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第2版()
专栏:

  艰苦奋斗 办好干校
  ——四川省夹江县五·七干校坚持勤俭办校的调查
四川省夹江县五·七干校,以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为指针,以抗大为榜样,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艰苦奋斗,勤俭办校,干校越办越好。六年来,他们自己动手修建校舍三千一百多平方米,为国家节省投资八万多元;开荒造田,生产粮食二十一万斤;垦殖了一座“花果山”,扩建了两个养鱼塘;还支援社、队良种猪七十多头、稻种三万多斤;连续四年来粮食亩产超《纲要》,蔬菜自给有余,有力地保证了干部轮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坚持长期在农村办校打下了基础。现已轮训干部一千五百多人。广大干部经过在干校学习、锻炼,路线斗争觉悟普遍有了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所干校建立在离县城较远的桐子岭上。这里原是一座荒山坡。建校之初,广大五七战士在一无土地、二无住房的困难条件下,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教导,立下了誓言:“五七战士志如钢,誓叫荒山换新装”,“我们不吃现成饭,白手起家靠大干”。大家学习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大干苦干,第一年就开出了荒地五十多亩,修建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的校舍,栽植了两千多棵果树。当年就生产粮食三万多斤,收了两万六千多斤蔬菜,养了耕牛和猪。
随着干校的发展,干校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为了适应干部轮训任务的扩大,干校仍需要继续扩建。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发扬建校初期那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是办校人员面临的一个新的考验。当时,有的人主张请上级拨款,由外面包工修建,还说这样既“快”又“好”。也有的人看到和听到其他一些干校盖起了楼房,就觉得自己干校的小平房“不象样子”了,说什么:“咱们干校又不是没钱,为啥不能把建筑标准提高点?”社会上也有人说什么夹江县干校“太土气”,“真小气”。经过批林整风,干校党组织认识到,这是两条路线斗争在干校建设中的反映。他们组织全校人员重温了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的教导,坚持自力更生建设干校。为了保持和发扬建校初期那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校领导决定今后每期学员入校,首先要进行校史教育。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以来,他们又反复地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干部教育的一系列教导,狠批林彪贩卖孔孟之道,恶毒攻击干部上五·七干校“等于变相失业”的反动谬论。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是否认真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是关系到五·七干校执行什么路线、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建校初期艰苦奋斗勤俭办校的经验,永远不能丢掉。五·七干校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培养干部的,如果生活搞得太舒适了,就培养不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战士。他们在去年扩建校舍时,自己动手做了七千多块大土砖,修起了五百多平方米的新校舍和饲养场。在干校建设中,他们处处精打细算。建校初期,五七战士们利用废旧木料制作的简易桌凳,他们至今爱如珍宝,亲切地叫它是“延安桌”、“延安凳”。同志们说:“用着这些东西,能使我们牢记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夹江县五·七干校建校六年来,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不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一个较好的校领导班子和一支朝气蓬勃的办校队伍。校革委会副主任彭方安患有慢性病,但他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干校党总支副书记张健成,大家说他是“有事田中办,无事田中干”的五七道路上的好带头人。全校共有十七名工作人员,虽然也有组、室等部门的设置,可是除了政教组的三名理论辅导员工作比较固定以外,其余的同志从来都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办公室仅有的一个同志,他既兼理论辅导员,又是拖拉机手,日常还兼搞机修和电工。他们就是这样朝气蓬勃、勤勤恳恳地为办好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干部学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劳动课必不可少
  安徽省五·七干校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是办好五·七干校的指针。五·七干校就是要带领广大干部在下放劳动中不断学习。
毛主席教导我们:“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毛主席的这个重要指示,深刻地说明了干部参加劳动的重大意义。
我校最近这期干部轮训班,轮训期限较短。还要不要坚持上好劳动课?开始人们不是没有不同的看法的。但是经过批林批孔运动锻炼的广大办校工作人员认识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大原则;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是毛主席的一贯教导;五·七干校就是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指引下建立起来的。要不要上好劳动课,不是个时间问题,而是个办校方针的问题。大家统一了认识,一定要认真组织学员上好劳动课。在整个轮训期内,我们先后组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劳动;同时组织学员参加了种菜、植树等项劳动。在每次劳动中,反复强调立足于锻炼,着眼于思想改造。要求大家在劳动锻炼中着重抓态度,抓思想转变。广大五七战士抱着重新学习、改造思想的愿望,“挥锹上战场,劳动炼思想”。老同志带头干,青年人拚命干,女同志和男同志比着干,轻伤、小病坚持着干。劳动之后,大家的共同体会是:“干时觉累,想时觉甜”。同志们说:“上好劳动课,真正受教育,触动了思想,找到了差距。”
广大学员在座谈劳动收获时,着重小结了思想感情上的变化。大家共同的体会是:增强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实践第一的观点,锤炼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二队有几位老同志,原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参加革命前种过田,帮过工。参加革命后,扛过枪,打过仗,负过伤。过去行军、打仗、帮群众干活,风里来,雨里去,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和累。可是这次在干校参加劳动,却感到不适应了。他们深有感触地说:是我们老了吗?不是。今年我还不到五十岁。不是老了,是变了。解放以后,进了城,当了“官”,参加劳动少了,心离群众远了,人也变得娇了。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尤其是我们这些经受过革命战争考验的干部,更要抓紧学习和锻炼,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阜阳地区有位青年女干部,过去能挑百斤重担,原来她认为上不上劳动这一课无所谓。但第一天劳动下来,双手起泡,两肩红肿。这引起了她的深思:为什么当干部才两年,就变娇了?原因是这两年坐在机关多了,参加劳动少了。她说得好:“这起泡的双手,红肿的肩膀,给了我严重的警告:艰苦锻炼一阵子,不能保证革命一辈子。要坚持革命一辈子,就要永远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艰苦锻炼一辈子。”一队有一位中年干部说:“连续几天的紧张劳动,很累,但累得有意义。我体会到:艰苦的劳动,能炼人炼思想。舒舒服服是改造不了世界观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只有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认真改造世界观,才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始终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前进!”


第2版()
专栏:

  熟悉工农为工农
  甘肃省五·七干校 章定怡
我是一个医生,过去给一些从农村来的人看病,常常责问他们:“怎么不早点来治?”在我看来,有病就得早治。我这样说,从内心来讲,还是出于对病人的一种关心,可是对方的反应却总是很冷淡。难道我说的不对吗?我过去一直感到很不理解。
毛主席说:“知识分子既然要为工农群众服务,那就首先必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经过这次在干校学习,到农村插队锻炼,我才看到自己是多么地不懂得工农!我过去所以责问他们不及时看病,并没有真正关心到点子上,原因就是不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同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还有距离。
就以我插队所在的那个生产队来说,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起早贪黑地大干苦干,吃在地头,歇在田间。我亲眼看到,一些人有点小病小痛,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照样坚持着干,有时队干部撵着他们回去休息,都不肯去。这样,有的小病就转重了;也有的是因为缺乏卫生常识,错把大病看成了小病,事情一忙,也顾不上跑医院;也有的是当地的医疗工作还赶不上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群众看病还不够方便等等。对这些情况,我都缺乏了解,关心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这次插队锻炼给了我一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极好机会,首先使我看到了自己医疗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过去我一向都是等病人来找自己。这回置身于工农群众的火热斗争中,就痛感这种医疗作风必须改变。我在参加劳动之余主动地去找病人。每当我到贫下中农家里治病或看望病人时,一双双亲热的眼睛望着我,一声声亲切的话语招呼着我;有的老大娘见我去了,让我坐在热炕头上,还要用被子捂住我的脚。看完了病,总要好好谈谈才走。不少贫下中农老大爷、老大娘,给我讲他们在旧社会的苦难遭遇,又畅谈幸福的今天,使我受到了生动而又深刻的教育。尤其是他们在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时,充满了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他们都把我看作是党和毛主席派来的亲人。这一幕又一幕激动人心的情景,使我的心紧紧地和贫下中农贴在一起了。我深深感到自己为贫下中农做得实在太少了。
过去我不大懂得怎样体贴病人,不觉得自己工作态度生硬。这次思想感情和贫下中农贴近了,工作也比过去细致了。遇到行动不便的病人,我在给他们检查病情前,很自然地想到帮他们解扣子、脱衣服;天冷了,听诊头冰凉,我先用手捂暖些再接触病人。给病人检查完了,我把病情和应注意的事项,反复详细地告诉他们。对一些长期病号,我也注意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增强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其实,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民的医生早就应该想到和做到的事情,可是我过去就没有这样认真做过。我这样做,贫下中农非常高兴,夸我是个好医生。这都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得好,是贫下中农教育得好。与其说是我为贫下中农患者治好了一些病痛,不如说是贫下中农为我治好了思想上的“病”。
通过这次插队锻炼,我才真正懂得了毛主席所教导的,知识分子只有懂得工农,熟悉工农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才能为工农群众服务这个真理。我决心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五七道路前进!


第2版()
专栏:

  军民鱼水情
  广西军区五·七干校开展群众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广西军区五·七干校党委,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解放军学全国人民”、“拥政爱民”的指示,组织全校学员和部分办校人员,到绍水公社的十九个生产队插队锻炼,广泛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军民团结。
这个干校的广大学员和办校工作人员,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深刻认识到:“解放军学全国人民”,是毛主席建军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加强军民团结,加速我军思想革命化,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从而更加提高了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自觉性。他们深入农村后,看到了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地前进的一派大好形势,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大家通过和广大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批判,进行社会调查,学习了农村社队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好经验,学习了广大贫下中农大干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促进了世界观的改造。许多同志自觉地与贫下中农进行对比,找差距,学先进。学员韦仕毅,了解到第五生产队老队长方祥合,当农村基层干部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带领广大社员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全队面貌大改变的先进事迹,就先后三次访问这位老队长,学先进,斗私心,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
在插队过程中,大家边学习,边做群众工作。许多老干部带头深入各村和学校,向群众讲革命传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广大学员走家串户,宣传毛主席、党中央有关批林批孔的指示和文件;宣传大寨大队狠抓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经验;积极参加当地群众召开的批林批孔大会。学员薛兆堂,连续四次在大会上发言,用自己当年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狠批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热情歌颂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各队的学员们还积极帮助生产队办政治夜校,培训理论学习骨干,开展研究儒法斗争史的活动。学员李章保等同志,给社员们大讲革命故事,教唱革命样板戏,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学员们还充分利用劳动间隙,帮助当地训练民兵,组织他们学习上海民兵建设的经验,促进了民兵工作“三落实”。此外,各队学员都热情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抢救重危病人,给群众筑路、修桥等等。一队的学员给肖家村生产队修了一口水井,帮助群众解决了吃水的困难,贫下中农高兴地把这口井命名为“幸福井”。
在插队锻炼中,学员们虚心向群众学习,又积极做群众工作,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普遍称赞,增强了军民团结。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广西军区五·七干校的学员们,在插队锻炼中,认真和贫下中农实行“五同”。这是他们在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劳动边走边谈心。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