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业学大庆

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三结合现场设计
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
三结合现场设计,是广大群众在设计革命中创造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十多年来,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经过批林批孔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三结合现场设计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有力地促进了设计工作的改革,使设计更加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为建设和发展大庆油田作出了贡献。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设计领域中取得的一项丰硕成果。
要前进,不要倒退
过去,设计工作照抄修正主义的那一套。设计人员坐在大楼里,等着人家提委托任务,供给资料,然后就抄“本本”,画图纸。这种“闭门造车”的办法,早已为工人群众所怀疑和不满。在大庆油田开发的初期,一批设计人员从祖国各大城市来到这里,与大庆广大职工一起,头顶青天,脚踏荒原,为高速度拿下大油田而奋斗。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人群众的帮助下,注意深入实际,与工人结合,攻克了一些建设中的难关,搞出了一些质量较高的设计。但是,就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一些受修正主义影响的人却说什么这样搞设计“乱糟糟的,太不正规,不象个搞设计的样子”。他们在地处现场的设计院门上,挂了一个“设计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把广大工人拒之于门外。随后,他们又以“做设计要找个安静的地方”为理由,硬是把大部分设计人员,拉到远离油田一千多里的一个大城市里,使现场设计走了回头路。但是,同样是这些设计人员,到了大城市,坐在大楼里,只能照猫画虎。他们用了半年时间,作了上百个项目的设计,画了一千多张图,发到油田后,只有两项经过修改勉强可用,其余全部作废。在事实面前,这些人不得不承认错误,广大设计人员又回到了现场。我们发动广大设计人员从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分析这一进一退的实质,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所谓坐在大楼“安静地方”搞“正规”设计,实际上走的是修正主义老路;只有扎根现场,三结合搞设计,才是无产阶级的正规,才是社会主义的设计道路。
正确的设计来自实践
正确的设计是来自广大群众的社会实践,还是来自某些有“设计智慧”的人的头脑?这一直是设计领域里两种认识论的尖锐斗争,也是我们实行三结合现场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设计过一个油库,设计人员虽然到了现场,但是没有吃透客观情况,有许多地方不切合实际,给生产操作带来了困难。我们以这个设计为例,发动广大设计人员,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认识到,正确的设计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设计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设计脱离实际的问题。如果人到了现场,心浮在上面,理论不和实际结合,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现场设计的意义。这次讨论,是对设计人员头脑中的唯心论的一次有力的冲击,使许多同志端正了思想。在后来进行另一座油库设计时,设计人员背起行李卷,到油库顶班劳动,积极吸取工人的实践经验,搞出了高水平的新油库设计,深受工人的好评。
近年来,在完成一个新油田的规划设计任务时,我们集中了上百名设计人员,与施工、生产单位的几百名工人、干部相结合,组织了十五个三结合调查小组,全面地调查了老油田各个系统的历史、现状、矛盾、发展的情况,对各种关键设备,在五千二百多个点上进行解剖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召开各种调查会、座谈会、分析会二百五十多次。由于调查研究搞得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性资料,高速优质地完成了设计任务。
但是,三结合现场设计既然是新生事物,总是要遇到一些人的非难和挑剔。有人认为,三结合现场设计只强调实践,忽视了理论和技术。这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年来,我们设计院的广大设计人员与工人、干部密切结合,既搞设计又搞科研,在大庆油田设计中,一共采用技术革新一千二百多项,其中重大科研成果有七十多项,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难道是忽视理论和技术所能取得的成就吗?
还必须指出的是,在设计中固然要应用现有的理论和技术,但是,这些理论和技术,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在敷设管道使用什么防腐绝缘材料的问题上,我们就有过深刻的教训。开始,我们采用了国内外一般常用的技术配方,结果管道迅速腐蚀,不合使用要求。以后,我们深入地研究了大庆油田的水质、土壤、原油性质和输送温度,发现原有的配方是在国外的条件下总结出来的,不适用于大庆的条件。于是,我们针对大庆油田的特点,试制了一种新型的防腐绝缘材料,才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几年来,大庆采用的许多新技术,都是这样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行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相结合搞出来的。
工人阶级参加设计是一场革命
设计工作是单纯依靠少数专家,还是依靠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这是实行三结合现场设计要解决的又一大问题。
过去,设计单位只依靠少数“专家”、“权威”,搞“专家治院”,在设计领域里对无产阶级实行专政。实行三结合现场设计,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工人群众登上设计舞台,是粉碎这一套修正主义制度的一个有力措施,是设计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曾经有人认为,工人不懂设计技术,不会画图,不会计算,搞不了设计。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广大工人群众,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高,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最坚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大庆目前使用的露天沉淀池和不保温的大型钢水罐,就是工人同志的创造。大庆地处严寒地区,为了防止冰冻,沉淀池要设计在室内,钢水罐要加上厚厚的保温层,许多技术资料上都是这样写的,我们当初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勇于实践、敢于革命的工人同志,却不拘泥于这些老框框。他们通过实践发现,露天沉淀池冬天虽然要冻冰,但只要水深,冰层下面是不会冻的,结冰以后,仍然可以发挥沉淀池的作用。同样,他们发现大型钢水罐,由于水不断地流动,在严寒的冬天,除了罐壁会结一层冰外,罐内大部分不冻冰,不加保温层完全可以使用。这些创造,切合实际,打破了一些技术规范上一成不变的冰冻原理,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好设计,只有依靠工人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完成,设计人员单凭脑子是想不出来的。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设计人员狠批了林彪和孔老二鼓吹的“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更加重视广大工人在设计革命中的作用,从调查研究到制定设计方案,都有大批工人参加。以近几年新油田的设计方案为例,我们在三结合调查的基础上,分别由设计、施工、生产单位提出八个设计方案,然后召开有三百多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的座谈会,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大家“横挑鼻子竖挑眼”,充分讨论。同时,又采取会内会外结合的办法,让广大工人代表把方案带回去,在成千上万的工人中广泛征求意见,真正形成了群众运动。最后,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确定设计方案。
回顾这些年的战斗历程,我们体会到,实行三结合现场设计,实质上是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改造设计工作的一场深刻的斗争,也是设计人员同工农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文化大革命促进了设计革命的大发展,但是斗争还是长期的、艰巨的。我们决心努力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设计革命的道路胜利前进。


第2版()
专栏:

工人阶级能够占领设计阵地
广西水电基建公司工程处工人理论小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工程处党委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的指示和关于设计革命的指示,先后两次选拔了十三名优秀工人,经过短期培训,参加设计工作。八年来,这些工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设计阵地,领导和改进了设计工作,使我处输变电工程设计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选派工人到设计单位“掺砂子”,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设计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人参加设计,是设计领域中一场深刻的变革,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是很尖锐的。一些旧思想比较严重的人看不顺眼,起劲地反对。开始,他们讥笑工人“只会抡大锤,不会搞设计”。等到工人搞出设计来,又吹毛求疵,百般挑剔,说什么“太土”、“不象样”,并把设计中出现的缺点、错误统统归罪为“工人参加设计的结果”,妄图把这些工人从设计阵地上挤出去。
是“掺”砂子,还是“拣”砂子,这是一场尖锐的斗争。工程处党委在路线斗争面前没有动摇。他们坚决支持工人参加设计队伍,发动群众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同时,想办法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解决各项具体问题。
参加设计工作的工人同志,更是斗志昂扬,迎着风浪前进。他们豪迈地说:“我们工人响应党的号召,接受阶级的委托,登上了设计舞台,就要在这块阵地上扎下根!”工人同志在党的领导下,认真看书学习,依靠和团结广大群众,狠批修正主义的设计路线,坚持“鞍钢宪法”。他们以大庆工人为榜样,决心走设计革命的道路。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工人同志又同广大群众一起,狠批林彪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并且以自己的行动回答那些讥笑工人的人。有一位高压输电线路安装老工人,只有初小文化程度,刚搞设计时感到很困难。这时,有人就说:“算了吧!还是回去拿钳子扳手利索。”这位老工人愤慨地说:“我就是不相信那套上智下愚的鬼话!工人搞设计是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天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于是,他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刻苦钻研技术业务,坚持实践,终于掌握了设计本领。参加设计工作的工人同志,就是这样在实践中边学边干,在斗争中增长了才干。现在,他们在大的工程设计中,可以担负单项设计,小的工程可以包干,有的已经担任了设计队技术业务的领导工作。正是这些曾经被人瞧不起的“大老粗”,现在成了设计舞台上的主人,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这些事实,对那些不相信工人能够登上设计舞台的人是个深刻的教育。
工人同志到设计单位“掺砂子”,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管方向、管路线,要成为同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尖兵。一次,设计某厂总降压站时,有人认为,那是全自治区最大的降压站,应该搞得象个“样子”,因此设计了一个三层大楼的主建筑物,并采用水磨石地面。设计队中的工人同志认为这样做不符合“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便和其他设计人员一道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批判贪大求洋的设计思想,修改了原来的设计方案。后来,建设单位为了便于安装和检修,又提出要在站内铺设一段铁路专用线。工人同志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没有必要修铁路。他们和安装、运行单位的同志一起,说服了建设单位,砍去了这项设施。修改后的设计与原方案相比,占地面积减少百分之四十,节约投资三十五万元。
工人参加设计后,对于打破旧框框,发展先进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九六八年以前,输电线路多采用普通水泥杆。广西山多,水泥杆运输不便,安装工人早就希望能设计一种轻便牢固的电杆来代替它。设计队根据外地的先进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提出一种带拉线的轻型铁塔的设想,但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工人同志积极参加这项试验,并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解决了许多难题,经过十多次试验,终于设计成功。这种铁塔重量只等于普通水泥杆的四分之一,便于山区运输和施工。象这种工人参加设计,破除因循守旧思想的例子,是很多的。它充分地说明了,工人参加设计,是使设计工作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一个有力的保证。
在设计单位“掺砂子”,是一条改造设计队伍的光明大道,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成果。我们一定要为巩固和发展这一成果而继续奋斗。


第2版()
专栏:

赞设计革命
公冶平
搞设计,历来有两条路线:是开门还是关门?是依靠工人群众,实行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还是依靠少数专家?是坚持实践第一,还是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两条路线,两种结果。大庆科学研究设计院的同志们和工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中间一度走回头路,结果一无所得。这一过程,反映了设计革命必然要遇到种种阻力,但同时也表明了,工人阶级登上设计舞台,三结合现场设计,这个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庆设计院的同志们,用三结合现场设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力地证明了,遵照毛主席提出的“鞍钢宪法”的原则,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依靠广大工人群众,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开展设计革命,是实现设计工作高速优质的根本保证。
为什么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看不惯呢?一是立场不对。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资产阶级立场,用资产阶级的观点去看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二是看问题的方法不对。他们只看到一些现象和一些枝节的东西,看不到甚至否定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三是他们只会循着常规走路,习于守旧,对于革命的变革,他们往往皱眉头。正如毛主席所说:“一种新事物出现,他们总是不赞成,首先反对一气。随后就是认输,做一点自我批评。第二种新事物出现,他们又按照这两种态度循环一遍。以后各种新事物出现,都按照这个格式处理。”
对这种顽症的患者应该怎么办呢?就是要让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拿出一些时间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看群众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去看看广大群众在教育领域,在设计领域,在一切上层建筑领域中所进行的伟大革命吧!在那里,正在发生着使人无限欣喜的伟大变革;旧事物正在逐步被扫除,新生事物正在茁壮成长。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一切旧事物的,它如同大海的怒涛,不可阻挡。一切革命者,对这样一种充满着无限生机的蓬蓬勃勃的革命景象,都应该满腔热情地欢迎和支持,一切革命者也都应该把自己投入到这一伟大的变革中去,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2版()
专栏:

培养新干部是老干部的重大责任
——访问天津第三炼钢厂党委
在钢花四溅的天津第三炼钢厂,一位年轻的新干部在炉火熊熊的炼钢炉旁指挥战斗。他一会儿加料,一会儿搅拌钢水,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这位青年干部就是新提拔的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夺钢指挥部的副总指挥杨惠礼。这个厂从炼钢小组、车间、科室到党委,都有一批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新干部,朝气蓬勃地战斗在抓革命、促生产的领导岗位上。
在培养新干部的问题上,天津第三炼钢厂党委有很深的体会。这个厂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全厂青年工人占百分之八十,他们大部分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党委成立时,也想提拔一些青年工人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但是,总觉得这个太年轻,那个没经验,结果党委十三个成员中只有一个新干部,党委常委中一名新干部也没有。
为什么厂里这么多青年工人只有一个进党委,难道他们都不够条件吗?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他们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是抓革命、促生产的生力军,没有这批朝气蓬勃的青年,这几年钢产量能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五吗?党委成员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系列指示,进一步认识到,领导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果的大问题;培养新干部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也是老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看不到青年人的本质和主流,对新生事物缺乏满腔热情的态度,是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路线问题。通过学习,党委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端正了态度,决定按照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大胆提拔新干部。党委经过调整,增加了五名新干部,其中一名当了党委副书记。在各个班组、车间、科室,也陆续提拔了一批新干部。
在这个过程中,党委深深体会到,如何正确对待新干部,也和如何正确对待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有一个路线问题,态度问题。新生事物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难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新干部身上有很多优点和长处,这是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党委常委中的几名老干部把自己和新干部做了对比,从对比中,看到了新干部的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点:第一,他们最肯学习,全厂青年干部基本上都是理论队伍的成员。他们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带头批判修正主义,有力地推动了全厂的理论学习和革命大批判。第二,革命热情高,工作干劲大。今年大干第四季度时,新从工人中提拔的党委副书记刘宝风,第一个提出干部住厂、带头苦干。他把铺盖搬到厂里来,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在炼钢炉旁。还有许多新干部积极参加夺钢突击队,带领工人们一起大干。第三,革命事业心和革命责任感很强,有的青年干部不但想到炼钢厂现在应该怎么办,而且想到今后应该怎么办,积极给党委提建议,进一步改变工厂的革命和生产面貌。
老干部主动学习新干部的长处,促进新干部更加虚心地向老干部学习。他们跟老干部一起值班,一起到生产第一线指挥生产,处理问题,把老干部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接好革命事业的班。全厂出现了新老干部团结战斗的可喜的新气象。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