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我代表团团长陈慕华在联合国工发组织第二次大会上发言
第三世界坚决反殖反帝反霸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民族工业
大会应该为在工业发展领域中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贡献
新华社利马一九七五年三月十四日电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经部副部长陈慕华三月十四日下午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二次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全文如下:主席先生: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二次大会,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胜利地召开了。请允许我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对东道国秘鲁政府为大会的筹备工作所作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秘鲁人民致以友好的祝愿;并对秘鲁代表团团长、工业和旅游部长、海军少将阿尔贝托·希门尼斯·德卢西奥阁下当选为大会主席,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大会是在一派大好的国际形势下召开的。世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正在蓬勃展开。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保护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浪潮波澜壮阔,滚滚向前。两个超级大国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到处进行激烈争夺,加紧对第三世界的剥削和掠夺,同时也欺负那些实力不如它们的第二世界国家。它们的所作所为,遭到了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目前,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不论是战争引起革命,还是革命制止战争,国际形势总是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世界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去年举行的第六届特别联大,标志着世界人民团结反霸的斗争,正向着经济领域深入发展。此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了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和管理;它们维护自然资源主权,将本国的经济命脉进一步掌握在自己手中。新的各种原料生产国组织纷纷建立,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操纵和控制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价格的无理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近,发展中国家在达喀尔和阿尔及尔举行的会议,再次表达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为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而共同努力的坚强决心。
主席先生:
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共同的迫切愿望。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我们高兴地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建设民族工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它们依靠本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些工业企业,逐步改变着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也应该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工业,尽管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却不是平坦的。它们的工业发展进程仍然相当缓慢,技术装备也比较落后。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制造品产量所占的比重却不到百分之七。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合理的。
人们不禁要问,造成第三世界国家工业落后的根源何在?它们发展工业的障碍是什么?事实表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长期侵略、剥削和掠夺,是第三世界国家工业落后的主要根源,也是它们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严重障碍。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各种形式统治着广大亚非拉地区,控制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对这些地区进行着野蛮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它们竭力推行“工业欧美,农矿业亚非拉”的政策,攫取廉价农矿产品,强迫发展畸形的单一经济,使当地的民族工业无法发展,同时,农业也遭到破坏,甚至连粮食都不能自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经过英勇斗争,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是,建立在控制、掠夺和剥削基础上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却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两个超级大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凭借自己的军事、政治、经济力量,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掠夺别国资源。它们还借“援助”之名,行掠夺之实。它们还倾销“剩余”商品,垄断市场,操纵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扼杀民族工业。它们还在技术转让中对发展中国家百般刁难,高价勒索,企图永远保持其技术垄断地位。总之,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被侵犯,原料被掠夺,资金被榨取,市场被侵占,技术被垄断。这些都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束缚第三世界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条绳索!
主席先生: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从斗争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发展民族工业,必须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民勤劳,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这是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雄厚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还必须取得经济独立。没有经济独立,一个国家的独立是不完全、不巩固的。不少发展中国家摆脱了外来的各种控制和干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利用本国的资源,独立地制定和实施本国的政策,发展民族工业。它们积极造就本国的管理人材,培养和壮大自己的技术队伍,使本国人在企业中真正当家作主;它们发展的工业立足于本国的条件,首先面向本国的需要,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当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不能脱离各国实际,强求一律;也决不是“闭关自守”,拒绝外援;而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确定各自发展的途径。我们一向认为,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下,开展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取长补短,对于发展民族经济,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在这方面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发展中国家间的地区性经济技术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的物质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中国家正沿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道路胜利前进的时候,超级大国却妄想把发展中国家引入歧途。一个超级大国的代表在第二次工发大会的筹委会上公然提出,“国际形势的缓和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并且说,不实现“裁军”,“就不能指望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也就不能指望实现它们工业化的和平纲领”。按照这个超级大国的逻辑,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不是坚持反殖、反帝、反霸的斗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是等待“缓和”、“裁军”和乞求“援助”恩赐;而发展中国家只有等着超级大国大发慈悲,裁减军备来援助它们的时候,才有发展工业的希望。这是别有用心地蓄意制造的谎言!当前,从中东到地中海,从欧洲到印度洋,两个超级大国到处都在激烈争夺,搞得剑拔弩张,哪里有一点缓和的影子!它们天天高唱的“缓和”,不过是掩盖争夺的烟幕而已!至于“把裁军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这个骗局早已成为历史的笑柄。超级大国年年讲“裁军”,实际上年年在扩军,它们一方力图追赶和压倒另一方,正展开空前激烈的军备竞赛,军备开支有增无已。仅仅从这个超级大国正式向联合国提出“裁军”提案后的十多年来,按它自己公布的大为缩小的数字来看,军费开支也是成倍增长。如果说,把这个超级大国所标榜的“裁军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改为“把从发展中国家剥削、掠夺来的钱用于扩军备战”,不是更加符合它的实际情况吗?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超级大国惯于在“无私援助”的幌子下,招摇撞骗,并且通过它所谓的“国际分工”,进行疯狂的剥削和掠夺。它在发展中国家所搞的活动,都是从它本身的私利出发的。它所“援”建的某些企业,虽然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的国土上,却必须受这个超级大国的国家计划的控制,产品的一部或大部要归它支配,任它转手倒卖,大发横财。这类企业实际上只是它的附属加工车间。这哪里是什么帮助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简直是不折不扣地推行经济殖民化。
主席先生: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民族工业方面,中国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中国曾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剥削和掠夺,经济落后的情况是罕见的。帝国主义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控制中国的海关,操纵中国的金融,垄断中国的矿业,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残酷地剥削中国人民,使旧中国农村破产,工业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许多日用品都依赖进口,点灯用“洋油”,穿衣用“洋布”,甚至连火柴都叫“洋火”,而且几乎没有自己的重工业。一九四九年,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只能生产十六万吨钢。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为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民族工业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时,帝国主义还断言,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它们对我们实行封锁,企图迫使我们再回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老路上去。后来,社会帝国主义又卡我们的脖子,妄想逼我们跟着它的指挥棒转。但是,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我们不靠天,不靠地,下定决心靠自己。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毛泽东主席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我们执行了这条正确路线,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顶住了社会帝国主义的巨大压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使我国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起来。经过二十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使钢产量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一百几十倍,点灯靠“洋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还体会到,要想使工业发展得快一些,必须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关系。中国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只有发展农业才能为人民提供粮食、棉花等生活必需品,同时还能为发展工业提供原料、市场和积累资金。发展轻工业,投资少,收效快,可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并为发展重工业更快、更多地积累资金。农业、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资金,就会更快地发展起来。反过来,又为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提供更多的技术装备,进一步发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起来的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巩固的基础。任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风潮起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始终扎实地蓬勃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技术也比较落后。我们要虚心学习各国的好经验,加快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我国人民有充分信心争取提前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主席先生:
研究执行第六届特别联大的决议,为在工业发展领域中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贡献,是我们这次大会的重要任务。我们这次大会要制订《国际工业发展与合作宣言》和《行动计划》。我们赞赏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起草这一文件所作的集体努力。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它们所提出的草案,应当作为大会《宣言》和《行动计划》的基础。
我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完全有权自由和充分地对本国的自然资源行使永久主权。任何国家都不应以任何形式的政治、经济和其它压力,妨碍它们行使这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发展中国家有权对外国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进行控制和管理,直到按照本国的法律把它们收归国有。
我们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援助应当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不附带任何条件,不要求任何特权或借机牟取暴利。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应当是无息的或低息的,必要时可以延期还本付息,甚至减免债务负担。
我们主张,国际贸易应当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基础上。我们支持发展中国家关于改善它们的贸易条件、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公平价格联系等合理要求,支持它们建立各种原料输出国组织,进行反殖、反帝、反霸的联合斗争。
我们主张,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必须实用、有效、廉价、方便,使它们能获得发展民族工业所需要的各种技术。
我们主张,工发组织应按照第六届特别联大决议的要求,贯彻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改革自己的工作。我们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扩大工业发展理事会,以增加发展中国家席位以及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工发组织中职员人数等合理要求。
主席先生:
我们这次大会,既是讨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工发组织重大问题的场合,也是各国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论坛。中国代表团愿意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代表团一道,为使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共同努力。
谢谢主席先生。


第5版()
专栏:

苏修对东欧各国加强盘剥转嫁经济困难
东欧国家纷纷另谋出路,表示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经济联系
据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五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苏修领导集团最近不顾“经互会”内部的协议,任意提高苏联卖给“经互会”东欧成员国的工业原料和燃料价格。苏修这种转嫁经济困难的措施,给东欧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新的困难。
长期以来,苏修为了剥削和控制东欧国家,在“经互会”内推行所谓“国际分工”、“生产专业化”和“经济一体化”,使“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大部分工业原料和燃料必须仰赖苏修供应。其中如石油和石油产品,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平均百分之九十靠从苏联进口。按照苏联同东欧各国过去的协议,苏联向这些国家出口的包括石油在内的一切原料和燃料的价格是每五年调整一次。因此,在这一五年计划(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结束前,这些商品的价格本应维持不变。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苏联对外贸易部副部长谢米恰斯特诺夫在莫斯科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也曾经保证:苏联“将彻底履行”它对“经互会”东欧成员国“提供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义务,并且不准备提高价格”。
然而,苏修领导集团为了转嫁经济困难,一年多来,一再压“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同意提高从苏联进口的原料和燃料价格。最近,它干脆置过去的协议于不顾,决定改变过去“五年调整一次价格”的规定,实行“每年确定一次价格”。不仅如此,苏修领导集团还要求提前一年,即从今年一月起立即提高对“经互会”东欧各国的原料和燃料的出口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据匈牙利《人民自由报》报道,从今年起,苏联卖给匈牙利的工业原料和燃料的平均价格增长百分之五十二。其中,从苏联买的石油以到匈牙利边境算,每吨的价格将由过去的十六卢布提高到三十七卢布。苏联向“经互会”其他东欧成员国出口的工业原料和燃料的价格也都作了类似的提升。
“经互会”大多数东欧成员国的经济本来就面临不少问题。现在,莫斯科大幅度提高原料和燃料的出口价格,更加重了它们的困难。由于这次涨价,仅石油一项,匈牙利今年就要向苏联多付一亿二千多万卢布。匈牙利今年对进口商品的补贴费用将比去年增加一倍。这样一来,使匈牙利今年的预算赤字将比去年多一倍。据西德《南德意志报》报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今年为进口苏联石油将要多付给莫斯科十七亿马克。
苏修这种不顾别人死活大幅度地提高原料价格,转嫁经济困难的作法,引起“经互会”东欧成员国的不满。
保加利亚《国际关系》杂志去年年底指出,“任何一种不从已经形成的状况”来变动“经互会”价格的建议,“都是不能接受的”。匈牙利《对外经济》杂志今年一月号指出,“经互会”内调价不应该由于忽视贸易伙伴的利益而使它们承受贸易损失,对于那些依赖外贸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东德也抱怨价格的增长使其反对转嫁经济危机的“斗争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东欧国家纷纷强调把一部分原料和燃料来源“逐步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必要性”,力图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它们同时表示要加紧开发本国的天然资源。捷克斯洛伐克就提出要“尽可能和用我们自己的自然财富”。东德也打算要为增加锡、石油、褐煤等“国内原料”的生产而作“巨大的努力”。可以肯定,苏修日趋加强的盘剥,只能驱使
“经互会”成员国设法另谋出路。


第5版()
专栏:

苏“援”印度钢厂的真相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一直在自我吹嘘说,印度的大型钢厂波卡罗钢厂是苏联对外“无私援助的典型”。然而,印度的一些书报提供的许多材料说明,这座工厂却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以“帮助发展工业”为名对印度进行渗透、控制和剥削的典型。
苏修对印度提供的经济“援助”,集中在印度官僚垄断资本开办的重工业部门,其目的之一是打着
“帮助印度建立独立的民族工业”的幌子,控制印度的经济命脉,影响印度的经济政策。同时,苏联还借机倾销其“傻、大、粗”的装备。这样,苏联当局在一九六四年就把设计和修建波卡罗钢厂的工作抓到它手里,看作是一笔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在印度政府完全依赖外“援”建立重工业的方针下,苏联当局一开始就粗暴地排挤已经同印度政府订立合同担任这个钢厂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的印度本国一家公司。从设计、施工、供应、安装直到管理的各个环节,苏方都控制了波卡罗钢厂,并露骨地进行掠夺和剥削。
按照苏方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向印度政府提出的设计方案,波卡罗钢厂的建设工程技术水平低、投资大、成本高。例如,苏联方案规定修建两个炼钢车间,安装五个一百吨和两个二百五十吨的转炉,造价为四亿六千多万卢比。而印度本国一家公司认为,只需要建设一个炼钢车间,安装四个二百五十吨的转炉,造价只需要两亿八千多万卢比。
这项工程开始进行之后,苏方就肆无忌惮地向印度倾销商品,从中剥削。波卡罗钢厂所需设备的百分之七十八,所需构件的百分之八十二,都由苏方直接提供,或者由它控制下的印度官僚垄断资本的工厂企业生产。这些数字表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援助”,只不过是它排挤打击印度本国工业的手段。
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头目们的纵恿下,苏联专家和其他人员在印度过着享受特权和异常奢侈的生活。达斯图尔公司的报告指出,波卡罗钢厂不仅必须为苏联专家付出高额月薪,而且每天还要付给他们津贴,专家调动时还要另付津贴。此外,厂里还要为他们支付保险费、印度境内的业务旅行费、印度境内业务用电话费和电报费,给他们提供小汽车、有空气调节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办公室、有空气调节和其它设备的住宅,给他们支付医药费,包括住院费在内。因此,印度一家报纸愤怒地指出:“波卡罗这个巨大的钢城,现在已变成苏联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地。”
苏“援”波卡罗钢厂的建设工程进展异常缓慢。第一阶段工程(计划达到年产一百七十万吨钢)原定一九七一年初完成,但是由于苏方一再拖延,现在官方宣布要到一九七五年才能完成。与此同时,工程的投资却一再追加,最初的预算是六十二亿卢比,到一九七○年已增加到七十六亿卢比。这个厂出产的钢每吨成本比外国类似的钢厂的成本高一倍以上,月月亏损。
这种情况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印度舆论的愤慨。《印度快报》发表的社论反对苏联通过“援助”给印度加上“严重的束缚”,要求把波卡罗钢厂的扩建工程完全交给印度人自己来承担。
《民族前进》周刊谴责苏联用印度偿还苏“援”的商品来换取外汇,损害了印度的利益。《甘露市场报》指出,印度依赖苏联建立工业,会“自然而然地构成政治上的危险”。
印度人民和第三世界其它国家的人民可以看出:依赖超级大国的“援助”发展工业的道路是灾难性的道路,坚持反帝、反霸斗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民族经济,才是真正的出路。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