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第三世界国家代表在联合国工发组织大会一般性辩论中表达决心
  加强反殖反帝反霸斗争 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新华社利马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日电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二次大会在三月二十日上午结束一般性辩论。
在十九、二十日的一般性辩论中,坦桑尼亚工商部长阿米尔·贾马勒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遭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不公平对待的现象依然存在。他说:“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反动势力被全部打败以前,世界上我们这部分地区的正当的经济发展,确实和其他地方一样,将继续受到破坏和威胁。”厄瓜多尔代表团团长里什利厄·勒瓦在发言中主张加强各原料生产国组织间的团结合作,以便组成一条阵线来反对任何经济或其他形式的侵略。他还指出,必须制止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破坏发展中国家主权原则的活动。加蓬代表团团长雅克·奥沃诺·梅祖强调指出,要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首先必须“抛弃国际分工这样的陈词滥调,这种论调是要使人们相信这样的说法,即发展中国家必须只限于开采原料,而不在当地加工原料。”
在从三月十三日开始的七天一般性辩论中,共有八十个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先后在会上发了言。占与会者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发言,形成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强加给它们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控诉,并且表达了第三世界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益,加强自身的团结合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民族工业的决心。
目前,大会第一委员会继审议“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关于工业发展与合作的宣言和行动计划》之后,正在讨论工业发展的长期战略问题;第二委员会继续讨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体制问题。同时,大会起草委员会已经开始工作。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坚持霸权主义立场,竭力阻挠大会取得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结果,在这些委员会上继续开展着尖锐的斗争。


第6版()
专栏:

  工业领域的一场反霸斗争
  新华社记者述评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二次大会开幕以来,围绕着关于制定《国际工业发展和合作宣言》和《援助发展中国家通盘行动计划》的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会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支持以“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关于工业发展与合作的宣言和行动计划》作为制定大会文件的基础,认为这个文件基本上贯彻了第六届特别联大的决议,反映了第三世界各国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建立民族工业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他们还揭露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侵略、掠夺和剥削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的主要根源,并强烈要求打破旧的国际经济体系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代表坚持霸权主义立场,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合理主张。一个超级大国玩弄假支持、真破坏的伎俩,在所谓支持“七十七国集团”文件的幌子下,想方设法要在“七十七国集团”的文件中塞进“缓和”、“裁军”等黑货,力图篡改文件的基本精神;另一个超级大国则公开反对“七十七国集团”的文件,企图否定这个文件的基本原则,把它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两个超级大国手法虽然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就是要阻挠这次大会获得积极成果,转移大会的方向,破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以便保持它们在工业领域内的霸权,继续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控制、掠夺和剥削。
苏修推销“缓和”、“裁军”等黑货的欺骗宣传和陈词滥调引起了许多与会代表的不满。中国代表在会上针对苏联代表的谬论,当场揭露了超级大国加紧扩军备战,争夺世界霸权,制造国际紧张局势,掠夺、剥削和欺负其他国家的罪行。阿尔巴尼亚代表也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但是,苏修并未就此罢休。三月十八日,当大会起草委员会审议经过第一委员会讨论的“七十七国集团”文件条款时,苏联代表又一次跳出来,把他们在第一委员会上推销不成的“缓和紧张局势”等黑货再一次端了出来。但是,他那喋喋不休的叫嚷再一次激起了不少与会代表的厌恶、愤慨和反对。毛里塔尼亚、澳大利亚、瑞士等国代表先后发言,拒绝苏修代表的无理要求,表示没有必要再讨论什么“缓和”的问题。但苏修代表不顾大家的反对,死皮赖脸地硬要会议主席通过他的修正案。许多代表忍无可忍,不耐烦地连连声称:“不要!不要!”弄得苏联代表窘相毕露,狼狈不堪。
三月十五日,当第一委员会审议“七十七国集团”《宣言》第十一条时,苏联代表又作了一番拙劣的表演。他主张把这一条中提到的“发达国家”一词,改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或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谁都知道,苏联这个超级大国本来就在“发达国家”之列;它也一向吹嘘自己如何“发达”。但现在它却一反常态,在“发达国家”一词上死抠字眼,原因何在呢?原来《宣言》的这一条提到,发展中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工业发展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政策引起的。因此,不难看出,苏修用意无非是为了开脱自己,以便推卸其作为当代国际最大剥削者之一,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阻挠它们的工业发展的罪责,不承担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所负有的义务。但是,苏修这种掩耳盗铃的伎俩十分拙劣,不但在第三世界通不过,在第二世界通不过,甚至另一个超级大国也不同意。美国代表在发言中说,不应对发达国家作这样的“区别”,不应改动“发达国家”这个词。
无独有偶。在讨论“七十七国集团”文件的过程中,另一个超级大国也公开提出要取消或修改文件中的一些关键性条文,力图阉割文件的反帝、反殖、反霸精神。美国代表在最近举行的第一委员会和起草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发展中国家在行使自己的经济主权时应当尊重所谓“国际义务”;它们把跨国公司收归国有时应当按照所谓“国际法”进行“赔偿”。美国代表公然声称,新老殖民主义、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外国侵略都早已成为“过去了的”事情,是一个同发展工业“无关的政治问题”,因此不必写进文件中去,等等。他甚至连《宣言》中提到的“跨国公司损害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原则的那种无法接受的做法”这类句子也要求删去。美国代表的这些谬论,遭到了许多亚非拉国家代表的严正驳斥。牙买加代表说,殖民主义现在仍然存在着,种族歧视还是显而易见,种族隔离还保持原状。它们并未被消除,至今还在影响着穷国的发展。巴拿马代表指出,在巴拿马领土上还有一块为外国所占领的“殖民地”。他说,对《宣言》中有关殖民主义的段落绝不应该取消。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索马里、几内亚等国的代表也纷纷发言,批驳美国代表的谬论。
联合国工发组织第二次大会围绕制定《宣言》和《行动计划》而展开的这场斗争,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两个超级大国在经济领域中的斗争越来越尖锐。两个超级大国在会议期间所作的淋漓尽致的表演,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进一步认识到霸权主义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祸害,促使他们加强团结,进一步开展工业和整个经济领域的反霸斗争。


第6版()
专栏:

  仿效西方垄断资本经营方式 采取新殖民主义掠夺手法
  苏修损人利己大肆剥削第三世界
据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一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近些年来,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在对外经济扩张中有了新的升级。这就是仿效西方垄断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采取新殖民主义手法,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直接入股,开办所谓“合营企业”,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攫取最大限度利润。
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具有暴发户特点的苏修集团竭力扩展下,它的这种“合营企业”,至今已在十二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设。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一九六八年在新加坡开设的“新苏航运公司”,由苏联提供货轮,负责远洋运输,这样,每年进入新加坡的苏联船只,至少不下六百艘次。在非洲,苏修和尼日利亚商人合办的“西非汽车工程公司”,苏资竟占百分之六十,尼商资本只占百分之四十。公司董事长、财务等要职,均由苏方控制,操纵了经营管理之权。在拉丁美洲,苏修在巴西一家工业公司中投资二亿美元,合伙开采圣保罗州帕拉伊巴河谷的沥青片岩矿。
由于有利可图,苏修并不以现有这些“合营企业”为满足。它到处试探投资的可能性。据印度《观点》周刊透露,“苏联方面表示有兴趣同印度的属于苏方所列的五十八项工业的私营企业,缔结双方联合经营的协定。”香港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报道,苏联和马来西亚就一九七二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谈判时,以更多使用合成橡胶、减少进口天然橡胶相威胁,想迫使马方同意接受苏修投资搞“合营企业”。
苏修的“合营企业”或“联合公司”,实际上同西方垄断资本搞的“跨国公司”是一路货色,但却作了一番乔装打扮。苏修的“合营企业”打着经济“合作”、“联系”和“协调”的幌子,装着“帮助”发展工业的样子,一开始就渗入当地要害经济部门,不仅大赚其钱,还为它进一步经济扩张和政治控制开辟道路。据统计,苏修在十二个亚非拉国家开办的十四家“合营企业”,除一家钟表业外,其余均为运输、拖拉机制造、采矿和加工工业等,特别是和进出口贸易直接相关的航运公司就有五家,几乎占了这些企业的半数。有些苏修插手的“合营企业”,连对方股金也是苏联贷款,重要设备和运输工具由苏联提供,这样的“合营企业”,实际上是苏修出钱出物资,别国出劳力,成了苏修式的劳资合伙公司。
列宁指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苏修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合营企业”决非偶然,而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事实正是这样,随着它国内经济日益高度垄断化和由此产生的腐朽性和寄生性,它急需对外扩大经济掠夺和剥削,实行资本输出,以带动商品输出,捞取更多的利润,这是苏修当前对外经济扩张的新动向。


第6版()
专栏:

  一副当代国际剥削者的嘴脸
  苏联无理逼迫印度多还债款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一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报纸最近揭露,苏联当局违反过去同印度达成的协议,硬要印度多还债款,引起印度方面的不满。
据印度《金融快报》三月十七日报道,苏联最近以印度卢比贬值为借口,要求印度政府在归还对苏债务时要重新计算苏方贷款的本息。据估计,这将给印度增加约四十亿卢比额外的债务负担。  这家报纸说:“苏联的这个要求使印度政府感到惊讶。”“四十亿卢比的数字使官员们目瞪口呆。”报纸指出,目前印度偿还苏联的经济和军事贷款的本息,每年已在二十亿卢比左右。而印度得到的苏联在经济“援助”名目下提供的贷款,近几年来每年只有一亿五千万卢比左右。偿还对苏债务已成为印度的沉重负担。
这家报纸指出:“苏联要求重新计算债务数额是不公平的。”有消息说,两国过去达成了协议,规定用印度卢比还债,还规定了偿还每笔债的本息数额和期限,这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如果卢比升值,苏联决不会同意印度少还债款。因此,现在苏联方面借口卢比贬值要印度多还债是毫无道理的。


第6版()
专栏:

  如此“最好办法”!
  北京维尼纶厂工人国际形势研究小组
苏修叛徒集团利用他们窃取的政权,把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蜕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随即在它的经济领域里发生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特点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今天苏联的企业同样为这条绝对规律所支配,变成了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企业。苏修头目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公开鼓吹利润是“引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好办法”,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这是苏修领导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一个有力罪证。
近年来,苏修领导集团竭力推行的“新经济体制”,其核心就是利润挂帅,使追求利润成为苏联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指导原则。目前,向企业下达的国家指标已由八十项缩减为九项,其中特别把利润总额和赢利率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指标”。为了使企业领导能放手追逐利润,就赋于他们管理企业的全部权力,包括有权出售企业的生产资料,有权自由销售超计划的产品,有权自行分配利润,甚至有权自行招收和解雇工作人员,等等。这样,他们所控制的企业就必然成了资本主义企业,所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只剩下一块骗人的招牌。在这样的企业里,苏联工人沦为遭受资本主义剥削的雇佣劳动者。
这帮新型的资产阶级分子为了追逐利润就完全按照“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原则安排生产。据苏修报刊透露,钢铁、机械、化工、轻工等主要工业部门的许多企业,就因唯利是图,追求奖金,而不顾计划,破坏合同,使生产造成极大混乱。水泥厂没有石灰,家具厂没有木料,啤酒厂没有瓶子,制鞋厂没有皮革,诸如此类的现象层出不穷。苏联企业大搞资本主义经营,相互竞争,结果赢利少的产品严重不足,赢利多的产品大量积压。苏修承认,一九七三年十月,在批发和零售商业网中积压的无销路的非食品商品价值竟达四十五亿卢布之多。至于偷工减料、互挖墙脚、产品质量低劣、企业之间尔虞我诈等现象更是十分普遍。
苏联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在利润挂帅的原则支配下,不断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加紧对他们的剥削。近年来,在“科学组织劳动”的幌子下大力推广的所谓“谢基诺经验”等,就是要通过增加工作量,扩大服务范围、兼职等办法,达到裁减人员、提高劳动强度的目的,让一个工人干两个人、三个人的活。目前,苏联工业部门中的剥削率已高达百分之二百左右。这些新资本家贪婪成性,手段狠毒,比起他们的老祖宗沙俄资本家来毫不逊色。他们通过种种途径和手段,巧取豪夺,侵占苏联工人的劳动果实,以满足他们那种骄奢淫逸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需要。在苏联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压榨下,物价上涨、工人失业、生活无着,劳动人民的贫困化日益加深。
我们中国工人对苏联工人阶级今天的不幸境遇寄予无限同情。我们在解放前,曾经有过同样的遭遇,深知资本家的剥削是什么滋味。现在,我们更要吸取苏联变修、苏联工人吃二遍苦的教训,狠批物质刺激、奖金挂帅等修正主义货色,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决不容许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悲剧在我国重演。近年来,苏联工人已经不断以罢工、怠工、旷工和其它形式,对苏修叛徒集团的倒行逆施展开反抗和斗争。我们坚信,具有伟大十月革命传统的苏联工人阶级决不会长期容忍这种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而必将团结起来,展开斗争,最终粉碎苏修的法西斯统治。


第6版()
专栏: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惊人的掠夺、控制和干涉
  跨国公司严重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工业
据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讯 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惊人的掠夺、剥削和控制,严重地阻碍着它们的本国工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发展中国家日益强烈的反抗。
据统计,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几百家大跨国公司中,美国的跨国公司约占百分之六十。它们把垄断资本的触角伸到了第三世界的各个角落。一九六七年年底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一百六十七亿美元,到一九七三年就增加到二百七十八亿六千多万美元。
美国跨国公司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收买股票、兼并别国资本和当地民族企业等办法,掠夺亚非拉许多国家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例如,美国埃克森等五大石油公司,通过同中东产油国签订所谓“租借协定”,霸占了中东国家的大片“石油租借地”,操纵了中东一半以上的石油生产。
近几年,跨国公司越来越把它们在第三世界、特别是拉美地区的投资重点转向制造业部门,并开始把一些投资少、费工多、原料缺乏、严重影响环境污染、甚至对人体有严重毒害的产品项目,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以便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进行生产,赚取更大的利润。据美国商务部《商业现状》月报统计,美国跨国公司在拉美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已由一九六○年的十五亿二千多万美元,增加到一九七三年的六十四亿六千万美元。
跨国公司通过输出资本和垄断国际市场,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双重的剥削,榨取高额利润。据美国官方统计,一九七三年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私人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利润达六十五亿美元,平均利润率达百分之二十三,比在发达国家中投资的平均利润率几乎高一倍。美国大石油公司在中东的投资利润更是高得惊人,据统计,一九七二年年底美国在中东的石油投资累计总额为十八亿美元,而在这一年从中东榨取的利润就达二十四亿美元,利润率竟高达百分之一百三十。
美国跨国公司还在发展中国家设置一整套行政、经济、交通运输,甚至司法、军事等机构,建立“国中之国”,俨然成了凌驾于所在国政府头上的太上皇。它们横蛮地干涉所在国的内政,以停止“援助”和拒绝贷款等手段相要挟,无理要求所在国政府的内外政策符合于它们的利益,甚至公然进行颠覆破坏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苏修近些年来口口声声表示反对西方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控制,实际上却仿效西方跨国公司,大肆向亚非拉国家输出资本,大搞所谓“合股公司”和“联合企业”,甚至公开宣称要同美国“联合参加第三国的工业项目建设”。目前,苏修在亚非拉地区兴办的这类企业,包括开采、加工、运输、贸易等重要经济部门。苏修通过这类企业,恣意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高价倾销陈旧低劣的工业品,从中攫取了巨额的利润。
跨国公司的惊人的剥削、控制和干涉,激起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抗。近几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相继采取果敢的行动和措施,把本国资源和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对跨国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直至收归国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