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海岛军民心连心
——辽宁省长海县军民团结战斗的事迹
祖国黄海前哨的长海县,到处呈现军民团结战斗的景象。在造田修塘的工地上,军民一起挥锨舞镐,劈山闸沟;在浪花溅起的礁石旁,军民手持钢枪,共同巡逻在海防线上;在社员家的炕头上、连队的营房里,军民在一起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长海县是一个岛屿县。海岛人民和驻防人民解放军,在建设海岛和保卫海岛的斗争中,结下了鱼水般的阶级深情。
军民同学习,同批判,在海岛早已形成风气。文化大革命初期,海岛社队和驻军连队就建立了军民学习日和军民学习班,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在海岛上广泛传说着跨海配眼镜的故事。石城岛上的一个高山哨所附近,住着贫农陈明海老两口,哨所战士张云国主动来到这里,帮助他们学文化、学理论。陈大爷上了年纪,眼发花,看起字来很吃力。小张决定帮助陈大爷配副老花镜。配老花镜要跑到岛外几百里的地方,陈大爷行走不方便,怎么办?小张把村里老人的老花镜借来给陈大爷试戴,从中挑选了一副度数合适的老花镜。小张又托人在岛外给陈大爷配来了眼镜。从此,陈大爷学习更刻苦了,成了队里的“读书迷”。
批林批孔斗争中,军民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批判修正主义,政治空气越来越浓。獐子公社东邦子生产队和驻军的炮连,利用学习日办起了军民政治夜校,一起批林批孔。战士们在批判“克己复礼”时,联系实际不够,苦大仇深的老队长石当枝,就把战士们带到解放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海岛时扎下的“霸海桩”前,讲述了老渔工吴大爷到海边捞海菜糊口,被日本侵略军活活杀死的悲惨遭遇。阶级苦,民族恨,激起了战士们的满腔怒火,他们联系海岛的阶级斗争的实际,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全连在七天七夜中,写出批判文章七百多篇。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经过军民共同奋战,长海县很多过去不生产粮食的小岛渔村,也夺得了粮食丰收。
海洋公社南端有一个三十户人家的错鱼石小渔村,过去粮食产量很低。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炮三连的指战员们,决心和渔村社员一起走大寨道路,决心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山高土薄,军民一起修梯田,改良土壤,平整土地;天旱水缺,他们靠一副肩膀,担水播种。在去年大旱的情况下,夺得了亩产跨“黄河”的好收成。
在长海县,不论是高山岭上的渔村哨所,还是被大海包围着的小岛,到处都是军民联防的铜墙铁壁。驻在大耗岛的守备连,为了使民兵掌握更多的杀敌本领,帮助民兵连成立了女炮排。战士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做示范,使女民兵排的同志较快地掌握了打炮要领,在实弹演习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去年春天,守备连出岛执行战备施工任务,民兵们把守备连的执勤、战备任务主动承担起来。不管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还是寒气逼人的黎明,民兵们从没误过一班岗。六月份的一天深夜,下起倾盆大雨,轮到女民兵杨金枝和另一个女民兵同站一班岗,不巧那个女民兵病倒了,上岗的时间就要到了,怎么办?杨金枝想,为了完成执勤任务,让解放军放心地去执行战备施工,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她叫醒了出远海刚回家休息的丈夫吴厚耀,两个人冒着大雨巡逻在海边、滩头,出色地完成了执勤任务。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西藏军区某部边防站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军民团结加强边防建设
据新华社拉萨电 驻守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某部边防站,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进一步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了边防建设。
批林批孔以来,这个边防站党支部组织指战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建军路线,批判林彪推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破坏我军光荣传统的罪行,提高了指战员们对搞好拥政爱民,加强边防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做好群众工作。党支部把做好群众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由一名支委具体分工负责,定期检查群众工作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有效地推动了这一工作的开展。为了帮翻身农奴搞好批林批孔,他们组织了群众工作小组,翻山越岭,深入到周围大小村庄,采取办政治夜校等方法,热情地宣传毛主席、党中央关于批林批孔的指示,辅导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批判林彪与孔孟之道,不断提高翻身农奴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完成。
边防站指战员们积极地帮助驻地社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发展生产。近两年来,他们助民劳动一万多个劳动日。有一个生产队地处深山峡谷,交通闭塞,生产条件差。指战员们帮助他们修通了公路,又从内地引来水稻良种,并帮助藏族同胞改革生产工具,传播先进的耕作技术,实行科学种田,使水稻平均亩产由二百斤提高到七百斤,家家户户有余粮,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这个边防站还从各个方面关心藏族群众的疾苦。过去群众用木棒木窝舂米,一个强劳力一天只能舂一百五十多斤稻谷,既费劲又耽误时间。边防站派出干部战士,用了七天时间,帮助修建了一个水碾,提高工效四十倍。为了发展边疆的医疗卫生事业,边防站军医积极为群众防病治病。两年来,共为群众治病两万八千多人次,还培训了一批赤脚医生。
广大翻身农奴也十分拥护和爱戴子弟兵。去年五月,指战员们奉命外出执行任务,当时正是插秧季节。生产队自动组织了三十多名群众,四十多头牦牛,把边防站的二十多亩水田耕好插上秧。
在军民共同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边防站指战员们还和驻地民兵一起训练,一起站岗放哨,巡逻值勤,肩并肩地守卫在边防线上,保卫了祖国的边防。


第3版()
专栏:

自觉遵守革命纪律的战士
去年底,人民解放军某部九连来到山西省昔阳县神堂岭大队野营训练,同时抽出一部分时间参加助民生产劳动。在参加这个大队劈山改河造平原的战斗中,机枪三班战士杨金生挑土过重,把扁担压断了。小杨想:断的这根扁担,是房东贫农王大伯家的。“损坏东西要赔”,这是毛主席的教导,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革命战士应该自觉遵守毛主席亲自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午休息时,小杨请假到供销社买了一根扁担,还给王大伯。王大伯看见新扁担,心潮起伏,激动地说:“过去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匪军一进村就杀人放火,抢走我们的牲畜和粮食;今天,解放军野营训练到俺村,帮俺劈山改河造田,用坏了扁担还要赔,俺说啥也不能收。”一个执意要赔,一个坚决不收。推来推去,经过全班战士的再三劝说,王大伯才把扁担收下。在部队将要离开神堂岭大队的前一天,小杨正收拾行装,从笔记本里发现四元钱和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着:“感谢解放军的帮助,请收下扁担钱”。小杨立刻明白了,准是王大伯把扁担退给了供销社。他想,人民群众越是爱护人民子弟兵,我们越要自觉地遵守纪律,爱护群众的利益,一定要想办法把扁担赔还给王大伯。
小杨第二次来到供销社买扁担。他走进供销社一看,货架上还有两捆扁担,小杨立即掏出钱,对售货员说:“同志,买根扁担。”售货员见是解放军,就笑哈哈地回答:“对不起,这两捆扁担全卖给生产队了。”小杨问:“同志,您看看库里还有没有?”售货员说:“库里一根也没有了。”小杨恳切地说:“能不能从这两捆扁担中让出一根卖给我?”售货员说:“人家已经付了钱,不好办。”小杨只好失望地离开供销社。后来知道,原来是王大伯来退扁担时,已和售货员说好了,凡是解放军来买一根扁担的,一律不要卖。
天已经黑了,部队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大队,扁担还没有买到,怎么办?急得小杨直跺脚。忽然,他想起前天路过杜庄公社供销社,正好有几捆扁担。小杨马上跑到连部,汇报了情况,请假到杜庄供销社去买扁担。从神堂岭大队到杜庄供销社有六里多路,还要翻两座山。再加上刚下过大雪,山路又陡又滑。小杨毫不犹豫地顶着严寒,踏着积雪,来到了杜庄供销社,买了一根崭新的桑木扁担。回到连队,小杨悄悄地把扁担藏在王大伯的院里。第二天清晨,部队雄赳赳地整队出发了,王大伯一直把战士们送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小杨才把扁担的事告诉了王大伯。王大伯激动地说:“你们真不愧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战士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人民解放军某部请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展览馆负责同志讲解革命事迹,对指战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红小兵拥军传佳话
——记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炼油厂第五小学红小兵拥军的事迹
新疆独山子炼油厂第五小学党支部,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组织红小兵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拥军爱民”和“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伟大教导,批判林彪破坏军民团结的罪行,积极开展拥军活动。下面记述的是他们拥军的几个小故事。
杯杯茶水暖人心
去年五月,二营奉命到独山子执行施工任务。他们在戈壁滩上支起帐篷,安营扎寨。戈壁滩上,天气干燥灼热,水源奇缺,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都要到十里外去运。为了争分夺秒,加快工程进度,二营干部战士十分注意节约每滴水。二营缺水的事很快地传到了第五小学红小兵的耳里。他们说:“戈壁滩上那么干燥,解放军叔叔缺水喝怎么行!”他们决心学习解放军叔叔一心为革命,一心为战备的精神,想办法帮助叔叔们解决喝水的困难。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驻校工宣队和老师。在驻校工宣队和老师们的热情支持下,组成了一个三十多人的拥军送水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烧茶水送给解放军叔叔。
“拥军送水队”的红小兵,年龄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只有九岁。两人抬一桶茶水,把肩膀压的酸痛,把小脸蛋晒的绯红,但谁也不叫一声累和疼。有一次,他们送水走在半路上,忽然刮起了大风,顿时天昏地暗,沙尘滚滚。红小兵安拥军说:“风沙再大,没有我们拥军的决心大。现在解放军叔叔正在冒着风沙施工,我们一定向叔叔们学习,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把水送到工地上。”小伙伴都拍手赞成。为了不让沙子落到水里,几个红小兵脱下衣服蒙着桶口。就这样,他们顶着大风沙把茶水送到二营工地上。二营的干部战士激动地说:“红小兵送来的不仅仅是几桶茶水,而是送来了边疆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厚意啊!我们一定要加速战备施工,以实际行动来感谢边疆人民的关怀。”
满怀深情洗军装
一天傍晚,二营六连的同志们下班回来,只见帐篷前整整齐齐地摆着洗刷得干干净净的军鞋,晒衣绳上,洗得干干净净的军衣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咦,我们都上班去了,这是谁给洗的呢?”大伙正在猜测,值班员给大家讲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第五小学的红小兵在给各连送水的时候,看到解放军叔叔整天施工训练,站岗放哨,批林批孔。他们想:能帮助解放军叔叔做好事那该多好啊!他们几次要为叔叔们洗衣服,都被解放军婉言谢绝了。怎么办呢?红小兵鲍立娟机灵地说:“叔叔们在家不让咱们洗,咱们等叔叔们上班以后,去给他们洗衣服。”可是,他们去了几次,又被值班的叔叔给拦了回来。这可急坏了这些小朋友,他们凑到一块七嘴八舌地商量。红小兵李燕想出了一个拿衣服的办法,逗得小伙伴们眉开眼笑,拍手称赞。于是,他们按照小李的主意,把人分成了三个小组来到六连,分头到帐篷里去拿衣服。值班员发现一组红小兵进帐篷拿衣服,马上去阻拦,二组乘机从另一个帐篷里把衣服拿了出来,在外面喊道:“值班员叔叔,我们把衣服拿走啦。”值班员连忙跑去追二组要衣服,又听三组的红小兵高喊:“叔叔,下午还你衣服。”他急忙回身去追三组要衣服,一组又把衣服抱走了。结果值班员顾东顾不了西,军衣、军鞋全叫红小兵“抢”走了。
在水渠边,欢声笑语一片,第五小学的红小兵愉快地为解放军叔叔洗着衣裳。九岁的红小兵何凤英洗的一件军裤上粘结了几块水泥,把手磨破了。维吾尔族红小兵肉线古力要替她洗,她说:“想想解放军叔叔在施工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干劲,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小何硬是用小手把水泥从军裤上一点一点地抠下来,把军裤洗得干干净净。
六连的干部战士听了值班员的讲述,无不被第五小学红小兵拥军的精神和行动所感动。
风雨无阻送信忙
第五小学五年级二班红小兵李昆生,家住在邮局附近。他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利用放学回家的机会,为二营的叔叔们投递书信、包裹,被二营的干部战士称为“义务投递员”。
一次,放学铃刚响过,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同学们说:“昆生,今天天气不好,不要去取信了。”李昆生想:平时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要是到了战时,解放军叔叔交给我一个通信联络的任务,那怎能完成呢?他坚定地说:“这点风雨算什么,解放军能冒着风雨施工、训练,我要向叔叔们学习,也能冒风雨去给叔叔们送信。”说罢,他顶着风雨向二营驻地走去。沙粒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但他用解放军叔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激励自己前进。来到二营时,他的衣服全被雨水淋透了,同志们看到这种情景,个个称赞不已。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为人民乐于吃苦
一个寒气袭人的深夜,人民解放军某部“爱民模范营”在演习中,经过长途奔袭,来到某地小长安村头,突然接到就地宿营的命令。站在队伍前头的副营长顾丰年,望着寂静的村庄,马上召集各连干部开会,为了不打扰群众,他们决定在野外露营。
顾丰年把部队带到一个小树林旁,做了简短的政治动员:一九四九年五月,这个营在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中,同兄弟部队一起插入城市,战斗结束后,指战员们为了不惊扰市民,冒着霏霏细雨,和衣睡在马路上。市民们发现后,纷纷送来雨衣,还请他们进屋烘衣休息,指战员一一谢绝。他们的爱民行动,受到了市民的赞扬。革命前辈的动人事迹,给大家以深刻教育。指战员们立即打开背包,铺好“床位”,在野外露宿了。
第二天拂晓,村里群众发现解放军在野外露营,又心疼又感动。社员们纷纷送来被子。这时,只听到一声军号响,指战员立刻起了床。原来,哨兵发现了这一情况,报告了顾丰年。顾丰年为了不麻烦群众,当即决定部队提前起床。群众再三让他们进村暖和暖和再走,都被指战员们婉言谢绝了。这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只见全营指战员告别了社员群众,迎着初升的朝阳出发了。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补苗
一天,人民解放军驻河北省某部炮二连饲养员袁德名,在白洋淀堤边放猪。回来的路上,有几只小猪窜进曲堤大队第四生产队的玉米地里,踩坏了五棵玉米苗。小袁把猪赶回猪圈后,立即补栽了五棵玉米苗。
苗虽然补上了,可袁德名想:六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嫩苗“搬家”,容易被晒死,爱护人民群众的庄稼,要一丝不苟,负责到底。于是,他经常去浇水、松土、施肥,五棵小苗长得又粗又壮。
正当这时,小袁要回营房参加读书班,饲养员的工作由战士郑占周接替。临走前,小袁特意向小郑交待了那五棵玉米苗。小郑被小袁自觉遵守群众纪律的行动深深感动,愉快地接替了护理五棵小苗的工作。在小郑的精心管理下,五棵小苗长得很壮实。群众亲切地称这五棵玉米苗为“遵纪爱民苗”。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