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有了新思想 才有新套套
山西省闻喜县东鲁大队麦棉轮栽实验成功
“自古棉花地,一年种一茬。”这个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上的老规矩,被山西省闻喜县东鲁大队打破了。他们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大面积麦棉轮栽,实现了麦棉双丰收。
东鲁大队是个老先进单位。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张良忠,更加焕发了革命青春。他带领群众认真学大寨,一九七一年粮食平均亩产超千斤,六百亩棉花获得丰收。
粮棉高产以后怎么办?大队党支部领导群众讨论。大家一致表示:要为革命多作贡献,要象大寨那样,创造新套套!张良忠积极带头为革命钻研植棉技术。他想:棉花是喜温作物,立冬后拔了花柴,棉田就休息了,一直到第二年四月才能下种。要是能把棉田冬闲时间利用起来,该有多好!而棉田的冬闲阶段正是小麦的冬生阶段,能不能棉麦轮栽,实现棉麦双丰收?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社员们商量,社员们都很支持他。大家决定采用育苗移栽的办法,在棉花地里移栽麦苗,收了小麦栽棉苗,收了棉花再栽麦苗,与天争时,充分利用无霜期。
一九七二年,他们决定在三队的一块棉花地里搞二亩小麦移栽实验;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思想还受旧框框的束缚,结果,实际上只移栽了一分地。一九七三年,在这一分地里移栽的小麦,根系发达,叶大秆壮,油黑整齐;抽穗灌浆以后,穗大粒饱。一分地产了七十六斤小麦,比大田里的一类麦还高产二成多。小麦移栽成功了。
一九七三年春播开始时,全大队育了几十畦棉苗。夏收一结束,就在亩产六百多斤小麦的麦茬地里,移栽了四十亩棉苗。在社员们的精心管理下,棉苗茁壮成长;秋收时,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三十斤。
麦棉轮栽的实验初步成功以后,大队党支部当年决定扩大移栽小麦一百亩。这时,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又提出了“实验可以,大面积推广不行;栽一料凑合,栽两料不行;搞粮食有劲,搞棉花不行”的错误论调。阶级敌人也乘机跳出来放冷风,进行破坏。党支部狠抓革命大批判,揭穿了阶级敌人的阴谋,群众的革命干劲更大了,纷纷表示:只要能增产,再苦再累也要干。全大队男女老少齐出动,突击五天,共移栽小麦一百七十八亩,超额完成了任务。
一九七四年初春,东鲁大队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用麦棉移栽成功的生动事实,狠批了林彪、孔老二的“上智下愚”、“天才论”、“天命观”等反动谬论,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当时,旱象十分严重,河水断流,井水下降,大面积移栽的小麦,遇到了卡脖子大旱。东鲁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群众,不信天命信革命,车拉人担,滴水归田,终于夺得了小麦好收成。全大队小麦平均亩产六百一十二斤;棉茬地移栽的一百七十八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七百六十斤。麦收后,他们乘胜前进,一鼓作气,又在麦茬地里移栽了三百多亩棉花。谁知七月初下了一场冰雹,移栽的棉花被打成了光秆。在自然灾害面前,广大贫下中农坚持斗争,扶苗,移苗,追肥,加强管理。结果,粮食亩产一千一百二十三斤,移栽的棉花,亩产一百四十斤,获得粮棉双丰收。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闻喜县东鲁大队的社员们,在收获后的棉花地里移栽小麦。
新华社记者 摄


第3版()
专栏:

坚持农业科学技术领域里的路线斗争
——湖南省华容县用党的基本路线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纪实
湖南省华容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坚持农业科学技术领域里的两条路线斗争,推动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县、社、大 队和生产队都建立了干部、群众、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农科组织,形成了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一支以贫下中农为骨干的农民科技队伍,生气勃勃地成长起来。
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解决了影响全县农业生产的几个关键问题,做到了良种自给有余,攻克了早稻烂秧难关,加强了植物保护,降低了地下水位,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一九七○年以来,粮食亩产量连年跨《纲要》,一九七四年达到一千零六斤。林、牧、副、渔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端 正 路 线
华容县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指导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过程。
一九六九年,县委提出粮食亩产上《纲要》的奋斗目标,带领群众大干苦干。正当早稻育秧时,来了一场寒潮,全县烂秧。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县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护城公社五星大队第三生产队坚持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解决了育种和烂秧难题,一九六九年同样遇到了寒潮,粮食亩产达到一千二百二十六斤。新河公社新建大队从一九六五年起,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大队、生产队的良种繁育制度,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种子员五十人。到一九六九年,全大队选育推广了三十多个适合本地栽培的高产良种,还掌握了温室育秧的技术。这个大队同样战胜了寒潮的侵袭,粮食亩产超过了千斤。
事实教育了县委“一班人”:全县粮食产量因早稻减产没有上《纲要》;不少群众性科学实验开展得好的生产队,粮食亩产却达到千斤以上的水平。
过去,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县委有些同志只相信少数专业技术人员,依靠少数专门机构搞农业科学实验,结果是年年搞试验,年年推不开。群众批评说:“干部管动口,我们管动手,一旦干部去,哪能不甩手!”由于科学研究工作不走群众路线,全县多年来存在的早稻烂秧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历史的教训,现实的经验,使县委深深认识到,农业要大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必须一起抓。县委“一班人”狠批修正主义路线,大破“群众落后论”,决定:在全县大力推广五星大队第三生产队、新建大队的先进经验,建立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以贫下中农为骨干的农业科学实验网。于是,一个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在全县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坚 持 斗 争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四级农科网,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一开始就遭到了阶级敌人的破坏,他们胡说什么“泥脚杆子搞科研,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说:“祖祖辈辈几千年,不搞科学也种田。”县委中有的同志看不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以为群众性的科学实验队伍已经建立起来了,只要注意从技术上给予指导就行了。
群众性的科学实验队伍建立起来以后,还要不要抓紧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县委书记杨振山带着这个问题到万庾公社调查了两个不同的大队,进行了对比分析。富强大队党支部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教育群众为革命搞好科研,农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学实验活动越搞越火热。相反,官州大队一些干部不抓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倾向自由泛滥,科学实验搞不起来,农科队春天建,冬天散。这一鲜明的对比,再一次教育了县委领导同志。他们在全县广泛地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使四级农科网普遍建立起来,并逐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四级农科网在开展科研活动中,也存在着方向道路问题。有一段时间,县委发现个别农科组织,不是坚持科研为大面积农田增产服务,而是脱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去攻尖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帮助科技人员学习毛主席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引导他们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批判关门办科研的修正主义路线,使科研工作与当地的农业增产密切结合起来。
办农科网,能不能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同样存在着斗争。一九七一年春天,为了推广温室育秧,县里花了七千元,用钢筋、水泥、玻璃建了一间漂亮的“示范”温室。基层干部和群众批评说:“这样的温室好看不好学!”他们没有按县里“示范”的样子做,坚持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新建大队就地取材修建了一间“土温室”,只花十多元。两种温室,一土一洋,反映了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县委批判了“贪大求洋”、“重洋轻土”的错误思想,比较注意把开展科学实验放在依靠群众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全县出现了一个勤俭办科研的热潮。经过三、四个冬春的艰苦奋斗,全县百分之七十的公社农科站,百分之九十的大队农科队,依靠自力更生,自制和添置了必要的科研设备,保证了群众性科学实验的顺利开展。
解 放 思 想
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一建立,就显示了群众性科研活动的强大生命力。它有利于培养无产阶级科技队伍,有利于干部深入实际,洗刷唯心精神,有利于技术人员和贫下中农相结合,改造世界观。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是成千成万的普通农民意气风发地登上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舞台。他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勇于实践,敢攻难关,敢攀高峰,在农、林、牧、副、渔方面,开展了许多项目的科学实验活动。
多少年来,华容县就想在这洞庭湖滨的水乡栽杉树,解决群众住房和生产工具等用材问题。一九六五年,他们请来了林业“专家”,进行地形调查和土壤分析。“专家”的结论是:“湖区水位高,土质情况只宜长杨柳,不能栽杉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华容县广大贫下中农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发扬。他们不再盲目迷信什么“专家”,自己动手解决了水位高、土质不适宜的问题,杉树很快长起来了。景港公社是全县最低洼的地方。林业“专家”到这里一看,尽是浮沙淤洲,摇摇头就走了。一九七○年春,景港公社抽调凌福生等七个贫农社员创办了一个五七林场,开展营造杉木林和其他用材林的试验。他们改良土壤,开沟挖渠,降低地下水位,营造了防风林。不到四年时间,栽了杉树二万五千多株。全县推广景港公社的经验,社社队队都种上了杉树,仅成片的杉木基地就有五万多亩。
广大贫下中农大步踏入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当家作主,掌握科技大权,彻底粉碎了“农民没有文化,搞不了科研”的资产阶级偏见。护城公社环城大队,有一个名叫张善凯的贫农社员。旧社会,他给地主放过牛,做过长工,是个一字不识的庄稼汉。大队成立农科队时,党支部要他参加。有人讽刺说:“张善凯天生就不是搞科研的料,莫拖着黄牛当马骑。”张善凯听了这些话并没有气馁。他豪迈地说:“从来就没有什么‘天生的料子’,只有实践出真知。我决心为革命种田。”他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几年如一日,坚持学政治,学文化,学农业科学知识,同时结合实际进行了几十个项目的科学实验,为队里培育良种、防治病虫害和改良土壤作出了贡献。
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在这场斗争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上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县农科所所长张履帮,对建立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大搞群众性的科技运动,曾有过不正确的看法。在县委的帮助下,他到基层去,同群众一起批判修正主义路线,一起劳动,一起讨论科学种田的事。在实践中,他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带动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在一些主要的技术改革中,大胆提出意见,当好“参谋”。现在,全县的科技人员正在积极地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不少人作出了成绩,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抓阶级斗争 促科学种田
——河北省遵化县粳子峪大队科学种田的调查
河北省遵化县小厂公社粳子峪大队,位于长城脚下的山丘地带,无霜期只有一百八十天。这个大队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大搞科学种田,一九七四年,全队四百多亩粮食作物,全部达到三种三收,平均亩产一千六百多斤。
过去,粳子峪大队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生产发展缓慢,每年要吃国家统销粮四万斤。一九六二年,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第二年,粮食亩产就超过了《纲要》,以后逐年有所提高。一九七三年,粮食亩产猛增到一千五百多斤,向国家交售粮食二十万斤,成为遵化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粳子峪大队搞科学种田,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一九六二年,这个大队的七名青年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心壮志,成立了科学实验小组。尽管有的干部不支持,但他们仍坚持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粳子峪大队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科学种田得到新的发展。正在这时,暗藏的阶级敌人跳出来,攻击科学种田是什么“干部图名图利”。党支部针对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向干部和社员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组织大家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由于抓了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搞得更加热气腾腾。
坚持科学种田,必须分清路线是非。一九七○年冬,大队改河造地工程刚开始,有的干部主张把劳力、车辆用到搞副业、跑运输上,抓现钱。党支部认为这样做不符合“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通过学习,大家分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方向,什么是资本主义倾向。干部的思想统一了,群众的干劲鼓起来了,一个冬春就改河造地一百多亩。
科学种田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保守思想。党支部经常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对有保守思想的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一九七三年,试种撮玉米。有人说:玉米历来种单棵,四、五棵一撮长不起来。间苗时,他们便偷偷地多薅去一些苗。党支部发现后,就组织群众搞对比试验,秋后单打单收。事实证明,在同样条件下,撮玉米亩产达到一千八百斤,比单株种植增产很多。原来有保守思想的人,变成了科学种田的积极分子。一九七四年,全大队一下子就种撮玉米二百多亩,为全年粮食增产打下了基础。
怎样才能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粳子峪大队党支部在这方面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开始,有的干部以为“技术员技术员,学好技术就行了”,一度只抓技术学习,忽视了思想建设。技术员中有的人滋长了名利思想,总想搞点新鲜花样“一鸣惊人”。贫下中农批评他们说:“脚步迈错了,劲使偏了。”
为了加强对科技队伍的思想教育,大队党支部多次举办学习班,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科技队伍,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帮助他们树立为革命搞科研的思想。技术人员深入群众,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先后解决了改良土壤、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和防风、防雹、防虫等农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还培育成功十来种优良品种。为了消灭虫害,他们登门串户访老农,搜集土方验方,采集和制造土农药,既节省了资金,又防止了病虫害。粳子峪的科技队伍还根据“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从一九七一年起就进行三种三收的实验。失败了,总结;再失败了,再总结,第三年终于实验成功,由一种一收,达到三种三收。
在科技队伍的带动下,粳子峪大队群众性的科学种田运动蓬勃发展。全村参加科学实验的社员达一百四十八人,为进一步改革农业技术,实现大面积增产而奋斗。
粳子峪大队有五百一十亩土地,地块很小,大部分是坡地,漏风、漏水、漏肥,十年九旱。一九六九年,为了把科学种田的成果在大面积上推开,党支部提出了治山治水规划,同时,组织大家到沙石峪大队和西铺大队参观学习。回来后,大家决心学习西铺大队的“穷棒子”精神和沙石峪大队“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精神,下苦功,打硬仗,为科学种田创造条件。粳子峪大队有条大东沟,长两千多米,有二、三十道沟沟岔岔,全是鹅卵石、马牙沙。一九七三年,社员们在这里建设大寨田,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雪严寒照样干。三个月时间,他们就闸沟垒坝十一道,造地五十亩。早在一九六四年,粳子峪大队就开始治理西河套,干了好几年,只搞了十几亩河边地。一九六九年重新治理西河套,仅一冬春就垒起长一千六百米、高九米的大沙坝,在乱石滚滚的大河滩,造成百亩稳产高产田。一九七二年,他们大破因循守旧思想,一春两冬,把水浇地由十亩扩大到四百多亩。就这样,他们大干四年,把原来的跑肥、跑水、跑土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为开展科学种田打下了基础。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编后

编后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华容县靠少数人关门搞科学实验,就技术抓技术,年年搞试验,年年老样子。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放手发动群众,批判修正主义,批判孔孟之道,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全县普遍建立起四级农科网,广大贫下中农登上了农业科学技术舞台,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科学技术阵地,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他们的实践证明,农业科学实验能不能搞好,关键在于领导是否抓党的基本路线这个纲。
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我们要牢牢记住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把科学实验作为一项革命运动来抓。坚持抓下去,农业科学技术就一定能抓出成效来。(附图片)
华容县新河公社新建大队农科队的农民技术员,在一起研究适合本地栽培的高产水稻良种。本报通讯员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