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鲁迅小说中对尊孔派的批判
毛志成
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五年,鲁迅先后写了二十五篇短篇小说,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现实。在这些作品中,直接表现或间接涉及的儒生、秀才、监生、举人、道学家形象,计在二十个以上。鲁迅的作品,从政治斗争的高度,暴露与抨击了形形色色尊孔派的“吃人”实质,揭穿了他们的反动性、残酷性和欺骗性。我们从鲁迅所刻画的这群丑类中,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上反动派的谱系:戊戌变法运动中的顽固派,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和投机家,五四运动和新文化的扼杀者,民主革命的镇压者和右派。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孔丘和孔孟之道,之所以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反动统治者的“国脉民命”,就是因为它为反动权势者们的“权势”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根据。孔丘的“礼”,董仲舒的“天”,朱熹的“理”,以及儒家所标榜的“道”,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承认剥削者剥削有理,压迫有理,劳动人民造反无理,革命无理。一句话,认为反动统治阶级的“权势”是天赋合理的,任何企图动摇和夺取他们“权势”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有罪的。所以,反动的统治者,都必然是最顽固的尊孔派。
鲁迅对尊孔派的揭露,首先从反动的“权势者”,即旧中国各级反动政权的政治代表开刀。鲁迅笔下的尊孔派,就身份上看,极少数是孔乙己那样的潦倒书生,大多是官、绅或依附于他们的“学者皮而奴才骨”式的帮凶爪牙。《风波》中的赵七爷,《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赵秀才,《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四爷,《离婚》中的七大人、慰老爷,这些人,或者是握有权柄的官吏,或者是称霸一方的乡绅。作者对这些人的揭露,总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指出他们是劳动人民最凶残的压迫者,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另一方面指出他们是社会前进的阻碍者,是革新运动、革命运动的镇压者和破坏者。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的屋中挂着“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之类的对联,案头上摆着《四书衬》之类的儒家教本。无疑,这是一个虔诚的尊孔派和道学家。他和“我”一见面,立即“大骂其新党”,“骂康有为”,露出了清末戊戌维新反对派的面目。尊孔派和地主阶级顽固派两位一体的丑恶形象,立时展现在我们眼前。
女工祥林嫂被逼至死。“吃”掉她的,是鲁四老爷所奉行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是以这套反动思想体系为理论基础的封建制度。是谁在为这种吃人制度烧香祈祷,并祝福其永世长存呢?正是鲁四老爷之流的尊孔派。反动的孔孟之道,既是他们实行反革命专政的理论基础,又是他们反对社会进步的反动思想武器。鲁迅从这个意义上揭露了孔孟之道及尊孔派的反动实质,是高于历史上法家、进步思想家的见地的,显示了他在五四运动前后彻底反封建的鲜明立场和深刻思想。
《孔乙己》中的丁举人,对待落魄书生孔乙己的态度,也从侧面暴露了高喊“仁者爱人”虚伪口号的尊孔派,实质上是一批凶残酷虐的恶霸。他对孔乙己,尚且“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对待劳动人民的狰狞凶狠,也就可想而知了。鲁迅站在彻底反封建的立场上,教育人们对封建统治者、尊孔派不要抱任何幻想,而要识破他们阴险奸诈的本质,警惕他们的欺骗和蒙蔽。《离婚》中写了具有一定反抗性的劳动者爱姑和她的父亲,为了想公平解决爱姑和男家的纠纷,起初把希望寄托在“知书识理”“替人讲公道话”的慰老爷身上。但是,“酒席能塞得人发昏”,这位慰老爷受了男家的一桌酒席,“道义”是随时可以出卖的。最后,爱姑父女又把希望寄托在“和知县大老爷换帖”的七大人身上,不相信这位七大人“不说人话”。然而,尊孔派对待被压迫人民的态度是一致的。这位七大人,对孔孟之道更加奉为至宝,公开声称“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结果,用多添十块钱赔偿费的奸诈手段,用“和气生财”之类的欺骗口号,愚弄了这两个劳动者。
鲁迅前半生,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每一次革新或革命运动中,鲁迅总是以进步思想家和先锋战士的姿态,投入到和守旧派、顽固派、反动派的勇敢斗争中去。在这些斗争中,反动派总是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武器,向进步势力和革命势力进行反攻倒算。所以,鲁迅向反动派的斗争,也不能不从“尊孔崇儒”的问题上开刀。《风波》,以辛亥革命后张勋复辟为背景,写了一场农村小风波。文章深刻地揭露了尊孔派是复辟旧制度的急先锋和社会基础这个事实。作品中的茂源酒店老板赵七爷,是一个对旧制度的复辟惊喜若狂的人物。闻到“皇帝坐了龙庭”的风声,他如临节日,立刻换上竹布长衫,垂下油光的辫子,不可一世地来到在革命中敢骂他是“贱胎”的七斤面前挑衅,恶狠狠地宣布七斤的“死刑”。对敢于向他有微词的普通妇女八一嫂,也怒不可遏,“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何等猖狂凶狠!然而,他平时却是一个“读书人”。他从儒家“天命论”、阀阅、门第观念中拾了一点唾余,“考证”了张勋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在这样的作品中,鲁迅提醒革命人民:旧制度的复辟,意味着反革命屠杀的不可避免。
反倒退,反复古,是鲁迅作品重要的主题,从《长明灯》中郭老娃、四爷这类乡绅要弄死的敢于吹灭孔孟之道“长明灯”的觉醒者,到《肥皂》、《高老夫子》中复古派企图扑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鲁迅都提示我们:尊孔派是革命运动的敌人。《肥皂》中的四铭、何道统,《高老夫子》中的高老杆,是五四运动后盘踞在文化战线上的一批复古主义者,一小撮道学流氓。经过“五四”新文化的冲击,孔家店受到重创,孔孟之道受到一次扫荡。但是,这些反动派,为了政治上的复辟,配合着北洋军阀的屠刀,举起的仍然是孔孟之道的破旗。这一历史现象使我们认识到,以尊孔和反孔为标志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发扬革命的韧性,向孔孟之道和形形色色的复辟思潮进行不懈的战斗。
鲁迅小说中的尊孔派形象,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但有公开站在革命对立面的封建主义顽固派,也有混入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不但有打着“整理国故”旗号的土尊孔派,还有穿着洋服不准“小人作乱”的洋尊孔派。这种种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鲁迅对旧中国社会现实精细入微的观察和坚定的革命立场。
《阿Q正传》中,侧面描写了辛亥革命在反动营垒中引起的反革命势力的恐惧和惊慌。那位当初因为阿Q冒充同姓就恶狠狠地打他嘴巴的赵太爷,在误认阿Q为革命党时,也突然谦恭地称之为“老Q”,小劣绅赵白眼称之为“Q哥”。在这种形势下,反动阵营中往往有的人改变面孔混入革命队伍。赵太爷的儿子,那个平时点灯夜读孔孟之书的赵秀才,“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叫喊起“咸与维新”了。他找到了钱太爷的儿子假洋鬼子“相约去革命”。他们“革”什么“命”呢?当然不会去触动赵太爷、钱太爷之类封建制的社会基础,而是到静修庵中暴打老尼姑,并窃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假洋鬼子,这个地主阶级的恶少,在革命潮流中,丝毫也没有改变他对劳动人民的仇视与轻蔑,对于封建社会及“吃人”的孔孟之道毫无背叛的意向,用洋服、洋发、洋文、洋手杖装潢一番,便混进革命队伍中来了,并垄断了“革命”权利,把真正的被压迫者拒在门外。从这些人身上,我们看清了混进革命队伍中阶级敌人的真实面目。一旦形势变化,这些人最容易和公开的封建主义顽固派结成反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扑灭革命和镇压劳动人民。在这里,鲁迅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革命要前进,就必须善于识别那些打着革命旗号混进革命队伍的反动家伙。
诚然,鲁迅在完成这些小说的创作时,思想上还是属于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范畴,还没有能够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形形色色尊孔派的不同的阶级基础,也没有塑造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孔孟之道的无产阶级正面形象。但是,这并不能掩盖鲁迅批判孔孟之道及尊孔派时所显示的坚决性和深刻性。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关头,鲁迅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在中国思想界响起了第一声春雷。第一次用形象的语言,指出了几千年阶级压迫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最早指出孔孟之道流毒深远,是束缚人民、禁锢革命的精神枷锁,使得“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这个罪责应该归于谁?鲁迅后来从反动权势者的身上,找到了这个答案。鲁迅在解释孔孟之道“吃人”含义的时候,已大大超越历史上法家、进步文学家的思想高度,指出它不仅“吃”掉了几个书生、几个妇女、奴隶,而是要“吃”掉整个被压迫者、劳动人民。鲁迅这一深刻认识是很可宝贵的。鲁迅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尊孔派群丑,对于我们认识刘少奇、林彪一类孔孟信徒,无疑会提供丰富而深刻的借鉴。
毛主席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从鲁迅的战斗经历和精神中,从他极其丰富的批孔文章中,吸取力量,吸取思想斗争的宝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彻底批判孔老二的反动思想,批判一切奉行孔孟之道的尊孔派。林彪正是以孔孟之道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的。我们一定要继续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第3版()
专栏:

一手拿锄头 一手拿画笔
永新大队涌现一支妇女业余美术创作队伍
湖北省光化县薛集公社的永新大队,活跃着一支由四十多名妇女组成的业余美术创作队伍。她们坚持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画笔,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出了一千多件美术作品,其中有一百多件参加了省、地、县举办的美术展览。
这支业余美术队伍,是在同旧思想、旧观念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几年前,大队妇委会主任刘冬英有一次发现几个妇女在纳鞋底花,仔细一看,上面的图案是什么“金砖包柿花”、“富贵不断头”。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小的鞋底花,引起了刘冬英的深思: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妇女进一步从小家庭的圈子里解放出来,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但是,几千年来的旧思想、旧文化,在她们身上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应该带领大家继续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她和几个女青年参加了大队举办的美术创作学习班,决心学习绘画艺术,开展革命美术活动,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就这样,永新大队的妇女美术创作队伍在斗争中诞生了,并且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批林批孔一开始,永新大队的妇女业余美术作者就立即行动起来,以画笔为武器,投入了这场伟大的斗争。在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反动纲领的斗争中,她们来到第一生产队这个过去有名的“长工村”,请老贫农诉说在旧社会的苦难家史。随后,她们编绘出一套《不忘长工血泪,狠批“克己复礼”》的连环画。这套连环画拿到田间、村头展出后,贫下中农看了都很受教育。
哪里有火热的斗争,哪里就是她们战斗的地方。这几年来,妇女业余美术创作者紧密结合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还创作了《喜事新办》、《志在农村》、《计划生育好》、《批判“女儿经”,顶起“半边天”》等美术作品。过去妇女们纳的那种“富贵不断头”的旧鞋底花,如今也被她们设计的“革命不停步”新图案所代替了。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彩笔传真史 泼墨涂盗丘
张志烈 邓运佳
鲁迅先生说:“能象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在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文艺是人民群众批孔的重要武器。历代反动派为了在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反革命专政,拚命吹捧孔老二。但是人民群众在以革命暴力打击反动统治的同时,还以文艺为武器,对孔老二进行了形象而深刻的批判。
早在齐鲁两国的夹谷会议上,齐国的艺人曾以歌舞为武器,对孔老二搞的那一套进行嘲弄。孔老二以“营惑诸侯”的罪名当场将艺人杀害了。但是,孔老二的屠刀,并不能阻止人民对他的揭露。《庄子》上载了一则流传于民间的师金(名字叫金的乐工)批孔的故事。它以生动贴切的比喻,揭露了孔老二这个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的可笑形象,并指出他注定要落个彻底失败的可耻下场。故事说:孔老二到处活动,到处碰壁。有一次,他的门徒颜渊问师金:“你觉得我的老师怎么样?”师金说:“可惜呀!你的老师已经日暮途穷了!”颜渊不以为然地问:“为什么?”师金对他说:“在江河赶路,最好是乘船,在陆地赶路,最好是乘车。如果想在陆地上乘船赶路,那就一辈子也寸步难行。同样的道理,古代和现在,就象江河与陆地一样的不同;从前的西周和今天的鲁国,也象船和车一样的不同。你的老师想在今天的鲁国,恢复西周的那套制度,不是正象在陆地上行船一样枉费心机吗?”
孔老二流窜楚国时,又有人唱了一首歌,对他顽固维护和复辟没落的奴隶制的罪行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那自称“凤凰”的家伙啊,
你的品质怎么坏到这种程度?!
过去干了那么多坏事,已经无法挽回,
只要从今改悔,也还可以补救。
唉,算了吧!不要再执迷不悟,
现在的贵族老爷们已经到了危险的时候。
孔老二搞“克己复礼”不得人心,有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郑国的看门人形容他“累累若丧家之狗”。清代末年,陈州地方还在上演孔老二“在陈绝粮”的戏。孔老二和子路都以花脸登场,孔老二出来就自报家门:“急溜急溜,俺是孔丘”,接着慌忙命令子路:“带马!快到蘧二伯家去吃早面”,生动地刻画了“丧家之狗”的形象。甚至《论语》上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即当时的劳动人民(如种田的长沮、桀溺)认为孔丘之流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孔老二为了“克己复礼”,到处兜售“仁者爱人”的反动说教。古代批孔文艺作品则尖锐、深刻地揭露了“仁者杀人”、“仁者吃人”的反动本质,生动地刻画了孔老二的丑恶形象。《韩非子》上记有一则当时流行的故事:孔老二的门徒子路在鲁国做官,负责驱使奴隶修一条长沟。为了赶在大雨之前完工,好向上司领赏,子路自己掏钱煮了一点粥,给了那些又累又饿的奴隶们。孔老二得知,勃然大怒,命令子贡带人去把稀饭桶砸了。子路莫名其妙,去问孔老二:“老师天天讲‘仁者爱人’,为啥今天不准我去爱?”孔老二吹胡子瞪眼地斥责子路:“蠢东西!我说‘仁者爱人’,是要按
‘礼’的规定去爱。奴隶不是爱的对象;即使要赏给他们点稀饭喝,也要照‘礼’的规定,谁家的奴隶由谁负责。这些是鲁君的奴隶,你去赏饭,就是侵犯了‘礼’,就是‘不仁’!”这个故事,揭露了孔老二反动虚伪的嘴脸。
在敦煌变文中还有一篇《孔子项讬相问书》,描写孔老二被少年儿童项讬诘难的故事。项讬做游戏,堆土为城,孔老二这个庞然大物驱车来到,问项讬:“何不避车?”项讬回答说:“只闻车避城,岂闻城避车?”孔老二无言以对。接着孔老二同项讬互相诘难,结果被项讬驳得哑口无言。故事接着在韵文部分描写孔老二恼羞成怒,设下阴谋,暗害项讬:孔丘先故意寄放两车草在项家,一年多不去取,项讬父母忘了,取了些来烧,又用了些来喂牛羊。这时,孔老二却突然跑来取草。项家答应折价付钱,孔老二不干,硬是逼问项讬哪里去了?项家不得已就告诉了他。孔老二便赶到山中,“拔刀撩乱斫”,杀害了项讬。这个故事生动地歌颂了少年儿童的批孔斗争精神,撕破了孔老二“仁者爱人”的假面具,揭露了孔老二大搞阴谋诡计、血腥屠杀新生力量的罪行。这个故事,特别是韵文部分,和儒家门徒编造的孔丘拜“神童”项橐为师,借以宣扬唯心论的天才论,美化孔老二的谎言,形成鲜明对比。
和孔老二同时代的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是当时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痛批孔老二的故事,一直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庄子》一书整理、记录了这一场面对面的斗争。柳下跖指出,孔老二是个奸诈狡猾的“巧伪人”,是“作言造语,妄称文武”的复古狂,是“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的两面派,是“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吸血鬼,是“摇唇鼓舌,擅生是非”的反动政客。历数了这些罪行之后,柳下跖指出“盗莫大于子”,把“盗”这顶帽子还戴到孔老二头上。这条“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的丧家狗,被跖骂得晕头转向,两手发抖,夹着尾巴狼狈逃去。
通过艺术描绘和形象塑造,从政治上揭露孔丘的反动嘴脸的文学作品,数千年来,一直在中国人民中间存在着。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创作的“鞭抽孔老二”的故事,也是其中十分精彩的篇章。
马克思在提到孔老二的时候,总是把他和那些不学无术、顽固腐朽的剥削阶级政客摆在一块。古代的批孔文艺作品,也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孔老二这个灵魂丑恶、精神空虚、什么本事也没有的蠢物。
孔老二一不种田、二不做工,根本没有真才实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八个字就是当时劳动人民对这个满肚子秕糠的大草包的准确评语。
六朝时期的《冲波传》中,记载着一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孔老二由卫去陈的路上,碰见两个姑娘采桑。孔老二这个大流氓立即念句歪诗“南枝窈窕北枝长”,欺侮她们。两个姑娘立即接下去说:“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孔老二到陈国后,被陈、蔡人包围起来,要他把线穿过九曲珠,才放他走。孔老二傻了眼,只好叫颜回、子贡二人转去问采桑女。后来,还是两个姑娘告诉他们:用蜜涂珠,以丝线拴住蚂蚁,如果蚂蚁还不肯穿过,就用烟熏。按照这个办法,孔老二师徒才把九曲珠穿过。在聪明、勇敢的普通劳动妇女面前,孔老二的形象显得多么卑鄙、蠢笨、渺小。
《韩诗外传》中,载有这样一则故事:孔老二师徒去楚途中,行经山谷间,见一少女在河边洗衣。孔老二便唆使子贡上前,以求水喝、请帮助调琴弦为名试探接触,接连碰了两次钉子。之后,孔老二公然无耻地取出十匹绸子来,叫子贡上前“赠”给她,想用这一招达到其卑鄙目的。那姑娘便十分严正地警告说:“你们是帮过路行客,凭什么要送我资财?我又怎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若不早点滚开,被我们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伙子碰上了,谨防……”孔老二师徒一听,才不敢纠缠下去,急急忙忙溜走了。
这个故事把劳动妇女的聪明、廉洁、勇敢和孔老二的愚蠢、下流、卑鄙相对比,撕开了“大圣人”的画皮。同类的故事,在《琱玉集》等书中也载有,足见当日流传之广;自汉以来就不断有儒生跳出来为孔老二“辩诬”,又足见这些故事产生之早。
“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古代批孔文艺作品中所刻画的孔老二的丑恶形象,是对他反动的阶级本质的艺术概括。这些作品一扫历代反动儒生美化孔老二的种种谎言,还了孔丘以历史的真面目。在历史上,这些作品传播了批孔思想,为奴隶和农民挣脱孔孟之道的精神枷锁,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斗争起到了舆论准备的作用。但是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里对人民实行专政,这类优秀作品在口头流传中大部分散失了,只有少数被整理、记录了下来。但是,经过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整理、记录的这类作品,往往削弱了它原来的批判锋芒,甚至掺进了不少剥削阶级思想的杂质。在今天,这些作品既是我们认识孔老二反动本质的生动材料,也为我们识别林彪一类反革命两面派,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在继续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总结这一份遗产,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