数苦大仇深,实际斗争经验丰富,但文化和理论水平比较低。县委采取了在职辅导、离职培训等方法,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近三年来,县委除分批分期地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省、州读书班、民族干校文化班以及中央和省的民族学院学习外,还对县、公社、大队、工厂、学校的少数民族干部分别进行轮训。独龙族干部杨明开,被选拔为独龙江公社党委副书记后,革命热情高,工作劲头大,由于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县委多次让他参加州、县文化班和读书班。经过学习,他的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深入到献九当大队,和群众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帮助大队干部分析阶级斗争形势,正确处理革命与生产的关系,带领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放手大胆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县委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让他们挑重担,在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县委副书记孔瑞荣,是个新提拔起来的独龙族干部。去年初,县委让他负责抓批林批孔运动,他有些畏难情绪。县委书记危国兴就找他促膝谈心,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一起制订开展工作的计划。在危国兴的帮助下,孔瑞荣增强了信心,勇敢地挑起了重担。为了取得指导运动的发言权,他迈开双脚,爬山涉水,深入到六个大队、二十八个生产队,同各族干部和社员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和党中央有关批林批孔的指示,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并联系实际,对社员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通过斗争实践,孔瑞荣将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向县委作了汇报,使县委及时掌握运动的进展情况,推动批林批孔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热情关怀少数民族干部。县委采用传、帮、带的方法,从思想上、作风上和工作方法上,热情帮助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工作中有了问题,县委领导成员及时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工作中有了成绩,积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县委还经常组织少数民族干部下乡蹲点,使他们通过斗争实践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也经常深入农村,了解在基层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注意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傈僳族青年干部余德全担任县委副书记后,县委领导成员中的老干部,同他一块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一块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使他进一步增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提高了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今年以来,余德全坚持在向阳公社腊早大队蹲点。这里地处碧罗雪山半腰,社员居住分散,余德全同那里的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批判,并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被各族贫下中农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好带头人。县委及时总结和表扬了余德全的事迹,使各族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保卫和建设边疆的骨干力量
新疆军区某部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
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某部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各级领导岗位上,成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的一支骨干力量。
这个部队驻守在祖国西部边疆一个多民族地区,由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藏、回、蒙古、塔吉克、汉等十一个民族的干部、战士组成。在加强部队建设过程中,这个部队党委认识到,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他们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认真抓好。他们经常举办读书班,帮助少数民族干部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提高理论水平,还选送一批少数民族干部、战士参加上级机关举办的学习班,或送到中央和地方院校学习深造,把年轻的少数民族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挑重担,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部队党委领导成员亲自下基层传、帮、带,帮助少数民族干部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和工作能力。现在,全部队共有民族干部一百三十多名。
这个部队的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认真看书学习,带头搞好批林批孔,在斗争中积极发挥作用。某团副政委肉孜吾守尔,是新提拔起来的维吾尔族年轻干部。他努力克服文化低、不懂汉语的困难,看书学习走在前面,批林批孔站在第一线,干部和战士都称赞他是“批林批孔的好带头人”。某团九连连长、塔吉克族巴达利克,去年带领连队到一个煤矿支援生产建设。他带头批林批孔,组织干部战士虚心向工人群众学习,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有力地提高了干部和战士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加强了和工人群众的团结,促使全矿革命和生产迅速发展。
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艰苦斗争中,这个部队的少数民族干部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吃大苦,耐大劳,带领指战员出色地战斗在边防线上。某团柯尔克孜族副教导员吾甫尔苏来依曼,不畏高山严寒,经常深入边防连队。去年,他有四个月的时间蹲在边防三连,组织干部、战士认真看书学习,带头批林批孔,带领指战员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给部队做出了好样子。全连同志认真执行毛主席的建军路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守卫边防的任务,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表扬。
这个部队的民族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教导,主动搞好革命团结,促进部队革命化建设。去年十二月,部队进行野营训练,负责做群众工作的汉族干部工作较忙,分管另外一项工作的塔吉克族干部阿诺乃克主动挑起做群众工作的担子。部队走到那里,他就主动深入社队了解情况;部队走了,他留下来认真检查群众纪律,然后再追赶部队。某团维吾尔族连长马木提胡吉和蒙古族指导员巴依尔太,奉命带领连队到昆仑山上执行任务。配属这个连队的还有汉、维吾尔、塔吉克、蒙古等四个民族五个单位的干部和战士。在风雪高原上,马木提胡吉和巴依尔太主动团结各单位的干部和战士,保证了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武陵山区团结花
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境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巍峨的武陵山支脉纵横全州。这里除了人口较多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以外,还有散居的回族、瑶族、侗族等兄弟民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斗争中,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到处呈现出一派团结战斗的景象。
泸溪县小章公社的来上坡下,以汉族为主的峒上大队,以苗族为主的白泥塘大队和土家族、汉族杂居的塘坪大队,被人们称为三朵团结花。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白泥塘大队和塘坪大队的苗族、土家族贫下中农,打算一起在地势较高的峒上大队境内修一座水库。峒上大队的汉族贫下中农知道后说: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大搞分裂活动,破坏革命团结。我们一定要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革命团结,用实际行动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大家一致决定让出一块好田,让白泥塘和塘坪两个大队把水库修在最合适的地方。峒上大队汉族贫下中农的高尚风格,深深感动了白泥塘和塘坪两个大队的苗族、土家族贫下中农。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提出加高大坝,扩大库容量,增修一条“兄弟渠”,把水引到峒上大队的四十多亩“天水田”,支援汉族贫下中农。水库开工后,峒上大队的汉族贫下中农又主动腾出屋子,给土家族、苗族民工住;还派出民工,和土家族、苗族贫下中农一同炸山取石,挑土筑坝。经过三个大队各族贫下中农一个冬天的团结战斗,建成了水库,完成了渠道的第一期工程,使过去十年九旱的“天水田”,变成了旱年也丰收的高产田。
吉信公社电站的工人们,知道隔江的凤凰木里公社高炉坪生产队的夜校里没有电灯,苗族贫下中农在油灯下学习。他们想,要是把电线架过万溶江,让苗族兄弟能在亮晶晶的电灯下看书学习,该多好啊!可是电站发电量不大,有时连本公社的用电也不能完全满足;而且电站离高炉坪有七里多远,又没有变压器。公社党委知道工人们的想法后,对他们说,苗族人民刻苦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困难我们应该帮助解决,电量再少,也要把电送到苗寨去。党委的决心鼓舞了电站工人。他们一面想办法,解决七里外不用变压器也能亮灯的难题;一面涉过万溶江,爬坡架电线。初冬的苗山,北风呼啸,寒气逼人,给架线带来了困难。但是,怀着对苗族贫下中农满腔热情的汉族电工,卷起裤腿,打着赤脚,坚持在寒冷的泥水中、溜滑的岩壁上埋杆作业,终于把电线牵过了万溶江,把电灯装进了偏僻的苗寨。
吉首县马颈坳公社团结大队,居住着土家、苗、汉三个兄弟民族。一九七三年春天,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的东门口、大云盘和大寨等生产队,决定抽出劳力帮助以汉族为主的中寨、张家两个生产队修一条水渠。这时,阶级敌人散布什么:“铜不沾铁,苗不和客(汉族)”,妄图挑拨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阶级敌人的破坏,激起了苗族人民的愤怒,大家说:今天,苗就是要和客。各族贫下中农是一家,谁要破坏我们的革命团结,我们就和他斗到底!他们把阶级敌人揪出来,进行了狠狠的批判。大家把帮助汉族兄弟修好渠道,当作维护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没有岩工,苗族青年龙清先、石江贺等人,轮换掌钎抡锤,一起学习打炮眼。为了清基砌堤,要挑开一塘污泥,苗族女青年石光翠不怕冷,不怕脏,自告奋勇下到烂泥塘里铲泥。当水渠修到大寨生产队寨中心的时候,每放一炮之前,土家族和汉族社员总是先预备柴草,覆盖炮眼,尽量设法使炮渣不损坏苗族兄弟的房屋。这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各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隆林各族人民互相帮助团结战斗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聚居着勤劳勇敢的壮、汉、苗、彝、仡佬族人民。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共同前进。
改造山河。隆林全县有二十多条小河和溪流,过去,水从山下流,山上渴死牛。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意气风发,兴修水利。在兴修冷水河水利工程时,阶级敌人跳出来反对,说什么:自古以来,车有车道,水有水道,今日何苦来改道。各族干部和群众狠抓阶级斗争,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调动了各族社员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他们豪迈地说:“我们新中国的人民,就是要叫高山让路,河水改道,引水上山岗。”经过两个冬春的战斗,给干旱的农田引来了水。
在兴修水利的同时,各族社员还积极开展造田活动。蛇场公社同芭坝子,解放前流行过一场疫病,死了不少人。从此人们便把这里叫做鬼地。文化大革命中,原蛇场大队队长赵金才,带领着十几个民兵到这鬼地上开荒。一个坏分子跳出来说:“同芭坝里有鬼火,谁要在这里动土,不是死就挨火。”各族社员气愤地说:“千百年来都说有鬼,可是从来没有人见过鬼。要说是有鬼,一小撮阶级敌人就是鬼。”大家批斗了阶级敌人,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在同芭坝里开垦出五十多亩良田。
为了加快山区建设,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劈山修公路。经过大干苦干,全县社社都通了公路。这为发展生产,繁荣山区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团结战斗。在蛇场公路两旁,常常见到一些断壁残垣。当地贫下中农说:“这些原来是隔村墙,如今拆掉修成连心路了。”原来,解放前,反动统治阶级经常挑起民族之间的械斗。彝村和苗寨的山间坳口,筑起了一道道隔村墙。地主、山霸不许两族人民互相来往。解放后,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互相支持,共同战斗。但是,这些隔村墙还没有动。文化大革命中,各族人民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进一步增强了团结。大家说:“反动派想把我们变成冤家仇人,毛主席、共产党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挥钎抡镐,拆掉一道道隔村墙,修成一条宽阔的连心路。
隆林的好多山区,吃水很困难。解放前,德峨公社么基大队方圆三十多里仅有一口井,还被地主霸占了。穷人挑一担水,要走六十多里山路。文化大革命中,只有十四户苗族社员的干坝生产队,首先打响在青石板上凿石打井修塘的战斗。附近生产队的汉族、彝族、仡佬族社员,纷纷赶来支援。他们说:“藤上的瓜儿一条根,各族贫下中农一条心。”他们齐心奋战,一个冬天就凿成了一个大水柜,出现了第一个吃水不出村的生产队。各族社员互相支援,团结战斗,大干三个冬春,打出了九十二口水井,修成水柜、山塘一百五十四个,结束了世代愁吃水的历史。
好带头人。文化大革命中,隆林县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他们都是隆林各族人民的好带头人。
壮族新干部、县委副书记黄贤英,解放前是个放牛娃。他怀着改变山区面貌的强烈愿望,和水利普查队的同志一起,批判林彪一伙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他们爬山涉水,踏遍了全县的山溪河流,并到相邻的西林县、贵州省的兴义县等地,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行程二千五百多里,制订了重新安排隆林山河的计划。苗族干部、县革委会副主任杨宗德,去冬到隆或公社负责建设马顶电灌站。他坚持和群众一块抬电杆,架线路,爬高山,跨深谷,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电灌站。
隆林县少数民族干部正在茁壮地成长。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六点一。他们和汉族干部团结一起,带领全县人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奋勇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山村黎寨的变化
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乐东县大炮大队党支部,以政治夜校为阵地,加强理论队伍的建设,认真组织干部社员学政治、学文化,狠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使山村黎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十生产队有个地主分子,给民兵排长卢大平送两条鱼拉拢他。卢大平当场揭穿敌人的阴谋。也有人对卢大平的行动不以为然:“两条小鱼何必大惊小怪,只要在政治上和他划清界线就行了。”针对这一糊涂认识,理论辅导员卢楝敏写了《两条小鱼是小事吗?》的小评论,揭发这个地主分子平时装老实,背后却搞破坏活动,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说明两条小鱼的事决不是小事,而是阶级敌人向我们进攻的一种手段。大家都说,这篇小评论写得好!
过去,有些人由于受阶级敌人散布的“同姓同族一家亲,生不相识死相认”和“天下黎族一家人,不同父母也同根”等反动谬论的影响,只讲宗族亲,不讲阶级亲。在党支部领导下,这个大队的理论队伍,帮助干部、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的教导,引导大家回忆对比,使大家懂得了宗族亲是假,阶级亲是真,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现在,这个大队出现了讲路线,讲大局,讲团结,干群一条心,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广东省屯昌县雷公滩水库综合工程的工地上,苗族、汉族青年社员团结战斗。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