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今日太行愚公多
北风卷着雪团,呼啸着掠过太行山的群峰。就在这数九寒天,一个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正在这里的千山万壑间热气腾腾地开展着。整座的山头,随着一阵闷雷般的巨响,被倾倒在山沟里;在令人目眩的悬崖绝壁上,显现出一个个抡锤舞钎的矫健身影,在他们的脚下,一条长龙似的“人工天河”,延伸向云雾迷漫的山巅;在宽阔的干河滩上,担土的、运石的行列,人欢马叫,绵延数里,一处处乱石滚滚的荒滩,正被人们用双手改造成整齐宽阔的“人造平原”。
这是一幅幅多么雄伟壮观的改天换地的画面!
多少年来,被我国人民世代传颂的愚公移山故事,如今在太行山已经成为随处可见的现实。一代社会主义新愚公正在传说中的愚公家乡涌现出来,他们远不只是一个老人和他的全家,而是成千成万,犹如烂漫的山花,一簇簇、一团团地开遍了太行的山野。一
巍峨挺拔的太行山脉,由北向南纵贯晋、冀、豫三省的六十多个县、市。蜿蜒千里的山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灾害频繁的地方。以这里为背景的愚公移山故事,就反映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但是,真正的愚公,只有在社会主义时代才能出现;愚公的愿望,只有在人民公社的条件下,才能变成现实。
在河南省辉县郊东沟拦河造地工地,有一位全家都被评为劳动模范的贫农社员宋保林。他家在拍石头公社张飞城大队。在旧社会,他爹曾领着他们兄弟三人到郊东沟乱河滩上造地。他们吃糠咽菜,顶风冒雪,接连干了四个冬春,好不容易造出了三块河滩地。谁知,第一批播下的谷子才长到尺把高,一场洪水就把他们费尽千辛万苦造成的地冲得干干净净,而地主和伪保长,却又借口他们新造了地来向他们摊款逼债。一家人走投无路,只好出去逃荒要饭,结果全家十九口,饿死病死了十五个。
解放后,幸存下来的宋保林回到家乡。他再不用为一家人活命而日夜发愁了。但是,每当他路过那片当年造田遗留下来的乱石滩时,心里就燃烧着对旧社会的仇恨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他总想着要把郊东沟沿岸的荒滩都变成良田,为集体和国家增加财富。
宋保林日夜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新成立的中共辉县委员会领导下,人民公社发挥它一大二公的优越性,组织沿河各大队开始了改造郊东沟的战斗。工程动工后,宋保林精神抖擞地走在全大队的前列。他每天用独轮车向工地运送石块达三万两千多斤,行程有七十多里,并且一直在水库工地苦干了五年。现在全公社已在这条河道上造出高标准的水平梯田一千五百多亩。宋保林总结新旧社会两种不同的经历说:这几年俺更明白了一个理: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俺今天,没有人民公社就不能改造这河滩。
有着这样体验的,何尝只有宋保林一个!正是因为人们热爱社会主义,太行山区才涌现出了难以数计的新愚公。河南省林县人民在修建闻名中外的红旗渠的十年间,涌现出了三千多名劳动模范、一千多名神炮手、六万多名石匠,而现在漳河两岸能灌溉土地万亩以上的“小红旗渠”已经有十四条。在修建这些工程中,又涌现出了多少英雄人物!
今天,整个太行山区已成为一个愚公世界。山头的巨石上、村庄的墙壁上,“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巨幅标语到处可见;当代愚公的英雄业绩,在到处传颂;以“愚公”命名的隧洞、渠道、水库等农田水利工程,更是多得数不清。
过去的愚公移山故事,是用神话来激励现实;而今现实的愚公移山事迹,却带着神话般的色彩。
在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平山县,全县第一个奋起劈山改河,凿通一条长九十米的石山的,是桑园口公社太堡岭大队五个平均年龄六十二岁半的老社员。
在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下的下冶公社东河大队,年仅十四岁的小社员赵小保和几个放牛娃,利用放牛时间,在山坡上为队里修建了一条二里多长能浇三十多亩火旱地的小水渠。
要说太行山区的新愚公,不能不提到妇女。冰天雪地里,千百条色彩鲜艳的头巾,出现在千军万马、歌声飞扬的工地上,构成了太行山区近几年来冬季农田水利战线上最感人的景象之一。没有一个农田水利工程没有妇女参加。昔阳、林县的“铁姑娘”,辉县的“石姑娘”,都已名扬四方。辉县以八十名“石姑娘”为主修建的“红色娘子军大桥”,桥身长九十五米、高二十米,径跨六十五米,象彩虹一样屹立在香木河上,正象征着太行山上当代女愚公的飒爽英姿。二
在战争年代,太行山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今天,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里放射出新的光芒。战争时期英雄多,建设时期愚公多,这是人们对太行山区人民的评价。
山西省晋城县水东公社水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郎文庆,在革命战争中曾三次荣立战功,后来在一次夜渡黄河的战斗中负伤失去了一条腿。退伍回到家乡后,党和政府对他作了妥善安置。但是,郎文庆并没有依靠国家的供养。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激励着他,他仍然每天拄着拐杖带头到地里劳动。大家感动地说:“老郎一条腿还这样干,我们两条腿还能不干!”有一次,为了抢救一处水利工程的险情,他甩掉拐杖,纵身跳进汹涌的洪水,用身体堵住堤坝的缺口,使在场的干部、群众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个大队在郎文庆的带动下,经过坚持十几年的改土造地、治河开沟,修建了三百二十多条排涧沟和整修了一千七百多块土地,使全大队到一九七三年粮食产量就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十倍多。
河北省邢台县浆水公社水门大队,抗日战争时期是著名的战斗模范村。当年,这里附近的几个山坡上,就牺牲过六个阶级弟兄。今天,人们在重新安排河山的战斗中,发扬了革命战争时期的那股拚命精神。请看这里的劈山造地工程:在一片片满是石头的山坡上,人们硬是用钢钎、铁锹往下深挖三、四米,把大石头起出来,用来垒成二、三米高低不等的地岸,把小石头拣出来垫在下面,然后往里垫土。土很缺,就一锹一锹地从石头缝里把土抠出来,到几里路外把土挑进来,甚至连家里的扫地土也都积攒起来垫在地里,真是“千滴汗水一厘地,万担黄土一亩田”。他们苦干七年,从青石板上造了四百二十多亩水平梯田,地岸筑得比屋基还要牢固、美观,层层叠叠地由山脚一直伸延到山头,高达六十三层,简直象一级级直登蓝天的云梯。
“生在太行山,不敢斗石头,不是愚公是智叟”,这是目前在太行山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太行这个当年使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地方,今天成了人们改天换地大干社会主义的战场。人们坚信,在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过去用“小米加步枪”能够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现在只要拿出当年革命战争时期的那股劲头,用“镢头、箩筐加炸药”,就能战胜穷山恶水。许多地、县的领导同志谈到,近几年在治山治水中使用的炸药、雷管,要比革命战争时期还多。抗日战争时期流行全国的革命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所歌颂的豪情壮志与战斗情景,如今又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再现出来。人们那种前赴后继、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和战时并无两样。
十年九旱的山西省黎城县上遥公社,在修建漳南渠时,上遥大队老贫农焦尚贤的独生子焦乃良争先恐后来到工地,担任了专门攻坚的“飞虎队”队长。不幸,年仅十八岁的焦乃良在一次抢险中献出了生命。在他伤重垂危的时候,父亲焦尚贤赶到儿子身边,握着他的手问道:“孩子,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焦乃良这时睁开眼睛看了看爸爸,把他在施工中使用的一只破手套默默地放到老人的手里。
老人领会了儿子的重托。他安葬了英雄的儿子两天后,就带着那只破手套赶到工地,坚决要求参加“飞虎队”。他说:“儿子用过的东西我用,儿子在过的地方我在,儿子没干完的任务我干!”没几天,他的老伴也背着行李和锅碗赶到了工地。这老两口相互激励着要向儿子学习,结果在工地上坚持战斗了四年,春节都没有回过家,直到渠道全部建成。他们在临时居住的土洞口两旁,用手抠出了两行大字:“儿子牺牲父母上,全家革命到渠上”,横楣是:“革命到底”。
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精神境界啊!三
社会主义革命使太行山区正在发生的一切,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这里的山,是新的,过去的一片片荒山秃岭,如今长满了生机勃勃的幼林;地,是新的,许多过去连粪桶都放不稳的零星小块地,现在成了一片片梯田。许多地方“种的太行地,打的江南粮”。河北省太行山区过去“一碗端八省”的一些缺粮县,现在全部自给并开始向国家交售大量粮食。河南省沿太行山的十四个县、市中,现在有十个粮食平均亩产过了“黄河”,三个过了“长江”。这些变化,曾使多少个前来参观的人惊叹不已,又使多少个旧地重游的“老太行”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是,和这一切比较起来,意义更加重大和更令人感动的,还是新愚公们对那些无形的“山”——资本主义思想、修正主义路线以及各种旧观念、旧意识所展开的进攻。
大寨大队,就是太行山区一个既勇于挖那些有形的山,又勇于挖那些无形的“山”的集体愚公。而太行山区的千百个社、队,又是因为学习了大寨大队的榜样,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才取得了改造河山的胜利的。
如今在太行山区,这条看不见的挖“山”战线上,也和数以千计的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一样,热气腾腾。白天在工地上,人们脱下棉衣抡起开山锤大干;夜晚在工棚和政治夜校里,人们聚精会神地读书学习,或者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人们说:我们打的是改造山河仗,实际上头脑里还是主战场;不搬掉头脑里无形的“山”,眼前的穷山恶水是治不好的。山西省武乡县蟠龙公社胡峦岭大队老贫农王玉明就说:摆在咱面前这些摸得着的山,再高也不可怕,挖一锹它就少一锹;而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山”却是活的,要是不搞好思想革命化,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连早已搬走的“三座大山”,搞不好还会回来,到那时就是把那些看得见的山挖得再好,也保不住不吃二遍苦,不受二茬罪。咱现在不但要挖好有形的山,而且要努力挖那些无形的“山”,必须两头都抓紧,都挖山不止。这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民兵,是大队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的成员。白天他领着大家治山治水,晚上就趴在炕桌上一字一句地读书学习。人们说他是:“毛选四卷天天读,一盏油灯夜夜明”。为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近几年来他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还写了许多村史、民兵斗争史以及一些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的家史,并且经常用这些材料向人们进行宣传教育,要大家牢记党的基本路线。
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给太行山区人民挖掘无形的“山”的斗争,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一支支贫下中农理论队伍,在斗争中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林彪反党集团的各种谬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千年之久的孔孟之道,就象太行山上的顽石那样,正被他们沉重的铁锤砸得粉身碎骨。
一手拿锤、一手拿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社会主义新愚公,又岂止在太行山区才有。我国的亿万农民,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在党的领导下,有了这样的农民,我国农村中的无产阶级专政必将日益巩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必将不断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在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号召下
南方各省区开展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
据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一日讯 在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会议精神鼓舞下,我国南方各省、区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抓紧春季有利时机,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到二月上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四川等省、区已成片造林三百八十多万亩,整地一千一百多万亩,“四旁”植树五亿八千多万株。今春各地造林的规模比较大,进度比较快,质量也较好。
许多地方从过去植树造林的经验中深刻体会到,林业要大上,根本在路线,关键在领导。今春南方许多地方在造林活动中,注意做到书记动手,全民动员,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把发展林业列入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川省的领导干部带领林业工作人员分赴各地,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搞好批林批孔运动,落实党的政策,促进了春季造林活动的蓬勃开展。到二月上旬,全省已成片造林十三万三千多亩,“四旁”植树两亿株。湖南省总结历史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狠抓林业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掀起了大规模造林的热潮。入春以来,有二百多万人上山。到一月底,已完成造林整地三百二十五万亩,成片造林四十六万多亩。贵州省把搞好植树造林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去年八月,全省召开了林业工作座谈会,落实一九七五年造林计划。入冬后,各地结合改土治水,迅速开展冬季整地造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到一月底已整地四十多万亩,造林二十多万亩。安徽、湖北、浙江、福建等省也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实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今春造林规模大,进度快。
在今春植树造林活动中,各地都强调林业要大干快上,既要轰轰烈烈,又要扎扎实实,注意造林质量,力争做到栽一株,活一株,造一片,成一片。许多地区总结和推广了科学造林的经验,提高了造林质量。福建省龙岩地区认真吸取过去“造林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教训,认真抓好育苗、造林、抚育三个环节,组织造林专业队,严格把好造林质量关。目前全区已造的五万多亩幼林,成活率高。


第2版()
专栏:

平谷县农村实现“一人一猪”
据新华社讯 北京市平谷县认真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养猪业。一九七四年全年养猪累计达到三十一万九千多头,按全县农业人口平均计算,实现了“一人一猪”。现在,全县养猪总头数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七。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这个县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肥猪九万多头。猪多、肥多、粮多。平谷县粮食亩产量,一九六八年过了“黄河”,一九七三年跨过“长江”,去年又比前年每亩增长了六十多斤。
平谷县从前很少养猪。一九七○年秋后,在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平谷县委决心要迅速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但是,对于要不要发展养猪事业,县委领导成员中有着不同的认识。多数人认为,在大办农业的同时,必须大抓养猪积肥;有人却认为,只要粮食生产发展了,养猪事业自然就会上去。为了统一认识,县委领导成员重新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系列指示,批判懦夫懒汉世界观,正确处理农、林、牧三者关系。县委把发展养猪业列入议事日程,做到粮食、棉花、养猪三项生产统一计划、统一布置、统一领导、统一检查和总结。县委还确定一名副书记专管养猪事业。各公社、大队都建立了畜牧领导小组,由一名副书记或革委会副主任抓畜牧业。每个生产队配备一名专职畜牧队长,负责养猪积肥工作。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平谷县的农业、商业、财金、粮食和农机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了一个畜牧领导小组,积极支援农村社队发展养猪生产。商业部门不仅做好肥猪收购工作,还给每个公社配备了一名畜牧指导员。农机部门为社队积极制造饲料粉碎机和电动机。农业和商业部门还建立了良种猪场,为社队培育和配备良种猪。
在发展养猪生产中,平谷县委发动群众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积极开展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促进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地处深山区、地少石头多的南独河公社北寨大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揭露阶级敌人妄图搞垮集体猪场的罪行,同时发动群众上山采集青粗饲料,巩固和发展了集体养猪业。


第2版()
专栏:

遵化县农村平均每户养猪超过三头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河北省遵化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认真执行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指示,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一九七四年,全县向国家出售肥猪九万六千八百多头,年底还存栏猪三十五万多头。全年养猪累计头数比一九七三年底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五。农村中平均每户养猪三点一头。社队集体养猪发展更为迅速,一九七四年底存栏猪头数比一九七三年底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二点七。猪多肥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去年遵化县粮食平均每亩产量由一九七三年的五百七十二斤增长到六百零一斤多,棉花、油料和干鲜果品也大幅度增产。
去年年初,遵化县委在继续鼓励社员家庭养猪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养猪,号召各社队积极办集体养猪场。当时,有些干部有畏难情绪,有的把养猪生产同粮食生产对立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先后召开了座谈会、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组织广大干部和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和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系列指示,批判“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的懦夫懒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观点;同时,县委向全县推广了义井铺公社等单位养猪事业大发展促进粮食增产的先进经验,使广大干部、社员增强了对发展养猪生产的自觉性。


第2版()
专栏:

孙河大队第七生产队粮猪生产双发展
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阜宁县羊寨公社孙河大队第七生产队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一九六八年以来,全队每年出售给国家的肥猪达到一人一头。猪养多了肥料就多,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八年来全队粮食平均亩产从五百多斤上升到二千斤以上,在多灾低产的淮北地区创造了亩产一吨粮的优异成绩。
这个队的养猪事业是在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这里只卖苗猪,不养肥猪,甚至有的社员吃肉还要到市场上去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队的贫下中农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决心多养猪,养大猪,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在自繁自养的基础上,努力多养肥猪卖给国家。
为了解决饲料不足的问题,他们尽量利用十边地种苜蓿、豌豆、蚕豆和青菜,采树叶,捞水草,加上山芋藤叶。每年从三月中旬到十月中旬,都有充足的青饲料喂猪。另外,还冬贮一些青饲料,保证青饲料常年不断。他们还把粗饲料和谷物糠皮一起进行醣化处理,使猪吃的甜,长的快。他们对精饲料做到有计划地使用,苗猪和追膘猪多喂,架子猪少喂,既节约了粮食,又降低了成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