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瑞典共产党机关报《星火》发表文章指出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都在加紧准备战争
两霸核军备竞赛变本加厉,相互争夺局面越发紧张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三日电 瑞典共产党机关报《星火》最近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在举行关于“裁军”和“缓和”的谈判的同时,都在加紧准备战争。
文章在列举苏美两国在过去十年中所花费的庞大军事开支的数目后指出,中欧裁军谈判进行了一年多,苏美两国在欧洲的军队有增无减。欧洲国家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欧安会”不会产生任何具体的缓和措施。苏美关于战略核武器的协议,实际上促进了武器的竞赛。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十四日讯 在过去的三个星期当中,苏联和美国各自都进行了两次地下核爆炸,并且在部署新的洲际导弹方面展开更加紧张的竞赛。
据美国官方宣布,苏联三月十一日在西伯利亚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进行了一次地下核爆炸。这是苏联今年在这个试验场进行的第二次地下核试验。二月二十日,苏联进行了今年的第一次核试验。
据美国能源研究和发展署宣布,美国今年二月二十八日和三月七日在内华达州的地下核试验场先后进行了两次地下核爆炸。
另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官员三月十日声称,苏联已经开始部署一种能运载分导式多弹头的“巨型的新导弹”。路透社还说,美国“官员们认为,早已料到的这种部署是又一个明显的迹象,说明克里姆林宫正在迅速扩大核打击力量”。
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最近对美国《新闻周刊》编辑就苏联加紧部署新的洲际导弹的行动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们准备和他们一比高低”。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今年一月底在日内瓦恢复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但是,就在会议进行期间,它们却加紧进行核军备竞赛。这再次表明,它们越是谈论什么“裁军”、“缓和”,实际上军备竞赛越是变本加厉,争霸的局面越发紧张。
新华社喀土穆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一日电苏丹《天天报》三月九日发表文章,揭露美
  国和苏联在世界上大量倾销军火。
文章说,美国和苏联都把武器当作束缚它们的盟国和保持它们之间军事平衡的一个手段。至于把大量的武器在世界市场上以高昂的价格出售,是否对世界有利这样的道德问题和现实问题,美国和苏联却置之不顾。
文章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军火商。自一九五二年以来,它所销售的武器价值达八百六十亿美元。去年美国批准总共向一百三十六个国家销售武器的执照达一万四千个,这些国家将为此支付将近八十三亿美元。
文章接着说,苏联继美国之后是世界上第二个大军火商。它的军火销售总额自一九五○年以来已达三百九十亿美元,而在去年一年中,就达五十五亿美元。去年,苏联在超音速军用飞机出口方面超过了美国。
文章在谈到中东时指出,现在美国大部分武器卖给中东。一九七三年十月中东战争以来,美国给以色列的武器就值二十亿美元。同时,中东又是苏联军火最大的倾销场所。


第6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发表文章
揭露苏修推行“经济一体化”加强控制掠夺
经互会一些成员国在经济上日益沦为苏联宗主国附庸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二日电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三月十二日发表文章,揭露苏修在经互会内推行“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的反动实质。
文章说:“由于苏联变成了帝国主义大国,并对其他国家人民推行扩张主义的、侵略的、霸权主义的和掠夺的政策,从而也导致了经互会的性质的改变。”
文章说:苏修目前推行“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的目的,“在于把经互会组织成员国的经济溶合在一起,在经济方面具体推行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以便在‘民族利益服从国际主义利益(即苏联的利益)’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幌子下,阻挠成员国各部门的全面发展,剥削这些国家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使当权的苏联新资产阶级发财致富”。
文章揭露说,“‘协调’经济政策是这一新殖民主义一体化纲要的基本手段。为此,经互会在各主要经济部门建立了各种理事会、委员会等等,这些理事会和委员会实际上都是超国家的组织,它们根据苏联宗主国的利益来确定各部门的发展并进行掠夺。”
文章接着说,“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济结构向着不断成为苏联经济的附庸的方向变化,是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文章指出,苏修在“取得平行发展”、“国际分工”、“专业化和协作”的幌子下,取消了某些成员国生产一些产品的权利,从而使这些国家不仅在原料和半成品方面依赖于苏联,而且在技术和工艺方面也依赖苏联。
文章揭露说,在经互会范围内要求建立联合电力网,也应当看作是推行这一政策的继续。苏修不仅要其他成员国在原料方面,而且在电力方面也增加对它的依赖性。它要保持对这些国家动力的垄断,是为了一旦需要达到某个帝国主义目标时,以切断电力供应相威胁,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生活处于瘫痪。
文章最后指出,苏修推行“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的事实,证明苏联已经变成了一个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大国。


第6版()
专栏:

日本各政党议员察看苏联渔船队活动
东京都议会要求政府排除苏联渔船队的威胁
据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三日电据《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国会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委员长栗原祐幸以及自民党、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的议员等七人三月十二日乘飞机前往千叶县铫子海域上空,察看了苏联渔船队活动情况。据日本海上保安厅调查,当天在这一带海域有六十三艘苏联渔船在活动。
日本东京都议会三月五日通过一项意见书,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排除苏联渔船队对东京都渔民的威胁,保障东京都人民的生活”。这项送交三木首相、外务相、农林相和自治相的意见书指出,今年二月,由大型母船、拖网船、围网船等三十艘船只组成的苏联渔船队,“横暴地进入东京都伊豆大岛波浮港西南海域的大室渔场,不仅妨碍日本渔船的捕鱼作业,而且随意破坏渔业资源。”
意见书说,伊豆大岛海面是供应东京都人民食用鱼的重要海域,苏联渔船队在这一海域任意捕鱼,不仅损坏了沿岸渔民的浮标和渔网,并且使东京都人民感到不安。(附图片)
日本渔民举行集会游行,强烈抗议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渔船队在日本近海横行霸道的海盗行径。
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反对垄断资本转嫁经济危机
西德和加拿大工人不断开展斗争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电 西德垄断资本以关闭企业和解雇工人等手段向工人转嫁经济危机,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不满。
最近,西德工人阶级为反对失业加剧对垄断资本开展了坚决的斗争。
据西德联邦劳动局公布,二月份西德失业人数达到一百一十八万三千五百人,比一年前增加了五十六万三千多人。失业率达到百分之五点二。半失业人数增加到九十五万六千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西德的外籍工人失业现象更为严重,二月份外籍工人失业人数达到十七万零八百人,比一月份增加百分之十一点四。外籍工人失业率达到百分之七点一。
今年以来,在汉堡、汉诺威、斯图加特、多特蒙德和许多其他城市,劳动群众曾举行过一系列抗议活动。
一月十七日和十八日两天,在达姆施塔特、比勒菲尔德和多特蒙德等地,分别举行了有西德工人和外籍工人参加的抗议失业的游行示威。仅在达姆施塔特就有一千多名工人参加示威。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反对失业”,“德国工人和外籍工人在一条战线上”。二月十九日在汉堡,约一万五千名青年工人、学徒和市民上街示威,要求消除青年失业现象和增加就业机会。二月二十日,一千五百名青年在路德维希堡举行示威,抗议青年失业。
三月份,斗争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西德德马克垄断集团设在卡勒塔尔—卡尔多夫的工厂的工人和西德大众汽车厂的子公司设在内卡苏姆的奥迪汽车厂一万八千名工人最近分别举行自发性罢工或集会、示威,抗议资本家企图关闭工厂向工人转嫁危机。
新华社渥太华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电 加拿大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反对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一九七四年不断开展罢工斗争,使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据加拿大劳工部门发表的最新统计数字,一九七四年参加罢工的工人为五十九万多名,占加拿大劳动力总数九百五十万人的十六分之一。
加拿大工人为维护工人的生活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一九七四年又有增加。据统计,罢工次数从一九七二年的五百三十二次,增至一九七三年的七百二十四次,一九七四年又增至一千二百十六次。
一九七四年,加拿大主要的罢工是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邮政工人、伐木工人,魁北克省的建筑工人,加拿大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公共运输工人以及服装工人、海员、教师、护士等举行的。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魁北克省的加拿大联合飞机公司二千五百名工人于一九七四年二月发动的。这次长达一年多的罢工现在仍在进行。


第6版()
专栏:

苏修鼓吹的“全欧经济合作”是什么货色?
郑卫民
当前,苏美两霸的争夺遍于全世界。欧洲是现代工业和金融贸易集中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苏美争夺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中,欧洲这块肥肉一直是它们全力争夺的重点。在欧洲,苏美两霸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而且在经济方面也进行着激烈的争夺。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为了加紧争夺欧洲,一方面施放出“欧洲安全”、“中欧裁军”等烟幕弹,竭力在欧洲人民中间制造“缓和”的假象;另一方面,则在强化对东欧一些国家的控制、剥削和掠夺的同时,以“全欧经济合作”为幌子,加紧对西欧进行扩张和渗透。特别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苏修更是起劲地鼓吹“全欧经济合作”的滥调,妄图进一步在经济上打入西欧,以便排挤美国势力,并摆脱它自己面临的经济困难。
所谓“全欧经济合作”,其实就是苏修在“经互会”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所鼓吹的“社会主义一体化”和“经济合作”谬论的变种。其目的就是不但要在东欧继续经营它的霸业,而且还要搞垮西欧共同市场,阻挠西欧国家的联合,从而把它的势力范围从东欧扩展到整个欧洲。
苏修向西欧兜售“全欧经济合作”,首先着眼于猎取西欧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这是因为苏修同美帝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军事费用恶性膨胀,致使整个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资金不足,许多关键生产部门技术落后。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勃列日涅夫不惜亲自出马进行游说,鼓吹西欧国家在工业、科技等领域同苏修发展“互利、长期、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从一九七三年以来,苏修迫不及待地同西欧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工业、经济和科技合作协定,并吹嘘同西欧的实业联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自称是所谓“发达的社会主义”,但是却象一个叫化子那样,四出寻求贷款,特别是向西欧国家乞求长期低息的贷款。据统计,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四年四月,苏修先后向西方国家乞求的各项贷款总额已达八十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向西欧国家借的。一九七○年,苏修从法国获得了一笔近十亿美元贷款。在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二年,西德银行先后向苏修提供了两笔均为十二亿马克的贷款,以支付西德公司供应的大口径钢管、机器、推土机和其他设备。一九七三年,苏修又从意大利获得了一笔总数为三千五百亿里拉的贷款。一九七四年十月以来仅仅四个月中,据不完全统计,勃列日涅夫又亲自出马先后向法国、西德、英国讨取的贷款总额就达五十亿美元左右。
苏修还力图通过所谓“生产协作”,利用西欧的技术来装备自己的企业。例如,苏修拉拢和招徕西欧的大垄断公司参加建造伏尔加汽车厂和卡马汽车厂等自己力不能及的大企业。近年来在苏联街道上招摇过市的“日古利”牌小轿车,就是从意大利乞求了三亿六千多万美元,并由意大利垄断企业菲亚特公司提供的各种设备生产的。又如,苏修急需在库尔斯克为它建造一座用直接还原法炼钢的大型黑色冶金联合企业,不惜同意向西德大公司分期支付价值十二亿美元的现金。为了引进西方的技术,苏修在一九七三年向西方国家订购的机械和设备,价值就达二十七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一九七四年一月到十月,苏修又迫不及待地从西方国家订购了约五十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在这些交易中,西欧占的比重最大。
苏修利用西欧国家对能源和其他原料的渴求,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诱饵,吸引西欧的技术和资金,用以开发苏修的国内资源,这已成为它同西欧进行所谓“互利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手法。近年来,在这方面大事喧嚣的是苏修用天然气换取西欧的钢管。例如,一九七二年,苏修外贸机构同西德的大公司签订了一项大宗换货合同,规定在二十年内苏修向西德供应一千二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以换取西德的钢管和设备。苏修这样做的一个阴险目的,就是借此扩大对西欧的能源供应,使西欧在经济上对苏修有所依赖。
苏修在加紧猎取西欧的资金和技术的同时,还想方设法扩大对西欧的商品输出,从而使美苏两霸对西欧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迄今为止,美国对西欧的出口值仍然在它的出口总值中占第一位。十多年来,苏修也拚命打入西欧市场,贸易额不断增长。一九五八年,苏修同西欧的贸易额只有十一亿卢布;一九七三年则增加到了五十六亿卢布,净增了四倍多。在苏修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西欧已占百分之十八,仅次于东欧而占第二位。虽然苏修对西欧商品输出的绝对数量同美国还不能相比,但是它的增长率却已超过了美国。据统计,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二年,苏修对西欧的出口,每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九点二,同一时期内美国对西欧国家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六点八。
为了扩大对西欧的商品输出,苏修采取了种种手段。它一再要求西欧提供贸易优惠,在进口苏制商品时降低关税,为苏制商品进入西欧市场敞开大门。它还削尖脑袋挤入西欧国家的一些工程项目,同西欧的大公司“合作”,在当地或在第三国合股创办“联合公司”。例如,苏修的外贸机构在法国同当地的一些大企业合股创办了好几个专门推销苏制汽车、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光学仪器的“联合公司”。
除了以上这些所谓“经济合作”的“新形式”外,苏修还要求西欧在原子能、空间、海洋、环境、医学、计算技术等方面进行更广泛的“科技合作”,要西欧国家更多地向它提供专利、先进工艺方法和交换技术情报。
在西欧的金融中心建立银行网也是苏修加紧向西欧进行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吸收资金,寻求外汇和扩大向西欧的经济渗透,苏修已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和苏黎世等西欧大城市开设了银行。
事情很清楚,苏修加紧对西欧的经济渗透,抱有一箭双雕的打算。那就是,既要借此转嫁自身的危机,缓和苏修经济上的重重困难,增强它争霸世界的经济实力,同时又力图瓦解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盟,排挤美国,进一步向西欧进行扩张。
但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并不能如愿以偿。美国对于苏修在西欧挖它的墙角的做法采取了回击措施。美国利用东欧一些国家对苏修的离心倾向,加强对东欧渗透,并且竭力阻止西欧国家向苏出口先进技术。同时,西欧各国日益识破苏联对西欧联合的破坏阴谋,它们对苏修的经济渗透也提高了戒心,采取了对策。去年法国、西德、英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同美国和日本签订了管理对外贷款的“君子协定”,规定不得以低于百分之七点五的利息向其他国家贷款,并专门规定工业国必须在三年内偿还贷款,这对急于向西方乞求低息长期贷款的苏修,当然是一个打击。此外,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发展,西欧各国要求提高向苏出口的机械和设备的价格,并拖延或冻结向苏修提供贷款。
尽管苏修遭到这些挫折,但它争夺欧洲的既定战略目标是不会改变的。特别是在美苏两霸陷入严重政治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它们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欧洲的争夺必将愈演愈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