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小人物”干大事
编者按: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北京部队某团卫生队坚决执行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指示,不崇洋,不信邪,敢想敢干,自力更生,创造出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方法,成功地治愈了一千多名伤员。这不仅是烧伤医学的创新,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可喜成果。
任何新生事物,总是在同旧观念、旧传统的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因袭保守的思想虽然到处都有,但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却象雨后春笋一样,生机勃发、茁壮成长。事实说明:只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小人物”就能干大事,就能创造人间奇迹。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自古以来,创立新思想、新学派的人,往往是那些敢于藐视权威的“小人物”和“儿童团”。
在这里,让我们介绍北京部队某团卫生队的医生和卫生员,是如何打破洋框框,实行中西医结合,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治疗烧伤的事迹吧。从祖国医学得到启示
治疗烧伤,过去被人们看作只有具备现代化设备的大医院才能办的事。又是“无菌病房”,又是“严密隔离”,不仅广大农村里办不到,就是一般医院也不行。
北京部队某团卫生队却不信这一套。一九六九年,他们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提出了攻克治疗烧伤的要求。
党小组长、卫生队长梅善华,组织卫生队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著作,深入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洋奴哲学等错误思想。同志们说:“大庆工人从荒原上把‘贫油国’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大寨贫下中农在穷山沟里闯出了自力更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路;在医治烧伤上,我们为什么不能来一场革命!”
梅善华听着这些豪迈的话语,心想:“依靠这些经过文化大革命烈火锻炼的小将,什么堡垒攻不下呀!”
紧张的战斗开始了。困难一个个接踵而来。治疗烧伤,外国搞了一百多年还把它看得很神秘,为了防止伤员感染,竟把伤员装进所谓无菌的“玻璃宫”和“塑料袋”里。这怎么能适应战备需要,又怎能推广到农村去呢?卫生队决心另创一条新路。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照亮了这些“小人物”前进的道路,指引着他们不断地探索,前进!
在那些不平静的日日夜夜里,有的翻阅一本本资料,有的冒着风雪访中医,搞调查,有的到处搜集民间的单方、验方,有的外出参观学习新医疗法……。
他们发现:在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中,有着用树皮治疗烧伤的丰富记载;在群众中也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如果对它加以发掘、总结、提高,并吸取西医的长处,就一定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治疗烧伤的方法。
他们采集中草药制造药剂。他们改换过一种种溶剂,变更过一个个方法,经过一次又一次试验,“烧伤一号”这种新药终于诞生了。
困难面前不低头
认识,在矛盾中发展;科学,在实践中前进。
“烧伤一号”治愈了十多例中小面积的烧伤病员。可是,在治疗一个严重感染的伤员时,就失灵了。这个伤员感染日趋恶化,生命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吹来一股冷风:“治烧伤是大医院的事,小小卫生队的‘土医生’和‘娃娃兵’,能搞出个啥?”
听到这些冷言冷语,梅善华他们坚定地回答:“卫生队虽小,但有毛泽东思想指引,难道就不能创造人间奇迹吗?”
梅善华根据党委的指示,立即召集全队开会研究。他激动地说:“‘一号药’对新鲜创面有效,但由于它的杀菌能力还不够强,结痂不够牢,所以治不了严重的感染创面。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也为了击退那股不相信卫生队能治疗烧伤的冷风,我们一定要尽快地再创制一种新药!”
又一个紧张的战斗开始了。大家发挥集体智慧,左分析,右琢磨,最后挑选了两种新的树皮做溶剂。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一种杀菌力很强的新药液——“烧伤二号”。
在新的胜利面前,梅善华又是怎么想的呢?他独自来到药房,对着新药,心里翻腾不已:现在,时间紧,伤员病情危急,已经来不及作动物试验,这种新药杀菌力虽强,可它结痂是不是比“烧伤一号”牢呢?
“不经火炼,怎识真金!”梅善华点起酒精灯,烧红大探针,向自己左手背上烙去,烙一下,手抽搐一下,一连烙了七道印。然后,他把“烧伤二号”药涂到了这个“人造创面”上。十分钟后,梅善华露出微笑:一层比用“烧伤一号”更加牢固的薄膜迅速形成了!
在伤员的创面上喷上“烧伤二号”后,绿脓杆菌很快杀灭,理想中的“人工皮”立即形成,它象一道有力的屏障,保护着肌体,抵抗着外来细菌的侵入。短短二十八天,仅仅花了几元钱,这位濒于死亡的烫伤感染伤员就治愈了!
一片丹心为人民
“烧伤二号”成功地治愈一个个大面积烧伤伤员的消息迅速传开了。一叠叠热情鼓励的信件,一条条诚恳有益的建议,一袋袋工人、贫下中农自己采集的中草药包,一份份兄弟医院协助化验药性的报告单,从各地纷纷寄来。
这些宝贵的支持,激励着卫生队。队员们说:为了全体军民,我们要掏尽红心!
几年来,哪里有求援,他们就奔向哪里。他们曾在多少坎坷的小路上撒下了汗水,曾在多少工农兵的病床旁度过了日日夜夜。他们为了治好一个伤员,可以一连跑上许多天……。许多伤员含着热泪说:“你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是人民的好医生”。
有一次,在某医院里,有个医生一见卫生队的小刘那张娃娃脸,便连忙询问他的资历。当他知道小刘只受过三个月卫生员训练时,就用轻蔑的口气说:“小卫生员能治大面积烧伤?真新鲜!”小刘丝毫不顾这些,一心治病,没多久,伤员治好了。那位医生很受教育,表示今后要好好向工农兵学习。
又有一次,一家大医院收治了一个烫伤小孩。孩子发生了绿脓败血症,生命十分危险,医生摇着头说:“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可是,梅善华和卫生队的同志听到患儿母亲的要求,就热情地接下了这个垂危的小孩。结果,只花了十来元钱,就治好了。
一天,在某部队的家属院里,一个孩子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九十点六,三度伤达百分之七十,被送进了一家医院。卫生队同志闻讯连夜赶到。在医院党委热情支持下,他们不怕担风险,迅速给孩子喷上了烧伤新药,使创面很快结痂。会诊中,梅善华不顾个别人的反对,坚持以保痂为主。最后,中西医齐心协力,只用了七十六天的时间,就把这个小孩治愈了。这为我国治疗特大面积儿童烧伤提供了一个罕见的病例。
卫生队就是这样,当兄弟单位治疗烧伤伤员需要他们支援的时候,年轻的卫生员就勇敢地挑起重担,和兄弟单位协同作战;当其它医院伤员出现败血症,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们就挺身而出,群策群力,抢救伤员。怪不得许多同志竖起大拇指夸奖:“卫生队虽小,可精神境界很高!”也正是在这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中,他们虚心学习,总结经验,终于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探出了一条新路。
几年来,从白雪皑皑的兴安岭,到四季如春的南海岸;从戈壁滩到渤海之滨,在祖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了这个卫生队的足迹,治疗烧伤的新方法从城市推广到农村。
为无产阶级争阵地
不经风雨打,那得苍松翠。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同旧观念、旧传统的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卫生队研究治疗烧伤的过程,贯穿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单用西药也可以治疗烧伤,为什么还要另搞一套?”这是一部分人的说法。有些受修正主义卫生路线毒害较深的“权威”,硬是瞧不起这个卫生队的“土”和“小”。他们有的甚至在这种新疗法已经广泛推广并获得成功的大量事实面前,依然吹毛求疵,说什么用树皮治疗烧伤“没有理论根据”,“不科学”。有的还引经据典地说:“西方学者指出鞣酸毒害肝脏,不能治烧伤,而树皮都含鞣酸,怎么能治大面积烧伤呢?”
面对阵阵冷风,卫生队的同志毫不动摇,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们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什么叫根据?我们五年来,在农民的炕头上,在蒙古包中,在兄弟医院和自己的病房里,已经治疗过一千五百多名烧伤、烫伤和化学药物烧伤的伤员,中小面积的百分之百治愈,大面积的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六,而且治疗深二度烧伤皮肤不留瘢痕。这难道不算根据?什么树皮含鞣酸就不能治大面积烧伤?这是从西方搬来的洋教条。难道我们成千例的临床经验,却赶不上外国人的临床实验?外国人用的是纯鞣酸,我们用的是含有鞣质的树皮,这两者能等同吗!
事实胜于雄辩。卫生队“小人物”的实践,对于那些因循守旧、崇洋迷外的错误思想更是有力的批判。去年八月,河北省某公司因抢救国家财产一些工人烧伤了。参加救治的一位教授亲自对伤员的烧伤面积、深度作鉴定,并决定分送到几个大医院去救治。
这个卫生队也奉上级指示去接受任务。但是有人嫌卫生队是小单位,设备简单,不让他们医治伤员。后来经过“小人物”的再三争取,才要到了一名烧伤面积百分之九十,三度伤百分之十八和另一名烧伤面积百分之六十七,三度伤百分之三十五的伤员。
两位大面积烧伤伤员一被运到卫生队的土病房里,卫生人员立即去掉他们身上那层被某些“权威”当作当前世界治烧伤最先进的昂贵西药——磺胺密腚银,喷上自己制作的“土药”,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和很少的医药费就把他们治愈了。这和单用西医治疗的效果比起来,不仅花钱少,时间短,而且伤员治愈后功能健全,五官端正。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参观者亲眼看了这两位伤员,并且同单用西医治疗的同等伤员作了比较,纷纷称赞说:卫生队的方法是烧伤治疗中的一场革命,把治疗烧伤“神秘化”变成了大众化。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自觉的战士
  ——记解放军三五三九工厂女工董德明的先进事迹
一九七四年初春的一天,人民解放军三五三九工厂老工人董德明一大早坐上汽车,到七十里外的一个山村去探望下乡落户的女儿。
女儿下乡一年多,董德明多次想抽时间去看望,但都因为舍不得丢开生产而搁下了。这一次,她是在同志们的劝说下,才趁工休日赶来的。她看到了女儿,了解到女儿在这里表现不错,她坐了一会,就要往回赶。女儿奇怪地问她:“妈,你有啥急事?”董德明深情地看着女儿说:“妈看看你就行了,今天赶回去,明天一早还上班哩!”
女儿留不住她,只好依依不舍地把她送到车站。可是,班车已经过了点,下午再也无车可乘了。
“没有车,我走路,反正得赶上明天的早班!”董德明突然扭过头对女儿说。
女儿一把拉住她说:“妈呀,七十多里路,天又晚了,你这么大年纪,哪能吃得消呀?”
董德明见女儿不松手,就坐下来给她讲革命的大好形势,讲抓革命、促生产的意义。最后斩钉截铁地说:“妈的主意定了,你就是锁也锁不住。妈宁愿身子骨受点累,也不能耽误生产。”
这天,董德明赶了七十多里山路,晚上十点多钟才到家。第二天一早,她又来到车间上班了。
董德明就是这样以主人翁的态度,在抓革命、促生产中自觉地争分夺秒,已经坚持了整整二十五年了。在这漫长的二十五年间,她从未因为个人的事情误过工,缺过勤,年年超额完成任务,月月保持优质高产,先后二十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董德明是四个孩子的妈妈,家务事比较多。可是,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她照顾,她没有误过工;孩子大了有些事需要她安排,她也没有请过假。她女儿响应毛主席号召下乡落户,临走前领导给她三天假,让她替女儿收拾收拾。她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给女儿准备好了,过后,她又加班加点,补上了这一天。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董德明更加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她是工厂党委委员,又是车间党支部委员,经常参加会议,但她却极少因此误工。她所在工厂的乙班是上、下午两班倒。遇到上午开会,她就主动把自己的工班换到下午,下午开会她就把工班换到上午,要是全天都开会,她就在第二天上两个班,补上开会占去的时间。有人问她:“开会又不是你个人的事,从不算缺勤,你这样拚死拚活地加班补点为的啥?”董德明响亮地回答:“为的给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的支援亲人解放军保卫咱红色江山!”
她是生产组长,不仅自己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还带领全组同志顶住林彪一伙的干扰和破坏,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全组的革命和生产都搞得很好。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董德明率领全组工人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夺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文化大革命八年,她们小组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董德明更加朝气蓬勃地带领全组工人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同志们深情地说:“我们的董师傅为抓革命,促生产,硬是操碎了心!”
董德明听后,便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是新中国的工人,活一分钟,就要战斗六十秒!”董德明就是照着这句话做的。
 新华社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一支出色的汽车运输队
  ——成都市汽车运输公司青年行车小组的事迹
成都市汽车运输公司青年行车小组的司机们,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努力搞好思想革命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大干社会主义,受到了人们的热情赞扬。
到林区运木材,是这个青年行车小组担负较多的一项任务。他们深知木材是国家建设所需的重要物资,常常做到三天的任务两天完成。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为了多拉快跑,他们经常一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去年十二月十八日,他们在一个林场抢运木材。这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组长谈寿预感到大雪即将封山。当时,他们还有八十五立方米的木材没有运出来。他们就决定连夜突击,抢在大雪封山之前运出木材。夜幕笼罩着群山,林场朔风呼啸。没有聚光灯照明,副组长黄志林就拆下一个车前灯,接上电线,爬到驾驶室顶棚上,擎着灯头,照着装车。他们不顾风雪严寒,一齐动手,捆的捆,拖的拖,把分散在各处的木材搬到吊车旁。当装完最后一车时,已经是深夜一点多钟了。十辆满载木材的汽车,顶风冒雪,踏上了归途。他们回到驻地时,已是凌晨四点半。这一天,他们连续战斗了二十三个小时,终于抢在大雪封山之前,圆满地完成了运输任务。
去年一月,青年行车小组在德阳县转运沙石。临近春节时,领导上准备让他们回成都过春节。从德阳到成都七十公里,这对汽车司机来说,真是脚一伸就到了。但是,他们却说:“回成都过春节,影响一月份的运输任务,影响国家建设工程进度。”小组全体同志经过讨论,一致决定:把领导的关怀,变成大干社会主义的力量,移风易俗,在德阳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他们对个别家里有事的同志作了妥善安排,坚持在运输岗位上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革命化的春节。
这个小组的成员平均年龄不满三十岁,大多数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他们不但工作上朝气蓬勃,而且敢于抵制社会上资产阶级的歪风邪气,勇于破除自己头脑里的各种旧意识、旧习惯。
由于他们工作很忙,不少托运单位常常准备饭菜,热情地招待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总是婉言谢绝。在到林区运输木材的时候,青年行车小组都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车辆经过木材检查站时,他们主动停车接受检查。有时检查人员不在,就主动去把检查员找回来。有一次,司机李兆全转运木材时,在检查站发现有一根茶杯那样粗、一米多长的捆木材用的撬棒,装车时没有计算在内,而当时如果取下来,木材就捆不牢。李兆全就向检查站作了说明,并在第二天把这根撬棒带了回来。他们从不利用工作方便,从林区带一星半点木材回来做什么家具物品。山区的土特产品要比城市便宜,他们也从不随便捎带。他们说,运啥带啥,这是刘少奇“公私溶化论”的流毒,必须彻底批判。
青年行车小组的同志不管走到哪里,都注意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他们还常常主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一次,他们在峨边县转运木材期间,驻地附近一所彝族小学,急需从峨边火车站运回一批砖瓦,但当地找不到汽车。他们发现这个情况后,就热情地帮助装运。从火车站到学校这段路程,要翻越一座大山,用油多,车辆损耗大。但是,他们想到,党和国家拨出专款,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我们运输工人应该大力支持,就是自己辛苦一点也是应该的。他们每天在完成转运木材的任务后,利用回程空车,给这所小学运砖瓦。学校师生看到他们每天回来得很晚,都非常感动,称赞他们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模范”。
去年,成都市汽车运输公司青年行车小组以货运量超额百分之十六点三、周转量超额百分之十四点八的优异成绩,出色地完成了全年运输任务,还节约汽油一万六千六百多公升。最近,这个小组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决心更加自觉地用党的基本路线统帅方向盘,发扬无产阶级的本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新民县佟庄大队赤脚医生尹凤娟(右二),用新针疗法和中草药为贫下中农治好了不少常见病,以实际行动支持和维护合作医疗这一新生事物。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