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科研革命
中共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委员会
以前,我们公司有些同志认为,“开门办科研”和“关门办科研”,只是个方法问题,说什么:“在大楼里,照样可以出成果,照样可以革命化。”有的人单纯抱着“推广成果”、
“寻找试验条件”的目的下厂,摆不正革命与科研、科研与生产、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的关系。在学大庆的过程中,特别是今年以来,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我们把是否坚持开门办科研提到“走什么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大家提高了“开门办科研”的自觉性,总结出搞科研要“三破三坚持”的经验:
一破“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生产选课题,脱离实际搞科研”的旧传统,坚持鞍钢宪法,面向群众,面向生产,以革新改造为主课题。过去,在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影响下,科研工作往往照搬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一套,不结合革命和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行,结果是脱离生产,脱离实际。一些国家需要的大宗产品,无人去研究提高;一些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人去研究解决;一些科研成果是隔靴搔痒痒,生产用不上;一些专题由于方向不明,长期出不了成果,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科研科研,可完可延,一年不行两年,三年不行五年,越搞越玄。”
通过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的教导,广大干部和科研人员认识到:科研工作来源于生产、依赖于生产,又服务于生产,促进着生产,企业的科研工作必须开门办,面向群众,面向生产,到生产实践中找课题,以革新改造为主课题。就拿自动化研究所一些科学技术人员“三进有机厂”来说吧。一进有机厂,是在一九七一年。当时,正在推广射流技术,他们在大楼里搞了方案,想到有机厂找个地方套一套。转了一圈,发现厂里没有气源,套不上,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回所了。二进有机厂,是在一九七三年。当时这个所正在搞计算机应用研究,他们想到有机厂找个任务带一带。到厂里一摸,全厂还没有一个自动调节系统,认为工艺落后,基础差,没法搞。厂里迫切希望他们帮助解决一些基本测量问题,而他们认为这是些低水平的东西,不感兴趣,又回所了。一九七五年通过深入学理论、学大庆,搞科研革命,他们逐步摆正了革命与科研、科研与生产的关系,三进有机厂,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看到有的岗位还在用木棒测液位,盖子一揭,有毒气体熏得工人够呛;听锅炉工介绍,由于没有水位调节装置,上了班就要仰着头看水位;想到自己过去对生产中的大量问题熟视无睹,对改善工人同志的操作条件漠不关心,感到很惭愧。于是他们和工人一起商量探讨,很快把工人提出的两个自动控制项目搞了上去。
我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企业的科研单位,应该以革新改造为主课题,同时搞好国家急需的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如橡胶厂苯乙烯车间乙苯脱氢炉,是当前生产的薄弱环节。化机研究所搞化学工程及设备研究的同志,根据工人的建议,把这个生产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科研工作面貌为之一新。从调查研究、确定方案到完成改造,总共才用了三个多月时间。通过改造,不仅使脱氢炉的生产能力提高百分之五十,而且在炉子燃烧部分的结构上有所创新,带动了基础理论研究。他们尝到了“以革新改造为主课题”的甜头,决心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二破“关在大楼搞试验,写出报告算成果”的修正主义科研路线,坚持下楼出院,以工厂为主战场。过去,在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下,“关在大楼搞试验,写出报告算成果”,成了我们科研工作的通病,广大工农群众被排斥在科技大门之外,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这次抓理论学习中,我们通过专题解剖,摆明事实,分清路线,对大家教育很深。化机研究所阳极保护专题,文化大革命前,关门搞了四年,一个生产实际问题也没有解决。文化大革命中,这个组的同志们批判修正主义科研路线,下楼出院,和工人群众一起,结合生产实际搞试验、研究,用了一年零八个月时间,实现了碳酸氢铵生产中碳化塔阳极保护的应用。事实使大家认识到,是不是坚持下楼出院,以工厂为主战场,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个走什么道路、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
认识提高了,行动就自觉了。广大科研设计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的教导,纷纷奔向工厂这个主战场。我们组织了四十六个科研设计小分队,深入工厂努力作战。在化肥厂,五个小分队和工人一道,干当前、想长远,精心设计通过挖潜改造使“一厂变两厂”的蓝图。在石油化工厂,六个小分队在砂子炉、高压聚乙烯、丙烯酸甲酯等车间,和工人一起猛攻技术难关。在橡胶厂,过去那种“老品种的改进提高无人过问”的局面被打破了,十四个小分队开到了现场,对丁苯橡胶生产技术,从工艺到设备,从生产过程自动化到产品包装机械化,抓住薄弱环节,一个一个地改进提高。他们同橡胶工人一起,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力争到一九八○年使橡胶产量翻两番,并且将为我国丁苯橡胶的发展提供成套技术。
我们在提倡下楼出院、以工厂为主战场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加强实验室这个战场的工作,使大家明确认识下楼出院,并不是“下楼拆院”;以工厂为主战场,不等于取消实验室工作。恰恰相反,实验室的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还要大大加强。实验室的工作加强了,才能对主战场起到后方基地的作用,保证前方打好歼灭战。
三破“科学技术神秘,工人群众搞不了”的资产阶级思想,坚持“三结合”的方针。几千年来,“上智下愚”的反动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是很深的。有的人认为:搞科研设计必须有高深的书本知识,工人文化低,学识浅,只会扳阀门,抡大锤,搞不了科研设计。这种思想严重阻碍着科技人员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科技工作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在这方面,是有许多经验教训的。
研究院焦油加氢专题组是在一九六三年成立的。一九六九年,他们到石油化工厂参加焦油加氢装置的开车。一些技术人员以为自己是搞了六年研究的“专家”,是来“指导开车”、把技术关的;工人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得“听我的”。由于进口装置的主要设备质量不合格,车没有开起来。他们不是积极地和工人一起,去解决开车中的问题,反而抱怨“工人水平低”、“开车的条件不具备”,一拍屁股就回院了。这个专题搞了十几年,试验做了几百次,数据测定了上万组,技术报告发表了四、五篇,就是不能解决已建装置的开车问题,就是不能提供新建装置的设计数据。在今年学习理论时,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不从思想上解决“谁是科学实验主人”的问题,即使人下去了,心也不能和工人贴到一起。他们说:“那种‘工人当不了科学实验主人’的思想,是‘上智下愚’、‘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反映。”这次,他们又到石油化工厂参加焦油加氢装置的改造。到了现场,他们虚心向工人学习,同劳动、同攻关,决心为实现工人提出的“天大困难踩脚下,誓从洋人头上跨,尽快拿出争气苯”的战斗口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工人们把他们前后两次下厂的情况作了对比:以前是“捞了数据往回跑,一心为了写报告”;现在是“满身汗水满身油,‘埃夫’(F)扳子不离手”。有的工人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我们见面七、八年,如今才算真相识。”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大破洋框框,攻克一道道难关,经过三个月奋战,焦油加氢装置胜利开车投产,并且创出了一套我们自己的新工艺,填补了我国石油化工的一项空白。


第3版()
专栏:

开门办科研是一条正确路线
公冶平
开门办科研,使专业的科研队伍和广大群众相结合,就会不断推动生产发展和提高科研水平。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等科研单位同志们的实践,充分地证明了开门办科研是一条正确路线。
科研工作,归根结底离不开群众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群众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在党的领导下,科研人员开门办科研,同广大工人群众真心实意地结合,把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的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中起来,经过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夫,在不断研究、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发现人们尚未认识的某些客观规律,就会取得科学研究的成果。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在工厂科研阵地上,科研人员扎根在群众之中,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这和关起门来,冷冷清清搞科研是两条根本不同的路线。开门办科研,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学习到工人群众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革命精神,可以直接感受到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对科研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些,对于促进知识分子世界观的转变,同脱离无产阶级政治和生产实践的资产阶级思想实行彻底的决裂,推动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这几个科研单位所取得的可喜成就还说明,一年到头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是不可能有效地提高科研水平的。只有按照毛主席制定的鞍钢宪法的原则,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才能搞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还应该认识到,出了初步的科研成果,只是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科研成果只有经过广大群众生产斗争实践的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才能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更伟大的飞跃。所以说,开门办科研,实际上是在群众中,在更大范围里进行科学实验的革命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并且必然促进科研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效地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是开门还是关门,这绝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科研战线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许多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不断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修正主义,实行开门办科研,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是我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伟大变革,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它对繁荣我国的科研事业,促进科研人员的思想革命化,促进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第3版()
专栏:工业学大庆

坚持社会主义科研的方向
——天津市焊接研究所开门办科研取得显著成绩
天津市焊接研究所刚成立时,面临着一个尖锐的问题:是沿袭旧的科研道路,“自由选题”,抱着洋本本在小屋子里搞科研,还是从生产实践中选课题,同广大工人一起搞研究呢?面对着这个方向、道路问题,党支部以阶级斗争为纲,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科研工作的指示,使大家认识到,科研工作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认识统一后,广大科研人员走出大门,深入工厂,先后同五十多个工厂建立了联系,把生产实践中有待解决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在坚持开门办科研中,他们主动听取工人群众的意见,同他们一起研究解决工厂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有些技术问题,虽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难题,却是生产中一些普遍存在而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个工人来信,问焊枪嘴子堵了怎么办?研究人员就及时给这个工人介绍了处理的方法。工人热情地称焊接研究所是他们的“参谋部”。也有人认为:“研究所不搞高精尖,净搞土里土气、修修补补的小玩意儿,算什么研究所?”有的人甚至说:“这是不务正业”。还有人讥笑他们是“修配站”。究竟什么是正业?为生产实际解决问题到底对不对?大家重新学习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批判了上述的种种错误思想,认识到,小课题中有大方向,搞科研既要搞高精尖的大项目,也要十分注意为现实生产服务的小课题。
这个所坚持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方向,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帮助全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取得可喜成绩。建所以来,他们为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三千八百多次。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对直流焊机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这个所根据大部分单位都有交流焊机这一情况,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研制成功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低廉,能将交流焊机变成直流焊机的整流器,深受焊接工人的欢迎。他们还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召开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种技术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技术表演会,举办各种技术训练班和技术讲座,编写、出版了《焊接通讯》和几十种技术资料,供本市和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参考。
这个研究所在开门办科研的过程中,还注意依靠全市的焊接工人。天津市有一个业余焊接专业研究组,参加这个组的有老工人、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焊接专业的师生。焊接研究所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工人参加专业组的活动,积极向专业组提供资料、设备和材料,与专业组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帮助老工人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专业组的老工人也为这个研究所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课题。这样就把专业研究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为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创造了条件。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工业学大庆

辽宁煤炭研究所开门办所成绩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辽宁省煤炭研究所党委坚持开门办所,实行“生产、使用、科研”和“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两个“三结合”,在发展我国煤矿安全技术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他们同全国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个厂矿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合作,研究成功了五十三项科研课题,还完成了一百五十九项临时科研任务。在五十三项科研成果中,有五十一项已经在生产中应用,超过了这个研究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十四年中应用于生产的科研成果的总和。其中有些成果填补了我国煤炭工业技术的空白,达到了先进水平。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瓦斯处理,过去一直是采用通风的办法,适应不了煤炭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几年,这个研究所在继续推广“邻近层抽放”、“开采保护层”、“放震动炮”等处理煤层瓦斯的科研成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高压注水”和“水力压裂”等安全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在煤矿井下灭火技术上,他们从预测火源到预防和扑灭火灾,研究成功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
这个研究所几年来取得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胜利。这个所的党委和驻所工宣队,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狠抓科研领域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他们引导科技人员认真看书学习,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同时经常结合政治运动,引导科技人员回顾过去“三脱离”的苦头,总结实行“三结合”搞科研的甜头,并把实行同生产厂矿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作为一项根本制度固定下来。这个研究所经常有半数以上的科技人员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科学研究。
研究所党委还注意科技人员的思想改造工作,引导全所人员制订“红专规划”,鼓励他们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党委还开办了德、英、日文学习班,举办技术讲座、学术报告会,为科技人员学习技术创造了许多方便条件。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工业学大庆

广州柴油机厂技术人员与工人结合搞设计
广州柴油机厂党委认真对技术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他们走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使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车间的一名技术员,在设计一台专用机床中,不走群众路线,关门设计,花了大半年时间,画了二百多张图纸,结果不切合实际。后来,厂领导干部找他谈心,启发他认识知识分子走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的重要意义。第二次,他在承担一台液压龙门铣刨床的设计时,坚持深入车间,同工人一起日夜奋战,把这台结构复杂的机床搞成功了。厂党委抓住这件事,帮助技术人员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大家认识到过去受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三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技术队伍受到锻炼,但仍然要不断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坚持走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厂党委还及时召开全厂技术人员经验交流会,请一些同工人结合得好、在实践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技术人员谈收获、谈体会,使大家深受教育。负责土建工程设计的技术员梁梅青是个“三门”干部。她通过同工人一起劳动,共同搞设计,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得到工人群众的好评。
厂党委还举办技术人员学习班,组织大家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引导大家深入批判“技术第一”和“技术无用”这两种错误思想,使大家树立了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为革命钻研技术的思想。二车间有一名技师,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他为革命刻苦钻研技术,在承担一台铣床的设计中,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上海水泵厂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结合,采用新技术、新结构,设计六米口径特大混流泵。这是他们在听取工人对设计提出改进意见。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