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江苏省宿迁县井头公社合作医疗的调查
一九六九年,宿迁县井头公社办起了合作医疗。五年多来,社、队两级党组织象当年办农业合作化那样办合作医疗,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扬。
在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合作医疗,把几千年来农民依靠个体力量同疾病作斗争,变为组织起来,依靠集体力量,共同抵御疾病。这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它符合社会前进的大方向,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井头公社的合作医疗办得比较好,根本的原因,就是公社党委善于发现和支持广大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坚定地在农村医疗卫生战线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在要不要组织起来这个问题上,小墩大队的贫下中农是有深切体会的。文化大革命前,在刘少奇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影响下,这里的贫下中农缺医少药,有了疾病也得不到治疗。老贫农、党支部书记吴继贤,土改时分到五亩地。第二年,爱人生孩子,自己也因病躺了一个多月,误了季节,荒了田,为生活所迫,一次就把分得的土地卖掉三亩八分。这个大队有个贫农女社员,原来一家五口,四个劳动力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生活比较富裕。一九六三年,她爱人和公公相继患病,为了治病,不得不把房子卖了,而且还借了债。贫下中农迫切希望组织起来,共同抵御疾病。因此,当合作医疗这个新生事物一出现,各大队便积极筹集资金,推选赤脚医生,很快把合作医疗办了起来。
公社党委清楚地认识到,走合作医疗的道路,就是在医疗卫生战线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公社党委大力发动群众,认真总结经验,热情支持合作医疗这个新生事物。
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井头公社的合作医疗办起来不久,社会上就吹来一股冷风,说什么“合作医疗是一平二调”。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社、队两级领导决定到下面听听群众的意见。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这股冷风吹得比较凶的有三种人:一是一小撮阶级敌人;二是文化大革命前一些私人开业的社会医生;三是一些劳力强、经济条件较好的富裕中农。而广大贫下中农则把合作医疗看作是有利于社员身体健康、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件好事。陆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在办合作医疗前,社员单家独户无力抵抗疾病,全队有不少劳力是病号,集体生产忙不过来。办起合作医疗以后,这个队依靠集体的力量,改善了卫生条件,减少了发病率,同时把一些老病号也治好了,提高了劳动出勤率,对粮食亩产超《纲要》、过“长江”起了促进作用。
活生生的事实使社、队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办合作医疗和办农业合作化一样,必然要经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小撮阶级敌人出于仇视社会主义事业的本性,必然要攻击合作医疗;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社会医生,也必然对合作医疗提出种种非议;少数社会主义觉悟还不高的富裕中农,对合作医疗暂时也不会热心。公社党委一面坚持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则,一面发动干部、群众打击阶级敌人对合作医疗的破坏,回击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进攻。他们经常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坚定不移地把合作医疗继续办下去。
公社党委发动群众,重温了农村人民公社的有关经济政策,对合作医疗的经费来源进行了分析。大家认为,生产队的公益金,是作为社会保险和集体福利事业的费用,抽出一部分来办合作医疗,这正是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根本不能算“一平二调”。至于有人提出“生病的不生病的一样交钱,不生病的人吃亏”这种说法,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一家人永远不生病,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办合作医疗,特别是用于防疫方面的经费,人人都能享受。这正是合作医疗的优越性,怎么能同“一平二调”混为一谈呢。
现在,井头公社的合作医疗已经办了五年多,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依靠集体力量,共同抵御疾病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医疗卫生阵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办合作医疗前,这里缺医少药。全公社只有八个社会医生,或私人开业,或经营联合诊所;而一些巫婆神汉,则乘机活动,残害人命。办起合作医疗以后,贫下中农依靠集体的力量,逐步建立了一支以赤脚医生为主的医疗卫生队伍,同时把社会医生纳入合作医疗的轨道,对他们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依靠这支队伍,宣传唯物论,宣传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狠狠打击了巫婆神汉的活动,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巩固和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
二、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抵御疾病的能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据统计,没有办合作医疗时,这个公社每年至少要从集体生产资金中拿出二万多元,用于补助得病的困难户,影响了集体生产。办了合作医疗后,农民只出很少一点钱,依靠集体力量,家家户户治病吃药有了保障,既保护了劳动力,又基本上消灭了因病向集体借支的情况。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公社从一九七二年起,粮食亩产已跨过“长江”。
三、有利于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办了合作医疗,有了赤脚医生和卫生员这样一支队伍,不仅社员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他们还经常向社员宣传卫生常识,动员群众起来与疾病作斗争,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这几年,墩吴大队依靠组织起来的力量,大规模地开展了“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厕所、猪圈、锅灶、水井、环境)的爱国卫生活动,使整个大队变成了人强马壮、五业兴旺、整齐清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阴山北麓卫生新牧区
乌兰哈达草原地处阴山北麓,属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哈达公社,面积达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五百多户、一千八百多蒙古族牧民居住在这里,从事畜牧业生产。解放前,辽阔的草原上只有极少数蒙医,专为王公、贵族、牧主服务。牧民请蒙医诊一次脉,就得付出一只羊;服一剂药,就要被牵走一头牛。解放后,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这里缺医少药,流行病、传染病没有得到很好治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草原上办起了合作医疗,公社有卫生院,大队设卫生室,畜群点配置红医箱。全公社七个牧业大队都有赤脚蒙医和蒙族卫生员,不到五十个牧民就有一名不脱产的卫生人员。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控制,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浩特乌素(村)和蒙古包经常保持清洁,变成了一个个卫生新牧区。
乌兰哈达草原办起合作医疗后,一开始就碰到医生少、居住分散、药费超支等矛盾。怎样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办好合作医疗呢?公社党委和贫下中牧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伟大教导,认真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草原牧民历来习惯于用蒙医蒙药治病,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医疗方法。它以草原上的草、木、土、石为药源,加工简单,携带、保存方便,还有一套传统的火针、火?、放血、药浴、按摩等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很适合牧区辽阔、分散、倒场频繁的特点,深受牧民的欢迎。积极发掘、整理、提高传统的蒙医蒙药,利用当地丰富的药材资源,合作医疗就可以办好。
公社党委举办了大队赤脚蒙医训练班,各队选派出身好、路线斗争觉悟高、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男女参加学习。公社卫生院的蒙医作辅导。赤脚蒙医经常请老贫下中牧讲述旧社会草原牧民缺医少药的苦处,同牧民一起批判修正主义卫生路线,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自觉性。通过医疗实践,许多赤脚蒙医逐步掌握了蒙医药学的知识。
几年来,他们共采集七十五种、三千多斤药材,满足了公社、大队制药的需要。公社卫生院把帮助各大队卫生室建立蒙药房当作办好合作医疗的一项重要任务,协助赤脚蒙医制做各种蒙成药,还协助他们普遍推行了火针、火?、放血、药浴、按摩等传统疗法。女牧民格日勒从小患全身性皮肤糜烂病,久治无效。新老蒙医发挥集体智慧,收集群众中流传的土、验方,采取蒙医综合疗法,治好了格日勒的病。现在,各大队的合作医疗用蒙医蒙药治病的人数,占就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多,有效地保障了牧民的身体健康,大大节省了合作医疗资金。
在努力办好合作医疗的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辽阔的草原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初步改变了“人畜同包、水源污秽”等不卫生习惯,逐步养成了常洗衣被、常清扫、保护水源清洁等新风尚。
每年夏冬两季,蒙医工作者就背着药箱,带着制药工具,跟随牧民移场。牧民生产、生活在那里,赤脚蒙医就把流动服务站办到那里。他们成年累月地骑马乘驼,奔走在各个蒙古包,热情地为贫下中牧送医送药。广大贫下中牧赞扬说:“合作医疗就是好,毛主席培养出来的额木其(医生)就是好!”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体育锻炼同防病治病结合
山东滕县五里屯大队赤脚医生 狄瑞珍
我们大队办起合作医疗以后,大伙儿推选我当赤脚医生。这当儿,大队开展了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一些患关节炎和神经衰弱的同志,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地参加了体育活动,身体比过去好多了。我从中受到启发:如果把体育锻炼和防病治病结合起来搞,效果可能要好一些。党支部的负责同志支持我这样作,并且和我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教导。党支部还安排我当了大队的武术教练。当赤脚医生和武术教练,都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我决心把卫生工作和体育工作都搞好。
在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中,我先着手培养了两个通过体育锻炼由病弱转为健康的典型。一个是青年妇女谭成英。她从小得了关节炎,在娘家时,治了八年,没治好。用她自己的话说:“身上抹过百斤醋,腿上扎过三千针,五黄六月穿绒裤,一年四季不出勤”。
大队开展体育活动以后,我一面给她扎针,一面教她参加体育锻炼,先是做做操、练练拳,后来逐步参加跑步、打球等活动。锻炼了一段时间,再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她的关节炎慢慢好了。现在,她是“劳动生产带头干,运动场上经常见”的妇女骨干了。
再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老贫农狄民生。他患有比较严重的胃病,一年十二个月离不开药。队里开展体育活动以后,他坚持参加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现在,已经变成了队里的一个劳动力,和其他社员一样,参加队里的各种生产劳动。
我利用这两个典型,积极宣传体育锻炼和防病治病的关系,动员生病和没生病的人,都参加体育锻炼。就这样,从点到面,一人带动一大片,全队男女老少都积极参加了体育活动。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起来以后,我又根据人们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的特点,确定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在锻炼中,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运动量的办法,使体育锻炼和服药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们队胃病、关节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已大大下降,一些过去常年不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社员,又回到生产岗位,劳动出勤率达百分之九十七。


第3版()
专栏:

体质增强 疾病减少
湖南省桑植县窑冲峪大队赤脚医生 汪东汉
我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从小爱好武术。一九六一年,党支部让我当了武术教练。一九七一年,贫下中农又推选我当了赤脚医生。我感到光荣,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我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教导,对自己担负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体育、卫生虽是两条战线,目标却是一个,就是增强人民体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此,我认真学习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努力把两项工作都做好。女社员汪桃英,一向体弱多病。我在让她服药治疗的同时,教她做广播体操和打拳。几个月后,她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担任了民兵营副营长和妇女武术班班长。
在疟疾普查中,我发现染病的大都是不怎么参加体育活动的老人和妇女,武术队里就很少有人得这种病。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开展体育活动对于增强社员身体健康的作用。于是,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我和其他同志一起,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我们带领群众开辟运动场地,自制体育器材,辅导群众开展武术、拔河、举石锁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全大队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社员,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参加了各种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具有移风易俗的伟大意义,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阻挠。因此,必须不断同旧的传统观念作斗争。女社员汪桃芝,不让女儿刘美英参加体育活动,说:“二十几岁的大姑娘,在外面蹦蹦跳跳,象什么话?!”我把这个情况向大队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组织社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体育工作和卫生工作的指示,发动群众批判孔孟之道,批判《女儿经》等黑货,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现在,汪桃芝不但鼓励女儿参加体育锻炼,自己也经常做广播操。刘美英原来身体较弱,服药不大见效。采取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的办法后,她很快恢复了健康。这件事大大鼓舞了全大队的妇女。现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妇女有一百六十多人,占大队妇女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两年来,我们大队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社员的健康水平。群众深有体会地说:“开展体育活动就是好,体质增强,疾病减少。”


第3版()
专栏:

“扁担医院”
福建顺昌县房道公社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从一九七一年三月起,组成两个“扁担医院”,下乡巡回医疗,热情地为山区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送医送药,防病治病,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扬。(附图片)
上图:房道公社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正肩挑药担,身背医疗器械,爬山越岭到山区巡回医疗。
下图:房道公社卫生院院长魏永恩(右三)向九堡大队赤脚医生、生产队卫生员讲解中草药的制成和用法。
上图:“扁担医院”的医务人员送医送药来到社员家。
新华社记者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