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革命夺高产 为国家多作贡献
——苏州地区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夺得革命和生产双丰收
著名的粮食高产区——江苏省苏州地区,认真实践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十年来,粮食亩产年年超《纲要》,近六年连年超千斤。一九七四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他们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区农业生产又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三个突破:
粮食亩产突破一千三百斤,全区八个县,县县超千斤,很多社队亩产达到一千六百斤到二千四百斤。
粮食总产突破七十亿斤,比一九七三年增产三亿多斤,比解放初期的年产量增加四十六亿多斤。
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突破二十五亿二千万斤,超过了解放初期的粮食年产量。
端正方向
苏州地区是个粮食产量比较高的地方,究竟能不能高产更高产,为国家多作贡献?多年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两条道路的尖锐斗争。
无锡县的斗争很有代表性。这个县每人平均只有九分田,粮食亩产早已超千斤,对国家的贡献逐年增加。在“粮食已过关,应该多搞点钞票”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倾向。平均每人只有六分田的东亭公社东亭大队劳力外出肩挑小贩,生产队搞自由种植,影响了集体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中,大队党组织发动干部和社员狠批林彪“克己复礼”,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大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搞好农业,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去年亩产超过二千斤。
无锡县委分析了东亭大队的情况,并调查研究了全县一些类似的情况。他们认识到,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堵住资本主义邪路,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狠狠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同时抓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不断提高干部和社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县委发动各社队办起了五千多所农民政治夜校,培养了二万七千多人的理论骨干队伍,普遍开展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开展了讲儒法斗争史、革命故事和革命文艺等活动,向旧思想、旧文化发动全面进攻。贫下中农说:“只有挖掉旧观念的老根,为革命多作贡献的思想才能扎根。”有些人自觉起来批判和纠正了劳力外出、自由种植等资本主义倾向。去年,全县粮食亩产达一千四百七十多斤,比一九七三年增产近二百斤,总产增加一亿多斤,对国家的贡献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苏州地区各县,和无锡县一样,紧紧抓住批林批孔这件头等大事,引导广大干部和社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剖析农村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改变后两条道路斗争的特点:除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外,一切旧的意识形态,包括残留的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仍然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农村。认识提高以后,全区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出现了大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他们说:“我们虽然一人只有一亩田,但要在一亩田里作出两亩田的贡献。”各县积极实行水稻一季改两季和稻麦两熟变三熟等耕作制度的改革。吴县龙桥大队带头闯出了双季稻大面积高产的新路,一九七四年,水稻两季平均亩产超过了二千四百斤。吴县充分发动各社队批判“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和“生产到顶”的形而上学观念,使龙桥的高产新经验迅速在全县推开。六年来,全县粮食增产五亿多斤,近四年来,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五亿多斤,在全区领先。
解放思想
过去,有人以为苏州地区的自然条件已经蛮好了,粮食产量高,对国家的贡献也不少,从而滋长了自满情绪。他们既不注意努力消除小农经济耕作制度残留的痕迹,田块要平整、水利系统要调整、耕作要机械化等;又没有充分认识到要与旧的传统观念作长期斗争。
批林批孔运动中,苏州地区广大干部和社员,批判了孔老二的“天命观”和林彪的反动“天才论”,再次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分析了怎样看待条件的问题。他们越分析越认识到过去那种满足现状的思想,实质上是小生产的传统习惯在一部分干部头脑里的反映。要高产更高产,自然条件还得进一步改造,首先各级干部的思想要解放,路线要端正。
昆山县城北公社同心圩,解放前是个“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十年有九荒”的穷地方。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这个地区的干部树雄心立壮志,带领社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改善水利条件,把这个穷地方建成了米粮仓。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同心圩的干部和社员批判了孔老二“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干劲倍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一千多亩田中埋设了地下暗管,降低了地下水位,保证了稻麦齐增产,去年粮食亩产又比一九七三年增加二百多斤。昆山县委推广了同心圩的经验,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克服因循守旧和自满情绪,努力改造自然条件。这个只有四十多万农业人口的县,一九七四年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达到四亿三千多万斤。
无锡县梅村公社,过去有些干部搞水利建设只想修修补补图眼前,不想改天换地为长远。因此,面貌改变不大。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他们认识到,过去那种修修补补的做法,原来是受了小生产传统习惯的支配,它不但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障碍,也是滋生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土壤;不扫除这类绊脚石,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他们全面规划农田水利建设,集中必要的劳动力,大搞地下排灌渠道,节省出每一分土地,多种粮食。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的梅村是:拖拉机路上跑,灌溉水地下流;田块成方,路渠结合,林桑成片;单是明渠改成地下渠道这一项,就节约出来六百多亩田地。一九七四年,全社粮食亩产增加二百多斤,对国家的贡献比上一年增加二百多万斤。到梅村参观的人说,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就要有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道道,象梅村这样干下去,我们的产量还可以大增,对国家的贡献会更大。
批林批孔一年来,苏州地区用同心圩和梅村这样的典型引路,从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入手,大破旧思想、旧习惯,推动了全区重新安排江南大地的战斗。这一年全区新开、疏浚中小型河道二千多条,开挖、整修排水沟八万六千多条,平整土地八十多万亩,新建地下灰土渠道六百八十多公里。
人定胜天
一九七四年是苏州地区自然灾害较多较严重的一年:三麦遭到百日大旱,水稻受到了低温、台风、冰雹、暴雨、洪水和病虫害的袭击。但是,灾大没有批林批孔的威力大;灾大,没有干部、社员为革命多作贡献的决心大;灾大,没有人民群众的力量大。
江阴县华西大队是著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一九七三年粮食亩产已达到二千二百六十斤。去年七月下旬,突然遇到一场狂风暴雨,没有收割的前作稻大片倒伏,已经上场的稻谷发热,后季稻抢种受到严重影响。在批林批孔运动的鼓舞下,华西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以天不怕、地不怕、灾不怕的战斗精神,决心要斗天斗到天低头,抗灾抗到夺丰收。他们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天才论”和种种诬蔑劳动人民的反动谬论,夜以继日地战斗,冒雨把前作稻抢收上场,后季稻及时栽了下去,烘干了湿谷。就这样,他们终于战胜了灾害,夺得了大丰收,粮食亩产达到二千三百二十九斤,向国家提供的粮食,超过征购任务近一倍。
一九七四年,在抗灾夺丰收的日子里,苏州地区广大干部、社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战斗,以实际行动批判林彪妄图分裂革命队伍和破坏军民、工农团结的罪行。沙洲县中兴公杜双山沙,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去年遭到了六十年来没有过的特大洪水,一万多亩农作物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岛上的八千多干部、群众,在地、县、公社干部的带领下,在工人和解放军的支援下,抱着“人在地在,人定胜天”的决心和信心,护堤抢险。在最险的堤段,干部和社员不顾生命危险,伏身在江堤上,挡住洪水冲击。去年,双山沙六个大队的粮食亩产达一千六百七十斤,向国家提供粮食三十九万多斤,都超过了往年。
当洪水爆发时,苏州地区沿江的太仓、常熟、沙洲、江阴四个县的三百公里的江堤、海塘、港堤上,有十三万多干部、社员、工人、解放军指战员日夜奋战,坚持斗争,保卫了几十万人民和几十万亩良田的安全,赢得了灾年大丰收。秋收季节,人们手捧黄澄澄的稻谷,含着激动的泪花说:“如果在旧社会碰到这年景,贫下中农又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现在靠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靠批林批孔的威力,才获得这样的大丰收!”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长期的战斗任务
——襄汾县红卫公社坚持不懈地批判资本主义倾向
山西襄汾县红卫公社人多地少,每人平均只有一亩来地。过去,一小撮阶级敌人经常散布什么“人多土地少,单靠农业过不了,不抓现钱过不好”的谬论,煽动资本主义倾向。有的队放出平车长年在外跑运输,粮食生产长期上不去。公社党委虽然经常组织干部和群众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因为没有提到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抓得不紧,批得不深,资本主义歪风邪气不时出现。
批林批孔运动中,公社党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组织干部和群众对照、分析两千多年前的孔老二是怎样放毒的,林彪是怎样蛊惑人心的,社会上的阶级敌人是怎样表演的,联系本公社两条道路斗争的实际,有的放矢地批林批孔,使大家看清了农村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以后,小生产遗留下来的旧观念,仍然在障碍着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优越性的发挥。南街大队的一条排水渠年久失修,污泥淤塞,不能发挥效益。过去,大队多次决定清淤,由于资本主义倾向的干扰,集中不起来必要的劳力,一直没有搞成。批林批孔中,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充分调动了大家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仅十四天时间就完成了清淤任务。社会主义正气上升,资本主义邪气下降。
这时,有的干部以为资本主义批得差不多了,该抽出手来抓生产了。思想上一麻痹,大批判就松了劲,资本主义倾向又趁机冒了出来。有的借口为集体积累资金,抽调人马跑运输,抓现钱;有的在副业经营中,以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的手法削弱集体经济。公社党委及时发动干部和群众开展“三学三批”活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学习毛主席关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教导,批判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批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两条道路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看作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长期战斗任务。庄头大队过去有些人编筐编篓搞副业单干,不利于集体生产。在批林批孔斗争中,大队党支部发动干部群众狠批林彪“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引导大家划清资本主义倾向与正当的集体副业和社员家庭副业的界限,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红卫公社党委针对农村中两条道路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经常组织干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同时发动群众帮助干部端正方向、路线,整顿思想作风,不断改造世界观。广大党员、干部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并积极带领群众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推动了全社革命和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四年,全公社粮食亩产跨过了“长江”。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新的“家法”
江苏省泰兴县胜利大队贫农社员鞠大才,有六十多岁了,过去总以为“家有家法”,自己是一家之长,说话就得算数,听不进旁人的意见。他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是新入党的共产党员、队里的理论骨干;一个儿子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红卫兵,朝气蓬勃,革命劲头很足。他俩看到父亲讲话做事有不对头的地方,总爱噼哩啪啦提意见。这样,家里就不“太平”了,父亲同子女之间经常发生争论。
有一次,鞠大才因种自留地,上工迟到了。晚上,姑娘、儿子一起向他提意见。儿子说:“忙自留地不顾集体生产,这是为私的表现。”姑娘说:“为公还是为私,这是走那条道路的问题。”鞠大才虽然觉得自己理亏,但又不肯在子女面前认错,张口便说:“用不着你们管!”儿子说:“不许晚辈批评长辈,这是孔孟之道
‘父为子纲’的流毒,要好好洗刷洗刷。”
这一下可把鞠大才弄火了:“我斗大的字识不到一箩,孔孟的书从没打过照面,怎么把我扯到孔老二那里去了?”
没几天,队里召开大会,专题批判“三纲五常”。鞠大才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
鞠大才的姑娘主持会议。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孔孟之道“三纲五常”的反动性。接着,大家争先发言。有的揭露旧社会地主富农利用“三纲五常”欺骗、压榨贫下中农的罪行,有的批判林彪和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利用孔孟之道搞复辟倒退的阴谋,有的还控诉了“三纲五常”对自己的毒害。群情激愤,越批越深。
批判会上,大家揭露批判的许多事实,给了鞠大才很大教育。解放前,他老家有个同族地主也是满口不离“三纲五常”,以长辈自居,欺压同族贫农。鞠大才和几个穷兄弟起来反抗,狗地主就以不守家法族规,违背孔孟礼教为名,对他们进行残酷迫害,逼得几家人离乡背井,鞠大才也被逼外逃谋生。想到这里,他气愤地说:“‘三纲五常’是阶级敌人的护身符,和我们贫下中农不搭界!”
批判会结束后,鞠大才把全家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家庭批判会,带头批判了“三纲五常”对自己的毒害。最后,他对大家说:“我们家里今后要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来办事。”全家人都很高兴。
从这以后,鞠大才家建立了新的“家法”,遇事用毛泽东思想来衡量,只能说服,不能压服。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占领了家庭阵地。


第3版()
专栏:

分清路线是非
湖南省慈利县环城公社仁和大队第八生产队队长吴贤茂,积极带领社员走社会主义道路。可是,他的哥哥吴贤忠却一度不顾集体生产,热衷于搞副业单干。去年春插大忙时,吴贤忠到外地拉板车赚钱。少数人也跟着搞,影响了集体生产。吴贤茂多次批评他哥哥,吴贤忠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说:“我自己用肩拉车赚来的钱,怎么是资本主义?”怎样帮助哥哥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呢?吴贤茂把他叫到政治夜校,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吴贤茂激动地对哥哥说:“旧社会,俺兄弟俩给地主当牛做马,肩压破了,腿跑断了,流了多少血汗,为什么还终年挨饥受饿?”弟弟的肺腑话,引起了吴贤忠的深思。他回忆起解放前吃糠咽菜的苦难岁月,联想到今天吃穿有余的幸福生活,深有感触地说:“一把锄头不能使两股劲,两条道路、两条路线一定要分清,为了个人抓钱,出的力越大,流的汗越多,离社会主义方向就越远。”从此,吴贤忠一心干社会主义,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干部和干部家属带了头,大家齐心大干社会主义。队里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统一安排农副业生产,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由于全队人心齐,步调统一,集体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每当人们说起吴贤茂帮助哥哥进步的事情时,都说:路线是非划得清,他是个好带头人!


第3版()
专栏:

攀登理论“山”
河北省冀县北安大队老贫农魏恒浦,不论耕、耩、犁、耙等各种农活,样样都行,真不愧是庄户院的“老把式”。可是,一提起看书学习,他就感到为难,常说:俺在旧社会吃苦受累,没登过学校门,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看书学习不灵,只要使足劲干社会主义就行了。
批林批孔开始以后,魏恒浦听到大家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联系实际,对林彪、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和种种反动谬论批得有条有理,心里很着急。他也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可就是说不出来,一直“闷”到散会。为这事,魏恒浦饭吃不香,觉睡不实,翻来复去地琢磨:为什么别人有话能说在点子上,自己满肚子话却不知该怎么说?
理论辅导员魏风明知道了他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老魏呀!干革命光凭朴实的阶级感情不行,还要掌握好理论武器啊!”他琢磨这句话,觉得很在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攻克文化“关”,攀登理论“山”,做一名革命闯将。从此,魏恒浦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书。他利用饭前饭后,田间地头,有空就学,见人就问。为了学得深、学得透,他还专门请魏风明给他当老师。不管活多累,每天晚上他都要坚持看书学习,写心得体会。经过一年来的努力,魏恒浦不仅学了文化,还先后学习了毛主席的几篇哲学著作和《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写心得体会八十二篇,并且多次在大小会上发言。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甘肃武威地委书记和干部社员,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畅谈批林批孔的大好形势。
本报通讯员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