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龙江风格”的凯歌
一九七四年秋天,一场四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辽宁省黑山县。代平坊公社高家大队范家生产队,是在这次抗洪斗争中涌现的“龙江队”。
范家生产队有六十一户社员,八百五十二亩耕地。一九七三年,这个生产队粮食亩产七百五十斤,过了“黄河”。一九七四年又提出了超千斤的指标。地锄过三遍,庄稼一天一个成色,包米灌浆,高粱扬花。老贫农们都笑逐颜开地说:活这么大岁数,头回见着这样好的庄稼。今年超千斤,手心里攥着呢!
就在这节骨眼上,接连三场大雨,下了个沟满渠平,地里直冒水。村东村西的第五、第六排灌干渠,满满两渠洪水自北向南,翻滚奔泻,直趋村南六公里长的封闭大堤……
夜里,范家生产队老队长范福昌躺在炕上翻来复去,雨声揪心呀!他揪心的不是范家生产队的庄稼,而是封闭大堤。这堤不很高,洪水大了,会漫过堤面,冲垮堤坝,流到堤南。范家生产队的八百多亩庄稼全在堤北,淹不着,可是,堤南有四十一个生产队,五万多亩耕地,可就要淹了。老范想,封闭堤一定要护住,要加高,加宽。舍范家生产队八百亩,也要保住堤南五万亩。
凌晨,范福昌冒雨上封闭堤一看,有一百米左右的地段,洪水漫过坝堤,从被冲开的几个豁口哗哗地直往南流。他看到这种情况,转身就往村里跑,边跑边喊:“快上堤堵水!”喊声响遍全村,社员们立刻奔向封闭堤。他们奋战了几个小时,堵住了豁口,加高了大堤。
雨,还是下个不停。村西六干渠的洪水不断往东涌,村东五干渠的洪水也冲开西边的渠堤向西卷来。两股洪水汇集到范家生产队,一个劲儿往上涨,眼看又要漫过封闭大堤。这时候,公社党委副书记齐斌带领其他大队的近千名社员也赶来参加战斗。可是,堤旁的土都成了稀泥,堆不起来。怎么办?范家生产队的一个社员说:“回去抱柴火。”老范的脑海里立即闪过《龙江颂》里“窑场斗争”那场戏。他大手一挥,说:“砍树打桩,抱秫秸挡土!”范家生产队献出了一千六百多棵碗口粗的树,社员们抱来了一千六百多捆秫秸。水涨堤更高,水猛人更强。抗洪战士迅速加高堤坝,终于把洪水困在堤北。
范福昌刚松一口气,范家生产队几名社员就跑来报告:
“老队长,后街有好几家洪水上炕了。前街社员家里也进了洪水。”
这时候,齐斌传达了县委的指示:要做到不伤一人,把灾情压到最低限度。他说:“老范,快把你们队里的人领回去抢险搬家,这里由我们负责。”
范家生产队周围一片汪洋。高粱、玉米露出个脑袋,棉花、谷子没了影,村里的房子又泡在水里。有人想不通,说:“咱范家生产队出人出力自个儿找涝,图啥?”面对这种错误思想,范福昌激动地对社员们说:“范家生产队这集体家业是一点一滴创起来的,这大片大片好庄稼是一块一块种出来的,淹掉了,冲毁了,我难道不心痛?可是,咱们只是一个生产队,堤南却有四十一个生产队;咱们是八百亩,堤南却是五万亩啊!”
“只能淹范家生产队八百亩,不能淹堤南五万亩!”社员们激昂地回答。
“对!大伙看过《龙江颂》,这叫‘丢卒保车’,顾全大局。咱们要学江水英,要学‘龙江风格’!”
范家生产队展开了积极的思想斗争,父亲说儿子,妹妹劝哥哥,到处在宣传“龙江风格”。村里出现了许多舍己为公、先人后己的动人事迹。老饲养员王万忠家里头一个进了水,孩子到饲养场找他,他说:“眼下集体财产要紧,牲口是队里的半拉家底,我得顾这。”共产党员范恩贵,爱人生孩子才三天,家里的水涨到膝盖,他却忙着帮别的社员搬家,最后才回去把自己的爱人孩子送走。看到这些,老范心里高兴极了。
傍晚,范家生产队又拿出三千多斤粮食,为前来护堤的兄弟队社员做好了饭,送到大堤上。
战斗在继续着。县委负责同志和公社党委书记老周同志来到范家生产队。当他们听了范家生产队的事迹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老周紧紧握住范福昌的手说:“老队长,你们做得对呀!人怎么样?牲口受损失了没有?”
“人一个没伤,牲口一头不少。”
“好!你们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为抗洪斗争作出了贡献。有代平坊公社在,就有你们范家生产队。”
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堤南五万亩保住了。
洪水排掉后,范家生产队展开了修整家园、恢复生产的斗争。他们要修房垒炕,公社送来了坯和砖;他们没有菜吃,各队送来了茄子、土豆、西红柿;他们缺柴火,各单位送来了煤和劈柴;堤北道路泥泞,大车走不动,用人扛,用拖拉机往村里拉。一位骑自行车的姑娘,驮来二十多斤茄子,车头还挂了个大窝瓜,送到村里,回头就走。在四面八方的支援下,范家生产队三天就把家园修整好了。一个老贫农激动地说:“这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来支援。旧社会发大水,全村二十七户,二十四户死人塌房,谁管哪!”社员忆苦思甜,对比今昔,奋发起抗灾夺丰收的豪情壮志,鼓足了大干社会主义的干劲。在公社抗灾夺丰收的大会上,范福昌带着社员们的决心走上讲台,他说:“咱范家生产队遭灾不减志,抗灾奔‘长江’!不要国家救济,不减免征购任务,不动用贮备粮。”
秋后,范家生产队的决心变成现实。他们补回了损失,夺得亩产粮食七百六十斤的好收成,比一九七三年的产量还高。他们留足了贮备粮,向国家交售了二十八万斤粮食。堤南五万亩耕地,大灾之年不受灾;范家生产队八百亩,遭灾夺丰收。这是共产主义风格的凯歌,这是“龙江风格”的凯歌。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洛阳地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工农相结合
  利用当地风化煤生产腐植酸铵肥料
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洛阳地区有关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工人、贫下中农一起,利用当地风化煤作原料,积极试验、生产腐植酸铵肥料。全区已在新安、宜阳、临汝、三门峡等十个县、市的七百多个公社建立起一批土法生产腐植酸铵的小厂。仅去年一年就生产腐植酸铵七千多吨,对促进当地农业增产起了积极作用。
几年来,洛阳地区生产的腐植酸铵,先后在商丘、开封、许昌、新乡、洛阳等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不同土质、种植不同作物的土地上进行了几百次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肥料,既能增产,又能养地,既有速效,又有长效,还能促使作物早出苗,多分蘖,早成熟,并能增强农作物抗旱、抗涝和防冻的能力,深受贫下中农欢迎。
洛阳地区用风化煤生产腐植酸铵肥料是科技人员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和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一九七○年初,河南省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响应毛主席走“五·七”道路的号召,来到洛阳地区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正值春耕大忙季节,需要大量化肥,广大贫下中农和农村基层干部纷纷向插队的科技人员说:“你们是研究化学的,能不能研究出一种成本低、肥效高、社队都能搞的化肥?”还有人问:“既然化肥是煤做的,俺这里的风化煤能不能做化肥?”广大贫下中农的迫切要求,使化学研究所的插队科技人员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曾把生产腐植酸铵列为研究课题,后来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些人说什么“腐植酸铵生产技术简单,没有学术价值”,这个研究项目便被砍掉了。今天,贫下中农的要求,使插队科技人员明确认识了科学研究应该为谁服务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和贫下中农一起,狠批修正主义路线,重新开始了腐植酸铵的研究工作。在陕县大营公社大营大队第二十九生产队插队的科技人员,和贫下中农一起,把风化煤晒干粉碎,加酸碱提纯,然后加上氨水,搅和加温,这样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造出使农作物有明显增产效果的腐植酸铵水溶液。中共洛阳地委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当年全区就有五十多个社队生产腐植酸铵。
在群众性的生产腐植酸铵肥料的过程中,新安县石寺公社腐植酸铵试验小组和义马矿区腐植酸铵化肥厂工人一起,在科技人员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反复实践,又试验成功了用碳化铵水和风化煤搅和蒸煮直接制取腐植酸铵的简便方法。这种办法只用一口锅,六个缸,一天就能生产一吨多腐植酸铵。为了扩大生产,满足农业大干快上的需要,在公社党委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石寺公社的群众又在原来土法生产的基础上,自己搞设计、自己动手建成了一个年产三千吨的腐植酸铵化肥厂,当年生产就超过了设计标准。这些先进经验推广以后,生产腐植酸铵的小厂便在全区象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宜阳县三百多个大队就有二百五十四个大队和四十七个生产队,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办起了三百多个生产腐植酸铵的小厂。有的大队头天学技术,第二天建炉子,第三天就投入了生产。
为了加强对腐植酸铵肥料生产的领导,洛阳地区和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县有关部门都安排干部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去冬以来他们以批林批孔为动力,发动群众积极生产腐植酸铵,决心为夺取今年农业新丰收备好更多的肥料。


第4版()
专栏:

  深入调查研究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临汾地区各级党委加强对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的领导
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临汾地区各级党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认真加强对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的领导,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从去年三月以来,全地区十八个县(市)的二千八百六十二个生产大队,共办起生产腐植酸类肥料厂(点)二千七百六十个,已生产腐植酸类肥料十万八千七百多吨,施用面积达一百二十八万亩。
临汾地区是山西省粮棉主要产区之一。为了广辟肥源,更快地增产粮棉,去年三月,中共临汾地委学习外地经验,决定利用当地的风化煤生产腐植酸类肥料。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各级有关干部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基层,带领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调动社员为革命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的积极性。同时,他们细心地调查研究,注意总结推广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的先进经验。洪洞县委领导成员通过蹲点,总结推广左家沟公社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建立腐植酸铵厂和甘亭公社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在小煤窑、砖厂、陶瓷厂内办腐植酸铵厂的经验,推动全县腐植酸类肥料生产迅速发展。全县四百零四个大队,已有三百九十六个大队办了腐植酸类肥料厂(点)。地委总结推广了洪洞县的经验,使全地区生产和施用腐植酸类肥料的工作由点到面迅速展开。
随着腐植酸类肥料生产的发展,制造腐植酸铵所需的氨水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汾地委在抓原有小氮肥厂提高产量的同时,发动群众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生产土氨水。乡宁县尉庄公社坚持土法上马,只花了八十元材料费,经过十几天的艰苦奋斗,就成功地建成了一个利用煤矸石为原料,日产土氨水七百多斤的小氨水厂。地委及时推广这一经验,不到一个月时间,全区就有六个县建立了十二套氨水生产设备,为生产出更多的腐植酸铵肥料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4版()
专栏:

  钦州地区发动群众大搞腐植酸类肥料
  为解决农业用肥开辟广阔道路
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地区发动群众寻找肥源,土法上马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目前,全区九十九个公社中已有七十二个生产了腐植酸类肥料,制成腐植酸铵六万四千四百多吨,还试制了一批腐植酸钠、腐植酸钾、腐植酸磷等,为解决农业用肥问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钦州地区开始生产腐植酸类肥料时,有些干部和社员有顾虑,怕花了劳力没有肥效,达不到增产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地区革委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钦州县大垌公社的经验。这个公社一九七二年就有一些生产队施用腐植酸类肥料,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腐植酸铵肥料的肥效,去年大垌公社又分别在水田、坡地上进行试验对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施用腐植酸铵的水田、坡地,每亩都增产粮食百分之二十以上,比不施用腐植酸铵的水田、坡地增产幅度都大。地区革委会在这个公社召开了现场会,使干部社员统一了认识,全区学习大垌公社的经验,纷纷动手,搞起了腐植酸类肥料的生产。
为了摸清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的资源,钦州地区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展开普查。浦北县有的公社社员们参考过去找瓦泥的办法,把竹竿的一端削尖成鸭舌形,凿穿竹节,作为“钻探器”,用它插入地下取泥炭土样品,效果很好。县委立即加以推广。现在,全县已有一百九十九个大队采取这种土办法进行勘探,很快查出全县三百三十六处有泥炭土,储量达四千多万吨。对于全区各地普遍存在着的加工粉碎原料这个环节跟不上的问题,各县就发动群众用人力、畜力拉石磙粉碎,用磨、碓舂加工来解决。在制造腐植酸铵的过程中,作为氨化剂的氨水和碳氨不足,群众就用人尿、牛尿代替,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4版()
专栏:小资料

  腐植酸类肥料
腐植酸类肥料是一种有机肥料,是含有腐植酸的风化煤、草炭
(也叫泥炭、泥煤、地煤等)、褐煤或用这些物质和铵、钾、钠等物质化合制成的腐植酸铵、腐植酸钾、腐植酸钠、腐植酸磷以及含有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的复合肥料的总称。
腐植酸类肥料制法比较简单易行。以腐植酸铵为例,只要将原料煤烘干粉碎,然后拌入氨水即成腐植酸铵。腐植酸钾、腐植酸磷、含多种元素的腐植酸复合肥料,只是因拌入的物质不同而异。
天然的腐植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河泥和埋藏较浅的风化煤、草炭、褐煤之中,含有碳、氢、氨等元素,有一定的肥效。但是,天然的腐植酸大部分难溶于水,不易被植物吸收,如果和铵、钾、钠等物质化合,即可溶于水,就易被植物吸收。
腐植酸类肥料是一种多功能的、肥效很好的有机肥料。它既能改良土壤,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又可作基肥、追肥,或浸种、拌种、蘸根,既有速效,又有长效。它还能够促使作物早出苗,多发根,多分蘖,早成熟。
在我国发展腐植酸类肥料,有着广阔的前途。我国风化煤、草炭、褐煤等资源分布较广,蕴藏丰富,埋藏较浅,这就便于就地开采、制造。此外,我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的小氨水厂、小磷矿、小煤窑也是大力发展腐植酸类肥料的一个很好的条件。(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尼日利亚女子篮球队同北京女队在京进行友谊赛
  庄则栋主任等观看比赛并会见客队团长和领队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讯 北京市一万八千名观众今天晚上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了尼日利亚女子篮球队同北京女队进行的友谊比赛。主队以六十九比五十六获胜。
国家体委主任庄则栋,有关方面负责人田文惠、牟作云、魏明、郭雷,观看了比赛,并在比赛前会见了尼日利亚女子篮球队团长阿基利、领队武希希,同他们进行了友好谈话。
尼日利亚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奥摩托叶和夫人应邀观看了比赛。
尼日利亚女子篮球队是第一次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去年北京女子篮球队曾访问过尼日利亚。两国运动员通过友好访问建立了友情,今晚她们相遇感到格外亲切。两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了良好的风格,不断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尼日利亚女子篮球队是二十日到达北京的。二十一日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协会举行招待会,欢迎她们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第4版()
专栏:

  高州县春烟产量高质量好
新华社广州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电 广东省的主要黄烟产区高州县,今年春天烟叶获得大幅度增产。
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收购的烟叶比去年同期增加九倍多,烟叶质量也比去年好。
去年,高州县的各级党组织,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组织干部和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联系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实际,批判“自由种植”的资本主义倾向,树立为革命种好烟叶的思想。同时,县委总结推广了顿梭公社正确处理粮烟关系的经验,有效地解决了粮烟争地的矛盾,保证了烟叶种植面积的落实。
为了夺取黄烟丰收,县商业部门派出干部、职工到二十一个公社,帮助生产队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促使烟苗茁壮生长。县土产公司还组织了大批燃料、铁钉等物资,供应各地维修和扩建烟炉,使烟叶丰收后能得到及时加工烤制。各级商业部门还采取了就地分级,就地验收的办法,使今年春天的烟叶收购工作既快又好。


第4版()
专栏:

  大方县积极发展生漆生产
新华社贵阳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电 贵州省大方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促进了生漆生产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有漆树六百多万株,其中有三百九十多万株是一九七一年以来移栽的。由于漆树的大量增加,生漆产量显著上升,去年全县超额完成了国家的生漆收购计划,比一九七三年多收购生漆九十担,创造了解放以来最高纪录。
大方县地处贵州西部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适于漆树生长。这里的群众有种植漆树和采割生漆的经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县的各级党组织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鼓励社队和社员群众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漆生产。达溪、理化、马场、双山等地的社队,充分利用边角地和房前屋后种漆树,三年中共栽培漆树一百二十多万株。
去年以来,县委又认真安排了生漆生产和收购工作。各区、社党委还召开了有生产大队、生产队、供销社人员参加的会议,层层落实采割、收购计划,教育大家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多植漆树,管好漆树,及时采割生漆。达溪区供销社不仅为社队解决漆树种籽,还为社队培训技术骨干,使这个区的漆树很快发展到二十六万三千多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