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路线对了头 粮棉双丰收
——湖北天门县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步前进
湖北省天门县,地处富绕的江汉平原,棉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是我国重点产棉县之一。这个县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狠抓批林批孔,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九七四年,虽然遇到了旱、虫等多种自然灾害,仍然获得粮棉双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比最高的一九七三年增加四千多万斤;棉花总产量增加十五万担,平均亩产一百二十三斤多,还出现了一批亩产三百斤以上的试验田块。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九十四万多担,超额完成任务。其他多种经营也获得了发展。
认真分清路线是非
天门县的粮棉双丰收,是在激烈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中夺来的。经过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天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性大发扬,农业生产不断上升。前些年,这个县的粮食就曾经做到自给有余,棉花连年高产。后来,在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刮起资本主义妖风,棉花生产一度下降。
林彪反党集团被揭发出来以后,广大干部和群众都憋着一股子劲,要把生产赶快搞上去。但是,由于县委不抓两条道路斗争,只是就生产抓生产,虽然费了很大劲,粮棉生产发展仍很缓慢。
一九七三年,在批林整风中,天门县委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批判了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抓住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这个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发展农业的方向、道路问题。他们首先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以历史的和现实的两条道路斗争中的典型事例,对比分析本县执行不同路线的不同结果,进一步分清路线是非。接着,放手发动群众,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批判阶级敌人煽起的资本主义倾向。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大办农业。这一年,打了一个翻身仗,粮棉生产大幅度回升。
天门县粮棉产量这个高、低、高的过程充分说明:路线决定一切。正象群众所说的:路线偏了走下坡,路线正了迈大步。
狠抓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
经过批林整风,天门县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并没有停止。一九七四年,批林批孔运动一开始,一小撮阶级敌人错误估计了形势,又散布什么“农不经商不富”,“一把韭菜一把葱,一个早上顶个工”等谬论,妄图破坏“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当时,有些干部对批林批孔这场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理解不深,没有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运动搞得冷冷清清。针对这一情况,天门县委组织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反复学习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批林批孔的一系列指示,同时组织干部到大寨、昔阳参观学习。使大家认识到,抓大事,抓路线,就是要狠抓经济领域里和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他们把县委和各级领导机关作为批林批孔的重点,进一步解决好领导农业生产的方向、道路问题。县、区、社各级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帮助党组织开门整风。事实说明,那里的领导班子不抓阶级斗争,不抓思想政治工作,那里的生产就搞得不好,资本主义就泛滥。只有把思想路线搞对头,才能带领群众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生产搞上去。
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和总结,主动从方向、道路上查问题,从世界观上找原因,自觉革命。几年来上得慢的多宝区,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两次开门整风,发动群众揭发领导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贫下中农批评说:“批林整风戴帽子,催耕催种要数字,面貌总是老样子。”群众的批评使区委同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提高了抓大事,抓路线的自觉性,革命和生产都有较大的变化。一九七四年,这个区的棉花亩产由一九七三年的八十四斤上升到一百一十四斤,增产百分之三十五点七。
过去县委领导同志下去,大都是到先进的地方去,存在着“先进挤破门,后进无人问”的现象,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批林批孔中,天门县委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参加劳动,抓点带面。县委常委除留一二人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其他同志都带领机关干部下乡蹲点,使后进队的面貌很快改观。后进队的变化,推动了中间队,震动了先进队。抓了三分之一,带动了三分之二,起到了多点带全县的作用。
为了使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天门县委积极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努力办好基层政治夜校。许多社、队采取“政治夜校专题批,抓住重点反复批,有了典型现场批,结合生产田头批,联户分组全家批”等办法,使革命大批判经常化。
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经过批林批孔,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发扬,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现在全县排灌骨干工程已基本形成。一九七四年大旱,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散布“天命观”,说什么减产已成定局。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抗旱第一线,同群众一道批林批孔,大破“天命观”,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各社、队充分发挥水利设施和机电排灌的效力,在大旱年夺得了大丰收。
天门县委在批林批孔中,坚持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促进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县、区、社都建立了农科所,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大队、生产队建立了科学试验站(组),初步形成了五级农业科学技术网。现在全县有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组成的科技队伍四万人。他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初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去年,全县大面积推广棉花“三组六行”、“宽行密株”等新的种植技术,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赵场公社新建大队是一个老的先进典型,但棉花亩产一直徘徊在一百六十斤左右。一九七四年大面积搞“三组六行”,每亩棉株由四千多株增加到五千九百多株。一千多亩棉田,单产皮棉二百一十三斤,夏粮亩产也达到三百一十六斤,获得了粮棉双丰收。前进公社新农大队二生产队科研组,还进行了油——稻——棉的连作试验,亩产油菜籽二百二十四斤,早稻七百四十斤,晚棉花一百四十四斤,为棉区粮棉油增产闯出了一条新路。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干部下基层 山水展新容
——灵宝县干部下乡蹲点推动学大寨运动片断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河南省灵宝县坚决走毛主席指出的
“精兵简政”的道路,组织了县、社两级九百多名干部,分别到全县一百五十四个大队蹲点;县委、县革委二十四名常委,除留三名在机关轮流主持工作外,全部深入基层,分工包片指导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全县下乡蹲点的干部,坚持抓党的基本路线,注意解决发展农业生产的方向、道路问题。五亩公社南村大队,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未肃清,资本主义倾向不时抬头,一些人脱离集体生产劳动,私自外出抓现钱。少数队干部错误地以为这是关系到社员生活的问题,不敢坚持斗争。劳力外流,影响了农田基本建设,有的干部又产生了“南村难搞,面貌难变”的消极思想。在南村蹲点的公社党委书记袁金酌和大队党支部一起,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动贫下中农批判资本主义倾向,鼓舞了干部和社员大干社会主义的斗志。他们制订了重新安排南村河山的规划,决定动手修建拦水坝。当时正是隆冬,又下了一场大雪,有的人有些畏难怕苦。袁金酌心想,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带头干。他不顾自己有病,跳到没膝深的冰雪里,带头干起来。干部和社员很受感动,纷纷卷起裤腿下河大干,有的刨冰挖坝基,有的搬石头垒坝……。就这样,一百多个劳力奋战二十天,兴建了一条九百多米长的顺水拦河坝,新造出四百多亩良田。一九七四年,这个大队粮食亩产跨过了“长江”,向国家贡献余粮五万多斤。
批林批孔开始以来,全县在农村蹲点的干部又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广大妇女一马当先,狠批孔老二的
“男尊女卑”和林彪的“妇女无用”论,进一步焕发了革命精神,成了战天斗地的巨大力量。阳店公社小河大队第一生产队,有二百八十亩土地,全部在岭上,十年九旱,粮食产量很低。为了引水上岭,十二个年轻妇女肩扛钢镐和铁锨来到工地。她们自己设计,自己测量,开竖井,打暗洞,以顽强的战斗精神,挖成了一条三百二十米长的地下引水洞,把岭上的旱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蹲点干部十分注意引导社员批判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私有观念,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风格。灵宝山区干旱缺水。在旧社会,地主老财们不但横蛮地霸占水源,还经常煽起争水的矛盾。解放后,广大贫下中农当家作主,争水的矛盾基本解决了。批林批孔以来,在用水方面,不断出现了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动人事迹。位于东涧河两岸的涧口公社和川口公社,有一万八千亩水地自流灌溉,被称为灵宝的“江南水
乡”。东邻的阳店公社和大王公社,有五万多亩山地和丘陵地缺水。他们打井找地下水,找不到,打算从东涧河上游挖渠把水引过来。可是,这样做将影响涧口、川口两个公社的用水,他们感到很为难。在涧口、川口两个公社蹲点的干部知道后,便和当地干部、社员讨论如何让水的问题。他们说:“老灌区,新灌区,都是革命的一盘棋。把东涧河的水让给兄弟社,我们自己可以挖条大干渠,把西涧河的水引过来。”他们支持阳店、大王两公社兴建了一条长达四十公里的渠道,解决了五万多亩山地和丘陵地的缺水问题。东涧河水被引走后,川口公社以大寨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广泛挖掘地下水源,基本上保证了老水地的灌溉;涧口公社兴建了东干渠,把西涧河的水引了过来,既保证了老水地的用水,还扩大新水浇地一万多亩。
广大干部下基层,灵宝山水展新容。县委及时总结和推广了干部蹲点推动学大寨运动的经验,很快出现了面貌大变的局面。现在,全县新建大寨田二十一万亩,水浇地面积已发展到三十二万亩。一九七四年,全县粮食亩产四百六十斤,比一九七三年增产一百三十斤,粮食总产增加八千多万斤。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老两口写“通知”
福建寿宁县底坑公社地洋大队社员叶引镜的孩子要结婚了。老两口商量如何为孩子办喜事。开始,两人的想法不一样:老大娘以为,孩子结婚该办几桌酒席,请亲戚朋友热闹热闹;老大爷不同意。老大娘说,不请亲戚,不讲体面。他反驳说,请酒办婚事讲人情是孔老二的流毒。他举出了过去地主阶级办喜事,要穷人给他们送礼,从中进行剥削的情况;又列举了过去贫下中农办婚丧喜事,弄得倾家荡产的事实,说得老伴点头称是。
接着,老两口还算了一笔细账:如果办酒席,要花多少钱粮?请客,要误多少工?算的结果,他俩说,这酒席不能办,咱可不能再上林彪、孔老二的当。老两口决定请人给写个“通知”。“我们要响应毛主席勤俭节约的教导,孩子结婚时,你们不要送礼,更不要误工来贺喜。亲戚常来往,你们什么时候有空来,我们都欢迎。”
公社党委看到这份“通知”很有教育意义,给加上了按语,向全社广播,号召大家都来破旧俗、立新风。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管大事 管路线
在江苏省建湖县旭日大队,批林批孔以来,社员群众最爱说:我们要管大事,管路线,做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有心人。
这个大队的官北生产队,去年留下三万斤稻秆,有人主张按照老习惯分到户编草包卖钱,使社员增加一些收入,生产队也少操一分心。老贫农徐立昌、周学恭知道了,找到队长说:“稻秆分到户,只能涣散人心,不利于巩固集体经济。我们批判了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今天再也不能这样干了!”队长听了他们的意见,联想到往年稻秆分到户,有些人不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情况,认为说得在理,决定由队里组织编织草包组,安排半劳力和辅助劳力去干。
象这样主动为生产队把好路线关,看到不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事,敢提、敢批、敢管的人,在旭日大队的七个生产队里,队队都有。祁庄生产队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队长祁正发为养好集体的生猪,想了个点子:准备拿一批大米到邻县换回黄豆作豆腐,豆腐渣子喂猪,豆腐还可以卖钱。有人赞成这样做,说什么这是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嘛。社员祁正祥、黄立海等觉得这件事有问题。他们认真学习了党的有关政策规定,认为大米、黄豆都是国家统购的物资,私下兑换会影响国家收购计划。在他们的帮助下,队长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发动全队自力更生大搞青饲料、发酵饲料,解决了生猪越冬饲料的问题。事后,队长祁正发深有感触地说:“批林批孔就是好,社员觉悟大提高,自觉起来抓大事,前进道上不迷航。”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婆媳之间
陕西泾阳县有个联盟大队。过去,由于受孔孟之道流毒的影响,一家不管有几个女孩,只要没有男孩,就“媳妇愁,丈夫怨,公公婆婆有意见”。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情况有了很大变化。邵村三队贫农大娘陈宝玉劝儿媳实行节育就是一个生动例子。
陈宝玉老大娘的大儿媳苟玉芳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大娘样样都很顺心,可就是一件事不高兴。玉芳已经三十多岁了,有三个女孩,就是缺个男孩子。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陈大娘和社员一起学习,她用自己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亲身经历,批判林彪、孔老二散布的“男尊女卑”和“妇女无用”等反动谬论。陈大娘说,我现在有了三个孙女还不满足,总想有个孙子,这都是受了孔孟“男尊女卑”的影响。
认识提高以后,她对儿媳说:“以前我的思想落后,现在想通了,咱村的妇女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玉芳的思想疙瘩也解开了,她更加坚定了实行节育的决心,还带动了其他妇女落实计划生育措施。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喜看银花堆成山
陕西省大荔县石槽公社张家庄大队郏腊香植棉组,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坚持科学种棉,一九七四年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夺得了好收成。
上:郏腊香(中)和全国植棉能手张秋香(右一)在交流棉花高产经验。
左一:女社员们在采摘棉花。
左二:郏腊香和女社员们在看书学习。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