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县委领导下积极普及山区小学教育
  四川省巫溪县文教局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经过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巫溪县教育事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县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一九七二年是百分之七十四,一九七三年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五,一九七四年又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八。在校小学生已达到七万一千五百七十三人,是文化大革命前的三倍多。坚 持 正 确 路 线
毛主席教导我们:“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破坏,全县只有一所完全中学、三所初中、四百零一所小学,平均一个大队还没有一所学校。这些小学又都集中在交通方便的低山平坝地区,二百多个高山生产队没有一个学生;青壮年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是文盲、半文盲。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以来,在县委一元化的领导下,我们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各社、队联系教育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对干部群众广泛进行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成立了贫管会或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领导小组。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县、区、社、学校层层培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不少革命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同工农兵一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批林批孔活动,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提高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狠批“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充分认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意义,决心把学校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狠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反动观点,积极组织女孩子入学;狠批“正规化”思想,坚持多种形式办学,方便贫下中农。许多社、队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通过大批判,广大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办起了多种形式的小学一千三百多所,还根据山区儿童居住分散的特点,开办了上下午班、间日制班、夜班等,使山区小学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加 强 党 的 领 导
普及山区小学教育,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进行。我们在县委领导下,不断提高了对普及教育的认识。有个时期,有的党委成员错误地认为:“党委要抓大事,孩子读不读书无关大局”;“生产要抓紧,小学普及可以慢慢来”,“只要粮食过了关,普及自然上得去”,等等。县委组织各级党委反复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的论述,分析全县普及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帮助大家认识到,在教育战线上,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党委不抓普及小学教育,实际上就是把教育战线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这是不允许的。
在县委带动下,区、社党委书记亲自抓教育,过去认为无法解决的很多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通城区委负责同志经常到学校解决教师思想问题和教育革命中的问题。一九七三年春季开学时,全区在校学生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没有来上学。区委负责同志深入丛树公社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及时召开了区、社、大队干部和学校负责人会议,认真解决这个问题。从此,这个区坚持抓普及,抓巩固,抓提高的工作,为全县树立了榜样。现在,县、区、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大都做到了每年抓普及规划落实,抓组织学龄儿童入学,抓普及教育的检查工作。
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协助各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普遍成立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或贫管小组。贫管会成员定期到校,研究学校的重大问题,划片包干生产队,积极动员和组织学龄儿童入学。社员肖永福不愿送女孩子读书。贫管会委员廖德洪先后七次到他家去动员,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普及教育的指示,批判孔老二鼓吹的“男尊女卑”等谬论,他提高了思想觉悟,愉快地把两个女儿送进了学校。
县委为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充实,三年来,培养、提拔了一百六十多个年轻教师到各级学校领导岗位来;在学校中发展新党员一百二十多人,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四倍多。双阳公社有公办、民办小学十七所,公办和民办教师二十二人,公社党委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中,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提高他们的路线斗争觉悟,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大干苦干,在高寒山区努力做好普及教育工作。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全社入学儿童没有一个中途退学的。依靠群众克服困难
普及小学教育是山区广大贫下中农多年的心愿,必须依靠群众来实现。我们广泛发动贫下中农忆苦思甜,讲村史,讲家史,讲无文化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路线斗争觉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山区教育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团城是龙台公社的一个边远大队。地势险峻,四面环山,悬崖千仞。全大队七个生产队,一百来户人家,分布在团城内壁的高崖上,仅有一条“八十三拐”的险道,要走近百里才到龙台公社。解放前,这里的贫下中农常常揭不开锅,个个是“睁眼瞎”。一九七三年,大队党支部在岩湾生产队和箱子岭生产队办起两所民校,在汉古生产队设一个巡回教学点。一九七四年,在批林批孔的推动下,又在边远的庄花、大湾生产队开办了民校,增设了巡回教学点。从此,每个生产队都办起了学校,学生可以就近上学,全大队七十九名学龄儿童,有七十八名入了学。
群众发动起来以后,校舍不足的困难也克服了。高竹公社龙潭大队六十多岁的老社员伊可太,腾出自己的房屋作教室。他的儿子也自愿推迟婚期,将新房让给教师。龙台公社大河大队的贫下中农打破旧习,在旧历年初一,跳入刺骨的冰水中搭桥铺路,方便学生上学。为了尽量减轻集体经济和社员个人负担,许多教师就地取材,自制桌凳、教具。双阳公社天坪民校用师生勤工俭学的收入,添制了二十多套桌凳,还购置了体育器材,学生实行免费读书。* **
在巩固和发展普及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深入深涧峡谷为七个学龄儿童教学的民校女教师李泽英;有四年如一日背送下肢瘫痪儿童上学读书的民校教师游成章;有腾出自己的房子作民校,十二年没有要一分钱的民校教师毛维孝;有热心为贫下中农子女服务,背着教具一边随着学生放牛割草,一边给学生补习文化课的民校教师董光绪;有积极到边远生产队开办教学点的学区领导小组负责人和文教干部;有风里来雨里去,坚持巡回教学的一大批公办和民办教师。他们为山区普及小学教育作出了贡献。


第3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对青少年认真进行阶级教育编辑同志:
最近,我作为学生家长,参观了广东省梅县石扇中学举办的阶级教育画展,很受启发。我认为,采取这种形式教育青少年,使他们懂得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意义,永不忘本,牢记血泪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批林批孔运动,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各地的学校和一些文化单位,多举办这样的画展,对年轻一代进行阶级教育。
石扇中学的阶级教育画展,是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发动和组织出身劳动人民家庭的革命师生,在调查自己家史的基础上综合编成的。画展展出以来,对青少年教育很大。我的孩子就在这所学校读初中一年级,以前他的劳动习惯比较差,也不重视学习文化课。这学期,他要求我给他准备劳动工具,每次学校组织劳动,他都积极参加。我问他,为什么积极起来了?他说:“看了学校的阶级教育画展,又听了你讲家史,给了我很大教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劳动者,接好革命的班!”
这孩子在小学四年级时,铅笔质量稍为差一些就不要,什么都要买好的。我家是贫农,对他讲起旧社会贫下中农的悲惨生活,他不以为然地说:“谁叫你生在旧社会?”通过阶级教育,孩子的思想觉悟提高了。
毛主席教导青年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我这做家长的看到孩子的转变,对毛主席这一教导的感受也更深了。石扇中学党支部除了举办阶级教育画展外,还把社会上的阶级斗争跟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展革命大批判。
青少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只知道蜜糖甜,不知道黄连苦,经常对他们进行阶级教育,使他们知道旧社会的阶级压迫,认识今天社会主义社会幸福生活得来不易,只有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才能做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广东省梅县石扇公社五一大队学生家长
刘亚静


第3版()
专栏:

  山区普及小学五年教育是斗出来的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头公社兰香大队
我们大队地处偏僻的高寒山区,原来是全公社普及小学五年教育最差的一个大队。去年以来,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大队党支部和贫管会带领革命师生同贫下中农一起,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推动教育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全大队二百二十七个适龄儿童,已有二百一十六个进了学校,小学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
在普及小学五年教育的工作中,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几年来,有人总是散布这样的言论,说什么“兰香这个穷地方,要谈普及教育不可能”。我们大队的一些同志也说:“全公社就数咱们大队穷,怎能跟人家一样普及教育?”在批林批孔中,大队党支部和贫管会发动广大干部、社员和师生,展开了讨论。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狠批林彪、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大家认识到:穷是可以改变的,穷并不是影响普及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穷则思变,只要肃清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从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能加快普及教育的步伐。
普及小学教育主要依靠谁?对这个问题也有争论。有的同志认为:“办学校,历来是县上派老师,国家盖房子,上级给经费。何况我们地处穷山区,没有国家和上级的拨款,普及教育怎么搞得成!”许多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如今学校大门为贫下中农开,又有国家的支援和帮助,我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就能把学校办起来。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办学如果
“只是两眼向上,两手向外”,既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统筹兼顾、自力更生的精神。普及教育也要发扬大寨精神,走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勤俭办学的道路。雄志生产队的贫下中农群策群力,自力更生建学校,白天搞生产,晚上点起火把突击干,教师日夜不离工地,学生早晚抬石头,终于在从未有过学校的老君山下盖起了新校舍。西山、中和两个队办学没有校舍就借用民房,没有桌椅,学生就自带,使全部适龄儿童都入了学。
我们大队过去办学形式单一,学校布局也不合理,一些边远村的贫下中农子女上学,要爬山涉水,困难很大。象西山、雄心、胜河、东红等生产队,学生到完小读书要走十几里山路,入学率一直很低。现在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既方便学生上学,又使学生入学以后,留得住,学得好。有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我们就组织师生坚持勤工俭学,筹集办学经费,现在全大队十一所学校全部免费,不收学生一分钱。对子女多的贫下中农,根据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如有的适龄儿童需要在家照看弟弟妹妹,就允许他们带弟弟妹妹上学。有的孩子需要帮忙搞家务,有的家庭需要孩子参加一定的辅助劳动,我们就为这些学生办早晚班。隔山隔箐,走路不便,就搞流动教学,或住校读书。我们在四个生产队开办了四个学校,使四十多个原来因山高路险未能入学的适龄儿童都入了学。二十多个确实有困难的适龄儿童,也分别采用早班、晚班等形式,组织他们上了学。
实践证明: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依靠群众,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群众,加快了普及小学五年教育的步伐。


第3版()
专栏:

  组织小学生积极参加批林批孔
  吉林省集安县教育局
吉林省集安县通沟小学,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小辅导员、小宣传员、小故事员、小评论员、小儿歌员、小板报员、小演员、小图书员
(简称“八小员”)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革命积极性,使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发展,推动了教育革命。
一九七四年秋季开学时,通沟小学师生总结上学期批林批孔的经验,研究怎样进一步搞好批林批孔。大家认为,上学期批林批孔的形势很好,但有时老师“灌”的多,发挥红小兵的作用不够;大会批判多,采取多种形式批判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五年级三班班主任介绍了她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批林批孔的经验。这个班根据批林批孔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推选了十二名红小兵分别担任了小辅导员、小宣传员、小故事员、小评论员,利用多种形式批林批孔,暑假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学校领导推广了这个经验,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研究、讨论,在各个班级选拔了一百三十九名红小兵,普遍开展了“八小员”活动。
研究儒法斗争史时,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小故事员编讲了《孔老二杀少正卯》以及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等故事。批判《三字经》时,小辅导员组织同学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语录,批判“学而优则仕”。小演员编演了对口词《狠批三字经》。小儿歌员还创作了一些革命儿歌。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时,小板报员及时办了墙报,刊登学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心得,批判林彪破坏辽沈战役的罪行。支农劳动中,“八小员”在田间地头组织同学狠批林彪、孔老二的“变相劳改”和“耕馁学禄”等反动谬论,激发了学生的革命干劲,大家积极参加修水平梯田的集体生产劳动。
学校对“八小员”的活动在组织上,不强求一律。低年级能搞几“员”就搞几“员”。在学习和批判的内容上,高年级要充实一些,低年级可简略一些。如讲革命故事,高年级要求内容比较完整,讲得生动;低年级篇幅要短小,情节要简单,只要讲明白就行。
开展“八小员”活动,使通沟小学的广大红小兵粗知了一点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批判修正主义的能力。通过学习和批判,红小兵的精神面貌正在发生变化。五年级二班成立了“雷锋小组”,常年给七十多岁的五保户于大娘挑水、劈柴。一个时期,个别同学有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小评论员张泽兰就写了一篇题为《这种做法好不好》的小评论,帮助同学划清了“师道尊严”与遵守革命纪律的界限。


第3版()
专栏:

广东省陵水县新村公社“海上流动小学”的师生,在渔船上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